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中医养生好不好

中医养生好不好

发布时间:2020-07-23 01:50:49

1、中医养生效果好吗?

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优越的上士们一起,向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神圣人的福寿无疆境界利己利他,这就是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学革命成果。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良好心态。膳食平衡首选即个性化科学食疗,检查偏食后补缺食、限过食达到膳食平衡--异病同治。个性化科学食疗可以预防近百种常见身心智疾病,对于已病人群有促进康复作用。

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被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2、中医养生真的有用吗?

在人们印象中,提到“七窍”最易想到的词就是“七窍流血”。那么,七窍到底有多重要?
所谓“七窍”,主要是指面部的七个孔窍,即眼二、耳二、鼻、口、舌。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所以五脏有病,往往能从七窍的变化中反映出来.
《内经》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也就是说,通过观察五官的异常情况,就能了解心、肝、脾、肺、肾可能存在的病变.

心 开 窍 于 舌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实际上,心气足,不仅能保证舌辨五味,舌头转动灵活、说话流利顺畅也有赖于心神的健旺。通常来说,舌色红润即表示心之气血充足.
心主血脉,舌上血管最为丰富而浅表,因而舌也能灵敏地反映出心的功能状态。心阳不足,则舌胖嫩或紫暗;心阴不足,则舌红绛;心血虚,则舌暗淡;心火上炎,则舌红烂、生疮、疼痛;心血淤阻,则舌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会出现语言障碍,说不清话.
肾 开 窍 于 耳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也就是说,肾气足者,就会听力好。在病理方面,若肾精亏虚,则脑髓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肾阴虚的病人还经常会有耳如蝉鸣的现象.
另外,老年人出现的听力减退、耳聋失聪等衰老表现,也与老人肾气较弱关系密切。所以,听力较差的人,可以考虑是不是要补补肾气.
肝 开 窍 于 目
肝开窍于目,视力的好坏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营养。中医讲,肝藏血,而血又是眼睛活动最直接的物质基础,所以,肝血的盛衰会直接影响到视觉功能。若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两眼昏花、视物不明,出现如夜盲等问题;若肝经火盛,可见眼红肿痛;肝阴虚,可致眼糊干涩,或也可见眼珠不灵活、斜视等;肝气郁结过久,则能导致口苦目眩.
肺 开 窍 于 鼻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主呼吸,鼻为呼吸出入的门户,所以说,鼻子要想发挥正常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就必须依赖肺气调和,呼吸畅利。其实,“肺主气”的功能除了会影响呼吸,还有供给鼻子营养、保证鼻子通畅、预防鼻病的作用.
临床上,肺的某些疾病表现也常反映在鼻子上。如外感风寒影响到肺,就会鼻塞流涕、影响嗅觉;肺有燥热,则鼻孔干涩。反之,如果鼻出现以上异常变化,即可推断肺脏病变.
脾 开 窍 于 口
“口唇者,脾之官也。”唇是口的组成部分,被认为是脾的外在表现之处,当脾气健运,气血充足时,口唇得养,则唇红润泽;若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唇失所养,则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光。
此外,饮食口味及食欲也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如口淡无味、唇淡无泽,多为脾气亏虚,气血不足;口中黏腻,吃东西不香,或嘴里发甜,多为脾胃湿热;若口中泛酸,则为肝脾不和;若唇肿、口疮、糜烂而痛,多为脾热或脾火。
不过要提醒的是,尽管五脏与七窍密切相关,但临床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综合判断。
饭 后 躺 十 分 钟 养 肝
吃完饭后静卧休息10至30分钟,再去散步,这对肝脏的养护来说很关键,尤其是肝功能不好的人,更要注意。
《黄帝内经》中说:“人卧,血归于肝。”中医认为肝主藏血,饭后运动会使肝脏处在供血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之中,导致肝脏不同程度的损害。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七倍,可见平卧是有利肝脏健康的。
因此建议,饭后静卧10至30分钟,可以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在西医中如果我们五官有问题,会想到挂哪个科呢?一般都是五官科啊,不会想到实际上我们的五脏在出现问题。而现在要提倡中医现代化了,西药的副作用实在太大,长久用药会严重损伤我们的五脏六腑,所以现在中医重新让世人认可。

3、中医可信吗?

中医是否可是信这个问题实际上很难回答,我们需要分情况说明。

从科学角度来说,中医不属于科学,因为中医理论不是通过科学方法得出的结论,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否定中医,换句话说,否定中医的科学其实也是违科学。让我们来详细审视一下这个结论:

首先,中医对科学来说属于未知,中医是总结的经验,有很多理论是经验的总结,而科学理论是通过绝对的逻辑得出清晰的结论,或者说科学可以证明这些经验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比如某些植物如三七可以止血,而某些植物的组合加工之后可以加速外伤痊愈,这些经验是否正确中医无法给出绝对的逻辑原因,中医只是通过实践告诉你它是有用的,但这不是科学,找到其中的生物学原理或者证明这些经验是错误的才是科学要做的事。

当然,上面说的经验,几乎可以很大程度上确定是正确的经验,有些经验却不一定正确,哪怕是医学这么严谨的学科,但真正的中医中出现可以证明的是错误的经验还是少数。中医之所以这么臭,不是因为这它不好,恰恰是因为这些经验非常有用,所以才会被人利用,借中医之名说非中医之事,卖非中医的假产品。

所以,中医是经验,它“不是科学”,但不是科学的东西未必不好用,而在这方面科学要做的事正是恰恰是研究中医理论和实践中这些经验的深层次原理,证实或证伪,这才是科学该做的事,而不是在其他领域,比如西医的领域去反对中医,或者站在中医的角度反对科学。

一种经验是否正确是需要去证明的,如果你不知道它是否正确,却要去反对它,这是科学精神?实际上,科学和精神这两个词本身就是一种很搞笑的组合,科学是规律,它没有情绪,你偏偏要加上情绪,很有问题,所以别说什么科学精神,科学家才有精神是好事,科学有精神不是好事。

延伸一下,中医是被骗子玩坏的,不是中医本身的问题,有人拿中医之名去包装某些东西,但如果搞科学的连这个都看不清楚,你们一样是被玩的对象,连基本的逻辑都没有,就像一个坏人说1+1等于2,你因为反对这个坏人,也要反对1+1等于2吗?另外,很多人说中国文化一脉相承,实际上现实远比这曲折得多,朝代的更替,还有一些文化罪犯的恶行,实际上中国的医学是断续的,没有形成绝对的规范,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宋以后,甚至可能是退步的,中国历史不平坦,想想华佗,如果当年没有三国时代的纷争,它又会留下什么?这一代代如果都能传承实践与反思,哪怕真的无法产生从科学角度寻找深层规律的概念,也不会像现在这样。

而中医的现状是没有人去研究,中医几乎仅仅成为了养生的工具,而在这方面,真的可以天马行空地去包装。

最后,说一下科学的一个问题,神是否存在?否定神存在属于科学吗?其实神有另一个科学的说法,叫做第一推动者,比如大爆炸猜想如果是真的,是什么引起的大爆炸,这个宇宙到底有没有第一推动者,实际上这属于未知,科学对于未知事物的态度是去研究,即不肯定,也不否定,如果对于万事万物的认知都只有肯定与否定,科学本身也就不存在了。

神是否存在?是的,这是个未知的问题,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都是伪科学。这本质上是对未知的态度,就像我们曾经以科学的无论论者自居,却反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

是的,无神论者本身就是伪科学!!!科学对待未知的态度是研究,而不是在找到结论之前轻易肯定或否定。

4、为什么中医特别适合养生?

中医适合养生,中医养生的办法是调节人的血液循环,对,哪个血来液不通?他可以用用手法让血脉畅通,比如刮刮痧,拔拔火罐自,这都可以去掉风寒,所以中医在人们的观念上都是认可的,特别适合老年人,中医养生疗法,它可以提zd高人的免疫力,使身体血脉通毒素可以定期可以排出来,中医在人们的观念中是很大家认可的

5、中医养生技术怎么样?

行业前景比较不错,是现在的朝阳行业,如果喜欢可以学习,现在人们的养生意识越来越强,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是比较大的,个人认为是比较不错的

6、中医养生能治好病吗?

可以治好病的。来中医中药比西药还好。先要到医院去查出病源情。找出病情以后再对证下药。很快就会康复的。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放在乐观,开心百一点才行。不要让工作压力及精神压力太度大了。人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嘛。这样就会康复的更知快。天冷呐,好好照顾好自己。祝你们全道家开心过好每一天。望釆纳

7、学中医养生好吗

好啊,朝阳行业,随着人满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关注养生,关注健康的越来越多了,这个行业的前景是越来越好了,养生又首推中医养生

与中医养生好不好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