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太极养生理论含义宗旨

太极养生理论含义宗旨

发布时间:2020-07-25 15:20:42

1、太极的含义是什么?

1、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生长的过程。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

2、太极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而后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

3、太极,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本原的范畴,“太极”一次,出资《庄子》。“大”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


(1)太极养生理论含义宗旨扩展资料:

1、指宇亩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唐颖达《周易正义》:"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易纬·乾凿度》认为"有形生于无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来解释"易有太极"。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

2、以虚无本体为太极,如王弼解释"大衍之数,其一不用"说"不用而用以之道,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以"一"为太极,认为此"一"不是数,而是"无", "无"为四十九之策数形成的根据。韩康伯注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说:"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

3、大衍之数的四十九数未分为太极。崔憬说:"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象太极也。今分而为二,以象两仪矣。分揲其蓍,皆以四为数。一策一时故四策以象四时也。

4、以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周敦颐以后,对太极的解释分为三大流派。a、以邵雍为代表,以数说大极。指出"太极一也,不动生二,神也";以一分而为奇偶解释太极生两仪。

参考资料:

网络-太极简介


2、真正的太极意义?

太极的定义:以武术技击为主要内容,以传统哲学,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太极拳是汉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 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太极拳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总之,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一身须具备五张弓,才能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发箭。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认定准点,做到有的放矢。劲起于脚跟,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须完整一气,不能有丝毫间断。

3、太极养生讲就的是什么?

太极拳是一套拳法,以各种姿势表现出来,以达到养生的目的,太极拳是以"松柔"为主,当我们学会松柔时,就会明白太极拳是一个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在不断进化的拳法,只有把太极拳的各种要领练到zd自己身上.才会明白太极拳的深奥,明白她的博大精深.
现在人类的各种身体功能-利用的不多,在微循环系统中人类本身开发利用的只有回全身的百分之几,还有很多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当人类在睡眠时,身体是能自我调节的,可以缓解身体上的疲劳,在睡眠时也就是人类最放松的时候,也可以理解为,"放松"是可以对人体起到调节作用的.正所谓一通则答百通,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通畅,就可以改变生理上的各种机能.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养生.养生----滋养生命.

4、太极拳的宗旨是什么?

太极拳的宗旨是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

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太极拳这中华武术瑰宝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及广大民众对太极拳这一古老文化体系的保护意识日益强化,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保护措施,以太极文化为主的各个地方先后举办了11届国际性太极拳交流大会。

(4)太极养生理论含义宗旨扩展资料:

太极与河洛文化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母亲河”。

洛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首先,是“河图洛书”,它与古文字紧密连系在一起,把洪荒蒙昧的社会,推向了文明的阶梯。

河洛汇流,是一种自然现象。洛河水清,黄河水浊,两河交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清浊分明、相互交融变化的旋涡。

相传这里是河出图、洛出书和伏羲悟太极、画八卦的地方。《易传·系辞》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看到河洛交汇现象,依据“河图”、“洛书”信息,触发灵感,从而创造出了《易经》,产生了太极文化。所以,自古人称“天下太极出河洛”。

5、太极拳的养生意义

6、太极拳的宗旨

太极拳运动,要求心静用意,肢体内外充分放松.就是说,不但肌肉,骨骼,皮肤要放松,同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全身处处都放松.太极拳的技术要求是后发先至.

7、太极的宗旨是什么

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内外兼修,瞬息万变,

8、太极的主旨和内涵

太极的根本就是古人对于宇宙万物规律的一种总结或者说是一种辩证思想,即,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对立却又互为影响的,比如白天与黑夜;洪水与干旱;坚硬与柔软;寒冷与酷热;高兴与悲伤;降生于死亡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对立却又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就好比如果没有硬又怎么知道什么是软?如果没有黑天又怎么知道什么是白天?所以太极就是这世间万物互为影响、循环往复的总结。而它所要说明的就是任何事物包括人都要顺其自然,既然身处自然之中那就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而在古人的思想哲学中认为,人应顺天,而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在中国古代人们就知道运用太极的理论来总结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否极泰来”这个成语,意思是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这是一种太极理论的运用。还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故事,也同样是太极理论的体现。没有好就没有坏,而坏处来临的时候也许换一个角度还会有好的一面,也就像有很多人都说的“吃亏是福”一个道理。所以世间任何事物都是在生息消长、循环往复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平衡的,如果不能保持平衡那就不能称之为太极!而太极就是这个道理!回答完毕!

9、太极有什么含义

与太极养生理论含义宗旨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