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什么是导引养生

什么是导引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25 03:33:20

1、导引养生在健身操中的应用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的意思等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
总之,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因为身体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有一个健康人生的基础
健康也是长寿的先决条件,而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他所生活的环境
因此,人要健康长寿,就要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明白环境与人的关系
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辩证的自然综合体,一切生物都要适应环境而生存
人类不但要适应环境,而且还要利用、支配和改造环境

健身操特点:
练习动作简单易学能懂,适合于不同年龄层次
强调动作对称且重复练习
强调大幅度动作练习
集体练习为主
具有明快的节奏,形成动感和韵律风格

健美操可分为健身和竞技两大类
健身为主的健美操目的在于健身锻炼,而竞技健美操目的在于根据规则进行训练,最终为了参加比赛。
男子健大操注重肩、胸、背、腹部的训练
女子健美操注重上胸、腰、腹、臀部的训练
青年男女健美操力度强、幅度大、消耗多、优美大方且富于时代特点

效果评价:
健身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严格要求,贵在坚持
要求每个动作重复多次,全面到位
采取局部练习与全身锻炼相结合,器械练习与舞操练习相结合的健身方法
适当地控制饮食,但不能限制水和矿物质的摄人
每次锻炼会产生肌肉酸痛,不断地酸痛与恢复才能起到健身健美的功效
健美操的效果评价3个月为一次

2、什么是引导术(气功)

应该是导引术而不是引导术。导引术是一种中国古代的医学疗法以及养生方法。导引术是我国最早的气功种类,目前来百看也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气功,安全不易出偏差,动静结合,疏导气血,对养生健身有很强的作用。

具体而言,导引,指的是通过肢体的运动,度有意识地疏导气血沿经络顺畅地运行,从而有着舒筋、问活血、养气等作用。导引术不过分强调怎么引导内气沿经络行走,而是注重顺其自然,通过活动肢体使气血按自然规律沿本身该走的路线自然走通。它要求的呼吸是自答然达到的,而不是人为控制的,意念亦是如此。 

(2)什么是导引养生扩展资料:   

《内经》中曾提到适合导引疗法的病症有“痿、厥、寒、热”和专“息积”,还需要配合“按乔”(按摩)进行。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强调以“导引、吐纳、针灸、膏摩”治疗四肢“重滞”症。华佗的《中藏经》也指出:“导引可逐客邪于关节”;“宜导引而不导引,则使人邪侵关节,固结难通”。

3、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介绍

4、导引养生功中有补肾的套路吗

<

5、有人知道什么是导引,现在有关于导引的书么

导引是修炼者以自力引动肢体所作的俯仰屈伸运动(常和行气、按摩等相配合),
以锻炼形体的一种养生术,与现代的柔软体操相近似,属气功中之动功。道教根据古人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认为人体也应适当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帮助消
化,通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唐道士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导引论》云:
“夫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实理于宣通,今既闲居,乃无运役事,须导引
以致和畅,户枢不蠹,其义信然。”①导引术起源很早。《吕氏春秋·古乐》称:“昔
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
故为舞以宣导之。”②此古人为通利筋骨所制之舞蹈,实为导引之雏形。此后,至迟在
战国时期,医学家和神仙家分别从治病和养生目的出发,相继将它发展为导引术,使之
流传于世。《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云:
“中央者(按指中原地区——引者注),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
治宜导引按蹻。”③蹻按即按摩,表明医学家将它和按摩术相结合为人治痿厥寒热病。
《庄子·刻意》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
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④表明神仙家将它和行气术相结合进行养生,旦出现
了像彭祖那样长寿的人物。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绘有四十四个演练导引动作的人物
图像,图中人物多著庶民衣冠,男女老少均有,表明导引术在汉初已普及于社会。
早期道教承袭方仙道纳入此术,为各派共同修习的方术之一。《华阳国志·汉中志》
称,张鲁“以鬼道见信于益州牧刘焉,鲁母有少容,往来焉家。”⑤鲁母之有“少容”,
盖为修炼行气、导引术所致。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善导引行气。在他的影响下,
曹营“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⑥此后各派中多有以此术名世者。《魏书·释
老志》称,太上老君授寇谦之“服气导引口诀之法,遂得辟谷,气盛体轻,颜色殊丽。
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续文献通考》谓楼观道士马俭“从孙彻学道,授五符真文、
断谷服水、行气导引,遂役使万灵,制御群邪。”唐代著名茅山道士司马承祯更是研究
导引行气术之大家,《旧唐书·隐逸传》称其“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
饵之术。”所著《服气精义论》主论行气,又辟专节《导引论》以述导引。直至宋代,
导引和行气等术一起,一直为道教各派所共习。此后,内丹术兴起,一些内丹家排斥行
气、导引,称之为外道、邪术,方在道教内渐趋衰落,但社会其他各界人士仍继续传习
并得发展。
现存《正统道藏》中收有不少记载导引术的著作。葛洪《抱朴子·杂应》篇记录过
“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虎据”、
“兔惊”等九种导引术势名称,但未记录具体作法。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
篇》除记录几种按摩术外,对“狼踞鸱顾”、“五禽戏”等几种导引术势作了具体记载,
并绘制过《导引养生图》一卷(已佚)。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八十二《养性》篇记
有“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虽题名按摩,实为导引。唐代又出有导引专书
《太清导引养生经》,⑦其中收载有“赤松子导引法”,“宁封子导引法”,“虾蟆行
气法”(为行气与导引相结合)、“彭祖卧引法”、“王子乔导引法”、“道林导引要
旨”等多种,皆详载具体作法,或十势,数十势不等。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
六又收“玄鉴导引法”,除具载十三势的作法外,又指明某势治甚病。宋道士蒲虔贯著
《保生要录》,分“养神气”、“调肢体”等六门,调肢体门提出“小劳术”导引法,
简便易行,为后世所推崇。宋人托名许真君之《灵剑子》,⑧有《导引势第八》载导引
十六势,写明每势补益某脏腑,于何季节施行。以上诸书所记导引法,可谓千姿百态,
式样繁多,为我国导引术之一大宝库,宋代出现的八段锦、十二段锦、十六段锦及太极
拳等,就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演化出来的。
在以上众多导引术中,有不少曾对当时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有的还广泛流衍于近
现代。其中最早的要数被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所记的华佗“五禽戏”,⑨它模仿虎、
熊、鹿、猿、鸟等五种鸟兽活动形态,编制出一套导引程式,用以健身,确有很好效果。
《正统道藏》所收《太上老君养生诀》亦录此“五禽戏”,署华佗授广陵吴普。这套导
引术一直流传下来,明人周履靖在所著《赤凤髓》和《万寿仙书》中,将它加以改进,
减少动作难度,并与行气相结合,除了文字说明外,还绘制出程式图谱。清人更于五种
术势之外,加入向后顾望的“鹗顾势”和摇头摆尾的“狮舞势”,称作“七禽戏”。可
见“五禽戏”对后世影响之大。
其次,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记“老子按摩法”(共四十九势)、“天竺国按摩法”
(共十八势)和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导引论》所记“养生操”(共十七势),都曾
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前二者还被明人高濂收载于所著《遵生八笺》之《延年却病笺》
中。
再次,约北宋末出现的“八段锦”,也曾在社会上长期流传。其术势口诀(八句),
最先被北宋末南宋初人曾慥《道枢》所记录。其后称名许旌阳的《灵剑子引导子午记》,
将其口诀整饬为句子整齐而有韵的八句。《修真十书》卷十九除所记口诀为三十六句
(有韵)外,又记八段的具体作法,且绘制术势图像配于每段之下,称名“钟离八段锦
法”。至清代,《易筋经图说·附录》再将《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之口诀进行修饬,成
为更加通畅易懂的八句。不仅如此,此八段锦又在明初演化为十二段锦、十六段锦,明
初道士冷谦的《修龄要旨》和其后的几种书中皆有记载。可见八段锦影响之广泛和流传
之久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医疗、气功界在这方面进行过大量的整理工作,创制出很
多的导引术势,向社会推广。实践证明,它们对提高人民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有不
可忽视的作用。这是教较有科学价值的方术之一,有进一步加以整理创新的必要。
注:
① 《道藏》第22册39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② 《百子全书》第5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③ 《黄帝素问直解》第二卷89页,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年
④ 《庄子集释》第三册535页,中华书局,1982年
⑤ 《丛书集成初编》第3187册16页,中华书局,1983年
⑥ 《三国志》第3册805页裴松之注引曹丕《典论》,中华书局,1959年
⑦ 《太清导引养生经》,《通志·艺文略》著录,当出于唐代。
⑧ 《灵剑子》《宋史·艺文志》著录,似为北宋末南宋初净明派道士托名之作。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同此。
⑨ 《三国志·华佗传》只记华佗创“五禽戏”,未记具体作法,陶弘景最早记录
其作法,当有所本。班固《白虎通》言“禽为鸟兽之总名”,故名“五禽戏”,简称
“禽戏”。
敬慎山房导引图是我们社出的,很不错的

与什么是导引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