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节如何饮食养生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吃鸡蛋和凉馒头,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在清明之际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而这段时间是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需要大家对其重视起来。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清明时期饮食方面,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适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予以避免。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清明时期还适合进食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食品温胃祛湿,也适宜多吃。另外,清明节气中,不宜进食笋、鸡等,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例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
2、清明节气养生运动有哪几种
清明节气养生运动:和缓运动型跑步
春季参加体育锻炼,由于肌肉不停地收缩,呼吸加深,新陈代谢旺盛,使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再加上春季锻炼时,提高了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增强了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的工作能力气候变化。所以,身体精神手脚利索,不容易疲劳。
1、清明节气养生运动:和缓运动型
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健走、慢跑等相对安静的运动更适合刚刚从寒冬走过来的你。且走且跑且停,时快时慢,这种走走停停、快慢相间的健走或慢跑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疲劳,亦有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体代谢能力的保健作用。
2、清明节气养生运动:休闲趣味型
远足、徒步可以练习脚力,带动身体的大循环。对于远足与徒步有一定困难,或是受时间限制的人,可以选择集休闲、娱乐和锻炼为一体的放风筝。徒步是户外运动中最为典型和最为普遍的一种。由于徒步行走活动比较简单,不需要太讲究技巧和装备,经常也被认为是一种休闲的活动。
清明节气养生:老人宜锻炼太极拳舒展身心
3、清明节气养生运动:保健养生型
春练对于年轻朋友而言可能更为简单易行,但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春练更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所以建议选择一些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气功功法来习练。
3、清明节气养生,应该多吃哪些食物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清明时节养生要以养肝为主,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多吃一些养肝护肝的食物。
下面是适合清明时节的养生食物,这段时节可以多吃哦!
1、时令蔬菜。如芹菜、香椿、菠菜、蕨菜、马兰头等
荠菜可以降血压、健胃消食、疏通肠胃,治疗胃痉挛、胃溃疡、肠炎等问题。
香椿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
菠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春季因肝阴不足所致的高血压、头晕、糖尿病、贫血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蕨菜有提神、去油腻、助消化的作用。
每到清明时节,马兰头特殊的香味最为吸引人。许多野菜都是春天长成,最嫩时也是在春天,像马兰头一旦过了清明,就会逐渐变老,嚼不动了,因此这几天是最适合吃马兰头的。
2、螺蛳
清明前后,春暖花开,大地复苏,潜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蛳纷纷爬出泥土。此时螺肉肥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 田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
3.虾
“三月黄鱼四月虾,五月三黎焖苦瓜。”关于清明虾,曾经有诗这样描述:“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说的正是清明春雨淅沥,河鲜生长让人垂涎的景象。现在“清明虾”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雨水足,新虾未“散春”,运气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虾肚里有虾籽。
4、河蚌
据说和螺蛳一样,清明前后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老扬州常见的做法是河蚌烧豆腐、咸肉烧河蚌,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
4、清明节养生有哪些原则
推荐一本书《黄帝内经二十四节百气养生法》这是一本引导我们顺应自然,掌握二十四节气养生精髓的保健图书。本书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二十四节气不同的气候特点,进度行深入和详尽的分析,提出了每年二十四节气中需要注意的养生问要点和养生方法。
全书共分为二十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对应一个节气,阐述和解答了各个节气与人体息息相关答的养生要点。在每个节气的后面,还附有中医古籍中关于节气养生的保健要法,从而从衣专食住行上为读者分析春夏秋冬的养生智慧、一年四季的养生提醒和二十四节气的养生关属照。
5、清明节气如何养生:遵守四个养生原则
1、注意花粉过敏
春季是花粉过敏的高发季节,这时候多数花儿已经开放,花粉的传播和空气中的湿度、风速等有着不小的关系,加上空气干燥,花粉的传播就更大了。因此,在春百季的时候,特别是在风大或者晴朗的天气时,会花粉过敏的人要减少出门或者避免出门,以免出现花粉过敏的情况。
特别是在清明,湿气会比较重,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患者还有哮喘等疾病,都是这个季节的高发疾病,更要特别注意。
2、多食用新鲜蔬菜
在清明时节,养生要注意和大自然的同气相求,要多食用应季和当地生产的蔬菜和水果。水果要和应度季、当地相适应,才能够帮助人体进行自我调节。在蔬菜方面,要多吃香椿、韭菜和荠菜内等一些春季时令蔬菜,以及萝卜、山药、芋头、红薯等具有能祛湿和温胃功效的蔬菜。
3、饮食宜清补
清明正处于温暖的空气和冷空气交替的时候,天气忽晴忽雨,忽冷忽热,人的身体往往会因为湿气的入侵,导致出现四肢发麻的情况,所以在饮食方面,除了要多吃利水祛湿的食物之外,也要适当的多吃一些舒筋和养血的食物。
4、注重养肝
春季是养肝的主要时间,如果能保持肝功能容正常,那么体内的气就能运转正常,保持旺盛的经历,气血也就会通常,五脏六腑也能维持正常的运作功能。
6、清明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清明时节,雨水多,湿气重,脾胃易虚,人易疲倦,贪睡
7、清明节养生要注意些什么
1、艾草:在清明节的时候,是艾草最多最嫩的时候,所以在清明节那天,大家都会整艾饼、艾糍吃的,成为了清明节的必吃品了。
2、鸡蛋: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回,称为吃“节蛋”。清明节吃个鸡答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在山东境内,至今有寒食煮鸡蛋、鸭蛋、鹅蛋之俗。
8、清明到了该如何养生?
早春的街头,“短袖与棉袄齐飞”的情况并不少见。老人们常说,“春捂秋冻”。清明时节,时暖时寒、乍阴乍晴,因为早晚温差大,人们在中午有太阳气温高时,可以穿着稍微单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还是那样穿衣,就会感到凉意了。这段时期,不妨采用“上薄下暖,薄厚搭配”的方式着装,最好多穿几件,有备无患。需要时,还可搭配帽子、围巾等小配件。
清明时节,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如果这时节再吃发物,很可能诱发这些疾病。所以,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羊肉、鸡等;可多食时令蔬菜,如韭菜、地瓜、白菜、萝卜、芋头、荠菜等。饮食调摄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春养肝常保健。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春困是人体一时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发生大脑血流量改变而出现的生理现象。要解决春困,多睡反而不是办法。因为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其实,不妨经常开窗透气,使室内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犯困时,闻一闻风油精、清凉油或花香,或撒一些花露水;选择听一些动感的音乐等,都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
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还要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感冒,除了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疼,还伴有眼痒、流泪、鼻痒等症状,其实这不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症。专家建议,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应尽量躲避花粉;好天气时将屋内屋外打扫一遍,遇干热或大风天气,可关闭门窗或加挂窗帘;如果天气许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换床罩、被单。
9、清明节的由来,如何养生以及饮食习俗是什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了。不管是什么节,只要放假,对我们来说就是好节!可是这个清明节真真是不一般呢!
“清明节”古称“寒食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源起由来:
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流传最广的要数重耳与介子推之间发生的故事了。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传统习俗: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插柳
向来就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说法,清明节,中国民间也向来就有插柳习俗。据说,清明插柳的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清明养生吃什么?
1、荠菜
春季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中医常说“春气者诸病在头”。清明节之后,最适宜吃的时令蔬菜之一是荠菜。
作为春天最受欢迎的野菜之一的荠菜,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是非常的丰富,不仅具有强筋健骨、明目养肝、润肺和中的作用,还含有钙,铁,磷等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能够增强免疫功能,适合清明时节食用。
2、香椿
香椿一般在清明前发芽,谷雨前后就可采摘顶芽,这种第一次采摘的,称头茬椿芽,不仅肥嫩,而且香味浓郁。香椿可治蛔虫病,还有“助孕素”的美称,特别适合食欲不振和适龄妇女食用,是春季养生的必备佳品。
况且,亳州人民向来嘴刁,爱吃,会吃,恐怕这鲜美可口的香椿早就已经走进你家的餐桌了吧!
3、韭菜
韭菜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之说,要品尝至鲜之味,可要趁早呀!
春天吃韭菜除了味道鲜美,还有什么好处呢?韭菜中含有硫化物,这些硫化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消炎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在这个春季各种病毒迸发的季节,增强自身免疫力真的再重要不过了。
4、马兰头
吃马兰头的季节特别的短,春发芽,到清明节,这个时候的马兰头鲜嫩可口,过了清明,便会变老,成为无用的野草,因此还没吃今年马兰头的,赶紧趁早。
马兰头制作简单,和豆腐干拌后点上香油,一道鲜美爽口的凉拌菜就做成了。而且,在春天这个整天都昏昏欲睡的季节,吃马兰头不仅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还能够缓解春困,总感觉我沉睡二十多年的身体就要清醒了呢!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春回大地,天清气爽,虽有“残芳荏苒双飞蝶,晓睡朦胧百转莺”的美景,也不忘“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特点,出门在外欣赏春日美景的同时,不要忘记在自己的包中多放把伞,另外,春日早晚温差大,记得多加件外套,小心着凉感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