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今养生方面的好诗句
药补不如食补。 ――百―谚语
少吃多餐,益寿延年 ―――谚语度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嘉业堂丛书》清刘承干问
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谚语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答食宜,不足以存生。―――《圣济总录》宋官修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版,以资血气。―――《备权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2、有关健康的古诗词有哪些?
1.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
2.
不可以小专益为不平而属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3.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4.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5.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6.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7.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8.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9.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10.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11.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12.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13.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14.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15.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3、描写养生的古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有哪些关于健康的诗句
1、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
解读:“牙齿坚完”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叩齿术是在我国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术。肾主骨,齿为肾之余,也属于骨头的一部分。龋齿,是牙齿的大患,人们每天早晨口中上下牙齿相互敲啄,指上下相对应的每颗牙齿互啄,就可以减轻龋齿的危害,保持牙齿的健康。
2、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饱食即卧,食物停聚未及消化,积而淤滞,气滞不行,脾胃受伤,气血痰食积聚而致百病丛生。
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4、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
解读:古人自古讲究饭后养生,这里提到用餐后要做三件事情,即饮茶、散步、揉腹,如能长期坚持做下去,必有益身体健康。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解读:四时阴阳之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会根据此而在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以便服从于其四时阴阳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起生活并且生长。如果一旦违反了这个根本,就会损伤其本源,破坏其真气,以上这些就是四时调摄的宗旨。
5、求养生方面的诗词,多多益善!
1、《摄养诗》——明代龚廷贤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译文:保精、益气、养神为健康长寿之根本,若欲延年益寿,减少私欲杂念,不要操心太多。做到食勿过饱,勿求厚味,饮酒应以少量为好,切莫贪恋杯中物。
要经常保持乐观,开口常笑。一个人在处于逆境的时候,不但一般人对你冷漠,连平时很亲近的朋友也会逐渐和你拉开距离,对此要从容面对,不要放在心上,一定要忍得,自在逍遥,乐享百年。
2、《抱朴子·极言》——晋代葛洪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译文:修身养性,即使是极其微小的地方,也务必要谨慎,不能因为小的进步微不足道就不再修养,也不能因为小的损害对大体没有影响就不加以提防。
3、《证类本草·衍义总序》——唐代唐慎微
夫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译文:善于保养生命的人保养内心,不善于保养生命的人保养外表。
4、《退庵随笔·摄生》——清代梁章钜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过虚。
译文:形体应当常劳动,饮食要常节制,这样有益于健康。但劳动不要太过度,节制不要太过虚脱。
5、《丹溪心法》——元代朱震亨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译文:与其等到生病后才积极诊断治疗,不如在没病的时候就摄取养分,提高免疫力,做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6、与“养生”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唐)《寒食 / 寒食日即事》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唐)《寒食 / 寒食日即事》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唐)《寒食》
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4、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唐)《寒食》
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5、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无名氏(唐)《杂诗》
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春风过处苗麦摇摆,堤上杨柳依依。
6、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无名氏(唐)《杂诗》
这是为什么呵,我却有家归去不得?杜鹃呵,不要在我耳边不停地悲啼。
7、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窦巩(唐)《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水面上薄烟散去,远远望见岸边许多户人家。
8、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 窦巩(唐)《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在这美丽的春天,却没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独自纵马游览,马蹄踏着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着花瓣。
9、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韦应物(唐)《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10、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韦应物(唐)《寒食寄京师诸弟》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7、关于健康的古诗句
1、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白居易《自觉》
释义:有了不畏老的思想,不担心“死之将至”,这样就可以延缓生理和心理上的老化,从而收到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功效。
2、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食粥》
释义:学道成仙之法是简单易行的,平时只要多多食粥便可以成仙了。
3、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专—罗天益《卫生宝鉴》
释义:如果心神过于躁动,乱而不定,必然扰乱脏腑,耗气伤精,容易招致疾病,甚至促人衰老、减短寿命。心静则安神,神安则五脏六腑的气机协调,精气日渐充实,自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释义: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属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5、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释义: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8、有关饮茶养生的诗句
临安春雨初霁_古诗文网
作者: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知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道犹及清明可到家。
山家_古诗文网
作者:张继
板桥人渡回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答萧上琐窗》
9、关于“养生”的古诗句有哪些?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
玉芝观里王居士,服气餐霞善养身。
唯余养身法,修此与天通。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至死独养身。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
10、关于养生的古诗词
养生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copy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百。―――《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度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知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道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