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有哪些常见误区?
2、生活中常见的养生误区有哪些
3、养生警惕:春季吃鸡蛋的五大误区怎么吃才更营养
虽然鸡蛋营养价值高,吃法多变,不过吃鸡蛋还是有5大误区需要注意。鸡蛋吃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蒸蛋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荷包蛋为92.5%,老炸为81.1%,生吃为30%~50%。由此看来,煮、蒸鸡蛋应是最佳的吃法。误区二:蛋壳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鸡蛋壳的颜色与营养价值的关系并不大,分析表明,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低取决蛋的营养价值而言,其高低主要取决于饲料的营养结构与鸡的摄食情况,与蛋壳的颜色无多大关系。从感官上看,蛋清越浓稠,表明蛋白质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质越好。正常情况下,蛋黄颜色较深的鸡蛋营养稍好一些。
4、养生存在着几大误区,具体是哪几种呢?怎样跳出这种误区?
人们一直都提倡养生生,因为现在经济条件变得更好了,生活条件更好了,人们自然想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活得更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养生知识都是如大家想的那样的。
1.活动量越小,身体的负担越小,这一点对健康真的没有什么好处。老年人虽然说年龄大了,不应该再进行这么剧烈的活动体力活动了,但是适当的活动一些轻微的运动,激发身体活性,促进新陈代谢的活动是必须要有的,打打太极拳,跳跳舞,进行轻微的慢跑和散步都是很有必要的,每天一动不动,趴在家里下个棋养个鸟,就觉得是养生了,我觉得这种观念是非常不正确的,老年人的身体也需要适当的锻炼。
2.吃素食能够让身体更健康。近些年来素食主义,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好像很多老年人都认为年龄大了少吃肉,身体的负担更小更健康,其实不然,我们的身体也需要适当的补充蛋白质,虽然说老年人没有什么巨大的身体负担,不需要吃太多的肉,但是一点都不吃,显然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适当的补充蛋白质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在身体有些疾病的时候也能够帮助身体快速的康复,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还有一些其他的观念,比如说,每天坚持早睡早起,其实早睡早起这个传统的观念,它不见得适合于所有的季节,也不见得适合于所有的人群。我们的身体要的就是一个平衡的状态,让生物钟保持固定规律,而不是说每天不停的睡觉,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老年人保证在9个小时左右就完全可以了,没有必要一天一直睡觉。
5、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常见的养生误区呢?
现在,注重养生,预防疾病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几乎每个人心中都绷着一根养生的弦,但素不知在我们通俗的观念里有需要养生方式是错误的,这些误区会让我们越养生越得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需要认识一下这些误区都有哪些?
误区一:平时忙工作,闲时再锻炼
好多上班族由于平时工作忙,早九晚五,有的甚至经常加班,五加二、白加黑,身体透支,到自己休假了或者节假日了突击进行锻炼,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平日里将身体透支到极限后,再突然松懈,就像橡皮筋一样,抻得太紧后,尽管放松了,但橡皮筋也已经受到了损伤。
所以我们要纠正对锻炼的认识,不见得非要跑上几公里才算锻炼,平时爬爬楼梯,骑骑自行车,饭后散散步也是锻炼,将这种轻微锻炼融入到生活中才能做到张弛有度,做到真正的养生。
误区二:每天早起,锻炼身体
早睡早起一直是深入人心的观念,所以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能看到一些老爷爷老奶奶到公园里锻炼了,并且一年四季每天坚持,但这样其实也是一种错误的养生方法。《皇帝内经》说,春天夏天最好是夜卧早起,秋天可以早卧早起,但冬天一定要早卧晚起,而且一定要等到太阳出来才起床,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所以锻炼养生一定要顺从四季的起居规律,尤其是老年人,阳气虚衰,更容易感受风寒,一旦受凉后,身体就更不舒服了。
误区三:晚上锻炼,跑步跳舞
现在每天晚饭后公园里就会有不少跑步、跳舞的锻炼者,有的甚至晚上9、10点了还有跑步的人,这其实也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不仅收不到锻炼的效果,还会伤身子。《皇帝内经》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夕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可见主张晚上少锻炼。
晚上百鸟归巢,精气神内敛,阳气收藏,毛孔内闭,这时再拉筋炼骨,跑步跳舞是背道而驰。大家可以在晚上选一些舒缓的运动方式,放松身心。
误区四:为使身体好,补药不能少
随着各种补药广告的风靡,全民进补成了一种风气,尤其一些老年人,平时补心脑血管的,补肾的,补钙的等等一堆的补品等着吃,但是盲目进补不单无益,反而有害。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偏高,身体所需营养从食物中都能摄入,关键看身体是否能够消化吸收。从食谱的设定看,现代人更需要一些粗茶淡饭来调剂大鱼大肉带来的过剩营养,另外,应季的蔬菜对身体是最好的,属于顺其节令而食,正所谓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
5、误区五:饭后水果,帮助消化
好多人习惯在饭后吃水果,认为水果能够帮助消化,这是一大误区,由于水果含有各类丰富的单糖,必须在小肠中才会被消化吸收,而胃里由于饭后塞满了食物,水果就堵在那里发酵,产生很多气体,这样胃胀胃痛胃酸就来了。
所以水果应该放在餐后一到两个小时,等胃里东西消化完后再吃水果是不错的选择。
6、8个养生误区,你都知道吗?
随着网络的普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尤其是老年人,但是,有一些健康“常识”看似帮助老年人养生,其实是误区,甚至谣言。
专家提醒,下面几个最坑老人的误区要擦亮眼睛看清楚。
误区1:人老不服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发生很多退行性变化,肌肉及骨骼功能都会退化。
老年人必须清楚这一点,锻炼要适当,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打太极、散步等。
退休后“发挥余热”是好事,但如果患有慢性病,还是建议安心享受晚年生活,不可做太多运动。
误区2:腰酸腿疼不得了
老年人关注身体健康是正常的,但不必太过敏感,我们要明白,疾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疾病的心理。
人老了难免腰酸腿疼,不要因为出现某些小症状就吓自己。
就算就医后确诊为疾病,也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心态好才有利于康复。
误区3:晨练越早越好
早晨6点前,植物尚未进行光合作用,空气中积存大量二氧化碳。
此外,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较兴奋,容易突发心血管疾病。
医生建议,老年人的晨练时间应在6点后,晨练前吃点东西、喝点水,防止低血糖,地点最好选择公园或宽阔的广场。
误区4:油盐不进降压降脂
过度限盐会导致钠摄入缺乏,机体细胞渗透压会失衡,导致水分进入细胞中,诱发脑水肿。轻者出现意识障碍,重者还会出现心率加快、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此,老年朋友要学会正确地控油和减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低于6克,食用油用量控制在25克-30克。
误区5:勤俭节约太会过
剩饭最好在一天内吃完,剩菜在5-6个小时内吃完,绿叶菜、凉菜不要隔顿。
吃剩饭剩菜前,一定要高温加热杀菌。
误区6:多吃补药能长寿
老年人进补要视身体情况而定,不分体质和症状乱补可能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平衡的膳食足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不需额外进补。
即使进补,首选山药、红枣等药食同源的食物,或征求医生建议。
误区7:老了补牙是浪费
牙齿缺失会让咀嚼功能下降,增加消化负担,不利于身体所需营养的获取。
而不注意口腔卫生还会诱发龋齿、牙槽骨萎缩等问题,间接引起大脑、心脏、肾脏等器官的病变。
医生建议,老年人更加要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如果有缺牙情况,一定要及时修补。
误区8:钙补得越多越好
60岁以上老年人,建议每日摄入1000mg钙。过量补钙不但对强壮骨骼无益,还会损害健康。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来源还是食物,适当多吃豆腐干、奶制品、小白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还要戒烟、适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