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中医保健养生介绍

中医保健养生介绍

发布时间:2020-07-25 10:16:28

1、传统养生保健的原理和特点 ?

 (一)中国传统养生原理(1)
1.什么是养生

养生,指合理选用各种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养生是为了自身生存和健康长寿,根据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进行的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活动。

2.什么是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规律,总结中国历代心理、生理保健经验,研究养生理论和养生技术,以实现人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的目的。中医特别重视“治未病”,注意预防疾病。

3.养康一体的对象

除了正常人养生以外,以下的三种人是养生的主要对象:

(1)年老体弱者:人类在衰老的过程中,机体脏器与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因此需要延缓衰老,提高年老体弱者的生活质量。善养生者寿。

(2)各种慢性病患者:此类患者病程缓慢进展或反复发作,致使出现功能障碍,而功能障碍又加重了原发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养生不仅能帮助患者的功能恢复,同时有助于防止原发病的进一步发展。对慢性病患者的养生必须有针对性,有相应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3)各类残疾者:包括肢体、器官和脏器等损害所引起的各类残疾者,也包括精神疾病患者的养生。

4.精、气、血、神是养生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之分。先天之精来自父母;人出生之后,从饮食中获得的营养精华称为后天之精,先天、后天之精互相转化,互相补充,成为生命活动的动力基础。

气,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也是推动各种生命物质在人体川流不息的动力,是生命活力的根本保证。人体生命力的强弱、生命的寿夭,完全在于气的盛衰。生命是气的产物。

血,是滋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物质,是人体内化生精、气、神、乳汁、经血、精液、体液等生命物质的物质源泉。血总是与气相伴而行,相辅相成,互养互化,共生共荣。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运动、知觉等。神以精血为物质基础,精、气充盈,神就健旺。所以,生命的健康与否,可以通过神的状况来判断。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一盛俱盛,一衰俱衰。

由此可见,生命活动,是由精、气、血、神以及脏腑功能状态决定的。精、气、血、神充足,脏腑功能保持正常的动态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寿命才能得以延长。

5.影响人寿的因素

长寿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衰老则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合理的养生和康复措施,可以延缓生理性衰老,阻断病理性衰老(早衰)的进程,从而延长人的寿命。影响寿命、导致早衰的主要原因介绍如下:

(1)中医的认识

①精气不足:肾精匮乏,生命就会早衰。造成精气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先天不足(在母体内发育不良)、性生活过度(纵欲)、疾病消耗等。

②营养不良:饮食是人体获取养料的来源,营养不良,包括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两方面。

③五脏受损:心藏神,肝藏血,肺主一身之气,五脏受损,全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必然影响寿命。

④情志过激: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从而加速衰老。

⑤劳逸失度:过劳或者过逸都对健康不利,不利于健康长寿。

⑥遗传禀赋:先天禀赋强则身体壮盛,精力充沛,不易衰老。反之,衰老就会提前或加速。

⑦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不良都会危及健康,促进早衰。
(2)西医的认识

西医认为自然环境污染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因,也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还有心理(或精神)刺激;不良生活方式、饮食、营养失节、遗传、疾病和意外伤害等原因,都会导致早衰。当代科学对衰老的原因提出多种学说。

6.顺应自然,天人相应——中国传统养生的基本理念

在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中,顺应自然是养生理念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疾病的康复,所有的方法和机能,都体现着与自然相适应的特点,也充满辩证的观点。

(1)天人相应

中医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必须随时随地与其保持和谐一致,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在养生实践中,必须遵循这一基本法则,才能取得良好的养生效果。而“改造自然”、“挑战自然”、“战天斗地”之类的思想和行为,在养生领域是不应提倡的。我们要适应季节、把握时间、顺从地理、适应社会,从而顺应自然,頣享天年。

(2)形神合一

形,是指人的整个形态结构,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组织器官,和气血津液等基本营养物质,是人的物质基础;神,指情志、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又指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是人体功能的反映。这二者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在,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

形为基础:“形”是“神”的物质基础,中医的“五神”(神、魂、魄、志、意)、“五志”(怒、喜、思、忧、恐),分别由五脏(心、肝、脾、肺、肾)所生成。“神”需要大量的气血精微濡养。

神为统帅:人体起统帅和协调作用的是心神。生命活动表现出的整体特性、整体功能、整体行为、整体规律,都由神志管理、协调、统一。因此,养生时要以“养性”、“调神”为先。

形神共养: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和复健,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和康复,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

(3)动静互涵

阳动阴静:脏腑器官属阴,以静为特征,功能活动属阳,以动为特征。保持动静协调状态,才能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改变。

动静相济:大多数养生家提倡动静结合,以达到形神共养的效果。动静兼修,动静适宜,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原则。

(4)协调平衡

协调人体自身的生理功能状态及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平衡机体各系统和组织器官间的正常功能,以及机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

中和是养生康复的最高准则。中医所有理论的核心,是《内经》提出的“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即强调“中和”、协调平衡的观念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人体的功能失调、对称失衡、状态失稳,是导致人体生理功能低下和早衰、疾病的重要原因。

祛邪是平衡协调的重要环节。中医非常重视“祛邪”,而养生更重视体内正气来祛除病邪,这实际上也是调节平衡思想的反映。

(5)正气为本

现代的养生观念,已经不再仅仅强调补充机体营养物质。真正的健康状态,应该是人体脏腑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正气为本,从中医的观念分析,就是充分发挥和加强脏腑功能,使精微生生不息,废物排泄有序,这才是抓住了养生的根本。只有扶正祛邪,扶正固本才能延年益寿。

7.中国传统运动养生的瑰宝---太极拳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抓住了精、气、神“三宝”,调意养神,以意领气,以气推动血运,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

而太极拳正是中国传统运动养生的瑰宝,上述中国传统养生原理在太极拳中有全面体现。太极拳与五脏、气血、形体、精神均关系密切,故养生作用明显,深受大众欢迎。太极拳可增强心脏、肺脏、脾胃、肝脏及肾脏的功能,使体内气血运行通畅。因此,使人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扣,脏腑协调,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之状态,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名老中医的养生保健法,吃什么补肾,按摩大横穴减肥

一位曾被死神盯上的名老中医的养生保健法 一位曾被死神盯上的名老中医在保健的过程中发现:除了鼻子可以呼吸、大脑可以记忆外,嘴也不能闲着。当他用舌头顶住上腭牙龈时,口腔内的舌下腺、颌下腺、腮腺就会分泌出很多津液。他每天坚持"运动"。现在,他已经90岁了,除了血压稍高和有轻度的胆囊炎外,其余什么病也没有。 我们医院里有一位老中医,已经90多岁了,仍然身康体健。但据我所知,他在57岁的时候,曾被死神盯上了。那一年,他被确诊为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快速性心房颤动、眼底Ⅱ期动脉硬化等疾病。那会老先生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每次只要稍微动一下,心脏就会剧烈地跳动,好像要跳出来一样。中医讲“气为血帅”,“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气是人体生命的源动力,是生命延续的保障。只要能加快人体的“气循环”,就能推动"血循环",从而加快血流的速度,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不能动弹,就做“气息调理”老先生虽然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但他却在暗暗地做“气息调理”:先眯起眼睛,让心平静下来;然后让呼吸变得细、匀、长。每天按时练习,慢慢地,他就感觉自己每次在呼吸完后,全身的血管好像都被调动起来了,身上竟然微微出汗了。为了让脑子始终保持清醒,他在调理气息之余,还默默背诵以前学过的中医典籍。后来,他发现了一个小诀窍。除了鼻子可以呼吸、大脑可以记忆外,嘴也不能闲着。当他用舌头顶住上腭牙龈时,口腔内的舌下腺、颌下腺、腮腺就会分泌出很多津液。就这样,他每天坚持“运动”。有一天,他调理过气息后,突然想试着坐起来,没想到竟然成功了。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他感觉房颤没以前厉害了,心脏也没有以前稍一动就想跳出来的感觉。他逐渐能下床、能外出散步了。 现在,老先生已经90岁了,除了血压稍高(已经控制得极好)和有轻度的胆囊炎外,其他什么病也没有。吃什么补肾,核桃仁炒韭菜古医书推荐的补肾食疗法——核桃仁炒韭菜狗肉、羊肉、泥鳅等都是补肾阳的好东西,但对有的老年朋友来说,可能不太容易消化。那么,他们可以吃这样一道原料简单但补肾效果非常明显的菜。这就是《方脉正宗》中提到的“核桃仁炒韭菜”。①取核桃仁50克,韭菜、香油、食盐各适量;②做菜前先将核桃仁用香油炸黄;③把洗净的韭菜切成寸段,放入核桃仁内翻炒,加入食盐即可。平凡的口水也是养生的神水口水能让人起死回生,这句话说出来,估计没有几个人会信。但是,口水确实是一种良好的保健之物。在古代,口水有很多美誉,比如“甘露”“神水”“长生酒”等等。中医对吞咽口水这种养生法也十分重视。他们甚至把它和吐纳(呼吸养生)以及导引(锻炼身体)并称为古代养生三大法。《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吐纳配合吞津这种养生方法。药王孙思邈更是对这种方法推崇至极。我在看《千金方》时发现,活到101岁高寿的孙思邈在《干金方》一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记述这种养生方法。他在《养生铭》中写道“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并且还介绍了吞津养生的诀窍。口水对人体健康益处多多。它不但能润滑口腔、止血,还能抗菌、治伤。经常吞咽口水,能预防口腔、咽喉和牙龈发炎。另外,口水还具抗衰老的作用,它含有一种能使人年轻的“唾液腺激素”,经常制造、吞咽口水,就能让您到老也活力十足。如果是在秋天这样干燥的季节,平时您要多吃一些橄榄或话梅,能促进口水的分泌。您如果容易心生燥火,就要经常泡一些具有清火作用的中药茶喝喝,比如说胖大海、菊花、双花等等。 现在,人们平时有什么小病,一般都是忍忍就算了,非得等到大病来了才去求医。其实,大病就是小病“攒”成的。平时有空的时候,大家可以去咨询一下中医,或者做一些食疗粥、药酒补补身子,这样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您的体质,同时把小毛病都给消灭了。小病没了,自然就攒不出来大病了。 坐在办公室如何减肥,按摩大横穴送给办公室一族的幸福“礼物”——攒竹穴和大横穴办公室一族有两大烦恼:一是眼睛酸痛疲劳;一是腰臀部不适、肉多。很多人为此而时常叹息。其实,这两点根本无需大家这样烦恼,只要大家经常去按摩攒竹穴和大横穴,这些烦恼很快就能消失。送给减肥一族的“礼物"——大横穴另外,在电脑前久坐还会伤脾。很多人在久坐后会感觉腰部和臀部有不适感,如腰痛、臀部结疖等。这表面上看是“久坐伤肉”,事实上,皮、肉、筋、骨、脉各有所主。其中,“脾主肌肉四肢”。您如果久坐不活动,就会损伤脾脏的功能,从而导致肌肉萎缩。许多人在久坐后会感觉身体困倦就是这个道理。大横穴在此,何须为“游泳圈”烦恼;攒竹穴还君明珠。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不理解,脾经上这么多穴位,为什么您偏偏要选择大横穴呢?这主要是因为大横穴的“大”指的是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的意思。按揉这一处,就能“造福”很多处,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经常嚷着要减肥的朋友要经常接摩这个穴位,不但能减肥,还会让您心情愉悦。“脾在志为思(忧)”,所以,很多人在电脑前坐的时间长了,就会变得少言寡语,这很正常。想得多了,说的就会少些。常按这两个穴位,您就会变得话也多起来,精神头也足了。在电脑前久坐的人,饮食上还可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平时可以多吃些鸡肝、猪肝、胡萝卜、蕃茄等。

3、中医食疗与养生的内容简介

4、如何用中医养生

我以前介绍过中医养生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食物养生:
老中医的顺口溜, 可做参照与践行。
生梨润肺化痰好, 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 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 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 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肿有利尿, 绿豆解毒疗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含碘散淤结, 蘑菇抑制癌细胞。
胡椒驱寒兼除湿, 葱辣姜汤治感冒。
鱼虾猪蹄补乳汁, 猪肝羊肝明目好。
益肾强腰吃核桃, 健肾补脾吃红枣。
2、中医养生源远流长养生境界是“治未病”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3、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养生: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道不可废者。成年之男女,若长期没有性生活,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这就是纵欲。《黄庭经》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这方面历代养生家论述极多,毋用赘言。至于有的人淫乐成性,嗜欲无度,说什么「宁可花下死,作鬼也风流」,那是咎由自取。汉代枚乘《七发》云「明眸皓齿,命曰伐性之斧,如戏猛兽之爪牙」。吕纯阳诗云:「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代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这些决非耸人听闻之语,而应永为警戒的。
5、气功养生:学会吐纳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提出:“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吐气的时候,不能把嘴张得太大,要无声,长气,吐完为止。吐气的时候,根据每个字发音的不同,口型有轻微的变化,吐气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气出到最长。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达到胎吸。胎儿在母亲身体里,虽然没有呼吸,但也有生命,这就是胎吸。练气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来,去除一切杂念,进入状态。按照方法做完气之后,会发现满口生津,古书称“上池之水”,然后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不能随便吐掉,应做到“津常咽”。
这些内容中,第五项比较可行。其他几项在生活中也要注意。

5、有没有关于健康中医养生的项目介绍一下 我最近想了解下中医养生这方面 感觉国家支持的好做些

哈哈我马上中医院校毕业,也是在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近期医院改革会很大, 暂时观望着吧,等医院改革落实了,再看其中机会。

6、什么是中医养生 该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医以草本植物入药为主,配以推拿、按摩、针灸、刮痧、拔罐等手法,对人们的防病知治病、养生保健有独特的功效。并且中医是把天、地、人视为一体道,从根源上分析疾病,善于“治未病”,调动人体内的正气,扶正祛邪,从而回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这是中医相比西医更加擅长的。
如何养生?
顺应【自然】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答觉。
吃应季的水果蔬菜,勤加锻炼,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真正的养生,普普通通,因为生命本就如此。

7、中医养生一般都有哪些方法?

中医养生方法有多种,可以尝试艾灸养生。
原因: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功效,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3、行气活血。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4.散寒驱邪。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功效,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
5.防病保健 。艾灸还具有防病保健、强身益寿的功效,体质不好,抵抗力差,容易患病的人群特别适合做艾灸,这样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功效。
知识拓展:中医养生一般还包括食材养生,运动养生、睡眠养生等等。

8、很多中医典故中都有关于“急救三宝”养生保健的介绍,那么“急救三宝”到底是什么?

“急救三宝”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三宝主治热病昏迷中医温病学是急性热性病和传染病的临床学科,“急救三宝”主要治疗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都是清热开窍的代表性药物。因此又名“温病三宝”。

与中医保健养生介绍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