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中医养生基本观念

中医养生基本观念

发布时间:2020-07-24 18:37:23

1、中医养生基本原则

2010-05-03 19:02:14 来自: cai125(华夏中医论坛) http://.baidu.com/question/278399841.html?push=keyword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是我们很多人认可的,在《黄帝内经》中提到了“养生”, “故智者知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里面提到的养生意思更为具体,更能让人有直接的感受和理解。

第一点:“顺四时而适寒暑”,这里的“顺四时”就是顺应春夏秋冬的各种变化;“适寒暑”就是说你要去适应自然界的寒热温凉,以及温差的变化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第二点:“和喜怒而安居处”,“和喜怒”的重点在一个“和”字上,中国人比较注重“和”这个概念。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上的活字印刷,就用非常宏大和令人惊叹的表演将中国的“和”字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了开幕式的一大亮点。按我们的理解,这句话强调的是首先你要做到心态平和,如果心态不平和,那么你吃什么都是没有用的。总之一句话,“养生首务在养心”。

那么“安居处”又该怎么理解呢?意思就是你住什么房子,比如说我今天住在一栋高级的别墅里,明天我却住的是一间陋室,但是这些对我来说都无所谓,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任何居住环境。

第三点:“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因为中国文化的本源是阴阳,实际上中医很多重要的理论都跟这个相关,或者说中医所具备的一种模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模型。这么看来,我们人体要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必须有一个阴阳的平衡。因此,《黄帝内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叫“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

这指的是极端的两端往中间互补,也就是下沉的阴让它升上去,向外发散的阳要让它下降或收藏,使其平衡。回过头来看“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句话,实际上说的两个意思是,其一,通过求助于医生来达到一个身体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进行阴阳调节的过程;其二,是通过自身的一些努力,以此来达到身体阴阳平衡的过程。

养生使我们关注的,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看出,实际上这三条就是养生的基本大法。只有领会养生的真谛,才能更好的养生。祝大家养生有好法,养出精气神!

2、中医养生的基础理论依据是什么?

中医养生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百外以下四点:1.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度,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人要与自然环境统一,也要与社会统一。正如《黄知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2.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道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3.动静结合:现代版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权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

3、中医养生的基本观念

养生学的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顺应自然、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及综合调理、因人而异等方面。

一、 顺应自然 就是要顺应四时,提高人体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性调节能力。最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常说的“凉了穿上,热了脱”。四时的气候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交替过程,影响人体生理功能,从而出现相应的变化。

二、 形神合一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高度复杂而完善的统一体,人身由“神”与“形”组成。“形”指形体结构,包括五脏六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组织结构和气血津精等基本营养物质;“神”是机体生命活动及情感意识的体现,是人体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

三、 动静结合 动与静,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的两种形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二者共同构成矛盾的统一体。人在生活中,也应保持动、静结合。心神宜静,形体宜动。也就是说“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或者说“静养精神,动养形体”。在动中要求动静适度,“过动则伤阴,阳必偏胜,过静伤阳,阴必偏胜”。但在动静两者中首先要求动,只有如此,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

四、 综合调理、因人而异 也就是说婴幼儿期应注意寒暧及饮食的调理;青少年时期重在培育肾气、惜精保精以健身;中年则是身体各部分由极盛转衰的时期,所以要注意气血阴阳调补,保养得当。以防早衰,争取长寿;老年是体内气血衰弱,功能减退的时期,这阶段当重视调神、慎饮食、节房事以延缓衰老,保持身体的健康,延年益寿。

4、中医基本养生观念体现在哪些方面

1、整体,人自身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比如你胃不舒服,或者经复常按一下腿上的足三里就会改善,再比如有时候忽然一直打嗝,按一下内关穴就会立即止住,而一个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人要遵从自然的规律,制法于阴阳,按自然之道养生,比如晚上就要睡觉,白天就要工作,一天三顿饭按时吃,这样就能不得病。2、顺从自然。百一年四季,不同季节吃不同的食物,睡不同的觉,春季养度生,冬季养藏,每天晚上不熬夜,早上不睡懒觉,不放纵自己;心情舒畅,处事不惊,常持一颗平常心。3、(水平有限,未完待续)

5、中医养生的基本观念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中医养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食物养生:
老中医的顺口溜, 可做参照与践行。
生梨润肺化痰好, 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 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 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 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肿有利尿, 绿豆解毒疗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含碘散淤结, 蘑菇抑制癌细胞。
胡椒驱寒兼除湿, 葱辣姜汤治感冒。
鱼虾猪蹄补乳汁, 猪肝羊肝明目好。
益肾强腰吃核桃, 健肾补脾吃红枣。
2、中医养生基本观念是“治未病”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3、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养生: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道不可废者。成年之男女,若长期没有性生活,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这就是纵欲。《黄庭经》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这方面历代养生家论述极多,毋用赘言。至于有的人淫乐成性,嗜欲无度,说什么「宁可花下死,作鬼也风流」,那是咎由自取。汉代枚乘《七发》云「明眸皓齿,命曰伐性之斧,如戏猛兽之爪牙」。吕纯阳诗云:「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代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这些决非耸人听闻之语,而应永为警戒的。
5、气功养生:学会吐纳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提出:“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吐气的时候,不能把嘴张得太大,要无声,长气,吐完为止。吐气的时候,根据每个字发音的不同,口型有轻微的变化,吐气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气出到最长。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达到胎吸。胎儿在母亲身体里,虽然没有呼吸,但也有生命,这就是胎吸。练气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来,去除一切杂念,进入状态。按照方法做完气之后,会发现满口生津,古书称“上池之水”,然后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不能随便吐掉,应做到“津常咽”。

6、中医养生的基本观念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要遵循 阴阳相生 阴阳互助 阴阳互藏 阴阳相使

7、人、社会、自然之间和顺融洽,体现了中医养生保健的哪项基本观念( )?

人、社会、自然之间和顺融洽,体现了中医养生保健的哪项基本观念( )?

与中医养生基本观念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