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府逐瘀汤有没有中成药?
血府逐瘀汤
《 医林改错 》卷上。
为清代名医王清任首创,临床可用于治疗多种瘀血病证,不论是内伤或外伤,使用范围很广。
组成 当归生地各9克 桃仁12克 红花9克 枳壳赤芍各6克 柴胡3克 甘草3克 桔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10克 用水煎服。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当归、生地养血化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开肺气,引药上行;甘草缓急,调和诸药。共奏活血调气之功。
2、理血的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1.辨证要点 本方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临床应用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瘀痛入络,可加全蝎、穿山甲、地龙、三棱、莪术等以破血通络止痛;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气止痛;血瘀经闭、痛经者,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酌加丹参、郁金、廑虫、水蛭等以活血破瘀,消瘕化滞。
3.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4.使用注意 由于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故孕妇忌用。
3、服血府逐瘀汤后的反应
你好,血府逐瘀丸的作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属于活血化瘀的作用,建议即使中药也不能长期服用。如果没有相应症状,建议勿滥用药,任何药都有治疗作用,对不需要的人来说就是毒副作用。只有很少数的人有轻微头痛和恶心外,其余无不良反应,但不影响疗程。
4、血府逐瘀汤怎么做好吃
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川芎、当归、香附、乌药、车前子(包煎)各克,牡丹皮、赤芍、延胡索、甘草、五灵脂、红花、枳壳、黄连各10克,蒲公英、山楂炭各50克。【制作】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功效】活血逐瘀,清热祛湿。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肠癖者。
5、本来年轻身体好的,乱用血府逐瘀汤泡脚,出现气虚,服用生脉饮缓解,请问多久能好
6、石志超的治疗顽疾怪病应用活血化瘀法及血府逐瘀汤的经验
(一)应用活血化瘀法的经验
我治疗顽症怪病、疑难杂症善于应用活血化瘀法,而尤擅应用血府逐瘀汤。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应用活血化瘀法,以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夜游症、顽固性失眠、顽固性头痛、中风后遗症、癫痫、老年性痴呆、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慢性心衰、糖尿病多种并发症、难治性肾病、顽固性哮喘、肿瘤、男性不育症、阳痿、顽固性前列腺痛、女子月经病、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年期综合症、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顽固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等各科疑难重症,屡获显效。在活血化瘀大法的辨证、用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瘀血是人体功能失调而发病时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疑难杂症的致病因素。瘀血致病的症状表现错综复杂,其临床表现随着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各异,临床上很难把握。老师石教授潜心研究多年,创立了一套简易可循的辩证方法,并将其传授给我们,使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有辨证规律可循。首先:在病史方面:1、如心、肝、血脉的病变多易挟瘀,久病久损多易挟瘀入络。2、起病前有外伤,出血,月经胎产等疾病的历史者多有瘀血存在。3、有时虽然瘀血的征象不太显著,但有屡服他药,变更治法而未效的治疗史等,多属瘀血作祟。
而在临床征候的辨识上我将其归纳为以下十方面:即舌、脉、目、颜、肤,经、衄、积、痛、神。详言之:①舌,即指舌象多见暗滞、瘀斑、青紫、有纵沟及木舌、硬舌。②脉,即指脉象多见沉、弦、涩。③目,即指白晴见血丝紫赤,眼周黯黑、泛青。 ④颜,即指颜面暗青、黧黑,两颧暗滞,口唇青紫、瘀斑。 ⑤肤,即指皮肤颜色紫暗,肌肤甲错,皮下瘀点紫斑,肚腹青筋外露,或身目发黄晦暗。⑥经,一指妇人月经: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血色黑有块。二指经脉、经络:可见肢体疼痛,青筋暴露,脉络瘀紫,肚腹青筋显露,蟹爪纹络,及中风偏瘫,肌肤麻木。 ⑦衄,即指各种出血症。⑧积,即指症瘕积块。即各种肿块、包块,质地坚硬,按之不移,常与疼痛并见。⑨痛,即疼痛。瘀血疼痛的特点是:痛处固定;久痛不愈,反复发作;性质如锥刺刀割,亦可为牵扯痛,灼痛,绵绵作痛,痛而拒按。⑩神,即精神、神志异常。瘀血为病常见神志方面的怪病:如头痛眩晕,幻觉幻视,健忘,癫狂,昏迷,瘫痪,精神抑郁,呆若木鸡,恶梦纷纭,失眠或夜游症等;亦可见无故哭笑但又非精神疾病者。临证辨识瘀血,上述诸证不必悉具,典型者但见一证便是。
(二)应用血府逐瘀汤的经验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最能代表王氏活血化瘀学术思想的临床常用方剂之一,其疗效得到中医医疗界的一致认可。血府逐瘀汤为活血化瘀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剂,本方系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再加桔梗之性升,牛膝之性降而成,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枳壳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配当归又能养血润燥,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本方不仅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血去气滞行,故为通治一切气滞血瘀之名方。
疾病往往由多种原因引起,形成瘀血的原因亦多种多样。活血化瘀治疗大法为通法,但通通之法又各有不同,临证须辩证而为之,立法用药当随其兼证各异。虚者补之以通,寒者温之以通。气虚者当补气以通脉;血虚者当养血以充经;兼里实者当通下并用;兼气滞者当行气以活瘀;出血而夹瘀者重在化瘀止血;动血而兼火热者宜清热消瘀。也就是说在论治过程中应详审病机,主证兼证互参,相兼论治。
临证时要明确活血化瘀治法终属证治大法之消法范畴,临床应用时须注意不要一味地攻伐,当行渐消缓散之法,且同时适当配以温阳、益气、养血、清热、理气、滋阴等药物,以免耗损正气。切记勿犯“虚虚之戒”。
我在临证应用本方时提出几点注意事项:1.瘀血为病,多病久积深之患,其去较慢,治疗非三五天即效,因此,在治疗见效后,应有方有守,方能奏效,不能频频更方,欲速而不达。2.活血化瘀治法终属证治大法之消法范畴,临床应用时须注意不要一味地攻伐,以免耗损正气。在论治过程中应详审病机,根据年龄之大小、体质之强弱、男女之不同、病邪之深浅,在并治的同时适当配以温阳、益气、养血、清热、理气、滋阴等药物,灵活使用,恰中病机。当刻刻以固护正气为念,切记勿犯“虚虚之戒”。3.活血化瘀药物属活血动血之品,故大量长期使用应注意监测凝血象以指导治疗。
。我应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顽固性头痛、脑外伤后遗症、中风后遗症、癫痫、老年性痴呆、冠心病、心肌梗死、肺心病、心肌病、慢性心衰、糖尿病多种并发症、难治性肾病、顽固性哮喘、多种肿瘤疾患、男性不育症、阳痿、血精、顽固性前列腺痛、不射精症、女子月经病、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年期综合症、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顽固性皮肤搔痒症、银屑病、顽固性湿疹、结节性痒疹、结缔组织病等各科疑难重症,屡获满意疗效。
(三)病案举例:
①假性球麻痹案
赵某,男,75岁。患者素有头晕、头痛,因突然失语、偏瘫、吞咽困难、饮水呛咳1天,于2002年3月26日急诊来我院住神经内科治疗,经查头颅CT等临床诊断为:“脑梗塞并发假性球麻痹,轻度脑萎缩”。.予吸氧、扩血管,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剂、血浆蛋白等治疗2周后,偏瘫有所改善,,但语言和吞咽功能未见好转而症状加重。又予中药益气复元、滋阴潜阳、调补脾胃等法治疗10天,仍无好转,遂邀石志超教授会诊。刻诊:体温36.8℃,脉搏80次/分,血压130/80mmHg,呼吸平稳,形体消瘦,面色不华,表情淡漠,口角歪斜,舌强,发音无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右半身不遂,舌偏,舌淡暗,苔白,脉弦细。拟活血化瘀、健脾养胃法,予血府逐瘀汤加调养脾胃之品。服药5剂后,患者发音有声,言语断续,能少量饮水,呛咳明显减少。继服药七剂,患者发音清晰,语言较前流利,能进半流食,少有呛咳,患肢活动较前有力,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
按语:本例中医诊为中风,失语,痿证。病初肝肾不足,阴虚阳亢,肝风内动。病至后期渐至脾气虚弱、形瘦肉羸,血瘀经络、筋脉不用,气虚血瘀征象明显,故予活血化瘀法佐以调补脾胃治疗,使中风不语和吞咽功能障碍迅速得到恢复。古代医家有“久病多虚”、“久病多瘀”的论述。本例因久病不愈,耗伤正气,而致气血阴阳皆虚,气虚则推动无力,阳虚则温煦无能,阴血亏虚则血脉不充,均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而瘀血又可阻滞新血之化生,使虚者更虚,虚中夹瘀,病情缠绵难愈。而住院期间静脉给予了大量支持补养的西药,又予中药一味壅补,其补之有余而祛邪不足,故难奏效。而石教授用血府逐瘀汤加健脾益气之品攻补兼施,使瘀血祛除,正气恢复而顽症顿愈。
②顽固性失眠案
王某,女性,46岁,于2003年5月10日初诊。自诉失眠半年,近1月加重。彻夜不眠,昼间精神萎靡。究其原因,乃因半年前被迫献血200毫升后,郁怒紧张,忧心忡忡,遂致失眠。曾于外院予输血400毫升并多服养心、安神、补血、益气中药治疗无效。现每晚须服安定片6片方能入寐2~4小时。刻诊:愁苦面容,面色暗滞,食欲不振,胸中瞀热,烦躁焦虑,头胀痛,口渴不欲饮,大便干,舌暗隐青,脉弦缓略滑,少冲和之象。投血府逐瘀汤加味6剂并嘱逐渐减少安定类药物用量。但病人自服用中药起即将每日6片的安定停用,前2日彻夜不寐,几乎想停服中药,自第3日起每夜渐能入睡3~4小时,且食欲增加,心烦减轻。效不更方,守方续进,继服30剂后睡眠正常,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本例不寐半年,久治乏效,乃因辨治失误。本例乃因郁而起,因情志失调,气机不畅,久之气病及血,气滞血瘀,瘀血扰乱心神,使神不归藏而发为顽固性失眠。且该患发病后曾住院输血400毫升,并应用各种中西补品无数,其病机全无虚损之征,而多瘀实之象。但众医皆因其为献血后所病而皆以补益滋养、清心安神类方药调治,正所谓:“愈补愈壅,愈凉愈凝”,故病情愈治愈重。其本在于瘀血,故投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药证相契,故效如桴鼓。诚如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说:“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③脑动脉硬化(笑病)案
杨氏,女性,68岁。2003年8月21日初诊。患笑症已近半载,无明显诱因,发无定时,或2、3日一发,或一日发2、3次,阵发嬉笑,笑声中等,笑发时内心明了,但不能自控,每次发作10余分钟,止后如常。曾于西医院多方检查,排除精神疾患,疑为“脑动脉硬化”所致,口服改善脑循环药物无效。刻诊:体胖,神清,应答自如,举止正常,面色少华,舌略红,舌下脉络紫暗,苔白,脉沉细。投血府逐瘀汤化裁,2剂知,4剂愈。之后用血府逐瘀丸合天王补心丹缓调一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本例为心血瘀阻,心神失养而致笑不休。如《内经》云“心气虚则悲,心气实则笑不休”。故予血府逐瘀汤治之而效。中医认为:心藏神,在志为喜,在声为笑。《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气实则笑不休。”其意为心气实则心志有余而笑不休。由以上可知,“笑不休”病位在心,病性属实。证之临床,心气实者不外乎心火亢盛,痰火扰心,顽痰滞塞心窍及心血瘀阻。而心火亢盛者多伴面红目赤,烦热燥急,少寐,溲赤,渴喜冷饮,舌红干,舌尖绛,脉数等火热炽盛之征象;痰火扰心者多伴见兴奋狂乱,面目红赤,舌尖红,苔黄浊腻,脉滑数;顽痰内结,滞塞心窍者则见笑后时悲,目光呆滞,头晕头重,脘痞咯痰,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弦滑等症。观本案病人既无心火亢盛之象,亦全无痰浊内盛之征,虽然亦无瘀血的一般见证,但排除上述心火、痰浊致病的可能,又遵“怪病多瘀”,“久病多瘀”之说,从活血化瘀入手,药到病除。
7、血府逐瘀汤方歌
血府逐瘀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与葱姜,归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暗腹痛快煎尝。
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犀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血府逐瘀汤,中医方剂名。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8、血府逐瘀汤,是有什么功效
世贤药堂 血府逐瘀汤 本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实、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组成。用于胸中瘀血,阻碍气机、兼肝郁气滞之瘀血证,证见胸痛、头痛曰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舌质黯红,脉涩或弦紧等。有活血袪瘀、行气止痛之功。 本方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之剂。王清任认为隔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
于是根据“血府”可以产生“血瘀”的理论,创立此方。本方从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来,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袪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气机畅通,从而诸证悉除,故名“血府逐瘀汤”。
主要适应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消化系统病症: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呕吐、呃逆等。
妇产科病症: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调、月经血块,不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
9、血府逐瘀汤怎样治疗多动症?
据杨善栋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多动症,取得良好的效果。患儿除具有多动症的所有特征外,有出生产伤史,且轻度窒息,舌质较暗,舌下静脉瘀阻,脉弦涩。中医辨证为瘀血内阻,精血不足,神智失养。治拟活血通络,填精益血,安神宁志。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红花、川芎、菖蒲、甘草、柴胡、生地、赤芍、枳实、当归、益智仁、黄精、龙骨、牡蛎,上药水煎服,日1 剂。服药1 个月后,病情渐趋好转,偶有注意力不集中,继用上方治疗3 个月(隔日1 剂),形体由消瘦变丰润,面色萎黄转红润,毛发由干枯转润泽,注意力较集中,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全方中以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加菖蒲开窍宁神,黄精、益智仁填精益智,龙牡益智安神。瘀血去,新血生,脑海得养,故神智则聪。
10、血府逐瘀汤,一个很常用的名方,这个药究竟是治疗什么的呢?
血府逐瘀汤,中医方剂名。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则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郁滞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止痛。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