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健康与养生的定义

健康与养生的定义

发布时间:2020-07-22 21:09:54

1、健康的定义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2、健康养生包括哪些方面

人们常将养生保健活动称为“养生之道”或“养生之术”。“道”指法则、原则;“术”则指具体方法、手段。其特点是蕴育在日常诸多行为之中。 中国传统的“延年益寿”之法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或“道生”。“卫生”是保卫生命之义;“养生”是养护生命之义;“厚生”是厚待生命之义;而“道生”则是要求以上诸法皆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诫人们要遵循自然界和宇宙的规律。 所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规律,采用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的一种措施,也就是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所谓的“保健”活动。养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中华民族在维护人类健康和种族延续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延续性。 由于养生活动涉及到研究人的生命现象,其内容自然会贯彻到日常生活诸多方面,这就必然涉及到各种文化现象,因此古代养生的内容多分散在许多文化范畴之中,如医药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武学文化等。 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验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养生活动在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采用医术(针灸、按摩、推拿等)、练习武术气功、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 中医养生的基本内容与特色 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1.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人要与自然环境统一,也要与社会统一。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2.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 3.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4.综合和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养生之术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内容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术艺术文化等内容。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锻炼形体,而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改变某种饮食结构,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养生需要了。

3、健康的含义是什么?

国际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可就爱你,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有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养生是什么意思

5、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素,它属于个人和社会。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的,有病就不是健康"。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代健康观告诉我们,健康已不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或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需要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的状态。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和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甚至对社会都有影响,更深层次的健康观还应包括人的心理、行为的正常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环境因素的完美。可以说,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相当广泛的。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6、健康与养生

那你要注意保护你的肝了,记得多吃点保肝的药啊!!!
还有喝酒后记得喝蜂糖水啊~~~~~~~~~~~~
不过你最好还是少喝酒,对身体很不好!!!!

7、“养生”和“养身”有什么区别

养身就是保养身体、调理身体,偏重在具体的身体机能上,而且不会太具备长远性。比如说“孕妇刚生产完,要注重养身”;“某运动员受伤后做了手术,要请假养身”等等。

养生是保护生命、延年益寿。我国中医及佛学十分重视预防保健,称为养生,通过精神调养、食疗药膳、养生功法等等整体综合措施。达到体质增强、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长生命的目的。

(7)健康与养生的定义扩展资料: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参考资料:网络-养生

8、科学饮食与养生保健定义

网上搜的:
科学饮食即健康饮食。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是科学饮食的核心。完善而合理的营养可以保知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健道康和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合理营养要求膳食能够供给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并不发生缺乏或过量的情况版;平衡膳食则主要从膳食方面保证营养素的需要,以达到合理营养,它不仅需要考虑食物中含有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而且还需要考虑食物合理的加工方法、烹饪过权程中如何提高消化率和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9、健康的含义是什么?谢谢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总称。从这个定义来看。健康是指身体各器官发育健全、功能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心情舒畅;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http://www.xh80.com/xhbj/xhjk02.htm#j1

什么是健康?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个人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我国著名医学家傅连(日章)同志认为健康的含义应包括如下的因素:(l)身体各部位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精神贯注,思想集中,对工作、学习都能保持有较高的效率;(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这虽和思想修养有关,但身体是不是健康对它也有很大的影响)。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http://www.cnm21.com/health/jfxy_143.htm

健康新概念——期盼医疗新模式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谁都想活得健康、潇洒,度过幸福而短暂的一生。但疾病往往悄悄缠身,使人感到生、老、病、死的痛苦和人生旅途的艰难,有的人因此而英年早逝,有的成了长期"专职"病患者,给家庭、社会增加负担。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也越来越宽,新病、奇病、时代病、富贵病不断袭来,经常困惑着现代人。人们在与疾病不断抗争中,慢慢地认识到健康不单纯是肉体无痛无病,还与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于是健康概念不断发展,由过去单一的生理健康(一维)发展到生理、心理健康(二维)又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三维),再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道德完善(四维),这个四维健康新概念是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概括的。既然健康是多维的,疾病谱又越来越宽。那么医疗模式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就是由单纯治疗疾病变为预防、保健、养生、治疗、康复相结合的综合医疗模式。这就要求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无药物治疗相结合,治肉体的病与治精神的病相结合,医院医生治疗与家庭。自我调理相结合。
健康新概念的核心是由消极被动的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的掌握健康,由治身病发展到注重治心病、治社会病、治道德缺损病。现代社会由于竞争激烈,工作繁重、风险多、压力大,人们烦恼丛生,旧烦恼刚消除新烦恼又产生,无论高官还是平民,无论富者还是贫者,无论在岗还是下岗,差不多都有大大小小的烦恼,许多疾病包括身病心病、社会病、道德病大多由烦恼伴随而生。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为什么烦恼反而越来越多。这就告诉我们人的贪欲并不因为物质文明的进步而减少,精神滑坡导致道德缺损是现代病的重要根源。因此,预防疾病单单注意衣食住行和加强个人卫生、体育锻炼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看来首先要从完善道德做起,治愈道德缺损症是健康之本。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他必然是心理健康者,心理健康心地善良、心态安定就能与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就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又不会随波逐流。道德完善、社会安定、心理健康必然净化自然环境,促进生理健康,达到"仁者寿"的目的。
现代医学应用了最先进的诊断技术,对人体生理疾病的确诊越来越精细,但对疑难病症的疗效并不理想,尤其对心理性、社会性、道德性病症更是束手无策。因此,新的医疗模式必须采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推行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倡导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心并举,西医、中医、特医、民族医、心理医一起上,各自扬长避短,互相取长补短。为适应全民健身健心的需要应筹建改建一批健身健心院,这里不用药物和医疗仪器,着重用心理疗法,用无药物的替代疗法,主要让人学会如何调正心态避免疾病和长期保持健康的方法和技术,在这里现代心理学传统养生方法都得到用武之地。凡对人类净化心灵疗疾保健有用的技术方法,都应该弘扬,通过实践来自然扬弃,适者不断发展,精益求精,不适者自然淘汰。
http://www.chinaqigong.net/xueshu/0216.htm

与健康与养生的定义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