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房中术主要是为了养生除病,为何演变成淫邪之术?
古人养生,道家有云阴阳交合。房中术历史悠久,中国人想寻求长生,因而产生此法的。
古时候,凡是修炼房中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长寿之人,例如老子,彭祖,孙思邈……他们都是因为修习房中术有所成就而长寿。那什么是房中术呢?房中术就是男女在房中交合之术。道家认为,阴阳调和,男阳女阴,他们可以相互依存同生同灭。如此便可以更加和谐幸福健康的生活。
东汉末年时期,张道陵将房中术加以钻研和探索,为房中术增添了道家养生气功以及男女双修之功。但是这与当时的封建思想相违背,因此房中术被人斥为淫邪之术。
再到后来,唐朝时期,道教得到国家扶持,但这一时期却没有太多的房中学著作。直到五代时期,陈抟老祖留下了一部《陈希夷房术玄机中萃》。后来机缘巧合被明朝一个道士意外得到,改名为《房术奇书》。但是这部书被许多皇室贵族用来行淫乐女色之事,这让本来养生之术逐渐被人误解,而被称为淫邪之术。自此以后,房中术就开始被世人所误解。
房中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历代小说家的杜撰渲染,再也不是当初那样了。
房中术之所以一步步没落,这和封建的制度以及封建制度下的人们有很大关系。房中术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养生之术了。尽管现代人思想开放了起来,又重新重视房中术,但是它早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了。
2、道家流传下来的房中术真的可以养生吗?
房中术,即性的技术,其实质为两性性生活的修为,它是中国古代一门口口相传的奇特秘术,具有某种神秘色彩,更由于世俗伦理道德及出家人的清规戒律的束缚,使“房中”这个在古代本来十分常用的字眼,或被宗教套上一层神秘的外衣,或被正人君子之流误解抨击,无论做学问还是搞养生的人,都讳言“房中”二字,似乎“房中”就是荒淫。这种讳莫如深、避之如蝎的做法,使有关房中术的资料长期埋没在古代典籍或国人的口头流传之中,令人难取真经,甚至产生出种种误解,致使这一领域至今还极为封闭,一般人难以了解房中术的真面目,更远远说不上被现代人正确认识和利用。
其实,只要我们排除房中术中某些巫术因素,房中术便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我国当代权威性最高的新版《辞海》是这样写道:房中术,古代方士所说房中节欲、养生保气之术。”一语道破了房中术的本质,说明它是以研究男女性生活为课题的。人类不可能根本断绝性行为,大抵有男女即有房中之事,专于其术者,即以家言;就其技艺而言,即以术名。人类两性的修为本不可忽视,更不应该受到轻蔑。懂不懂房中的修为与保养,不仅关系到性生活是否和谐美满,而且还关系到人类天赋的寿命。而房中术的中心之点正是探讨人应该如何在性生活中养生保气,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它几乎和我们现代人使用的性科学(Sexology)差不多,或至少可以说它是“准性科学”与“前性科学”。从现有文献上看来西方性科学(Sexology )的建立,自德国科学家克拉夫特·埃宾在1886年发表《性心理病》算起,至今还不到两个世纪;而在我国,最早研究男女闺房性生活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三干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因此,可以说,我国古代房中术实际上是全世界各民族中,研究得最早、最深的性科学,是我们的祖先在人类性医学史上的一大探索奇迹。
在中国,对房中术研究最多的首数道家。道教从一开始就与房中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前所述,道教的创始人张陵早期受方士影响,“采取玄、素”之道为人治病,玄女、素女都是传说中的房中家,“玄、素之道”即为房中术的代称。据资料记载,道家修行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开始流传,秦汉时期已成为四门方技之一,《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序方技四种,一曰医院、二曰经方、三曰房中、四曰神仙。”实际上,房中术最初 乃神仙家创造的一种方术,它以讲求房中节欲,还精补脑及男女卫生指要等为主旨,本是战国神仙术三流派之一,张陵创立的五斗米教承袭了此术,后东晋的葛洪也以此为道教最重要的三方术之一,予以重视。据葛洪说,修炼房中之法的共有“十余家”,术虽各有所法,但均以“还精补脑”为其要务。饮食男女乃为人之大欲,道家修炼如果不注重这两个方面。无异于‘釜底抽薪”,是断难成功的,至于房中秘术,“此法乃真人口口相传,本不书也”,所以,葛洪这样说: 夫天生万物,惟人最贵。人之所上,莫过房欲,法天象地,规阴矩阳,悟其理者,则养性延龄,慢其真者,则伤神天寿。至于玄女之法,传之万古,都具其梗概,仍未尽其机微。余每览其条,思补其阙,综习旧仪,纂此新经,虽不穷其纯粹,抑得其糟粕。其坐卧舒卷之形,偃伏开张之势,侧背前却之法,出入深浅之规,并会二仪之理,俱合五行之数,其导者,则得保寿命,其危者,则陷于危亡,既有利于凡人,岂无传于万叶。
如此,葛洪更进一步阐明了他研究房中术的目的,是在于思补古代房中家之缺遗,使人人的寿命得以长保。不过,对于房中术的作用,在历代道家口中都被吹嘘得神乎其神,这也引起葛洪的反感。他说:
或曰:“闻房中之事,能尽其道者,可单行致神仙,并可以移灾解罪,转祸为福,居室高迁,商贾倍利,信乎?”抱朴子曰:“此皆巫书妖妄过差之言,由于好事者增加润色,至今失实。或亦奸伪造作,虚妄以欺诳世人,隐藏端绪,以求奉事,招集弟子,以规世利耳。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其理自有极,安能致神汕而却祸致福乎?”
葛洪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房中术的作用。认为房中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耻笑了那些把房中术看成无所不能的巫术,企望以房中术“单行致神仙”、“消灾解罪,转祸为福,居室高迁,商贾倍利”的种种妄想,并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社会上那些“欺诳世人”,靠房中术谋私利的江湖骗子。葛洪的话,辩证地指出了房中术的作用与限度,说明他的确是深得房中之道的。
房中术,作为道家养生术之一,成为道家功理功法类养生修为的专有名词,又被称为“男女合气之术”或“黄赤之道”。在长期流行过程中,房中术有其不断发展壮大的高峰时期,产生过许多房中家和房中医学专著,并形成一套极为隐秘、系统、完善的男女双修术。它不仅能满足性的需要,还能延年益寿,驱病强身。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认为,道教房中术承认男女地位平等,承认妇女在事物上的重要性;认为健康长寿需要两性合作,不受禁欲主义和阶级偏见的约束。这些都显示了道教与儒家、佛教的特异之处,因此,道家的生理学纵然很原始和幻想,但在对待男女、宇宙的态变方面,比家长统治严厉的儒家(典型的封建所有制之下的心理状态)或冷淡出世的佛教(对它来说性不是自然或美的事情,而是真的诱惑)都要恰当得多。
单就房中修为的形式和内容而言,其要点无外乎顺天地阴阳之和,全人身性命之真,或戒淫不漏以固精,或借术还精以补脑,或避忌卫生以益寿,用葛洪的话说:“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抱朴子·释滞》)考察历来房中所传之秘法,有关房中术的修为内容,大致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①采抽铅精:即女子顺采“白铅”,男子逆采“红铅”之法.此法历来视为非道,视为下乘,因为后天采练于气功修为是无益的。
②乘交元真:此法为房中术的先天修为,为上乘上双修功法,“元真”是指阴阳交感后所产生的形神真一之气。此气为二五之妙合,至灵至微,一方采得,双方罗通。故谓之“双修”,又谓之“真采”。
③乐气通脉:此为房中术的基础修为。属双修中的单修术,即男女各自采交感时的乐感之气以自通脉络。一般先通中脉,次通任督,即道教秘传“乾坤固天法”。
④乐气开窍:此即采感之气以自开关窍,关窍有一门、三关、九窍、十八户等等。
⑤采阴补阳:道家以男子属阴身,内含真阳;女子为阳体,内含真阴。交感之时,乐感冲开女子乐脉,地脉开张。男子天脉开张,阴阳乐气相交,男得之谓之采阴补阳,女得之谓之采阳补阴。
⑥还精补脑:交感时,男女各引乐感循冲脉归元,交感之精逆行归脑,即谓之还精补脑。
⑦乐气治病:引交感时之乐气,培补真元,延年益寿,通和痛病,疏通痹阻。
⑧入大乐定:藉交感之乐入于定境之中,形同掸乐,但此境非先闭绝精路及入于禅乐之境者,殊不易得。
以上这些奇特的道家房中修为,令人读来一定似懂非懂,难以知其“真诀”,仗此一录,姑作参考。更进一步对房中术修为功法的研究,还有待于医学家们的努力,今人万不可冒然仿效,以免反而误伤了身体
3、古代房中秘术是什么意思?
房中术即中国古代的性科学.从现代性科学的观点来看,房中术主要包含有关性的常识、性技巧、性功能障碍治疗与受孕等方面,同时它又不局限于性,而是把性与气功、养生结合在一起,和追求长生不老或延年益寿结合在一起.
《老子》书中有不少房事养生的论述,其基本观点可见于《老子·六章》中的论述:"谷伸专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依据三国·魏·王弼注:谷,喻人体内之深处,此用作动词属,谓深藏之义.神,指元神,即构成人体生命之基础物质——元精.玄牝:男女
4、古代房室养生法是什么?
房中术 我国古代的“房中术”总结了许多房室养生修炼方法。其中,道家的“内丹阴阳双修”方法是较为神秘的一种修炼方法。现代人当然知道靠“男女双修”是不可能达到“得道成仙”的目的的。但学习他们的方法却可以大大改善性生活质量,这是不容置疑的。由于这一方法一直以来都是秘传不宣的,能真正了解、掌握它的人不多。但我本人是气功及民间功法爱好者,我有缘从前辈中得知了一些关于“男女双修”的方法。即使以今天的观念来看,它们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我在这里和大家作一个简介。总体上,“内丹阴阳双修法”分三个步骤、阶段:1、百日筑基:这是将身体调节到最佳状态,为日后的修炼打下基础的必要措施。它要求在这阶段的一百天里,做到意守丹田,将人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调节到最好状态。而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气功是最好、最自然的调节人体神经、内分泌平衡的自然方法之一。在此阶段,可同时服用一些调节神经、内分泌平衡的中药,道家秘传的“百日丹”是一种很好的神经、内分泌平衡调节药物。2、止泄固元:此阶段实质是锻炼、提高外生殖器的耐受刺激的强度(阈值)。同时也学习抑制大脑的性兴奋方法,使得“阴阳交合而不泄”。现代人如果掌握了这一方法,早泄也就离去无踪了。3、“内丹”阴阳双修:到了此阶段,男女就做到了“交而不泄”,而古人相信,此时男女双方进行“内丹”的修炼就更容易“丹成”,从而也就“得道成仙”了。这只能理解为古人对世界、对生命的认知的局限性了。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要纠正或重新在体内形成一个神经反射,是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才能完全形成的。这是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百日筑基”则暗合了这一规律。而提高外生殖器耐受刺激的强度(阈值)、抑制大脑的过度兴奋则同样是现代行为科学治疗早泄的方法了。所以说,“双修法”可以很好地利用来进行改善性生活质量、治疗性功能障碍。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我们理应加以很好利用,至于“得道成仙”那就不用理睬它了。
5、古代房中术,房中养生术都有那些
素女经 彭祖房中术
彭祖历三个朝代,至多岁,尚手脚轻便,依然年轻。据传,概括彭祖的养生之术,主要为三个方面:即气功术,营养术,房中术。气功为今人养生及治病的一种方法,黄帝内经云“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此之谓也。气运丹田,使九窍、五脏、四肢甚至毛发,都能感到气在运行。后人的吐故纳新就是从气功中来。从《史记·世本·帝系》、《山海经》以及刘向的《列仙传》的记载,可以知道,彭祖名钱铿,他是颛顼帝的玄孙,陆终氏的第三个儿子,轩辕黄帝的第八代孙,历经夏商周,夏时曾率兵攻打徐州,并封官于斯,号彭城。商时为守藏史(守藏史如今之国家图书馆馆长,当时管理书籍及甲骨文的卜骨卜年),官禄至商大夫,周为柱下史(柱下史是宫廷记录官员)。后来彭祖从师尹寿子,学得真道,他隐居武夷山修炼,晚年回到蜀地,住在彭山象耳山中,后移居到今天的彭祖山,他对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衣、食、住、行、运动、药物等进行不断调整,从而总结出一套自成体系的长生理论与技法,他经常云游四方,将长寿之道广为传授,便民间百姓大受裨益,而彭祖本人活了八百余岁 川丰房中养生宣
6、中国古代房中养生秘笈
7、古代“房中术”有哪些?哪些是沿用至今的?
性养生的关键在于阴阳调和。人顺乎自然规律,则能够体验优质的性生活,从而达到调剂身心、延年益寿、优生优育的目的。而古代房中术的理论,建立在保精不出的基础之上,这是种不合民学道理的推想。古代房中术理论有两方面,其一为闭固:晋代高洪的“御女多多益善”,这违反了中国古代正统的性养生观。“数交不泄”也违背了人的正常生理需求,容易引发疾病。其二为还精:忍精不泄,容易引起”重腿疲惫”之类的疾病。行房时男子以泄精为乐,女子以承取为乐,若强忍精不泄,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这两种情况都主张将即欲泄出之精,忍而不泄,相反要吸取女人精气。
房中术,是古代秘术少不了的一项内容。咱们中国传统的道教神仙体系,一直都讲究一个阴阳调和,房中术就是典型的例子。说白了,男女之事很重要,技术过硬的能延年益寿;反过来,一味放纵自己的,轻了一身病,重了直接丧命。所以,房中术的关键不是找乐子,而是知道节制、调节精气,打造一个好身板儿。从这个意义上说,房中术的研究和推广,其实就是古代的养生教育。其实在宋朝之前,谈男女之事,床上之事,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比如人家曹操,那就十分注意房中术的修行。
到了东晋时期的葛洪,就开始全面的系统的阐述房中术的作用。他认为“人不可阴阳不交”,要通过房中秘术延年益寿。之后著名的陶弘景、孙思邈都对房中术进行过研究,尤其是孙思邈,明确认为房中术不是什么淫秽的东西,只要不放纵自己,是能达到养生效果的。更为关键的是,有很多的房中术相关记载,都普及了一些禁忌问题。实际上,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有伤身体的习惯和行为,还是很有价值的。
比如《养性延命录》中的记载,就告诉人们,“交接”不要在大醉或者太饱的时候,对身体损害很大。
在古代,这算是一种性教育的科普,房中术的性知识有一部分还是有道理的。很多人把“性”看作洪水猛兽,其实,如何看待“性”,是一个能否接纳自己的问题。而且,我们科普“性”知识,是为了保护大家,而非宣扬某些有伤风化的东西。毕竟,一个人生命健康是最重要的。
8、中国古代的房中术是怎样的?
房中术又名“房术”、“房中”、“房内”、“房室养生”、“黄赤之术”、“男女合气之术”,是中国古代医家和道教有关于如何在男女性生活中获得乐趣、保健、胎教、优生、延年益寿的学问。基于道家的阴阳思想,把性作为一种修身养生的方法。“房中”一词,最早见于《前汉书·艺文志》,列举《容成阴道》,《天一阴道》,《黄帝三王养阴方》等房中八家,“房中者性情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
房中术的这一性质,在历史上,多被人用作淫秽之术,因此也经常遭到政府的封禁,其本身的内容反而被大多数人不了解。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家,大都着眼于交而不泄、交而少泄、精神不散、调协阴阳以养生这一目的。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房中术理论家孙思邈,对此有如下论述:“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其法。一夜御十女,闭固而已,此房中之术毕矣。”(《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孙思邈还说:“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力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此房中之微旨也。”“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
房中术文献:
由于多方禁毁,中国古代房中术文献经典多已在本土失传,叶德辉发现日本古代医书《医心方》辑录了部分中国古代房中术经典,辑录为《双梅影暗丛书》在中国出版,才使今日后人得以一窥房中术之玄妙. 古代著名的房中术著作
《合阴阳》
《十问》
《天下至道谈》
《养生方》
《杂疗方》
《黄帝内经》
《黄帝内景经》
《黄帝外景经》
《论衡·气寿篇》
《论衡·命义篇》
《容成阴道》(失)
《七发》
《黄庭经》
《素女经》
《素女妙论》
《玉房秘诀》
《玄女经》
《素女方》
《抱朴子·至理》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
《洞玄子》
《御女损益篇》
《房中补益》
《玉房指要》
《记济真经》
《延寿第一绅言》
《妇人良方》
《三元延寿参赞书》
《医方类聚》
《修真演义》
《房中切度》
《类修要诀》
《养生四要》
《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篇》
《房术奇书》
《房术玄机》
叶德辉辑录《双梅影暗丛书》
9、房中养生术是什么
房中养生亦称房中术,是中国古代有关性医学、性保健的通称
川丰房中养生认为,性生活有二重性,既可以修养生息,也可能损伤健康,甚至折寿短命。人要想通过性生活得补益,免损伤,其关键在于掌握房中之术,合理安排房事生活。
我国古代对房中养生有比较科学而系统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房事生活是人们所必需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竹简《十问》曾有记载:“竣气宛闭,百脉生疾。”意思是阴阳不相交合,就会造成精道闭塞不通,必然产生各种疾病。竹简《合阴阳》也指出,房事生活能使全身气血通畅,使五脏六腑均受到补益。晋代医学家葛洪认为健康的成年男女如果禁绝性生活,非但于身体无益,反而会导致各种疾病,甚至会影响寿命。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得更明确:“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他认为,健康的成年男女,必须有正常的性生活,如果勉强抑制,反而会导致气血阻滞、梦遗鬼交、漏精尿浊及其他各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