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宋一生养生

宋一生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22 18:34:54

1、宋一夫讲的那个养生节目叫什么?

节目名字叫 人间晚晴

在黑龙江、吉林、陕西等电视台都有播出
大概的播出时间是上午十点到十点半,因为我不是准时看的
你可以查一下人间晚晴,就可以看了,因为一些原因,不然就帮你查了

2、宋氏养生会所怎么样

2012.3.4格瑞特曼带泡泡来做全身按摩,其实这里的一层是理发,二抄层和三层都是足疗按摩的,规模挺大,开了没几个月。养生按摩一共90分钟,实实在在。楼上都是小单间的,有个按摩床,电视柜,衣柜,很大的洗手间,还有沙发~整体都很整洁。给我按摩的是为女按摩师,手法还不错,先趴在按摩床上,从肩部、背部、胳膊到腿部、脚部按了一个遍,再面向上躺在床上,仔细按摩了头部、胳膊、腿部、脚部,用剩余的一点时间又按摩了手部,整个过程都很用心,还很贴心的跟你聊天,将一些养生的知识。最后办了张3000块钱的卡,足疗据说是这的长项,以后用卡78元,我今天做的养生按摩用卡是114元,理发那里可以打7折。格瑞特曼后来去体验了足疗,也给做全身按摩,一共100分钟,超值啊~

3、丹道养生究竟是什么?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求各位贤者详细解释!!

道家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人才辈出。道家不仅产生了至今都影响深远的哲学家,其著名代表人物有哲学家老子、庄子等,而且产生了一批杰出的医学家和养生家如陶弘景、葛洪、孙思邈、张三丰等。其崇拜者众,上至帝王如曹操、孙权、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赵匡胤、宋真宗赵恒、明太祖朱元璋等,下至名流学子如王羲之、李白、苏东坡、陆游、朱熹、高濂、李时珍、李光地等。这些人之所以崇拜道家,很大程度上和向道家请教养生思想有关。
现代社会中,道家思想依然受到追捧,如百家讲坛的对老子、庄子的评说现在仍非常走红。国外学者也对道家思想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如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总论中,特别强调了道家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该书(中文本科学出版社)第199页中指出:先秦“道家具有一套复杂而微妙的概念”,“它是中国后来产生的一切科学思想的基础”。
总的说来,道家对我国的哲学、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起过极大的作用,为中华民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
现在,我重点谈谈道家的养生,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养生,引用明代养生家高濂在其著作《遵生八笺》中所言,“生身以养寿为先,养生以却病为急”,不难理解其含义,就是珍爱生命,使之健康长寿。
道教养生指导思想之一,是老子《道德经》中关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尊重客观规律的论述。养生也是如此,要在尊重宇宙、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要顺天时,合地利,谐人和,不要去做那些不顾自然法则,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事情。按着客观规律办事,就要把握好“度”做好阴阳平衡,使之不致于失调,这样,养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要求的那样,养生必须“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知其阳,守其阴”。二者不可偏离。
道教养生指导思想之二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也”。要求养生的人们有一个象水一样的平和心态和美德。水利万物,无欲不争,滋润万物,从不计较得失。人们有了水的这种“不争精神”,“不争之德”、“多奉献不索取”的精神和心胸,就能够做到心静自然无忧烦,胸中也就有了自然大道,养生就能够取得顺天应道、天长地久的最佳效果。
道教养生指导思想之三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要求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私心杂念太重,是达不到养生长寿目的的。减少私心,寡欲淡泊,是人生处世的一个基本点。养生的人,必须要“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人妄,去沮疾”。如果被名利、地位、权势、声色、外财所迷恋,放纵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那么养生长寿就是一句空话,甚至在养生炼性的过程中会走火入魔,迷入邪途,进而损伤身心,直至病患缠身而折寿夭亡。道教养生的指导思想之四是老子《道德经》所指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复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一段关于大自然生成变化规律的论述。一是指由道派生出的混沌的元气,它一分为二成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合为三,阴阳交合生成万物。世上万物都是背阴而抱阳的,是阴阳二气的合体。阴阳二气交合平衡便生成了大千世界的和谐发展状态。阴阳偏离便有病,阴阳离绝命乃绝,和气生万物,平衡致吉祥,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生命的规律。同样,炼性养生的人只有“和”,只有与自然人类平衡相处,达到人我合一,物我合一,天人合一,才能够真正健康长寿。
道教养生指导思想之五是道教倡导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哲学命题。《抱扑子》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悟真篇》中说:“一粒灵丹吞下腹,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些观点都集中地代表了道教对生命的看法。道教相信,人的寿命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握,生命长短的主动权就操纵在自己手里。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为了证明人类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道教就把生命自主的观念化成了养生的实践运动。千百年来,无数的道教先辈们用自己养生修炼的行动,不断地实践着抵抗死亡,追求长生、夺天地造化,与命运抗争的坚强信念。

4、宋元时期的养生理论讲的是什么?

宋元历时400余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中期。这一时期,先后产生了陈直、邹铉、邱处机、朱震亨等养生学家,并有《养老奉亲书》、《摄生消息论》、《保生要录》、《泰定养生主论》等专著问世。这些著作既丰富了前人的养生理论,还发展了古代的养生方法。

①饮食养生术的进一步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认识到食物养生的重要性。孔子认为食物要精细,烹调要得当,进餐要定时,不要吃变色、变味、腐败的食品。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第二十六卷中专门讨论饮食养生,是现存最早的食养专篇。其中记载果实类30种、蔬菜类63种、谷米类24种、鸟兽类45种,大多数是有补养作用的日常食品。孙氏认为,如果不了解饮食宜忌,就不足以保全性命。他指出,食物既能保养生命,还能治疗疾病,并提出了少食多餐、食宜清淡、知饥即食等原则。

宋代对医学特别重视,饮食养生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贡献最大者当推陈直。陈直又名陈真。宋代元年任泰州化县(今江苏兴化)县令。他在《养老奉亲书》中系统总结了唐代以来食物养生的成就,阐述了饮食调养的作用和具体方法。

陈氏认为,饮食在保证人体健康、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饥饱失宜、调停无度,便会生病。他指出,饮食应少量多餐,使脾胃易于消化;食物宜温热熟软,而忌粘硬生冷,以防伤脾胃。

陈氏极力主张喝牛乳。他认为,牛乳性味平和,能补血脉,益心气,长肌肉,使人体健康强壮,面目光润,老而不衰,并对生乳的适应范围和食用方法作了详细说明。

有了疾病,他主张先用食疗的方法,认为食疗治病,优于药物疗法。因为食物既可排邪,又可安定脏腑,而药物则总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食疗不愈,再考虑用药物治疗。②药物养生方法走上正轨

服食药物延年益寿,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书,其中记载用动物的睾丸、阴茎及植物中的松果、柏子仁等祛老复壮。西晋张华的《博物志》认为黄精有缓老延年的作用。在东汉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轻身”、“延年”,药物已达165种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食丹服石之风盛行,药物养生术走向歧途,不少人成为丹石药物的牺牲品。唐代以后,这种流弊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开始崇尚用动、植物养生。宋代,对金石药物的毒副作用认识更加深刻,药物养生走上正轨。宋代注重对方药的收集和研究,由朝廷组织整理的《太平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等医学著作中,都收集大量延年益寿的方剂。其时的许多养生方剂,如还少丸、不老丸等,都是抗衰延寿的名方。

唐宋以后的养生方剂,大抵可分为补肾、补脾、补阴、补阳几大类,选药以地黄、枸杞、人参、黄芪、山药、黄精、麦冬等甘平滋补者为多。宋元时期还推崇使用称为血肉有情之品的动物药,如鹿、龟等。这对明清时期的药养术影响很大。如《景岳全书》的抗老名方“全鹿丸”,方中即有角胶、鹿茸、鹿肾、鲜鹿肉、鹿尾等,配合人参、熟地、菟丝子益气养血、滋阴补阳药物,达到益人体阴阳气血、益寿延年的作用。

③倒仓术的推介

倒仓术见元代朱震亨的《丹溪心法》。震亨又名溪,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朱氏自幼好学,日记千言,年轻时潜心孔孟之道及程朱理学。30岁后专攻医,撰写了《丹溪心法》、《格致余论》等医学著作,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他一生操劳而精气充沛,又享高寿,可见其养生有道。

仓,是指人的肠胃;倒仓,就是倒去肠胃中的糟粕。朱氏认为,人遇到适口食物,常有进食过量的时候。这些过量的食物会和体内的停痰淤血纠缠在一起,日积月累,郁积成聚,伤身损寿,所以要用“倒仓术”将其去除。倒仓术的具体方法是:取雄性黄牛肉5至10公斤,用长流水煮烂,以布滤去渣滓,将所得的汁液再倒入锅内,用小火熬成琥珀色。熬成后,首先喝一小杯,过一会又喝,断断续续直到喝几十杯。喝了后会出现呕吐,以适量多吐为有效。吐后安静睡一二日,如果感到饥饿就喝点稀粥。三天后则可喝点淡菜汤之类,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朱氏认为此法有推陈出新、扶虚补损的作用;人到中年以后用此术一二次对祛病延寿大有帮助。

5、宋美龄如何养生

终于找到106岁宋美龄秘而不传的养生秘术,赶紧收藏,怕以后找不到了

 

寒冬来临,谨把此文献给我的的所有好朋友和来访的每一位朋友!

 

读了一本书,窦应泰写的《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获益良多,采撷几个要点浓缩成健康精华作为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也算是一种分享。

 

宋美龄寿高106岁,横跨三个世纪,在中国近代女性中极为少见。多数人会以为宋美龄从小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而且生活在台湾美国环境好,当然就身体好。其实不然,宋美龄从小体弱多病,是宋氏三姐妹中身体最差的,常常感冒发烧不说,还患过肺炎、胃病、过敏症和失眠症,中年得过胆结石并做过手术,60多岁还罹患乳腺癌,切除了左边乳房,在72岁遇上一场车祸,腰部中枢神经损伤和右腿膝盖损伤,从此患上关节痛和腰酸痛,92岁高龄竟然得了卵巢肿瘤并做了切除手术。

 

宋美龄也是人,也食人间烟火,也曾有过不良嗜好。抗战时期她染上了烟瘾,一度嗜烟如命,在台湾还沉迷于麻将和象棋。她还是个电影迷,喜欢看电影竟然到了通宵达旦的地步,有时候她睡觉的时候已经是蒋介石清晨起床的时候了,所以她有熬夜的习惯。

 

宋美龄一直到寿终正寝,皮肤上没有老人斑,没有几根白头发,脸上没有明显的皱纹,牙齿洁白坚硬,她怎样做到的?

 

 

首先是宋美龄喜欢素食,蔬菜沙拉每餐必用,同时喜欢吃水果,她最喜欢吃的水果有三种,西瓜、猕猴桃和芒果,当然也喜欢水蜜桃、荔枝和葡萄。她最喜欢的饮料,除了绿茶、葡萄酒外,就是白开水和茯苓红枣阿胶汤了。喝白开水的习惯,是听从了一位美国养生专家的意见之后养成的。这位专家说,白开水的营养比任何一种地下水、矿泉水、自来水都要好。 

   而喝茯苓红枣阿胶汤的习惯,则是来自与宋美龄母亲的家传。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浙江余姚人,温婉贤淑,当为贤妻良母一世之楷模,一生育有六名子女。初嫁宋美龄父亲宋查理的时候,身体一直不行,始终未能怀孕,幸遇见浙江名医周岩,教其养生之道,给了这个茯苓红枣阿胶汤的方子,让其坚持服用,有虚补虚,无虚健体,只要坚持服用,身体必定好转,宋母服用半年,果然怀孕生了大姐霭龄,随后又为查理育了五名子女。

宋家三姐妹,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虽然人生际遇各异,理想抱负亦有所不同,但是喝这个茯苓红枣阿胶汤,则是她们三人共同的习惯。笔者特意查阅了很多养生资料,了解这个茯苓红枣阿胶汤。

茯苓

 

 

   据《本草正》记载,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袪惊痫,厚肠脏,美颜,祛斑,润肤,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这什么意思,用白话文来说,茯苓可以治疗女性体内的痰湿之气,痰湿是肥胖,皱纹,色斑等一切衰老之症的罪魁祸首,同时还可以美容,养颜,祛斑,在防的时候,还可以补,确实是女人驻颜养生之必备良品。但是好像我们生活中,还是很少吃到这个的。

   红枣:关于红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之功效 。这些自然毋须多说的,姐妹们都在吃,我也一直在吃。

 

 下面重点说说的还是阿胶

 

阿胶,在中国伟大的国药史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一直被人们奉为补血保健的良方,它性平,味甘,入肺,肝,肾三经,集治疗保健于一体,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能,被成为血病要药,妇科病良药和强壮滋补剂量,有“血液保护神”和“固体代血浆”之称。

   现代临床证明,阿胶具有升高红细胞,升高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氧含量,扩充血容量,能增加血清钙的含量等作用,是真正的补血益气的良药。

   所谓气血足,百病无,人的体内气血充盈畅通了,身体自然就好了。

笔者再此特献上此方,大家没事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做。

原料:茯苓30g 红枣30g  阿胶10g  红豆30g  冰糖10g(根据情况加减)

制法:将红豆  茯苓,红枣洗净,盛入炖盅,放入800ml水,文火炖三小时后,放入阿胶,冰糖,文火炖1小时。

服法:早晚各一次,连渣服用。

 

此汤质软滑,味甜香润,可口。可滋阴清热养心,益气补血止血。适用于吐衄便血、体虚疲乏无力、面色无华、低热盗汗、心悸失眠、阴虚血热,白血病,要坚持服用,不仅可以美容养颜,还可以强肾健体,女人可以吃,男人也可以吃。

 

如果大家平时工作忙,也可以买现成的,笔者比较懒,之前在乐购超市买的,产品是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叫南农茯苓红枣阿胶粉.南京农业大学也算百年名校了,东西喝了,确实还不错,他们研制这个东西,跟宋美龄估计也有点关系,因为配方是一样的,但这只是笔者臆测。可是乐购就是比较贵,要200多一瓶,只能吃12天。

  关于宋美龄的养生和美容,坊间流传她用牛奶洗澡,经过考证其实只是误传,宋美龄只是在洗澡的同时,把一些牛奶当成美容霜涂抹在身上而已。 

宋美龄的包包头发型几乎可以说百年不变,体现了一种持之以恒的生活信念。但是她对头发的保养却是非常细致,她从不染发、不电发,不用塑料梳子梳头,不用电吹风吹干头发,避免遭受强烈日光的照射。她的理念是,头发的乌黑不白和年深日久保持柔软不脆,必须使头发饱含丰富的水分,这是头发能不能过早变脆变细和变白的原因,虽然在国外长大,但是她一直注重传统养生,即使在国外的时候,也经坚持吃妈妈做的芝麻核桃首乌粉,宋家是上海人,上海人对这种粉喜爱,是历来已久的,我觉得奇怪的是,这个粉,南农居然也有,所以怀疑这个大学研制的产品,跟宋美龄到底有没有关系,毕竟南京是曾经的国都,第一夫人的影子或许依旧在影响着这座城市。

 

宋美龄的排毒观念可能是国人中最早的,她早年开始就有一个令人闻所未闻的好习惯,就是利用灌肠方法,完成人类每日的通便大事,保持了大便畅通,没有毒素的积聚,这也许是宋美龄脸上没有老年斑的重要原因之一。她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清晨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对于排除一夜累积的肺部毒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她喜欢户外行走,增加出汗的机会,同样也起到了排毒的功效。

 

更高一个层次的养生,就到了养生哲学的层面。国民党元老张群送给宋美龄一本书,孙思邈的《千金翼方》,里面有一句话让宋美龄受益无穷:“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她把这句话浓缩成为,要想长寿,就必须要心静!宋美龄从真正的世俗中得到超脱,把地位、权柄、物质、金钱、荣耀视为过眼烟云,这一点应该是构成宋美龄长寿心理基础的重要原因。

 

宋美龄与绘画结缘,不能不说构成了她保持精神长寿的主要原因。她30多岁就学习画画,但是到50多岁还是一个新手。她说,绘画可以忘记很多烦闷,让情绪变得更加欣喜和快乐,久而久之,绘画就形成了我个性修养的一部分,它会让我的心态更好,有了好的心情,就会让人年轻,这就是绘画的好处。

 

 

以上仅仅是俺读完本书以后的点滴收获,要想知道作者怎样破译宋美龄的养生密码的细节,最好买本书来看看。

6、南宋诗人陆游怎样养生

陆游是怎样养生的陆游是南宋著名词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养生家。
他的养生之道也是非常简单的
多动,保持心情愉悦,平时有空的时候多 养花等,

7、养生的生为什么不是身

修身养性是养生的起点
早期的工程师经验,让我习惯于从人体设计者的角度来看人体,学习了愈多的身体知识,愈惊叹于人体设计的完美。但是在学习中医里谈到的人体情绪反应时,发现这个部份的设计,和生理上的完美设计有很大的出入,甚至完全相反,好像是上帝故意留下的不完美部份。

『怒伤肝』是中国人都熟悉的常识,而肝伤了脾气会更不好,更容易发怒,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都理解的常识。可是这样的生理变化,会让身体走入一个恶性循环圈,肝会因而愈来愈差,脾气也跟着愈来愈坏。环顾身边的许多老人,脾气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来愈坏,愈来愈顽固,最后就出现了和肝相关的疾病。

情绪反应的这种设计和生理的设计完全相反。生理上出现了一个伤口,身体会自动的修复伤口。可是情绪上出现了伤口,身体却故意在伤口上洒盐,这是非常不寻常的现象。

除了『怒伤肝』会造成肝的问题之外,『思伤脾』则是众多忧郁症形成的原因之一,同样的也是思伤脾,脾伤了人更容易思,忧郁症的患者,总是不断的往牛角尖里钻。『悲伤肺』,肺气虚弱的人总是特别容易掉眼泪,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似的,林黛玉最终就死于肺痨。另外还有『喜伤心』、『恐伤肾』等,这些情形不如发怒普遍,大多数人比较不熟悉这些反应,这些情绪的反应,也有类似的恶性循环性质。

完美的情绪设计,应该让『怒伤肝』,肝伤了,脾气就会好些,更不容易发脾气,那么肝就有机会自行修复了。『思伤脾』,脾伤了,就不再那么容易钻牛角尖。『悲伤肺』,肺伤了,人应该更开心。如果能这么设计,那么这个世界的病人就会少了很多。也就是在情绪上加进和生理自愈能力类似的功能,人体就更完美了。

我相信能力强大的上帝,能够设计出完美的生理结构,应该也有能力在情绪上做出同等完美的设计。可是为什么要把情绪设计成这种破坏性的结构?让大多数人都免不了掉入这个陷阱,而陷入无边的痛苦之中。这种情绪的破坏性设计,不但使情绪很容易陷入难以回复的境地,也带来众多的疾病结果,使得完美的生理设计前功尽弃。

在研究人体的设计时,我始终秉持一个基本的概念-『人体的设计必定是完美的』。面对人体在情绪方面存在的破坏性设计,我猜想这和人生存在的意义有密切的关系,这样的设计,并不是设计者的失误,应该是蓄意设计成这样的。这样的设计,透露出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当一个人陷入了情绪的恶性循环圈,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将使情绪日益恶化,相应器官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最终成为不治之症。但是,有些人在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圈时,及时醒悟,改正自己的习性,则有机会跳出恶性循环圈。这有点像电子游戏中的『过关』,有些人能过,有些人不能过。

原来这种破坏性的设计是一种考验,考验每一个人能不能经常回顾自己的行为。生了病有些人怨天尤人,情绪愈来愈坏,自然掉入恶性循环圈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有些人则相信疾病是自己创造的,一定是自己的行为中有某些问题,自我反省、调整,改变自己的性格、脾气,去除了疾病的原因,自然有机会跳脱悲惨的命运。

中国人讲究『修身、养性』,养生必需从这里做起,没有良好的心性,就不会有好的健康,什么样的性格生什么样的病。从这个角度来看,疾病是修身养性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生了病,才知道原来自己在性格上还有这么大的缺陷。

慢性病很像佛家所说的业力,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就算神佛愿意也没有办法帮你改变业力,只有自己改变了,业力才会改变,恶业才会消失。没有医生能够真的帮病人去除慢性病,所有的慢性病都必需病人自己改变了,才有机会痊愈。

8、宋元时期出现了哪些养生理论?

宋元历时400余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中期。这一时期,先后产生了陈直、邹铉、邱处机、朱震亨等养生学家,并有《养老奉亲书》、《摄生消息论》、《保生要录》、《泰定养生主论》等专著问世。这些著作既丰富了前人的养生理论,还发展了古代的养生方法。

①饮食养生术的进一步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认识到食物养生的重要性。孔子认为食物要精细,烹调要得当,进餐要定时,不要吃变色、变味、腐败的食品。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第二十六卷中专门讨论饮食养生,是现存最早的食养专篇。其中记载果实类30种、蔬菜类63种、谷米类24种、鸟兽类45种,大多数是有补养作用的日常食品。孙氏认为,如果不了解饮食宜忌,就不足以保全性命。他指出,食物既能保养生命,还能治疗疾病,并提出了少食多餐、食宜清淡、知饥即食等原则。

宋代对医学特别重视,饮食养生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贡献最大者当推陈直。陈直又名陈真。宋代元年任泰州化县(今江苏兴化)县令。他在《养老奉亲书》中系统总结了唐代以来食物养生的成就,阐述了饮食调养的作用和具体方法。

陈氏认为,饮食在保证人体健康、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饥饱失宜、调停无度,便会生病。他指出,饮食应少量多餐,使脾胃易于消化;食物宜温热熟软,而忌粘硬生冷,以防伤脾胃。

陈氏极力主张喝牛乳。他认为,牛乳性味平和,能补血脉,益心气,长肌肉,使人体健康强壮,面目光润,老而不衰,并对生乳的适应范围和食用方法作了详细说明。

有了疾病,他主张先用食疗的方法,认为食疗治病,优于药物疗法。因为食物既可排邪,又可安定脏腑,而药物则总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食疗不愈,再考虑用药物治疗。②药物养生方法走上正轨

服食药物延年益寿,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书,其中记载用动物的睾丸、阴茎及植物中的松果、柏子仁等祛老复壮。西晋张华的《博物志》认为黄精有缓老延年的作用。在东汉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轻身”、“延年”,药物已达165种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食丹服石之风盛行,药物养生术走向歧途,不少人成为丹石药物的牺牲品。唐代以后,这种流弊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开始崇尚用动、植物养生。宋代,对金石药物的毒副作用认识更加深刻,药物养生走上正轨。宋代注重对方药的收集和研究,由朝廷组织整理的《太平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等医学著作中,都收集大量延年益寿的方剂。其时的许多养生方剂,如还少丸、不老丸等,都是抗衰延寿的名方。

唐宋以后的养生方剂,大抵可分为补肾、补脾、补阴、补阳几大类,选药以地黄、枸杞、人参、黄芪、山药、黄精、麦冬等甘平滋补者为多。宋元时期还推崇使用称为血肉有情之品的动物药,如鹿、龟等。这对明清时期的药养术影响很大。如《景岳全书》的抗老名方“全鹿丸”,方中即有角胶、鹿茸、鹿肾、鲜鹿肉、鹿尾等,配合人参、熟地、菟丝子益气养血、滋阴补阳药物,达到益人体阴阳气血、益寿延年的作用。

③倒仓术的推介

倒仓术见元代朱震亨的《丹溪心法》。震亨又名溪,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朱氏自幼好学,日记千言,年轻时潜心孔孟之道及程朱理学。30岁后专攻医,撰写了《丹溪心法》、《格致余论》等医学著作,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他一生操劳而精气充沛,又享高寿,可见其养生有道。

仓,是指人的肠胃;倒仓,就是倒去肠胃中的糟粕。朱氏认为,人遇到适口食物,常有进食过量的时候。这些过量的食物会和体内的停痰淤血纠缠在一起,日积月累,郁积成聚,伤身损寿,所以要用“倒仓术”将其去除。倒仓术的具体方法是:取雄性黄牛肉5至10公斤,用长流水煮烂,以布滤去渣滓,将所得的汁液再倒入锅内,用小火熬成琥珀色。熬成后,首先喝一小杯,过一会又喝,断断续续直到喝几十杯。喝了后会出现呕吐,以适量多吐为有效。吐后安静睡一二日,如果感到饥饿就喝点稀粥。三天后则可喝点淡菜汤之类,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朱氏认为此法有推陈出新、扶虚补损的作用;人到中年以后用此术一二次对祛病延寿大有帮助。

与宋一生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