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载]为什么说苏东坡是按摩专家?
提起苏东坡,大家都知道他是个文学大家,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读一些关于苏东坡的传记时,从字里行间中不仅可以看到这位天才一生的流离与坎坷,还可以看出苏轼对于中医养生也很精通,尤其是对于按摩,不仅有自己的实践,还总结了很多的经验流传到后世。
苏东坡的诗作中有一句“一夜丹田手自摩”的诗句,说明了诗人对于腹部的按摩很有自己的心得,而且通过按摩使身心都得到了良好的调整,自己很是享受这种按摩带来的舒适感觉,所以才会在诗歌中吟诵。丹田在中医中通常指肚脐附近的部位,如果按穴位来说,丹田位于肚脐下一寸三分处,在按摩使用时,通常不用一个点,而是以肚脐为中心的一片区域。丹田被古代养生家们认为是人体各系统的中枢所在,是各条经络、五脏六腑、身体内外上下相联系的焦点,经常按摩丹田,可以畅通经络、调理气血,增强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各个系统的良好运行。苏东坡的经验是不拘时间、地点,有空就以手摩丹田,开始几天看不出效果,百日之后会感觉身轻体健,比服药的效果要好百倍。
苏东坡将自己对于中医养生的研究写成了《医药杂说》一书,后被编入《苏沈良方》,其中专门对于按摩健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如我们现在常提到的搓脚心,苏东坡在书中不仅有具体的操作方法,自己一生也坚持早晚进行脚心的按摩。这里的脚心也就是经络中的涌泉穴,是肾经的原穴,对于巩固人体的先天之本有极大的益处,苏东坡也说自己能够始终精力旺盛与坚持搓脚心很有关系。
2、求几首关于 养生 的诗词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曹操
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 陶渊明
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负冬日》 白居易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作中有不少是抒写养生方法的。他的“养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炼气功。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他练功时“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4、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
健身需健心,“心乐才有身乐”,乐观旷达,内心欢乐,才能健身强体。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他认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5、羽虫见月争翻翻,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见露气人霜逢根。——《苏沈良方》苏轼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这首诗说的就是他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
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
6、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龚廷《摄养诗》
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
这首诗告诉人们,别轻视“吃喝玩乐”。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吃喝玩乐”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得神仙。——陆游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共走过了85个春秋。他诗中蕴含的独特养生之道,可以使我们参悟到这位诗人的长寿秘诀,对现代人提高健康素养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陆游钟情食养,清淡为主。在诸多食疗方法中,陆游似乎对食粥有所偏好。
他认为丰盛的饮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粗茶淡饭为宜。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3、新水浒传中苏东坡从第几集开始出现的
《水浒》里面没有这个人物~
4、苏东坡的"容颜不老汤"怎么喝谁知道?
东坡诗云:
二钱生姜一升枣,二两白盐一两草,丁香木香各半钱,酌量陈皮一处捣。
煎也好,点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
意思是用生姜7.5克,大红枣660克,食盐7.5克,甘草3.7克,丁香、木香各1.5克,陈皮3.5克煎汤代茶饮,或用白开水冲泡,代茶饮。
方中生姜、大枣为主药。生姜能使人老有红颜,苏东坡在《东坡养生集》中记载有他亲眼所见的实例:“余昔监郡钱塘(今杭州)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颜如渥丹(面色红润),目光炯然,……自言服姜四十年,故不老。”说明这位和尚40岁时开始吃生姜,坚持不断,40年如一日,所以80岁仍面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
5、十年生死两茫茫 在苏东坡里的哪一集啊 陆毅演的那个
苏东坡陆毅版的在23集电视的9分50秒,有《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首词
6、苏东坡为什么被流放?
第一次: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初被贬滴至湖北黄州,共在黄州生活了四年又两个月,直至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初调离 原因: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三月,苏轼调任湖州,他在到任的谢恩奏章上写到:“伏念臣性资顽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这让一个御史台挑出毛病,又在他的诗文中寻章摘句,弹劫他蔑视朝廷甚至有不臣之心。他被押解人狱。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诗中抒发对新政的不满,激怒新党。入狱一年后,因苏轼的“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诀别诗感动了宋神宗、朝中多人为苏轼求情以及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所以苏轼被贬到黄州。 第二次: 颖州,1091至1093 原因:当时离宋神宗驾崩宋哲宗即位没几年,新党旧党之间存在必然的矛盾,而苏轼早在哲宗即位那段时间就认为新党与旧党乃属一丘之貉,因反对全废新法,主张因法以便民与旧党发生争执,他既不能容于新党,也不能见谅于旧党,于是遭旧党连章弹劾自求外调到杭州之后于1091年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贬颍州。 第三次: 惠州,1093年 原因: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第四次: 儋州 原因:在惠州时期,苏轼在杭州任上买下了侍女王朝云,朝云一直陪伴他。应该视其为东坡的第三位夫人。东坡自绍圣二年(1095)开始禁欲以养生,因为中国古人相信性生活于人伤害很大。。当时朝云亦只有三十余岁,但与东坡在精神世界里,却颇为相得。此年盛夏,朝云染于瘟疫去世。苏轼将她葬在城西丰湖边的山脚下(此处亦称西湖)。苏轼曾写有《西江月》词,以梅来凭悼朝云。 然而,苏轼却不能在朝云的墓前长相厮守。当权者感到苏轼太快活了。传说是由于苏轼的一首洒脱的诗引起的。苏轼诗云: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纵笔》见《苏轼诗集》P2203)
当政者章敦(字子厚)当年曾是苏轼的好友,如今却是东坡的政敌。他读到此诗,颇感不悦,说“苏子瞻尚如此快活耳!”于是有了再贬海南儋州的命令。 这次被贬的以苏轼为首的元党人,都被贬到了最险恶的偏远之地。史载是当政者根据每人的名字来决定其贬谪之地。苏轼字子瞻,因贬儋州,子由贬雷州,黄庭坚字鲁直,贬宜州。当时,一位测字先生曾经预测:子由所在之雷州,头上有雨水,情况最好,子瞻的儋州有人在,也可生还,唯有鲁直的宜州,宜字去头,恐怕性命难保。后来,果然都一一应验了。
7、很多人都推崇苏东坡的养生之道,那么苏东坡是如何养生的?
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都推崇养生,并且养生的人群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那么你们知道吗?古代的大文学家以及美食爱好者苏东坡也热衷于养生,而且他把认为有助于养生的经验都记录在了《东坡志林》中,这些养生经验非常贴近生活。
苏东坡曾经给朋友写了一个从战国流传下来的养生方子,在苏东坡看来这非常的有效,因此在养生方子里面提到了四种方法。第一就是无事以当贵。意思就是说在没有什么事情会让你觉得比养生更重要了。第二就是早寝以当富。在苏东坡看来早睡是一种财富,所以提倡早睡。第三个就是安步以当车。也就是说少坐车,要多步行。最后就是晓食以当肉。意思就是说晚一点吃饭,饿了就把吃的食物都想成肉,这样就能够非常有食欲。要知道苏东坡有一段时间是非常穷的,非常缺乏食物,所以其中的第三条、四条对他非常的重要。
其次苏东坡对喝水也有一定的研究。在苏东坡看来,雨水是可以泡茶,长期服用这样的水是能够有长生之效。所以在苏东坡的院中有很多盆盆罐罐,这些都是用来接雨的。
最后就是喝茶,苏东坡对喝茶也有新的认识。在苏东坡看来,喝茶虽然可以解腻消烦,但是不能泡浓茶,要不然会损伤脾胃。所以说他觉得饭后喝浓茶只是用来漱口,而且漱口茶没有必要用那些高档茶。
8、苏东坡著有养生专著《东坡养生篇》,苏东坡的养生之宝是什么?
宋代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同时又是美食家兼食疗专家,著有养生专著《东坡养生篇》等书。他到老年仍保持身体健康。
苏轼在著作中记述,他身体健康、腰腿壮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食用煮熟的芡实,因此才上了花甲之年,依然才思敏捷,健步如飞。
苏东坡研究的芡实吃法颇为奇异:
时常取刚煮的芡实,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实数十粒,日复一日坚持不懈。
苏轼还钟情芡实粥,每日一碗,将其作为自己的食疗佳品,他说:“粥既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芡实,别名鸡头米、鸡头苞等。芡实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上品药材,也是常用的药食两用药材。
《神农本草经》说芡实有“补中,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的功效。
常吃可健身体,强筋骨,耳聪目明。吃芡实时宜慢火炖煮、细嚼慢咽。一次不能食用太多,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中老年人一般很喜欢喝粥类食物,米粥的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特别是放些有滋补作用的原料做的米粥效果会更好,芡实煮粥就非常好,如果在搭配上薏米和山药就味道更好了,滋补的功效也会更强。
大家都知道冬季节比较干燥,芡实可以润燥但是又不寒凉,尤其是芡实粥很滋补,特别适合在秋冬季吃。
9、电视剧苏东坡?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1]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10、苏东坡开的药方?
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生容颜都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