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午睡 中医养生

午睡 中医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22 16:33:04

1、中午午休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中午要睡觉?中午什么时候睡觉最好?是吃饭后睡还是饭前睡?中医养生子午时怎么睡觉最好?

中午需午时,对应五脏属心,午睡也就是养心。心属火,昼夜不停的温暖全身,如果在百一天一中间,中午这个时候休息一下,可以很好的减轻心度脏的负担;中午又是一天阳气达到最高峰,开始阳气减退阴气上升。阴阳交替之间,睡觉可以让气血得到稳问妥的交换。午睡既养心也是养一身之阳气。
午睡比较灵活,看答具体的条件。有条件的躺下最好,不一定非得睡得天昏地暗的,入静即可。专没条件的打个盹也行,但最好别趴着,容易伤到颈椎。就这么坐着,象和尚道士打坐一样,调匀呼吸,安静平和就可以了。
要论最好的时间,个人认为11点半属到12点半这个时间最好。

3、睡午觉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4、从中医角度讲,人应该睡午觉吗?老外为什么没有这个习惯?

因为老外不懂中医呗!
这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一定要珍惜啊。
有的老中医还有个传统呢,晚上10点之前不睡觉的话都不给治呢。
为啥?对不?
子午流注是大科学呀!
所以说有熬夜的坏习惯一定要改掉呦~~~

补充一下关于子午流注的知识,供您参考: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最旺。所以,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已时 (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 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
午时 (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 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申时 (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 (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亥时 (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简易歌诀:寅时气血注入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5、黄帝内经养生作息时间表

6、午睡到底好不好啊

进入夏季以后,白天变长,黑夜变短,人们常常会睡得晚,起得早,这样一来睡眠时间就减少了不少。加上夏天暑热逼人,睡眠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午后的睡眠,可以很好地缓解一个上午的紧张工作和学习,成为补充体力、调整精神的一个好办法。

特别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中午时间都埋头工作,无暇顾及休息。但是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夏季午后适当的补充睡眠还是十分有必要的。午睡是对人体生物钟的一种科学调节,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不过夏季午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午睡时间不宜久
很多人都有过午睡过久,起来后很不舒服的经历。午睡的时间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人在入睡80~100分钟以后,便会逐渐由浅睡眠转入深睡眠状态,在此过程中,机体的新陈代谢明显降低,脑部的血液流量也相应地减少。如果人在深睡眠阶段突然醒来,毛细血管不能立即开放,会造成大脑出现短时的供血不足,就会感觉非常难受。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起来后适当活动一下,或用冷水洗脸,再喝上一杯水,不适感就会很快消失。

餐后不宜立即午睡
午饭后胃内充满尚未消化的食物,此时立即躺下休息会使人产生饱胀感。正确的做法是吃过午饭后,先做些轻微的活动,如散步等,然后再午睡,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此外,午睡姿势不当隐藏着诸多祸根。比如,坐着睡觉时,心率减慢,容易加剧大脑缺氧,产生头晕、耳鸣、腿软、乏力等不适。趴在桌子上睡,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加重心肺负担,也会影响双臂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使上肢发麻甚至感到刺痛。

午睡切忌着凉受寒
很多人夏季午睡贪图凉快,在地上洒水后,再铺上凉席睡觉,或者开着电扇睡觉,或者空调温度调得很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天气再炎热,午睡时也要在腹部盖些东西,以防邪气乘虚而入,不要一味贪凉。这是因为睡着时人体抵抗力会大大减弱,开电扇睡觉易引起感冒;空调温度调得太低,容易使寒邪侵入肌体,引发关节酸痛等风湿疾病。

并非人人需要午睡
有些人注重晚上休息,不习惯于午睡,这对健康也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睡眠不足或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以及中小学生都应考虑午睡。对于重体力劳动者或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午睡可以有预防高温中暑的作用。再就是,应尽可能保持有规律的午睡习惯,定时睡,定时起。

与午睡 中医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