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8字运动养生法

8字运动养生法

发布时间:2020-07-22 14:27:25

1、运动养生很重要 运动治病是不是真的

一、对身体的好处

运动有益身体健康这一点谁都知道,但仔细想想,如今孩子的日常生活比从前静态了很多。

打游戏、看电视,屏幕时间支配了孩子的课余生活。那些一天12个小时在户外奔跑、攀爬、游泳的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了。对一些孩子来说,即使是校园健身房和体育课都成了他们不感兴趣的事。

所以,有组织的团队运动才能让孩子们好好运动一场。他们能花上一整天来奔跑、运动,这会让他们变得更健康、更有食欲、心情更好,同时也能学得更好。

二、促进脑力发展

有证据表明,重复的动作不仅能提升大脑的整体功能,对于大脑的执行功能的影响尤其大。

执行功能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包括制定计划的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控制冲动、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规划,最终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听起来是不是正是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儿童正在应对的问题?没错,在美国,有11%的儿童正受到注意力缺陷的影响,而在过去十年里,这个数字几乎翻了一倍。

这些在注意力方面有缺陷的孩子需要通过一些常规的训练来改善问题,而这些训练提供的好处,团队运动几乎都能提供。

三、挖掘竞争意识

运动,可以使人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更好的维护,也是使人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既保证人的身体健康,也保证人的生活更为自律,还能为生活增添更多乐趣。

爱孩子的父母都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真正的起跑线是健康、是运动。没有健康,生活会很痛苦,人生之路走起来会过于艰难。而运动,恰好是健康的通行证。

而且当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选择体育运动去挖掘孩子的竞争意识,总是比选择学业更简单一些。况且,体育运动更多的是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让孩子们进行较量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的身体素质。

四、更积极乐观的心态

都说爱运动的人乐观,天塌下来都不叫事~其实,这来源于长期训练比赛后形成的良好心态,而这种心态,往往是很多人最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源!

古希腊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热爱运动的人,一定会有一颗坚强乐观的心!

2、8字运气法什么人可以修习?

8字运气法是一种以意念导引内气的静功自我疗法。本功法不用定点意守,不用存想,主要通过意念引导内气沿经脉运行,以培植真气,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8字运气法之意导线路是以肾为中心点,头、足为两端点的一个状如8字的封闭循环。该功法是在传统的“周天功法”的基础上推衍而成,意导线路更广泛。其作用重点是肾,兼及调理全身,故对肾脏病的康复保健尤宜。该功法操练简易,且没有严格时间限制,随时可以练习,每日费时不多,但须持之以恒,方能显效。无病者亦可以此强肾保精,养生保健。

练功时,取卧式、站式均可,手足自然放置,以舒适为度,呼吸任其自然,口目轻闭,排除一切杂念,尽可能达心静体松。以意念引气由头前部下至胸,再下行至腹部丹田和肾,向体后,经腰骶至下肢后侧,然后至足底涌泉。再由足底经足趾稍转行至足背,经下肢前侧上行入腹,交于丹田和肾,再向后,经体后背脊,上行至头顶百会,转行头前部,与起点相接,是为一周,状如8字,可如此循环反复进行,至肾部暖热、舒服后可收功。一般每日练2~3次,长期坚持。

本功法适用于肾脏病之身体虚弱但病情相对较稳定者,对其急性发作期或危重症者不宜。初练本功者,宜先练心静体松,此时不必急于求成,可于平时无事时随时练习,日久自然能逐渐进入深度的入静状态。操练本法时,宜择环境安静、空气清新之处,免除其他干扰。应用本功法须持之以恒,日久方能见效。

3、什么叫8字走跑健身法?8字桩健身法?

现在培训课程的广告天花乱坠,让人云里雾里。一定要好好考察才行,这个网站据说提供学费担保服务,学不好还可以申请退款。有兴趣可以看看
什么叫8字走跑健身法?8字桩健身法?

4、老年人养生做什么运动

老人如何健身?常做14种运动有利健康
1、闭眼练平衡
闭住双眼努力保持身体平衡,大脑依靠来自四肢肌肉、关节的信息,来协调身体各部分,更能锻炼大脑,防止痴呆。
2、边散步边投球
研究人员称,无论年龄如何,双手持球且在运动中投球接球,可以更好地刺激大脑中控制注意力的区域。
3、打乒乓球
打乒乓球锻炼可增强四肢、腰部、背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机体的耐受力,可有效地增强内脏功能,延缓衰老。
4、滚动腰
两腿弯曲,两手紧抱双膝,上身尽量放平,两腿先向左倾斜,使腰部在床上左右滚动。可以逐步加大倾斜度和滚动力度,做七八次。
5、去公园散步
研究人员发现,常去公园散步的人记忆力和注意力提高了20%。专家表示,自然环境具有平静身心的作用,使大脑能更好地处理信息。
6、缩腿缩肩运动
将四肢紧贴床面,身体形成一字形仰卧。向上提缩左腿同时向下缩左肩,向上提缩右腿的同时向下缩右肩。提缩腿时应以缩胯带动腿动作的完成。
7、门球运动
门球运动有竞争性,比赛时间短,运动量不大,但是趣味性很强,比较适合老年人。门球运动锻炼可增强老年人腰背、四肢肌肉力量,也有健脑作用。

8、与朋友一起慢跑
大量研究表明,增强社交有助于减少记忆丧失风险。一项新研究表明,广泛社交使女性老年痴呆危险降低26%。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鼓励别人锻炼,也会让自己多锻炼。
9、散步时跑步
研究表明,与不锻炼的人相比,两次3分钟的跑步能让锻炼者记新单词的速度快20%。研究发现,各种有氧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进而使负责记忆和语言学习的大脑海马区更健康。
10、伸懒腰
两臂伸直举过头顶,两腿夹紧形成一字形。用力伸展四肢打挺,使全身关节特别是腰椎舒展开。做五六次直挺动作后,再次两臂拉开,两腿叉开使身体形成大字形,向两侧伸挺五六次。
11、仰卧起坐
这一节主要靠腹肌的抽动力来完成。如果坐不起来,可先用挥动双臂来带动上身立起坐下。做这一动作,如果腹肌力强,双手可背托脑后或平放在床上。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可做5至10次。
12、举重加平衡训练
研究表明,进行举重、步行和平衡能力锻炼的老年人,其决策能力在6个月后会提高近13%。力量训练中增加平衡和协调能力锻炼(比如同时举起右臂和左腿等)能使人受益更大,其原因在于,不同的运动可锻炼大脑不同的区域。
13、打太极拳

多项研究已证实,打太极拳能改善平衡能力。新研究发现,练太极拳同样有助于保护负责触觉的大脑区域。该大脑区域在40岁之后会快速退化。一项近期研究显示,经常打太极拳的五六十岁的中年人,其指尖感觉灵敏度与25~30岁的人不相上下。
14、打健身球
打健身球是一项既有趣味性,又有娱乐性的器械运动。锻炼时,手持两个健身球,沿顺时针方向有节奏地转动。健身球能增强指、腕关节的韧性、灵活性;也能增强指力、掌力、腕力,对预防老年人手指及指关节和腕关节僵直颇有好处。另外,玩健身球还能刺激手掌穴位,可反向性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起到健脑益智、消除疲劳的作用。

5、养身八法的内容

日常八大养生法宝,源于祖国医学传统养生之道。简单易行,便于普及。不拘场地,不限时间,不用器械,不论男女,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做。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定会受益匪浅。 一. 梳头 从唐代名医孙思邈,到宋代文豪苏轼、陆游,直至当代资深中医师路志正,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经历,但却用着同一种养生方法——梳头按摩。大师们何以对同一种养生方法情有独钟呢? 中医认为,头全身的主宰,脑是元神之府。头部是'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人体的12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于头部。集中了近50个穴位。而人体的躯干四肢在头皮上的穴位分布,呈'大’字形。经常梳头,能对这些经脉和穴位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畅通气血,疏通经络;使诸阳上升,百脉调顺。能清心醒目,
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强身健体。坚持梳头,不但能有效地预防感冒,对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中风、老年性痴呆都有所裨益。'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梳头能通经活络,祛风止痛。对神经性头痛、血管紧张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有不错的疗效。头发为'血之余,肾之华’。经常按摩头部,可以生发、润发。梳头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加速头皮新陈代谢,加快头皮及头发血液和氧气供应,坚持日久,则头发乌润光亮。 十指微屈,用指尖或指腹,自前额发际经头部向枕部梳去,反复做100次,至头部发热。约2~3分钟。
二. 拽耳 头部不动,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侧耳垂,往下拽。一拉一放为1次,做36次。耳垂是耳全息穴位的头面区,正中是眼穴。下拽耳垂,使头部感到很舒服,醒神健脑,明目提神。对头痛、头晕、眼病、小儿高热惊厥有一定疗效;亦可预防感冒。之后,两手拉住耳垂向外划圆圈10次。可刺激大脑皮层,缓解压力。
三. 运目 一般可采用'运目八法’:1. 注视远处,数50个数;食指尖放在鼻尖,眼看食指,数50个数。双眼平视,然后轻轻闭上,约10秒钟后,再缓缓睁2. 搓热双手,以两掌心劳宫穴为中心,捂住双眼。3. 顺时针转动眼球9次;再逆时针转动眼球9次。尽量沿着眼眶边沿旋转。4. 远眺,吸气;近看,呼气。一呼一吸为一次,共9次。5. 头不动,尽量往上看,吸气;往前看,呼气,9次。6. 双眼尽量往下看,吸气;往前看,呼气,9次。7. 双眼尽量往右看,吸气;往前看,呼气,9次。8. 双眼轻轻闭上,再猛然睁开,保持4秒钟,看前方选定的目标。然后闭眼6秒钟。睁眼吸气,闭眼呼气,一呼一吸为一次,9次。
四. 叩齿 用上下牙有节奏地互相叩击。先叩左侧臼齿60次;后叩门齿60次;再叩右侧臼齿60次。共计360次。轻重交替,有节奏地进行。尔后,'赤龙搅海,漱津匀吞’。即用舌头沿着牙齿、牙龈内外搅动,把生出的唾液分次咽下。 经常叩齿,能强肾固精,健脑固齿。可增强体质,预防脑中风、老年痴呆症,使牙齿坚固而有光泽。中医认为,唾液在体内化生为精气,具有益脑强肾作用。
现代医学证明,唾液可杀灭致病微生物,其中的酶类能助消化,还有很强的防癌作用。
五. 揉胸 全手掌置于左胸心前区,顺时针按摩120次;再再逆时针按摩120次。然后用拇指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膻中穴,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20次。可舒胸理气,强心活血。对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慌、气短、哮喘、恶心、眩晕等有辅助治疗价值。
六. 捶腰 腰部一个不大的区域集中了3个重要穴位:命门、肾俞、腰眼。命门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与肚脐在同一水平线上。旁开1.5寸即是肾俞。
腰眼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中。双手搓热后,放在腰眼处停留片刻;向下用力搓至尾间长强穴,反复搓36次。把以上3穴都包括在搓揉范围之内。然后,握拳,以拳眼叩击腰眼和肾俞72次。人体的精气在背部灌注于肾俞,
肾俞是人体精气、气血的集散地,直接连接于肾。刺激腰眼、肾俞、命门,能起到壮腰健肾、消除疲劳的作用。 七. 摩腹 中医认为,腹部是'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保护好腹部,可使五脏六腑安之若素;就能使五谷正常运化,保证人体营养供应,阴阳和谐,气血旺盛。现代医学证实,揉腹可强壮胃肠及腹壁肌肉,提高消化功能,还有减肥功能。 《延年九转法》介绍的按摩腹部的方法为:用右手掌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胃脘部120次;然后,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120次;在全腹按摩120次。最后,逆时针方向重复一遍。
八. 搓脚 搓脚心是祖国医学传统养生方法。经常搓脚心,可有效地调整人体新陈代谢,促进人体内分泌平衡,从而达到强身祛病的效果。脚底中央凹陷处的涌泉穴,正当脚底'黄金分割点’上,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所谓'肾之源’。刺激此穴,可帮助恢复与增长元气。以涌泉穴为中心,脚底还分布着许多与其他脏器相关的穴位。长期坚持搓脚,能补脑、益肾、安神、通络、活血,颐养脏腑,对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头痛、消化不良、便秘、麻木、乏力、脚心发凉及心、肝、脾、胆等脏器的疾病有一定的防治功效。搓脚心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保健养生方法,为历代养生学家所推崇。

6、如何合理的运动养生

散步:散步为动态的一般性运动,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来讲,人在行走时,肌肉系统犹如转动的泵,通过肌肉的反复收缩,促使血管收缩与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压。要使散步产生健康效果,必须选准运动量,太少达不到锻炼目的,太多易疲劳。一般情况下,以每天万步走为宜,步行的速度要依年龄和自身健康状况而定。慢速为每分钟60步~70步;中速为每分钟80步~90步;快速为每分钟110步~1 20步。持之以恒,定有良效。
跑步:较长时间有节奏的跑步运动,能够吸进大量的氧气,对新陈代谢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它又是一种运动量适度,紧张与放松相互交替的运动,它能调节人的情绪,缓解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与紧张,提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对加速血液循环的运行,消除血管、特别是脑血管的隐患,能起到较强的作用;经常坚持跑步可使心率慢而有力,对心脏功能的增强有突出的作用。难怪国外有人将跑步称为:“最完善的抗衰老运动”。
弹跳:弹跳是一种全身性活动,能够加强血液循环,使血液更好地流向大脑,从而供给大脑更多的氧气。同时,弹跳促进脑中多种神经递质的活力,使大脑思维反应更为活跃、敏捷。跳绳时的自跳自数能刺激大脑和积极思维,通过信息的来回往返,促进大脑思维加快,判断更准确。年龄较大的人经常做弹跳运动,可以明显减轻智力衰退,从而减少得痴呆症的风险。
游泳:当你试图减肥并使体重不再反弹的时候,坚持游泳对消除多余脂肪十分有效。一般来说,凡是增氧运动皆有减肥效果,但以手脚并用的运动为优,较单用上肢或下肢的运动消耗脂肪多。游泳时身体消耗的能量大,有利于消除身体出现的赘肉。
打乒乓球: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是眼睛疲劳。打乒乓球时,睫状肌随乒乓球的来往穿梭不停地放松和收缩,可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从而使眼睛的疲劳消除或减轻,有效改善视力,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体操:持之以恒的进行健美操和体操运动,加强平衡性和协调性锻炼,可收到明显的健美效果。现介绍一则平衡操,不妨一试。方法是:向前伸直双手,手掌紧贴墙壁,保持全身成一条直线,然后弯曲手肘,全身作一前一后动作,每天8次~10次,持之以恒,定会获益。

7、怎么养生

8、中国古人的运动养生观是什么样的?

古人的运动养生观以华佗最具代表性。华佗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他在医术上卓有成就,而“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有壮容”他所以能长寿、健康,精神饱满,是与他本人重视运动健身分不开的。他在继承导引理论和自己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人的生理和医学原理,阐明了运动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要防病祛病,必须增加体内的营养物质,常使身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他的这种符合科学原理的导引养生理论,是我国医学史上的创见,也是我国古代正确的体育运动的思想基础。

华佗的“动以养生,动以祛病”的观点和主张,是他导引理论中的精髓和核心。他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潜心研究和总结前人导引的经验,在广泛吸取各家导引式经验的基础上,创编了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形态的五禽戏导引保健操。从内容上看,五禽戏中的五种动物形态动作各有特点,各有其效。例如,五禽戏中的虎戏模仿虎的勇猛刚威,以增长气力;鹿戏模仿鹿的奔驰反顾,以灵活腰腿;熊戏模仿熊的倒卧翻滚,以畅通血脉;猿戏模仿猿的攀援跳跃,以灵敏身躯;鸟戏模仿鸟的展翅高飞,以悦心情。从五禽戏锻炼动作来看,大部分动作是俯伏在地上进行的,运动量较大,虽然形式上是一套以健身防病为主兼有医疗作用的保健体操,但华佗说“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这说明他并不一定要求人们做完全套动作,而要求锻炼者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有选择地去做适宜自己的锻炼内容。据说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坚持不懈地练习五禽戏,年到90仍耳聪目明,牙齿完整。

5.中国古人的动静结合养生观

养生之道究竟是动还是静?我国古人的养生观早已作了明确回答:“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儒家则称“性静者多寿考”。一言以蔽之:“心静体动”,即心要安静,身体则宜多动。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马不行而脚直,车不驾而自朽”。养生在动,各种运动如健美操、迪斯科、太极拳等,均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若坐着学习、工作,埋头伏案的时间多了,身体不常运动,肌肉组织、关节就会发生废用性萎缩的现象。长期以往,人未到中年就会背痛腰酸,其他生理机能也会提早老化。所以古人云:“体宜常动,腰宜常摇,胸宜常挺,腹宜常收,肢宜常摇”。如能做到夏游泳、冬慢跑、春秋常爬山,天天做广播操,则更为理想。值得一提的是,运动也要适可而止,决非多多益善。古人云:“多动则损”,动要做到“形劳而不损。”

我国古人的观点得到了当今现代科学的验证。

国外系统研究5000名已故运动员后发现,其中多数人的寿命短于普通人。著名的《跑步全书》作者菲克斯就是在超负荷的跑步中死去的。

因此,运动也要适可而止,做到“形劳而不倦”。国外近来提倡“低度运动”,认为每周从运动中消耗2000卡热量对健康有益。

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7000多人为期16年的研究表明,参加低度运动的人较不运动的人因心血管病致死率低三分之一,平均寿命长4至5年。

据估计,1小时轻快散步可以消耗400至500卡热量,每天有40分钟左右散步就可达到低度运动要求。

古人还认为,养生在心,养心在静:“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静而后能安”,“静者寿,噪者夭”。故心神宜常安静,凝聚而不精散。现代生理学家发现,人在“静养”的状态下神经紧张度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均相应降低。这种低代谢的积累效应,自然使生命相对延长。自古以来,那些终生以“静养”为主,很少做剧烈运动的人,如作家、书画家、科学家、花农,长寿者不乏其人。有些疾病,如神经官能症、失眠症等需用体育来辅助治疗,而更多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炎、溃疡病、肿瘤等,则需要以“静养”来辅助治疗。古人说:“龟鹤延年”是指龟多静伏,为活动最少的动物;鹤爱独处,飞行动作也很轻柔,然而它们的寿命却很长。因此,在学习和工作时,专心致志,对事业全心全意;8小时以外则宜学习技艺,如琴、棋、书、画、种树栽花等,用以寄托精神,此乃养心之妙法。

美国哈佛大学实验证明,“静养”时人可产生“意识的变形”,从而可以降低人的血压。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表明,“静养”时,精神上的放松可以改变体内生理生化状态,使心跳和呼吸减慢,肌肉紧张与耗氧量下降,同时血脂也会下降。所以,当今的学者已把“静养”作为祛病延年的一种方法。我国的气功锻炼就是要求排除一切杂念,做到心静,进而调节体内各种功能的动静结合养生之法。

与8字运动养生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