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写文高手写一篇关于太极拳养生会所的文章。要求阐述太极拳文化。弘扬国粹。以武会友。
太极拳运动柔和高雅,人文精神浓厚,文化内涵丰富。它能健身,能长寿,能修身养性,能润养道德,能交流能娱乐,能自卫御辱,能行侠仗义;太极拳演练起来如行云流水,柔和自然,安舒中正,轻灵不滞,体韵优美,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其有阴柔之美还兼阳刚之质。。。正确的练习太极拳,能有益于人们提高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的主控能力,保障身心更健康,更具有活力。太极拳练习时,要求松;静;缓;慢;匀;柔和自然。做到整体的由内到外全面的放松,脑神经和脊柱神经放松,思想和心态要宁静,自然的缓匀运动来协调人体的整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人的内分泌机能更加和谐,器官得到修复和加强。使人达到康复;保健;长寿的目的。。。中国人已把太极拳作为了中华文化的标志和象征,通过学习和演练太极拳来体悟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优秀传统。
2、太极拳与传统养生的关系
太极拳的养生作用,是建国以后随着传统杨式24式太极拳的普及,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的。后来,陈式、吴式、孙式、武式等抄太极拳也开始在民间广泛传播。除了太极拳的技击袭作用以外,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对养生起到积极作用,是因为她动静兼顾,阴阳和合。通过身体松、正、静、圆、空,配合以细缓匀长的深呼吸,使人内在的精、气、神达到高度的统一,在没有剧烈运动的百前提下,不仅增加了腿部的肌肉度和力量,而且促进了人体血液及经络的循环。打完太极拳后,可以使人有神清气爽、浑身舒畅的感觉,从而达到了养生的目的。
3、找几个对的人,练一辈子的太极,太极拳养生文章
有一些人练太极总会抱怨练不好,练太极没用,环境不好;却未曾发现,其实和谁一起练也是很重要的。
世界上练太极的人很多,但真正会练的,用心练得却寥寥无几,那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太极的味道,未曾体会到它真正的好处。
不同的太极有不同的特点,并无哪一派好坏之分,只有喜不喜欢、合不合适,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与其找一些不适合的人练太极,不如自练一场,自品其中的韵味,与太极对话!
人的一生中会遇见多少人?有多少人是擦肩而过的,又有多少人是深刻不忘的。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陪你练太极的每一个人,因为这是缘分,是无法用金钱和权利换来的。
在这纷繁尘世中愿找到几个对的人,一起静静的练太极,让时光在太极中慢慢的流逝。
找几个对的人,经过喧嚣人群,探讨太极中的奥妙。
清晨,在阳光中醒来,练一套太极,听音乐悠扬,享光阴美妙。傍晚,在黄昏的暮色中练一套太极,等相爱之人归来,一起在月色下漫步而行,岁月静好。
请珍惜每次与你一起练太极的人,因为相遇也是人生。
看一个人,不在于金钱、地位、相貌,而在于品德、善良、修养。太极要慢慢练,人要渐渐接触,时间久了,太极练会了,练熟了,人也有了感情,一辈子就彼此记住了。
找几个对的人,练一辈子的太极,感悟一辈子的人生,交流太极中的招式,感悟太极中的哲理。
人生如太极,由澎湃的激昂转入无声的舒展,悄然收尾,沉静,归位,那身体中犹存的拙味是生命的滋味,亦是太极的原味。找几个对的人一起练太极,度过平淡的时光,一起到老。
人生如太极,总会经历诸多世事浮沉,抖落一生的风华与疲惫,静了心,少了怨,顾盼流年,百转千回,沉淀下来的依然是淡然心境。
人生如太极,是对太极本身的思考,也是心灵和行动的静默,借助练太极的过程去完成人生之中的修行,在一场太极中体会人生之大道。
练太极使人变得沉稳,人只有相同的爱好,才更容易成为知己,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才能练一辈子的太极。
4、求 太极拳与养生的范文 谢谢
太极拳法,源远流长,养神养身,以呼吸修养为主,功力若强,甚至可以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属中华武术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祛病、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叶纳术”的甚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于通经活络。首先,突然、强烈的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太极拳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从而有利于经络的疏通。其次,太极拳全身性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滋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提高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再者,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三百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练太极拳,不是一般的学习拳式,必须懂得很多基本功,必须做到“放松”,“气道通畅”。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调则周身气行,故练功必须令其气顺,不可使气道结滞。所以练拳不可闭气、使力,总以放松、沉气为主。在练拳时要配合呼吸配合开合等。由于以上的要求,使得练太极拳的人们在练拳过程中注意放松并调整呼吸,每次练拳下来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身体微微出汗,增加体内的新陈代谢,从而起到祛病强身的健身功效。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任何运动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持续时间比较长,才可能对增进人体健康,特别是对人体的循环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 常年坚持练太极拳的人普遍反映大腿粗壮。体育专家认为,大小腿肌肉群的高功能运动,使人体如同增加了许多小水泵,帮助心脏工作,即减轻了心脏负担,又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由于太极拳重视人体下盘功力训练,人利于气血下行,调整人体上盛下衰状态,可防治血压高等病症,有抗衰老的功效。常言“人老先从腿上老”,中年以上的人往往出现上盛下衰的诸种疾病。美国医学界己把老年由于跌跤而死亡的现象逐年升级的问题,列为导致死亡的第三大敌人,政府拨款支持关于太极拳可防治跌跤现象的科研项目。太极拳近两三年在美国发展特别快,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中国传统医学角度来说,“上盛下衰”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肾两亏、阴虚阳浮,出现血压升高、心虚失眠、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食滞便秘等症状。患者看上去往往是红光满面,并无病容。然而,由于气血虚亏,腿脚发软,行动不便,走路时间一长,易导致足后跟痛、膝关节发硬、腰酸背疼、浑身乏力。中医认为,人过四十,肝肾易亏,犹如根枯而叶黄。烧水灌肥应从根本着手,滋肝补肾,乃是养生保健的秘诀。除了服用一些有滋补作用的食品和药品外,重要的是加强人体丹田部位和下肢的运动。因为人体丹田与命门之间(即小腹部位),正是人体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化为精血的最关键最根本的部位。所以增强小腹、腰、裆部位及下肢运动正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的最基本的环节。腰脊和腿部增强,自然血脉流畅,精神旺盛,长久不衰,从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诸症。太极拳不仅强调肢体放松,而且练拳全过程都要求精神放松,使大脑抑制与兴奋结合,而且它还有利于心态平衡。所以,针对当今生活方式,练习一种或几种太极拳和太极拳器械是一条非常可靠的健康之路。只要你每天坚持练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健康。
5、太极拳的养生意义
6、关于太极拳的作文
我爱太极拳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把可伸缩的太极剑,每当我看到它,就令我想起我慈爱的外婆;我跟着她老人家学打太极拳的一幕幕往事,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爱上太极拳,源于四岁时妈妈带着我去观看外婆参加的一次太极拳表演。原本妈妈和我只是去给外婆加油助阵的。可没想到外婆他们那个方阵一出场表演,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逾花甲的老奶奶,身着雪白的绸缎练功服,一个个精神抖擞,伴着舒缓的音乐,动作整齐划一,伸臂拉腿、时起时伏,如潮起潮涌,令人心旷神怡,看得我呆的都忘了给他们鼓掌。只记得那天回到家,我兴奋异常,缠着外婆要她教我。也是从那天起,我爱上了太极拳。 外婆收下了我这个“小徒弟”。无论早晚,只要她有时间教,我就跟在她身后学。举手投足,同起同落:伸臂拉腿,扭腰摆跨;一招一式,认认真真。虽然我年龄小,但外婆教得很耐心。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我终于学会了那套著名的“二十四式”太极拳。 虽然我年龄小,还体会不了太极拳的精髓,只是简单地“照葫芦画瓢”,外婆却常常夸我“学什么像什么”,以我这位“高徒”而自豪。我也极热衷于在家庭聚会时为大家表演太极拳,“一展风采”。大家也总是为了鼓励我,报以热烈的掌声。 慢慢地,我长大了,慈爱的外婆还给我讲了一些关于太极拳的知识:“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精粹和国宝, 它动作缓慢,易学好练,但它刚柔相济,浑厚有力,如绵裹铁,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周身协调,特别适合人们健身活动。外婆年纪大了,打打拳,活动活动关节,贯通血脉,舒活筋骨,对身体大有好处呦!外婆教会了你,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了‘接班人’,很高兴哩!”听了外婆的一席话,我更喜欢太极拳了,练得也更欢了。 打太极拳不仅修身养性,强身健体,而且让我领略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神,更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我太感谢领我入门的外婆了!虽然外婆已走得很远,但每当舞起她留给我的那把太极剑,我感到她依然在我的身边。我想我会把太极拳发扬光大,让它广为相传,以此慰藉外婆对太极拳的热爱之情。我还要为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表达自己的一份热爱。 我爱我慈祥的外婆,我爱太极拳!
7、求一篇太极拳对养生的作用的论文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上转化和发展。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于通经活络。首先,我们知道,突然、强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太极拳却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于经络的疏通。其次,太极拳全身性的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利于脉气在遍上全身上下、内外循环无端的经络系统中运行,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第三,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300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维持并联系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处于协调有序状态。
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养生术,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同时太极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地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影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极拳是一门源远流长、内容深邃的科学,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习练方法。太极拳不仅继承了中国古老的传统养生之道,而又以现代科学为依据,得到了发展,从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获得了更大的养生保健功效,具有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这种特殊功效并非伸手可取,必须要在习练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动作规范,即指身体姿势要符合一定的运动标准,这也是各个式子,不管动作怎样千变万化,所共同遵循的动作要求。只有身体姿势和动作的规范,才有利于“意动身随”;有利于肢体放长,更灵活地表现出端正、疏松、圆润和轻灵等特点,有利于“以静御动”、“动中求静”和“精神内守”,从而使练拳出现只有意动而不觉形动的虚灵境界,使锻炼进入更高层次,做到由内发于外,且能由外敛于内,功妙地进行内外交修,达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动作规范,首先要做到身体的自然与放松,同时精神也应放松,“神疏”方能“体静”。
太极拳运动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匀、细、缓、长,但初练者不要刻意追求这些,只要采用通顺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顺呼吸也是达到腹式逆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会加大躯体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控,从而对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机能产生更加良好的影响。但初练者不能因此而盲目采用这种呼吸方法,否则不仅会顾此失彼影响运动习练甚至出现憋气等现象。实际上,只要随着动作的熟练,腹式顺呼吸越发越协调,达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极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违背。所以初练者务必遵循呼吸要畅利的原则,切忌急于求成。 太极拳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首先,太极拳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锻炼效果的出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具有身体不练则退的规律。另外,身体的康复和体质的改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俗话说“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拳具有健身疗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见影”之效。
第二,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是“练身、练气、练意”综合锻炼的结果,能掌握太极拳真谛,本身就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正是体现了练拳的不可间断性。 第三,实践证明,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的获取,贵在坚持习练。每位立志习练太极拳进行养生保健者,都应从中悟出持之以恒的道理。
所谓“功到必成”,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打太极拳养成习惯的产生兴趣的过程。随着这种转变,一种身心健康的充实感、愉悦感、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会不期而至,人生乐趣会得到更大享受,对太极拳健身、疗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反过来,又会强化练拳的信心和兴趣,最终会使太极拳成为习练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师益友。
8、传统太极拳和养生。大于3000字的一篇结课文章。邮箱329410749@qq.com。大神们,发给我吧!!
给两篇你参考 :
浅析太极拳与养生保健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於脏腑,外络於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於通经活络。首先,我们知道,突然、强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太极拳却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於经络的疏通。其次,太极拳全身性的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利於脉气在全身上下、内外回圈无端的经络系统中运行, 有助於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全身,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第三,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 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300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维持并联系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处於协调有序状态。
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养生术,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同时太极 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的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影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极拳是一门源远流长、内容深邃的科学,包含著丰富而独特的习练方法。太极拳不仅继承了中国古老的传统养生之道,而又以现代科学为依据,得到了发展,从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获得了更大的养生保健功效,具有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这种特殊功效并非伸手可取,必须要在习练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动作规范,即指身体姿势要符合一定的运动标准,这也是各个招式,不管动作怎样千变万化,所共同遵循的动作要求。只有身体姿势和动作的规范,才有利於“意动身随”;有利於肢体放长,更灵活地表现出端正、疏松、圆润和轻灵等特点,有利於“以静御动”、“动中求静”和“精神内守”,从而使练 拳出现只有意动而不觉形动的虚灵境界,使锻炼进入更高层次,做到由内发於外,且能由外敛於内,巧妙地进行内外交修,达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动作规范,首先要 做到身体的自然与放松,同时精神也应放松,“神疏”方能“体静”。
太极拳运动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匀、细、缓、长,但初练者不要刻意追求这些,只要采用通顺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顺呼吸也是达到腹式逆 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会加大躯体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控,从而对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机能产生更加良好的影响。但初练者不能因此而盲目采用这种呼吸方法,否则不仅会顾此失彼,影响运动习练,甚至出现憋气等现象。实际上,只要随著动作的熟练,腹式顺呼吸的越发协调,达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极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违背。所以初练者务必遵循呼吸要畅利的原则,切忌急於求成。
太极拳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首先,太极拳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锻炼效果的出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具有身体不练则退的规律。另外,身体的康复和体质的改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俗话说“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拳具有健身疗病作用,但不具“立 竿见影”之效。
第二,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是“练身、练气、练意”综合锻炼的结果,能掌握太极拳真谛,本身就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正是体现了练拳的不可间断性。
第三,实践证明,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的获取,贵在坚持习练。每位立志习练太极拳进行养生保健者,都应从中悟出持之以恒的道理。
所谓“功到必成”,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打太极拳养成习惯、产生兴趣的过程。随著这种转变,一种身心健康的充实感、愉悦感、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会不期而至,人生乐趣会得到更大的享受,对太极拳健身、疗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反过来,又会强化练拳的信心和兴趣,最终会使太极拳成为习练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师益友。(以上内容转载自新浪健康。)
太极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和防治疾病的手段。我国《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作为健康运动,他的理论是:"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不犹户枢不朽是也"。练习太极拳,除全身各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呼吸及意识活动。这样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他系统与器官机能活动的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脑是全身的主宰,是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活动都由大脑发号施令,中枢神经系统指挥行动,人体的本身就是一部最精密的仪器,是功能最齐全的装置,既有接收装置、发射装置,又有自动调控装置、分析处理装置,因此可以比喻为一架生物电脑。人体有病时大多数原因是由於於各种装置之间的功能混乱、无序、不平衡所致.而打太极拳时则要求大脑全神贯注,“意守丹田”,不要存有杂念,即要“心静用意”,在意识支配下使自己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这样就排除了大脑其他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就能迅速、正确地传达和接受各器官装置系统变换动作的资讯。人的大脑皮层有许多功能定位区,用於练拳的一定部位处於高度兴奋,而脑组织的其馀区域则转入抑制状态(生理学称之为诱导现象),使大脑皮层兴奋 与抑制得到调整,为大脑提供资讯和修复机会,随著练拳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转换能力也随之增强,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 ― 自我意念控制能力的加强,传递资讯的速度就愈快,正确性也越来越高,从而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不断的改善。由於采用意识和运动相结合的锻炼方法,练拳时, 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於高度的兴奋集中状态(即兴奋集中在很小的一定区域),而大脑皮质的其他地区则处於抑制状态,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人体就能很快地消除了疲劳,这对於某些慢性病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大脑的充分休息,打破了疾病的病理兴奋灶,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进而使内脏器官 的病患获得修复和改善,某些局部的病状也就逐日减轻或消失了。所以经常坚持打太极拳.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不断地得到调节,促进了身体各部分组织的新陈代谢,使练习者气血逐渐得以旺盛,精神爽朗,反应灵敏,起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效果。通过长时期的缓慢、柔软、放松的肢体运动,使脑部气血充沛,脑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保证了脑组织的供血和大脑的健康,使中枢神经系统保持充沛的活动,并使体内一些抗衰老的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数量增 多,有助於延缓组织衰退和老化的进程。
有人把太极拳比喻为“大脑皮层的体操”。它正是从根本上解除脑力劳动者因用脑过度神经过度紧张的状态。太极拳对肢体在运动中要求“节节放松”这些高要求可 以使中枢神经支配平时被废退的肌肉得以运动,这些符合人体生理要求的拳理,可以有效地解除人体大脑的过度紧张和因物质文明日益发达,肢体使用减少,过度懒惰、不劳动、少劳动而造成的现代社会“文明病”。还有,在练太极拳时,由於拳势的不断变换,眼随手转动,停势时眼向前平视,视线展视远方,练习日久,视觉 神经能获得有规律的锻炼,对保护、健全、恢复视力有良好的作用。
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练习套路後,周身感觉舒适,精神焕发;周身感觉活泼,反应灵敏。情绪的提高在生理上是有重要的意义的。“情绪”提高,可以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著良好作用。
太极拳是运用阴阳原理的极佳典范,每个动作都包含阴阳之变化。虚与实、动与静、表与裏、开与合、进与退、收与放、左与右、刚与柔、正与隅,相辅相成。又 增强了整体观念,要求身心合一,松静无为,内外上下一致,以意领气,气随意行,意到气到。因此练习太极拳能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达到保健的作用。
练习太极拳要求情神贯注、意守丹田、不存杂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静。这种意识和身体锻炼相结合的方法,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的情况下完成的,它使大脑皮质形成一个特殊兴奋灶,而其他区域则处於抑制状态。这样就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兴奋灶,这有益於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整。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从而使内脏器官的病患获得修复和改善,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著疗效。
练太极拳时呼吸较深,动作缓慢而柔和,既能增加脑动脉内的血流量和供氧量,也能有效地改善脑神经细胞的营养。还可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紊乱得到调整和改善。
太极拳要用右脑思维(形象思维),再和左脑合作表现在姿势动作上。形象思维:事以理依,物以形存,太极拳必有其形与理,要有形象的摹仿、形象记忆、形象 理解和形象创造等思维活动。将右脑思维的资讯传给左脑,形成逻辑运动,才能达到拳论讲的:“一动无有不动”“有形皆是假,无形才是真”的境界,是一种智慧,是左右脑高度配合的意动。
太极拳的练习,“开发右脑”用图像去思维,而後再转化为语言或运动(左脑),这时左脑的运动是以资讯规范的运动,是完整的、柔化的、松静的,故有助增强记忆力及专注力,对失眠、忧郁、烦躁等也有一定疗效。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趣味的运动,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协调毫不紊乱,前後连贯,绵绵不断,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练拳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精神焕发。由於大脑的情绪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对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来说,情绪的提高更为重要,有益於使病人脱离 病态心理。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防身的目的。
太极拳对大脑的良性效应
打太极拳最好到有花草树木陪伴的自然环境中。当你做几次深呼吸後,静下心来,抛开尘世的嘈杂喧闹,抛开种种忧虑和烦恼,呼吸随著动作协调进行,然後就开始一个运动一个运动地舒缓行进。这时你就有 了天人合一的感觉,你感觉到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生命体,达到一种恬淡虚无、宁静自如的境界。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无为状态,体悟到圆通的无碍妙境。好精神和好心情有益於健康,这是人所皆知的。
参加太极拳活动,身临优美的环境,呼吸新鲜的空气,伴之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恍若步入仙境。此时 此刻,极有利於消除人的烦闷、焦虑、孤独和忧郁,减除老年抑郁症,治疗心理障碍病症,真是一服千金难买的良药。习练太极拳对大脑有保护和开发作用,因打拳时思想高度集中,以意导气使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通过太极拳锻炼可以消除大脑神经的紧张疲劳,清醒头脑,活跃情绪,恢复神经系统的动态平衡.
总而言之,通过练太极拳全面锻炼大脑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强健了,司令部的指挥正确、迅速,及时、有效,身体内部的各种装置、器官运转有序、阴阳平衡,机体内部的自卫抗病能力加强,许多宿疾逐步不药而愈,所以说太极拳是一种愉快的防病、治病、强身的最佳手段,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方法。为了您的健康早日下 决心练太极拳吧!“莫到病时思强身”。
9、太极拳与养生保健有怎样的关系
没有关系。太极拳是不能养生保健的,不能实战,更不能健身。太极本身就是骗人的,是一种杂耍,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