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净值人群的兴趣,看经济学家怎么说
9月24日,泰康人寿携手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2015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5年5月,中国大陆个人总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人群数量已达121万,同比增长11%。
调查显示,高净值人群在工作以外,最感兴趣的话题是金融投资,其次是健康养生,再接下来是旅行度假和时事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性别不同在感兴趣的话题上有明显的区别,男性最感兴趣的话题主要是金融投资、时事新闻和体育运动,女性最感兴趣的话题为家庭育儿和时尚购物。
调查显示,存款和不动产投资仍然是高净值人群最为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98%的高净值人群使用这两种方式进行投资理财,其次是保险和金融投资产品,分别占比也超过70%。艺术品投资占31%,VC/PE占20%。 在投资理财的资产配比中,存款和不动产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均超过30%。
2、中国高净值人群有多少
3、中国高净值人士海外生活白皮书:这群人的需求到底是什
目前,中美差距还是挺大,但是我们正在迎头赶上,到本世纪中叶超过美国可能性很大。
首先,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是第二大,年GDP是美国的一半,但是却花了美国人五倍的人力。目前我们靠的是规模大,美国人靠的是技术高,我国许多方面是大而不强。
政治上我国完胜美国,我们没有党派之争,领导阶层效率非常高,虽然人员冗杂,但是美国同样有这种问题,而且各地区统一性很强,不像美国各个州之间法律都不一样。军事方面总体上看来我国不如美国,我们没有海外军事基地,航母刚刚起步,五代机还没装备,核弹不如美国多,但是单看陆军我们完爆美国。教育方面我们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美国已经是素质教育了。科学方面我国重视民用,如青蒿素等药品,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我国科学家创新能力不如美国,美国目前看来还是世界科技领导者,像微软苹果什么的我就不说了。文化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所以不需要比较。
4、「链君股份」中国高净值人群最重视哪类投资需求
信银行私人银行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全球视野下的责任与传承—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需求白皮书》,这份长达68页的报告,是全球化趋势大环境下,首份针对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全球财富管理需求调研,以大数据视角,分析了高净值人群的投资方向和需求,十分具有参考价值,
1.“国际超高净值家庭”增速较快
胡润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月1日,大中华区(含港澳台)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86万,比去年增加14.7万,增长率达 8.6%,其中拥有千万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94.8万;拥有亿万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2.1万,比去年增加1.2万,增长率达10.5%,其中拥有亿万可投资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7.1万;拥有3000万美金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7.9万,比去年增加8,300户,增长率达11.8%,其中拥有3,000万美金可投资资产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4.8万。
根据胡润研究院的数据资料,千万高净值人群主要由企业主、炒房者、金领和职业投资者构成,亿万高净值人群则鲜有金领出现。
分析可知,高净值人群群体增长迅速,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仍是主流,但3000万美金可投资资产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增速最快,也就是说,大批高净值金领,仍旧困在中产阶级,无缘登上财富金字塔顶点。
2.跨境需求趋向多元 金融投资需求飙升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转型、结构调整阶段,这种新常态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带动国人财富的创造、积累和流动,根据胡润百富研究院数据表明,总资产千万以上人群数量和可投资资产千万以上的人群数量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在本次接受采访并具有出境背景的近700位高净值人群中,他们对于跨境最大的五个需求依次为出境旅游、跨境金融投资、子女境外留学、境外置业和移民。
与2016年相比,增幅最大的需求是跨境金融投资,从2016年的41.6%飙升到69.6%。原因是随着“全球化”新浪潮和金融知识普及对高净值人群投资理念的影响,他们的投资更加多元化,需要寻找更多的渠道来消化这些快速累积增加的财富,进而使得他们的资产配置更加合理。在这种大背景下,高净值人群对于跨境金融投资的就显得格外关注和重视。
3.分散风险保值增值仍是投资目的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科学合理地进行“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确保财富的“保值、增值”、“为子女境外留学做准备”仍然是高净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资最主要的三个目的。与去年相比,“合理避税”在高净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资目的排名由去年第四位下降至今年第六位,另外“企业的国际化需要”、“获取境外人才与技术”、“境外投资比较热门,抱着尝试心理尝试投资”的比例相比去年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4.“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成新宠
资料显示,与去年相比,高净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资产品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扩展、提高,“外汇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和“保险”仍然是高净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资配置中最普遍的五种产品。高净值人群进行跨境金融投资时越加趋于理性、稳健,他们在选择投资产品时对于风险因素的看重进一步增强,其中“安全风险控制方法”仍然是他们首要考虑因素,其次是2017年 2016年“实际收益”,“风险评估”上升至第三位。
高净值人群在跨境金融投资时对于金融机构的需求和信任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接受:“专业的产品选择专业的机构来做”。与去年相比,虽然银行仍是高净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资的首选金融机构,但其优势已没有去年那么明显,选择银行投资境外的人群比例下降了超过10个百分点。
随着高净值人群全球资产配置的多元化,他们会根据自身需求自主的在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资产配置,从调查结果来看,他们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有明显提升,2017年选择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境外的人群比例与2016年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选择通过“保险/保险代理公司”、“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跨境金融投资的人群比例提升较为明显,均超过 10%。与去年相比,高净值人群对于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更加看重,“机构行业地位”、“机构自身专业程度”、“境外有分支机构”的选择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5、国内高净值人群有哪些投资方式
1、私募股权投资:随着我国私募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有84.3%的高净值人士配置了私募股权基金,23.7%的高净值人士的配置比例超过30%,有7.8%的高净值人士配置比例甚至超过50%。
2、房地产投资:买房,一直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也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火爆至今的主要原因。因此无论有几套房,无论房价怎么涨,买房的热情程度始终不减。
3、海外跨境投资:选择海外投资的原因,一方面可以分散风险、增加投资收益稳定性,另一方面投资种类多样,配置也多元化。但要注意的是,海外投资风险相对较大,比方国家政局不稳定,投资失误造成亏损等,这些风险都是不可抗拒的。所以投资跨境市场要谨慎。
4、保险和信托:保险,是家庭及个人遭遇不测的基本保障。保险的目的,就是把风险进行适当的转移,消除一定的危险顾虑,很多有钱人会选择配置保险,用来规避财富流失以及各种意外。
(5)2014中国高净值人群养生白皮书扩展资料:
产品由标准化向定制化转变:
在财富管理发展初期,囿于分业监管要求和各金融机构有限的创设能力,各财富管理机构主要发行符合自身定位和能力的专业化产品,导致市场以标准化产品为主。对于初涉市场的私人银行客户而言,因为需求较为单一,主要在于财富的保值和稳健增值,因此标准化的产品供给基本能满足客户对于财富管理的初期需求。
随着金融政策的开放和市场的繁荣,高净值客户的需求更为多元和复杂,在财富有所积累的情况下,他们已不满足于标准化的产品,这将迫使各财富管理机构必须积极打破同质化的市场现状,从高净值客户的需求出发,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净值人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投资方式
6、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到底有多大?
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团队联手贝恩公司发布《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高净值人士有158万人,而在2006年这一数据仅为18万人,11年间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翻了三番还多。其中,可投资资产超过一亿元的超高净值人群规模约12万人。此前,胡润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截至2016年5月,中国大陆地区总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134万,其中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人群数量约68.3万。总资产1亿元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人数约8.9万,比2015年增加1.1 万人,其中可投资资产1亿元以上的约5.25万人。招行与贝恩的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将达到187万人左右,同比增长18%。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中国大陆总人口数测算(138271万),到今年底,平均100万人有135名高净值人士,比万里挑一的比例略高一些。
从财富规模看,2016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49万亿元的可投资资产,2014—2016年增速达24%,相较2012—2014年有所增加;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00万元,与2012—2014年基本持平。招行和贝恩的报告预计,2017年高净值人群持有财富总量将达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人均拥有3670万元可投资资产。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总体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具有巨大增长潜力和空间。2016年全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为165万亿元,由此不难算出,我国高净值人士资产占全国个人资产总量的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