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苏东坡养生秘方

苏东坡养生秘方

发布时间:2020-07-22 20:27:26

1、谁知道苏轼《养生颂》原文呀?谢谢!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我今此身,若少动摇,如毫发许,便堕地狱,如商抄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死无犯,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自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强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随之不已,一旦自住,不出不入,忽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雨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自灭,自然明悟,定能生慧。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於此

2、苏东坡的"容颜不老汤"怎么喝谁知道?

东坡诗云:

二钱生姜一升枣,二两白盐一两草,丁香木香各半钱,酌量陈皮一处捣。

煎也好,点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

意思是用生姜7.5克,大红枣660克,食盐7.5克,甘草3.7克,丁香、木香各1.5克,陈皮3.5克煎汤代茶饮,或用白开水冲泡,代茶饮。

方中生姜、大枣为主药。生姜能使人老有红颜,苏东坡在《东坡养生集》中记载有他亲眼所见的实例:“余昔监郡钱塘(今杭州)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颜如渥丹(面色红润),目光炯然,……自言服姜四十年,故不老。”说明这位和尚40岁时开始吃生姜,坚持不断,40年如一日,所以80岁仍面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

3、苏东坡(苏轼)与百姓的故事

苏东坡行医的故事
苏东坡是北宋后期的文坛领袖,不仅诗、词、文、赋、和书法都堪称大家,而且在医学、养生方面也广有建树,在杏林留下不少动人的故事。
悬壶济世 苏东坡在杭州做知府时,瘟疫时发。为了行医济世,治病救人,使黎明百姓免受疾病之苦,他从人的俸禄中拿出一些钱,在城里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病坊,三年之中就治疗了近千名病人,受到广大百姓的爱戴,也引起北宋朝廷的重视。后来,病房由政府专派的僧人主持。
深山求方 元丰年间(1078-1085),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官黄州,在那里闲居了多年,号称“东坡居士”。适逢该地瘟疫流行,苏东坡专程到峨眉山拜访了名医巢谷,并得到一秘方“圣散子”。巢谷传授时,曾让苏东坡指江水为誓,保证永不传人。为了控制瘟疫的流行,苏东坡终以民生为重,将此方公诸于百姓,救活了不少灾民。
医方存世 苏东坡广读祖国医学专著。并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文学著作等身的同时,还撰写了医学专著《苏学士方》一书。后来人们把《苏学士方》与医学家沈括的《良方》合编成《苏沈良方》流传下来,从而在我国医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
宣传养生 苏东坡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大书法家,他的字是珍品,求之不易。有些人见他行医开处方,就备了写有自己名字的优质纸张,佯装生病来求他诊治,以盼得墨迹。苏东坡明知他们是无病求医,却从不拒绝,利用处方来宣传养生知识。他曾留下一张墨宝,是他开给一位名叫张鹗的一张处方,其上写道:“张君持纸求书,望得良药,记得战国时有张方子,我照服很见效,不妨奉上。主要是四味药: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早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这四句话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养生名言。
画扇判案

苏东坡要到杭州来做刺史(官名,管辖一州的长官)了。这个消息一传出,刺史衙门前面每天都挤满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苏东坡上任的红纸告示,听一听苏东坡升堂的三声号炮……可是,大家伸着脖子盼了好多天,还没有盼到。

这天,忽然有两个人,又打又闹地扭到衙门来,把那堂鼓擂得震天响,呼喊着要告状。衙役出来吆喝道:“新老爷还没上任哩,要打官司过两天再来吧!”那两个人正在火头上,也不管衙役拦阻,硬要闯进衙门里去。这辰光,衙门照壁那边转出一头小毛驴来。毛驴上骑着一个大汉,头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铜色的面孔上长着一脸络腮胡子。他一面赶着驴一面说:“让条路,让条路!我来迟啦,我来迟啦!”小毛驴穿过人群,一直往衙门里走。衙役赶上去,想揪住毛驴尾巴,但已经来不及了,那人一扬鞭就照直闯进了大堂。

大汉把毛驴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下来。管衙门的二爷见他这副模样,还当是个疯子。就跑过去喊道:“喂!这是虎座呀,随便坐上去要杀头的哩!”

大汉只顾哈哈笑:“哦,有这样厉害呀!”

管衙门的二爷说;“当然厉害!虎座要带金印的人才能坐哩。”

“这东西我也有一个。”大汉说着便从袋里摸出一颗亮闪闪的金印,往案桌上一搁。管衙门的二爷见了,吓得舌头吐出三寸长,半天缩不进去——原来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苏东坡啊!

苏东坡没来得及贴告示,也没来得及放号炮,一进衙门便坐堂,叫衙役放那两个要告状的人进来。他一拍惊堂木,问道:“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谁是原告?”

两个人跪在堂下磕头。一个说:“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个说:“我叫洪阿毛。”。

苏东坡问:“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状。”

李小乙回答说:“我帮工打杂积下十两银子,早两个月借给洪阿毛做本钱。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邻居,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他就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妇,急等银子娶亲,他非但不还找银子,还打我哩!”

苏东坡转过来问洪阿毛:“你为啥欠债不还,还要打人”

洪河毛急忙磕头分辩说:“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没想今年过了端午节天气还很凉,人家身上都穿夹袍,谁来买我的扇子呀!这几天又接连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我实在没有银子还债,他就骂我,揪我,我一时在火头上打了他一拳,这可不是存心打的呀!”

苏东坡在堂上皱皱眉头,说:“李小乙娶亲的事情要紧,拱阿毛应该马上还他十两银子。”

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大老爷呀,我可实在是没有银子还债呀!”

苏东坡在堂上捋捋胡须,说:“洪阿毛做生意赔了本,也实在很为难。李小乙娶亲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

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喊起屈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十两银子可不容易呵!”

苏东坡笑了笑,说:“你们不用着急,现在洪阿毛马上回家去拿二十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算是两清了。”

洪阿毛高兴极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烟奔回家去,拿来二十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苏东坡将折扇一把一把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饱笔,拣那霉印子小点的,画成松竹梅岁寒三友;挑那霉印于大块的,画成山石盆景,工夫不大,二十把折扇全画好了。他拿十把折扇给李小乙,对他说:“你娶亲的十两银子就在这十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马上就能卖掉。”他又拿十把折扇给洪阿毛,对他说:“你也拿它到衙门口去卖,卖得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

两个人接过扇子,心里似信非信,谁知刚刚跑到衙门口,只喊了两声,二十把折扇就一抢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就这样每人捧着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欢天喜地地各自回家去了。

诗治野马

在儋州(在广东海南岛)北部的石马岭上,有一块以苏东坡名字命名的石头,叫做“东坡坐石”。坐石中央,隐隐约约可以看见袍痕鞋迹;坐石附近,依稀可见马蹄的足印。

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八九百年前,石马岭一带的农作物经常被糟蹋,人们都以为这是山上野兽作的孽,所以猎人们决定狩猎捕捉。

这天深夜,猎人们等候在荆丛隐处,正感到有点困倦的时候,只听见—阵马群的嘶鸣声。猎人们立刻循声追去。可是真怪,追到山顶,马叫声一下子稍失了,也不见半只马蹄印,这马群到哪儿去了呢?

天亮以后,只见马蹄过处,一片片庄稼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第二天夜里,猎人们分头把守,一听见声音马上出击。同样地,只听见马群飞奔上山,还是不知道马群到哪儿去了。猎人们开始心灰意冷起来。

这件事传到了苏东坡耳中,他想:便民之心不可没有,利民之事不可不做。于是决定跟猎人上山实地查看一下。

到了现场,苏东坡顾不得乱石绊脚,荆棘扎人。他沿着一个个若明若暗的马蹄印循踪辨影,一直上到山顶。咦,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山顶上果然不见马蹄痕迹,只有一块块石头,千姿万态,矗立四周,仔细瞧瞧,却好象一匹匹石马。

“好家伙!”苏东坡高兴极了。猎人个个围拢过来争相问道。“怎么啦?”苏东坡指点着石像对大家说:“这就是你们要追捕的害民之马了。”说完,挥笔题诗道。

石马无蹄出府州,神仙遗下几千秋。

狂风荡荡毛不动,细雨霏霏汗直流。

芳草满堆难下口,钢鞭硬打不回头。

牧童牵也牵不动,天地为栏夜不收。

山下的父老百姓闻讯,纷纷前来石马岭赏诗观景。此后,石马岭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一尊尊石马守在山头,就象一个个哨兵。石马岭一带的农作物,从此再也不见禽兽来糟蹋了。

苏东坡诗治野马的事,传遍了儋州。男女老幼对苏东坡的诗文才学夸赞不已。所谓“东坡坐石”,相传就是苏东坡题诗时坐过的
苏东坡要到杭州来做刺史(官名,管辖一州的长官)了。这个消息一传出,刺史衙门前面每天都挤满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苏东坡上任的红纸告示,听一听苏东坡升堂的三声号炮……可是,大家伸着脖子盼了好多天,还没有盼到。

这天,忽然有两个人,又打又闹地扭到衙门来,把那堂鼓擂得震天响,呼喊着要告状。衙役出来吆喝道:“新老爷还没上任哩,要打官司过两天再来吧!”那两个人正在火头上,也不管衙役拦阻,硬要闯进衙门里去。这辰光,衙门照壁那边转出一头小毛驴来。毛驴上骑着一个大汉,头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铜色的面孔上长着一脸络腮胡子。他一面赶着驴一面说:“让条路,让条路!我来迟啦,我来迟啦!”小毛驴穿过人群,一直往衙门里走。衙役赶上去,想揪住毛驴尾巴,但已经来不及了,那人一扬鞭就照直闯进了大堂。

大汉把毛驴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下来。管衙门的二爷见他这副模样,还当是个疯子。就跑过去喊道:“喂!这是虎座呀,随便坐上去要杀头的哩!”

大汉只顾哈哈笑:“哦,有这样厉害呀!”

管衙门的二爷说;“当然厉害!虎座要带金印的人才能坐哩。”

“这东西我也有一个。”大汉说着便从袋里摸出一颗亮闪闪的金印,往案桌上一搁。管衙门的二爷见了,吓得舌头吐出三寸长,半天缩不进去——原来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苏东坡啊!

苏东坡没来得及贴告示,也没来得及放号炮,一进衙门便坐堂,叫衙役放那两个要告状的人进来。他一拍惊堂木,问道:“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谁是原告?”

两个人跪在堂下磕头。一个说:“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个说:“我叫洪阿毛。”。

苏东坡问:“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状。”

李小乙回答说:“我帮工打杂积下十两银子,早两个月借给洪阿毛做本钱。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邻居,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他就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妇,急等银子娶亲,他非但不还找银子,还打我哩!”

苏东坡转过来问洪阿毛:“你为啥欠债不还,还要打人”

洪河毛急忙磕头分辩说:“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没想今年过了端午节天气还很凉,人家身上都穿夹袍,谁来买我的扇子呀!这几天又接连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我实在没有银子还债,他就骂我,揪我,我一时在火头上打了他一拳,这可不是存心打的呀!”

苏东坡在堂上皱皱眉头,说:“李小乙娶亲的事情要紧,拱阿毛应该马上还他十两银子。”

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大老爷呀,我可实在是没有银子还债呀!”

苏东坡在堂上捋捋胡须,说:“洪阿毛做生意赔了本,也实在很为难。李小乙娶亲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

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喊起屈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十两银子可不容易呵!”

苏东坡笑了笑,说:“你们不用着急,现在洪阿毛马上回家去拿二十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算是两清了。”

洪阿毛高兴极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烟奔回家去,拿来二十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苏东坡将折扇一把一把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饱笔,拣那霉印子小点的,画成松竹梅岁寒三友;挑那霉印于大块的,画成山石盆景,工夫不大,二十把折扇全画好了。他拿十把折扇给李小乙,对他说:“你娶亲的十两银子就在这十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马上就能卖掉。”他又拿十把折扇给洪阿毛,对他说:“你也拿它到衙门口去卖,卖得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

两个人接过扇子,心里似信非信,谁知刚刚跑到衙门口,只喊了两声,二十把折扇就一抢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就这样每人捧着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欢天喜地地各自回家去了。

4、《养生》苏轼 译文?

《养生》苏轼 译文 :
无事以当贵 人不要把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考虑得太多,如能在情志上任性逍遥,随遇而安,无事以求,比大贵能使人终其天年。
早寝以当富 对于老年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尤其是早睡早起,比获得任何财富都版更加富有。
安步以当车 人不要过于讲求安逸,而应多以步行来替代骑权马乘车,多运动才可以强健肢体,通畅气血。
晚食以当肉 人应该用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来代替对美味佳肴的贪吃无厌。

5、苏轼的养生颂

确信文章名字是叫这个?我倒是听说过苏轼其他的养生文章~

6、苏东坡著有养生专著《东坡养生篇》,苏东坡的养生之宝是什么?

宋代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同时又是美食家兼食疗专家,著有养生专著《东坡养生篇》等书。他到老年仍保持身体健康。

苏轼在著作中记述,他身体健康、腰腿壮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食用煮熟的芡实,因此才上了花甲之年,依然才思敏捷,健步如飞。

苏东坡研究的芡实吃法颇为奇异:

时常取刚煮的芡实,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实数十粒,日复一日坚持不懈。

苏轼还钟情芡实粥,每日一碗,将其作为自己的食疗佳品,他说:“粥既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芡实,别名鸡头米、鸡头苞等。芡实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上品药材,也是常用的药食两用药材。

《神农本草经》说芡实有“补中,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的功效。

常吃可健身体,强筋骨,耳聪目明。吃芡实时宜慢火炖煮、细嚼慢咽。一次不能食用太多,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中老年人一般很喜欢喝粥类食物,米粥的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特别是放些有滋补作用的原料做的米粥效果会更好,芡实煮粥就非常好,如果在搭配上薏米和山药就味道更好了,滋补的功效也会更强。

大家都知道冬季节比较干燥,芡实可以润燥但是又不寒凉,尤其是芡实粥很滋补,特别适合在秋冬季吃。

7、苏东坡是我国宋代大文豪,著有养生专著《东坡养生篇》,苏东坡的养生之宝是什么?

曾被杭州人称为“ 老市长”的苏东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而且对养生很有研究,在他的诗作中,有不少是写养生的,体现了他运动养生、食物养生、环境养生等系统的养生观。后人将沈括与苏轼写的《良方》与《苏学七方》合编成的《苏沈良方》,至今仍被医界沿用。他创制的“东坡肉”更是养生菜谱的一张金名片;他为官杭州时,疏浚西湖,构筑苏堤,形成美化西湖的生态结构,至今仍为全国人民环境养生所享用。

寄情江山风月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但处事达观,常寄情祖国美丽的江山风月。虽贬官湖北黄州,面对昔日古战场,仍不忘游景怀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此为 《前赤壁赋》之引文,写出了苏东坡在黄州赤鼻矶月夜泛舟,清风明月下的超然之乐与不患得失的宽广胸怀。苏东坡晚年更以游历美好山水以愉情。

谪居淡无事,何异老且休。虽过靖年节,未失斜川游。春江渌夫波,人卧船自流,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中流遇洑徊,舍舟登层丘。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辄酬。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否。

写出了苏东坡在贬官期间无事,驾舟出游,在碧波轻荡的春江之上,任凭小舟随鸣叫的海鸥泛泛漂流,中流遇旋涡而舍舟登高丘,父子诗歌相酬,陶醉于 大自然美景,纵然身居世外桃源的陶渊明,也未必有此乐。

“和”“安”养生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有一句话这么说:“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一个人不要有太多的欲望,“ 少则得,多则惑,”只要心态清静了,什么样的疾病、外邪都侵入不了我们的身体,这样身体就健康了。

苏东坡才华横溢,好仗义直言,不善逢迎,因此得罪权贵。自他中年后,遭遇了人生的最大挫折,先后被贬官湖北黄州、流放海南。四起四落,坎坷一生。但他始终热爱生活,对人生抱着积极的态度,并善于在困难挫折之际,恬淡虚无,乐观自处,且善用养生法宝“和”“安”二字贯于行。记载他与沈括合著的有关医药论述 《苏沈良方:问养生》中认为:养生以“和”“安”二字为至上。“ 和”即顺心,以顺和来适应外界事物的变化;“安” 即静心,以减少外界的诱惑。因为“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则生理备矣。”也即一个人处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心境的安适随和、头脑冷静,才能适应客观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经受得住社会生活事件的变故和突如其来的打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以求得身体健康。苏东坡正是以此精神对待仕途的跌荡起伏和人生的坎坷,所以,尽管有诸多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他还是保持着健康的体魄,过着快乐的人生。

《东坡志林》 的保健四味药

苏东坡的《东坡志林》记述说,有人向他请教养生药方,苏东坡说:“ 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他提笔写下的四味药是:”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第一味药:无事以当贵

人不要为杂事烦恼。人活于世,一定是杂事纷繁,个人事、子女事、家庭事、单位事、社会事,不善处者,事事累体累心,久之,必然影响人体健康,缩短人的寿命。因此,务必要学会抓大事,尽量减少扰神的杂事;如果一旦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要沉着处理,切忌过多的因事烦心。相信如果天塌下来,一定会有比我个子高的人顶着。

第二味药:早寝以当富


说的是让人不要熬夜。可见当时苏东坡对人体生物钟现象已经有所研究,“早寝”作为四味药之一,可见他已经发现熬夜对人体健康的破坏性 影响之大。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研究成果最接地气的解释就是让人们不要熬夜。因为睡眠是养生的一大基本功能,是受人体生物钟控制的,而熬夜会打破人体内精妙的时钟,疾病就来了。

第三味药:安步以当车

劝人多步行。说明处于宋代的苏东坡已经发现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人类活动减少而带来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现象,所以提出了“安步以当车”的观点。就当代而言,家家有汽车,满地跑小车,人体活动量大大减少,安有不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之理?所以苏东坡“安步以当车”的观点,还是能对当前的常见慢性病防治起到指导作用。

第四味药:晚食以当肉

提醒人饥饿了再吃饭。因为胃进食后一般是四小时排空,进食后食物的消化、吸收,能量的消耗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饥饿了再进食是有科学道理的,人类几千年来养成的一日 三餐用餐规律,是符合人体生理机能需要的。苏东坡特别说:“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也就是说,饥了再吃,蔬食也比八珍更能补益。

食物养生与环境养生

苏东坡主张少吃肉,说“ 甘腻肥浓”是“腐肠之药”,并使人肥胖;认为用少量的肉与蔬菜同烹调,吃了会使人不胖不瘦,能起到保持健美体形的作用,此与现代营养学提出的荤素搭配,科学膳食的理论是一致的,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苏东坡的食物养生观点。

同时,他还认为人类的居住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比吃肉更重要,从而主张在人类居住之处的周围要广植竹木以绿化美化环境,可起到调节情绪,静心安神的作用,体现了苏东坡的环境养生观点。民间广为流传一首他饮食长寿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此间哪有扬州鹤。”此诗大意是:吃饭可以没有肉,但住处不可没有竹。不吃肉令人消瘦,没有竹令人卑俗。人瘦还可以发胖,人俗不可医治。旁人笑我这样说,好象是高傲,好象是痴呆。如果一味快意吃肉,世间还有人能驾鹤升仙吗?

8、很多人都推崇苏东坡的养生之道,那么苏东坡是如何养生的?

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都推崇养生,并且养生的人群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那么你们知道吗?古代的大文学家以及美食爱好者苏东坡也热衷于养生,而且他把认为有助于养生的经验都记录在了《东坡志林》中,这些养生经验非常贴近生活。 

苏东坡曾经给朋友写了一个从战国流传下来的养生方子,在苏东坡看来这非常的有效,因此在养生方子里面提到了四种方法。第一就是无事以当贵。意思就是说在没有什么事情会让你觉得比养生更重要了。第二就是早寝以当富。在苏东坡看来早睡是一种财富,所以提倡早睡。第三个就是安步以当车。也就是说少坐车,要多步行。最后就是晓食以当肉。意思就是说晚一点吃饭,饿了就把吃的食物都想成肉,这样就能够非常有食欲。要知道苏东坡有一段时间是非常穷的,非常缺乏食物,所以其中的第三条、四条对他非常的重要。 

其次苏东坡对喝水也有一定的研究。在苏东坡看来,雨水是可以泡茶,长期服用这样的水是能够有长生之效。所以在苏东坡的院中有很多盆盆罐罐,这些都是用来接雨的。

最后就是喝茶,苏东坡对喝茶也有新的认识。在苏东坡看来,喝茶虽然可以解腻消烦,但是不能泡浓茶,要不然会损伤脾胃。所以说他觉得饭后喝浓茶只是用来漱口,而且漱口茶没有必要用那些高档茶。

与苏东坡养生秘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