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

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

发布时间:2020-07-23 19:43:26

1、养生之道是什么?

2、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3、老年人养生之道要具备哪几点?应该如何做?

秋冬季是养生的好季节,在秋冬季,老年人会有许多疾病复发,这就需要子女百的细心照顾,除了注意身体外,也要多注意老人饮食及情绪方面的问题。

老年人由于五脏衰弱,肠胃薄弱,如果经常吃生冷这些东西,吃饭没有节制,饥饱无常,肯定会伤胃犯病,冬季老人应该少吃多餐,多吃一些度熟软易消化开胃的东西。冬季天气干燥,知在食物的选择上,应该以润燥养肺生津的东西为主。一般情况下,早餐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些易消化的面食类,比如:馒头、花卷等;午餐可以选择面条和米饭;晚餐的时候最好食用一些低热量的土豆,红薯等食物,它们当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胃之间的蠕动,有利于隔天的排便通畅。

秋冬季节,老年人易产生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除了身体健康外,老年人也应该注意精道神保健,可以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广场舞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冬季气温低,易得风寒,老年人抵抗能力和内适应能力降低,以患感冒、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要注意防寒保暖,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俗话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身体健康长寿才是儿女最容大的福气。老人应该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持开朗的心情,开心快乐,健康生活每一天。

4、中国很多长寿老人,他们长寿的保养秘诀是什么?

一,善修养、重情操。

二,有坚忍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性格

三,勤奋多思

四、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五、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六、夫妻之间互捶背,解疲强身又防癌七、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三戒 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际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为纵欲、斗殴及贪婪,均可危害健康、损伤人的身体,引起病患滋生,甚至威胁生命。 三去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 ”,意思是必需去除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欲望。这讲的既是道德修养,也是养生保健的准则。

三戒 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际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为纵欲、斗殴及贪婪,均可危害健康、损伤人的身体,引起病患滋生,甚至威胁生命。 三去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 ”,意思是必需去除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欲望。这讲的既是道德修养,也是养生保健的准则。

三慎 古代养生之道还提出贵在慎食、慎药、慎激动。特别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做到这“三慎”。目前市场上的保健药品多如繁星,如不根据自己体质的具体情况选用,或滥服人参、鹿茸等补药,经常事与愿违,产生毒、付作用,反而对身体造成危害,影响健康。

5、高寿的老人都是怎样养生的?

我的奶奶活了90多岁,可谓是高寿老人。她的养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要积极乐观,放平心态。奶奶一生与世无争,不予人斤斤计较。即使遇到别人的刁难,她也不会内心憋屈、生气,而是与那人讲道理,当场表达自己的观点,释放自己的情绪。对于任何人,她永远乐呵呵的。对于别人的成功,她会真挚的祝福,而不是嫉妒。

第二,要饮食健康。俗话说,病从口入。那么,一个搭配均衡的饮食习惯对我们来讲至关重要。奶奶从不挑食,菜类、水果、蛋乳类、肉类都是她所喜欢的。但是对于这些食物回,她从不暴饮暴食,而是少食多餐。

当然,食物的卫生答也很重要。比如奶奶食用的蔬菜一般都是她自己种的,天然无公害。而鸡蛋,也是自己养的鸡下的。不得不说,在农村享受田园时光真好。

第三,要多加锻炼身体。奶奶有早晨早起的好习惯,然后进行健步走。当然,奶奶的健步并不是暴走。并且,奶奶很少坐着,久坐伤身,这是她一直以来刻意避免的。

第四,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奶奶喜欢凑热闹,哪里人多她就爱凑哪里。从与其他人交流中,能够使奶奶心态阳光,从而起到延年益寿之效。

当然,不熬夜、作息规律,保持个人生活卫生健康,感冒及时吃药、看医生,适当劳动,这些都是奶奶能够长寿的宝贵经验。

6、其实长寿老人不懂什么养生之道,只是胃口好,我邻居老妇九十多岁了,舍不得吃,煮菜吃几天,馊饭臭菜也吃

人老了没办法,你以为人家愿意吗,人老了都可怜!所以要善待老人,人都要老的

7、中国“十大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有哪些?

心态好、不闲着、不挑食、环境好、儿女孝是老人们长寿的共同规律。

8、中国十大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有哪些?

活到100岁和健康快乐活到100岁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近期,中国老年学学会公布了2013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十位老人的平均年龄为119.2岁,来自新疆疏勒县的维族女寿星阿丽米罕·色依提以127岁高龄稳居榜首。十大寿星中,7人健康,2人自理,只有1人不能自理。

中国老年学学会副秘书长王峰告诉记者,寿星排行榜已举办六届。此次评选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启动,37个省全部参加。在各地推送的180名候选百岁老人中,按照年龄顺序排出前十,上榜者主要分布在6个省区,涵盖5个民族。数据显示,中国百岁老人第一次突破5万大关,达到54166人;老人的健康寿命也相当乐观。

王峰指出,心态好、不闲着、不挑食、环境好、儿女孝是老人们长寿的共同规律。除此之外,他们每个人还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养生经验。

127岁阿丽米罕,歌舞高手,赤脚走路。新疆喀什的阿丽米罕·色依提已经历3个世纪,皮肤依旧细腻得让人羡慕。新疆人能歌善舞,阿丽米罕的长寿秘诀也在于此。从十几岁算起,她已经唱了100多年歌,跳了100多年舞。采访中,她把拐棍当热瓦普(一种民族乐器)弹奏,当场表演起一段新疆情歌,神情投入,歌声柔美。记者留意到,阿丽米罕一直打着赤脚走路。老人的孙子说,这其实是老人一直坚持的一种足底按摩方式。

121岁图如普,八十得子,顿顿番茄。提起新疆喀什地区的图如普·艾麦提老人,当地人无不称奇。老人79岁时娶了第三任妻子,80岁得子,82岁时,妻子又为他诞下女儿。记者见到图如普老人时,他正扛着50斤大米健步如飞。百岁高龄的他,仍有3颗上牙,7颗下牙。老人子女认为,这诸多神奇,和他的饮食有很大关系。不论家中炒什么菜,图如普都喜欢放西红柿,烹饪羊肉时必定有洋葱。老人家里的墙上,晒满了西红柿干,做汤时都要随手扔几个进去。老人认为,番茄是长寿果,洋葱能降血脂,对以羊肉为主食的维族人来说非常有益。

120岁亚库普·卡斯木,每天走七里地,爱养花种草。记者见到这位老人时,不服老的亚库普正和年轻人比赛掰手腕。儿媳介绍说:“父亲身体好,从家里到他们干活的地里,来回大约有7里地。父亲每天走来回,一点问题都没有。”亚库普笑称自己力气大得益于好胃口:“我一次可以吃掉两碗手抓饭,而且最爱吃玉米,顿顿得有,玉米面、玉米馕……”亚库普还很有情趣,院子一边是个巨大花架,各种花错落有致,另一角是几株葡萄树,都是老人自己栽种。每天摆弄花、浇浇水,老人自得其乐。

120岁田龙玉,日食两餐,爱爬台阶。田龙玉是土家族,现在跟69岁的养女在湘西凤凰生活。120岁的老人体态微丰,面色红润、头发半黑、皮肤柔软,没有一点老年斑,很难想象她经历过13次丧子之痛。外孙女告诉记者,老人起居很有规律:“一天只吃两餐饭,每餐非常节制,只吃七分饱。早饭9点,晚饭6点,无论冬夏,晚7点准时就寝。”老人常自己下山买东西,而上下山有90多级台阶,她喜欢一个人走个来回。

120岁打兰弯,穿衣赶时髦,每天一两酒。云南怒江边上的小院里,抽着旱烟的打兰弯身穿藏青底、花彩纹的傈僳族服装,头戴红豆纱冠,精心的装扮让记者眼前一亮。老人还美滋滋炫耀起穿衣诀窍:“黄灰土气咱不要,穿艳倒有老来俏。”老人有个嗜好,从18岁开始,每天要喝点自家酿的玉米酒。不过,她喝酒很节制,每天一两,遇到节日,最多二两。

118岁尧力达西·尧勒瓦斯,从不穿短袖,讲究热养生。尧力达西住在天山脚下,他为自己总结的长寿秘诀是“热养生”。记者见到老人时,他正坐在院里纳凉。南疆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老人依旧穿着长风衣、乌靴,别人都满头大汗,尧力达西却显得无比自在,连扇子都没用。他解释道,新疆紫外线太强,直接照射皮肤会加快体内水分流失,相对来说,穿大衣、躲树阴更舒适。老人说:“平时我也着长衣、系宽腰带、穿长靴,年纪大了,注重腰部、脚部保暖,能保证长久的活力。”老人每天上午10点左右在门口晒太阳,但正午绝不出门,“热养生,并不代表越热越好,适度亲‘热’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118岁屯妮萨罕·艾力,不怕病,看得开。由于南疆地区土壤和水系中的碘含量非常低,当地人一直深受大脖子病的危害,屯妮萨罕也没能幸免。因年龄大无法做摘除手术,小西瓜般大小的肿瘤附在她的颈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然而老人并不恐惧,反倒把它看成健康警钟。“如果一得病就放弃自己,我也不会活到今天,只有不恐惧,看得开,乐观平和,才会长寿。”老人还介绍了自己的健康妙招:“牛羊肉太燥热,我很少吃,平时最爱喝水,这样能排出体内毒素,减轻燥热。”

116岁付姜氏,儿孙孝顺,26年卧床照样快乐生活。山东菏泽的付姜氏,共生育7个子女,3男2女健在,最大的已经90岁,五世同堂。26年前,不慎右腿骨折后,老人一直卧床。最初付姜氏很着急,儿女却对她说:“我们认真照顾着,每过一年,心里就是一种满足,你就是全家的骄傲。”远在宁夏的小儿子,更是申请提前退休,和妻子返乡全职照顾母亲。在儿女们精心照顾下,卧床26年的老人从未起过褥疮,家里的被褥衣物拆洗得非常整洁。如今,老人每天自己盘头装扮,和曾孙们讲故事聊天。老人告诉记者:“与其闷闷不乐,不如快快乐乐地活”。

116岁黄乜依,清晨木梳头,早晚拉耳垂。广西巴马是著名的长寿之乡,黄乜依就生活于此。外孙媳妇告诉大家,老人生活简单,饮食也很随意,只是偏爱喝玉米粥,“每餐都喝一碗玉米粥,一天至少三碗。”行动不便后,黄乜依还开发了自己的一套养生法:清晨木梳梳头,早晚拉扯耳垂,中午撑着小凳走一阵。几年下来,老人越发精神,头顶冒出新发,原本半聋的耳朵,现在反而听得清了。在她看来,长寿离不开运动,“越是哪不好,越是锻炼哪。我不怕病,病还要怕我咧!”

116岁付素清,倔脾气,闲不住。四川成都的付素清是孙辈们口中的“祖宗”。“祖宗”有大家长的威严,最不喜欢别人说她老。“三九寒天,祖宗非得自己亲手洗衣服,你要和她抢,她非得急上几句‘我不老,还能干活呢!’”被女儿取消“下田干活”的权利后,扫地、削红苕、捆柴,付素清一概不放过,还“警告”家人:“不准做我的活。”重孙女说,每天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听见门外唰唰的扫帚声,就知道祖宗起床了。屋外竹林里有一大片空地,干净整洁,付婆婆自己捆的柴垛就整整齐齐地堆在那里。

9、长寿老人最“懂”养生,那么有什么生活习惯可以借鉴?

长寿老人最“懂”养生,这些生活习惯常借鉴,长寿也会向我们靠近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依然存在长寿老人,据记载,孔子活了73岁、孟子活了84岁、道家老子活了101岁、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活了101岁;现代的长寿老人更是不胜枚举。也许就在你的身边就有很多现存的例子,世界上也有许多长寿区、长寿村。为了揭开人类长寿的秘密,对长寿老人进行了许多调查,发现他们有诸多共同的生活特点。

一、是少愁多乐

这些老人都是心胸豁达的乐天派。而且多半非常善于交流,会表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藏不住事。喜欢与人分享生活中碎事。聊天对象年龄不限,带到机会找谁都能聊上几句。内容不限,有生活琐事、八卦新闻、也有实事政治。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娱乐生活。

二、热爱劳动

现在的长寿老人,多半出生寒苦,热爱劳动是他们最突出的特点。现在农村很多80多岁的老人,依然坚持干农活,在家里根本闲不住。即使有些老人跟随子女在城市生活,他们也总想找点活干,实在没事干就去公园,下棋,爬山等等。出门很少以车代步,通常都是习惯走路。

三、少食多嚼

现在的长寿老人,多半牙口不好,咀嚼能力下降;但是他们并非呼伦下咽。他们每吃一口饭都要细心地咀嚼。非常黏糊后才吞下去。

我们知道,我们通常吃的主食如米饭,面条等,含淀粉较多。属于可消化多糖,通常需要进行多次分解后成单糖才能融入人体血,被吸收。进而为人体提供能量。如果吃饭时细嚼慢咽不仅有利于消化,而且可以对食物进行分解,有利于吸收,也减轻了肠胃的负担。

四、少肥多菜

困扰着老年人的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跟人体的肥胖有很大关系,所以老人进食大多以清淡,瓜果蔬菜为主。这些长寿老人在饮食上,都是拒绝肥腻食品,吃青菜多,吃大鱼大肉少,因此他们多是“老来瘦”身材。

五、少盐多醋

长寿老人饮食清淡,不嗜好咸,反而多数喜吃醋。一来是醋味比较开胃,所以大都做菜是都有用醋调味的习惯。特别是凉拌菜更是不可或缺。少盐食物也是非常有利健康的。

现在生活条优越,越来越多人渴望长寿,其实我们只要注意养生就好了,长寿只是一个结果,我们过程注意好了,结果自然也就在过程之中,执着的追求反而适得其反。养成良好的习惯,顺其自然就是养生。

10、八十多岁老人如何养生?

希望你你有帮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活到九十岁甚至上百岁都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但是夫妻俩同时都是九十高龄,而且还耳聪目明的就不多见了,家住玉林城区新民路354号的杨济忠、庞桂芳两位九旬老人却是其中之一。日前,记者走进两位长寿老人家中,了解他们特别的养生之道。
当我们走近房间,暖暖的阳光洒进窗口,两位慈祥的老人被他们的子女围绕而坐,这温馨的画面如此平凡而美丽。杨济忠老人是远近闻名的长寿老人。许多人都问他怎么可以这么健康、长寿,为此他还特别制作了养身之道小卡片,供大家参考。
杨济忠老人——我的养生之道,我这么写,
姑姨姐妹 婶嫂婆妈 兄弟叔侄 和气人夸
三朋五友 嘻嘻哈哈 亲属多聊 团结一家
茹茹芋芋 葫葫瓜瓜 宁可少肉 不缺鱼虾
木耳锦菜 绿豆芝麻 核桃补脑 日食二三
闲坐无事 搞点推拿 戒烟限酒 身体不垮
夫妻共舞 迎富贵花
杨老对电视、报纸情有独钟,关心时事政治,有时还边看边发表个人观点。他爱人庞桂芳虽已年近九旬,仍在穿针引线缝纽扣,节日还包粽子。眼前这碟小吃,都是老太一个人弄出来的。儿子孝顺媳妇贤惠,孙辈们尊敬老人,大家相处得十分温馨融洽。全家人对两位老人嘘寒问暖,为其买衣购物,关怀备至。浓浓的亲情围绕着他,也是老人长寿的原因之一。
杨老的大媳妇 郑林——有时,大家出来同他们吃一餐。有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小孩出去工作,没时间。大家就轮流照顾老人。出来煮饭,洗洗清清,应该做好的,我们都做好给他。
杨济忠老人热爱运动。每天起床,先用手指顺着头发的纹路捋捋,舒展全身筋骨,按摩全息穴,拍手心等,适量的运动使得老人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少有伤风感冒。杨老不仅自己做运动,还拉上老伴一起,两位老人一起锻炼,一起迎接更长远的日子。
杨济忠老人——养生之道我从几方面总结:
第一,我对亲戚朋友做到心理平衡,有什么事情不计较,宁愿吃亏点,自己都愿意去做。
第二点,饮食方面,清淡,多吃天然食品,少吃多餐。
第三点,适当地锻炼,多做气功,使得脑与四肢都健康。
第四,生活有个目标,使得将来的日子会更好。
对于老人们的长寿、健康,全家人十分开心,也觉得是顺其自然。
杨老的二媳妇 吕彬——他的性格,养生之道最好的一点就是修心养性,不发脾气,对子女从不发脾气的。加上,我妈和他两人是很合作的,我妈照顾他很好,好细心。
庞老太虽然年近9旬,可是眼力非常好,瞧,现在她就拿着针线在缝补衣服。
杨老的妻子 庞桂芳
——这衣服是谁的?
——是他的。太宽了,凉着他,就打鼻涕,打鼻涕后我就想办法拆了,就把衣服补窄。
儿孙孝顺,家庭和睦,心情舒畅,也许就是杨济忠老人的养生之道。愿两位老人健康长寿,寿比南山

与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