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数九天养生

数九天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22 18:34:36

1、冬季数九天口诀

2、数九天吃什么好 数九天应该多吃什么

可以吃主食、奶、蛋、肉和豆类、辣椒、羊肉等

冬至又称冬九九,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整整90天,数九计日。也就是说,最冷的时候,跟着就来了。所以有个词叫“数九寒天”呢。

数九寒天,万物敛藏,寒气逼人的这些日子更应该注意保健养生,同时这个时间段也的确是食补养生的好时机。

1、主食:

冬季可适当增加主食(米饭、面食等)的摄入量。主食为碳水化合物,较易转化为热能。

2、奶、蛋、肉和豆类:

按照营养学家推荐的每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0~1.2克/公斤体重,且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包括奶、蛋、肉和豆类及其制品。优质蛋白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量较高,是核蛋白、激素、酶和抗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3、辣椒:

辣椒富含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营养素。研究发现,辣椒所含的辣椒素,可增加胃酸分泌,增强食欲,还能使人心跳加快,毛孔张大,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4、羊肉:

羊肉“味甘,大热”,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效,对预防肺部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贫血、腰膝酸软及诸多虚寒证也有益处。

3、每年数九的日子大约从什么时候开始?

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从古至今,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冬至非常重视。商周和秦代,将“冬至”作为一年的岁首。汉代之后,确立冬至为“冬节”,官府有一套隆重的祝贺仪式,叫“贺冬”。

到了宋代,冬至被定为“法定节日”,例行放假。宋代童谣说:“冬至大似年,家家吃汤圆。老师不放假,学生不把钱。”明清时代,民间有“肥冬瘦年”之说。

(3)数九天养生扩展资料:

冬至时阴气旺盛到了极点,阳气开始生起,并逐渐旺盛。由于阳是从阴里面生出来的,只有当阴足够旺盛时,阳气才能生得更好。

因此,冬至后应注意运动不可过多,要在动中求静。假如一个人平时运动较多,在冬至前后就应适当减少运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对身体也更好。冬至时可常做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以养生。

冬季防寒尤需重视,寒为冬令主气。寒邪属阴邪,易伤阳气,可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减弱,出现手足不温、畏寒喜暖等阳气虚的表现,引发许多疾病或使旧病复发加重。因此,在穿衣和居家等方面要有足够的防寒保暖措施。

但“暖”不等于“热”,冬季室温以20℃-23℃最为适宜。室内温度太高,外出时容易感冒,反而不利于健康。冬至外出时应特别注意头和脚的保暖;入夜睡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

4、“三九天”冻哭人,到底怎么保养身体最好?

以冬至节气为起点,在此后的27天,是我国传统的“数九”,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冻哭人的“三九天”就要来了。

在这个身体都哆嗦的时节里,我们应该怎样防寒保暖呢?

冬日养生小贴士

1.多走多泡暖好脚。每天睡前以40左右热水泡脚,使阳气上升,畅通全身气血,有利睡眠。

2.多吃含铁、钙的食物。血液中缺铁,会导致热量少、体温低。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3.捏鼻呼气防干燥。在冬季,外出时戴好围巾口罩,平时要多喝温开水,防止呼吸道过于干燥。

寒冬不能做的事

1.用过热的洗澡水洗澡会让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若有寒气进入室内,血管又会收缩,冷热变化会刺激血压和心率。建议水温控制在24-29。

2.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而心血管壁在清晨最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所以早晨起床不要猛然起身,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3.冬季清晨温度还没回升,可以算是一天当中温度比较低的时间段,此时锻炼,心脑血管会受到明显刺激。想要锻炼的话还是建议下午三四点或者太阳还没下山的时候锻炼。

4.不少人都喜欢开电热毯睡觉或者用暖水袋取暖,不过这样时间长了容易引起低温烫伤而不自知。因此建议家里使用电热毯的朋友最好在睡觉前提前开启电热毯,等准备睡觉时再关闭。

5.越冷越要多喝水。冬天大部分人都会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会减少。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会偏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冬天天寒地冻,在这里建议大家适当减少外出,在家里进行适当锻炼也可以强身健体。

5、数九从什么时候开始

数九是从冬至那天之后开始算起的。

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

(5)数九天养生扩展资料:

广泛流传的“九九消寒歌”说: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

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季防寒尤需重视,寒为冬令主气。寒邪属阴邪,易伤阳气,可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减弱,出现手足不温、畏寒喜暖等阳气虚的表现,引发许多疾病或使旧病复发加重。因此,在穿衣和居家等方面要有足够的防寒保暖措施。

但“暖”不等于“热”,冬季室温以20℃-23℃最为适宜。室内温度太高,外出时容易感冒,反而不利于健康。冬至外出时应特别注意头和脚的保暖;入夜睡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年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老年人体温过低时可以用温热水给病人洗擦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体温。 

冬季饮食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类、脂肪、盐分含量高的食物。饮食忌辛辣燥热,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6、冬至已至,怎么养生更能长寿?

冬至养生,“吃穿动养”四者缺一不可,四方面做好了,更容易长寿。2019年12月22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里的“冬至”。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冬至冬至,也意味着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段。那么,冬至养生,和平常时候有何不同呢?
俗话说“冬练三九”,所谓的数九严寒,也就是冬至前后开始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冷在三九”,形象地道出了、一年里最冷的隆冬严寒的味道。
大众养生食物热量表
大众养生食物热量表
智能小程序
如何度过“生命中非常的寒冷”?在我看来,也就是四个方面要做好,它们就是:吃、穿、动、养。
1、 吃——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进补可以适当多吃牛肉、羊肉、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桂圆等。常见的火锅滋补肉食,都是这个季节比较合适的进补方式。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可见,“三九”养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好好温补一下。但是,温补也要注意适可而止,大温大热、过食辛热肥甘也是不可取的。 
2、穿——保暖防寒,该穿就穿:
寒冬腊月,外界气温很低,身体的热量主要就从裸露的头、手等处散发。中医认为,这就是一种伤阳的行为。现在很多人喜欢讲究风度,穿得太多,身材显得臃肿。于是各种“反季节”穿衣法络绎不绝。
因此,该穿就穿,做好保暖防寒,是冬季应有的穿衣方式。如果温度低于5度,更要带好帽子,防止热量散耗,也就养护好了阳气,更利于健康长寿。
3、动——合理运动,养护阳气:
三九隆冬,多数人选择“猫冬”避寒。实际上,寒冬腊月,正是我们乘机提高抵抗力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气温低时,身体会有一种蜷缩成一团的意愿。此时,如果勇敢地起身走出去,反倒无惧寒冷。这样的“锻炼”,其实更有利于机体抵抗寒冷。长此以往,身体的抵抗力也就更好了。当然,外出运动,最好还是做好防风寒的措施,穿比较厚实的运动服。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冬天是阴气收藏的时段,三九是气候变更的转折点,也是阴盛阳衰的高峰。阳主动,阴主静。如果缺乏运动,阳气也会失去活力。坚持合理的运动,适当维护好阳气的生机,使气血流畅,经络畅通,都是非常好的养生方式。
4、养——动静相宜,阴平阳秘:
《黄帝内经》:冬季养藏。养阳和养阴,其实并不矛盾。孤阳不长,孤阴不生,我们要做的就在于如何“阴平阳秘”,那样才是最好的长寿方法。

7、三九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三九天 是指从冬至算起的第三个“九天”,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9-27天。百

三九天养生习惯

人们常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从今日开始,进入了“三九天”,也度就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间段,那么三九天如何注重保健养生呢?

穿: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

寒冬,人们问穿上了厚厚的服装,热量就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处于静止状态答下不戴帽的人,从其头部散失的热量是很多的。

在环内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的总散热量的容30%,4℃时占60%,-15℃时占75%。由此可见,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8、数九开始了,要注意哪些饮食的禁忌?

数九天,饮食肯定以温补为主,前天在龙湖时代天街对面的巴将军火锅店里吃的羊肉汤锅,呵呵,算是数九天温补的开始了吧。他们服务员还提醒我们要多吃黑色养生食品,对强壮身体也有好处。

9、数九从哪一天开始

数九是从冬至那天之后开始算起的。

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

(9)数九天养生扩展资料:

冬季防寒尤需重视,寒为冬令主气。寒邪属阴邪,易伤阳气,可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减弱,出现手足不温、畏寒喜暖等阳气虚的表现,引发许多疾病或使旧病复发加重。因此,在穿衣和居家等方面要有足够的防寒保暖措施。

但“暖”不等于“热”,冬季室温以20℃-23℃最为适宜。室内温度太高,外出时容易感冒,反而不利于健康。冬至外出时应特别注意头和脚的保暖;入夜睡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年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老年人体温过低时可以用温热水给病人洗擦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体温。 

冬季饮食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类、脂肪、盐分含量高的食物。饮食忌辛辣燥热,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与数九天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