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说三伏天适合养生,那么三伏天应该注意什么?
不要在过于剧烈运动,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因为太热就吃太多冰淇淋或者冷饮啦!像我就是去年吃太多了,频繁拉肚子,开始觉得可以排毒就不管它,后来实在拉的好虚,放暑假去台湾旅游的时候就被妈妈顺便拉去台湾一个叫黄鼎殷中医师看了,他帮我调理了下,顺便调理了我的体寒和湿气重的问题,现在基本没有这些小毛病了。
2、想要在三伏天养生,哪些禁忌不能碰,最后一个容易忽视?
说到三伏天,很多人脑海里马上会浮现的场景就是非常热,确实,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也是最为容易生病的时候。当然,如果在三伏天可以很好的做好保养的话,也是养生的好时候,可以在冬天的时候有一个好的身体。三伏天虽然是养生的耗时间,但是又一些禁忌是不能碰的,需要特别的注意。
尽量不要久坐但也不要进行激烈的运动
经常久坐会让四肢变得很僵硬,而且也有可能会让身体的四肢供血不足,也就容易让人觉得疲劳,使肌肉赶到酸痛,让体内的湿气排不出去。因此,夏天的时候还是需要多少的进行一些锻炼的,经常去外面散步,让身体活动起来。但要注意,激烈的运动不单单会造成人的体力不支,而且还可能会感觉到非常的劳累。虽然喜欢锻炼是好的事情,但是,过多的锻炼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锻炼身体要适当,不可以只看锻炼效果。
不要总是待在空调房里吹空调
长时间的待在空调房里会引发很多的疾病,空调的冷气会让人的身体被寒气入侵,而且会让身体处在密封的一个状态,不能和外交沟通。因此,夏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吹吹空调,但不可以一直的待在空调房里不出去。
三伏天还需要多休息,注意不要熬夜,熬夜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长期熬夜有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如果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的话,就需要按照正确的方式来养生。特别是在三伏天的时候,尽量喝温水,采用温水泡脚,饮食方面注意清淡,不要吃油炸食物。
3、三伏天养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入伏后怎么养生 入伏后应该注意什么
伏天养生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补三伏。至于三伏天养生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有三伏贴、三伏灸等医药,三伏进补,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
三伏天养生之冬病夏治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三伏天养生之三伏灸
三伏灸,祖国医学的瑰宝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
三伏天养生之伏天进补
民间有“头伏鸡,二伏狗,三伏甲鱼红枣肚”,韩国人也有在伏天吃参鸡汤、狗肉汤等进补的传统,徐州人说“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可见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进补的习俗。三伏进补养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点: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人相对睡眠时间少。进补应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分清虚实、对症补益,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随意进补可能会加重人体损耗、火上浇油。如有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贪吃生冷食品,虚寒体质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饮等。
三伏天养生之夏练三伏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现代医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对人体的伤害。由此可见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练三伏要辩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医生提醒:这种锻炼方法对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或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较低,所以,这些人在伏天中还是避暑气为妙。
三伏天如何养生?不同的人在伏天养生方法也不同!总之,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可盲目而为之!
入伏后的注意事项
夏季养生莫贪凉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海带绿豆汤是很理想的清热解暑食物,海带能消痰软坚、泄热利水、止咳平喘,而绿豆清热解毒、消除暑热,一起煮汤味道也很特别。用10克荷叶,加6克金银花,再加10克党参,组成解暑益气汤,可以清解暑热,生津止渴,也非常不错,但身体偏虚寒的人应少吃。
中医认为,夏天是阳气最盛的季节,适合多吃些温性食物,助阳升发。阳气抒发出来,可以让毛孔张开,汗液排泄通畅无阻,就算暑气逼人,也能及时散热,不致于出现中暑的现象。相反,如果为了一时痛快,大吃寒凉性食物,身体的气血遇热则行,遇冷则凝,反而将散热渠道堵塞了,更容易中暑。
食物清淡能养生
在食物“补养”方面,因为三伏天天气炎热,出汗甚多,加上昼长夜短,睡眠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饮食来支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补养”。这时节不适合吃得过于荤腥油腻,对于一般的人,三分荤七分素比较合理。
盛夏常出现胃胀、食欲不振的问题,可饮用香气浓郁的花草茶以醒脾,还可以用猪脾与姜丝爆炒后隔水蒸熟来吃,有健脾开胃的功效;草果去心去皮,切细,与羊肉、生姜、料酒同放炖锅中,加水炖熟佐餐,能温中燥湿,开郁消食;对于胃虚寒者,可用花椒、胡椒炖鸡肾,能温中止痛助消化;用当归黄芪炖石斑鱼,能补气血,益精髓,对于气血两虚而常出现心悸患者大有裨益。
5、入伏天,作息养生该注意哪些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人们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降温防暑,如何开始跟着节气养生治未病的行程,此时三伏天的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2010年的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19日(农历六月初八)——7月28日(农历六月十七)
中伏:7月29日(农历六月十八)——8月7日(农历六月二十七)
末伏:8月8日(农历六月二十八)——8月17日(农历七月初八)
■三伏天如何养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么?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三伏饮食——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三伏饮食——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三伏饮食——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6、三伏天养生注意什么 饮食方面非常重要
三伏天注意6个饮食禁忌
1、三伏天饮食应注意祛除湿气
三伏天的时候,天气闷热潮湿,人体很容易被湿气侵蚀。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饮食一定要注意排出湿气。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哪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湿气呢?其实,我们常见的可以帮助身体排湿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像是薏米、红豆、绿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排湿食物。
2、三伏天饮食要注意少糖
夏季的时候,吃一些甜品,点一杯饮料是很多人的选择。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如果吃糖太多的话,是会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的。像是痱子、高血糖等疾病。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少糖。
3、三伏天饮食应注意避开冰冷食物
因为三伏天的时候气温很高,天气很炎热,所以很多人为了给身体降温,就喜欢吃一些冰冻的食物。其实,在三伏天的时候,吃冰冻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肠道之外,还容易诱发一系列的肠胃疾病,更甚至,还会造成身体寒气堆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身体疾病。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大家一定不要因为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冻的食物,特别是冰淇淋、冰镇碳酸饮料等一些列不健康的食物。
4、三伏天饮食应以开胃为主
在夏日的高温天气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没有食欲,吃不下饭。只是,如果三伏天饮食量太少,身体热量补充太少的话,是很容易导致中暑的。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开胃。
而在夏季,能够开胃的蔬菜选择还是比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话梅等小食。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让自己的食欲更好,也可以选择山药、莲藕、木耳等益气养阴的食物来食用。
5、三伏天饮食应多食甘凉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暑湿最重的一段时间,所以说这段时间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除此之外,夏季的时候,人们又喜欢吃冷食,喝冷饮,造成身体湿气寒气入体,从而引起脾胃功能下降,造成消化功能减弱。
而这个时候,想要调理身体的话,就应该多食一些甘凉的食物,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调理身体,还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湿热。
6、三伏天饮食应注意补气去火
三伏天除了给我们带来了炎热之外,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火气。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的上火症状。这些上火的症状除了身体上的之外,还有情绪上的。所以说,三伏天的时候,饮食一定要注意补气去火。
那么补气去火的食物都有哪些呢?其实,苦瓜、西红柿、牛奶、鸭肉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补气去火的食物,大家可适当的选择。
7、三伏天养生需要注意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养生
三伏天养生应该注意少吃生冷,切忌适当运动,避免空调温度过低。三伏天养生应该注意养气,养心,睡眠充足。
1、少吃生冷,注意养气
三伏天气炎热,是阳气最旺盛的阶段,容易伤气,会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有的人在酷热的三伏天里,常常喝冰水或冰饮料来解渴,虽然当时过瘾,但其实过完当时的瘾之后对身体伤害是很大的,这样做容易造成了血管的急剧收缩,阻碍了血液循环,不利于体内散热,会是寒气会积聚在体内,为日后的脾胃虚寒埋下病根。
2、 切忌过度的运动,注意养心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出的过多易损伤心气,心气不足则易生悲。中医也认为“夏气和心气是相通”,所以养生要“静养”。从营养学角度来说,身体排除大量的汗液,会造成一些矿物质的流失,如钾、钙、钠等,这样就容易引起萎靡不振、四肢无力、心慌气短、恶心、呕吐等中暑症状。所以三伏天养生应避免大汗淋漓,要保持身心愉悦、心情畅达,防止心火过旺而引起疾病。
3、 避免空调温度过低,保证睡眠充足
在三伏天里,时常会遇到“冰火两重天”的情景—外面的气温高的让人无法忍受,走进室内,空调的温度又开得很低,虽然感觉上特别爽,但是最容易引起感冒等一些不适症状,从而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因此,在三伏天应合理调节空调的温度,不能开的过低,需保持充足的睡眠,有适当的午睡时间,这对于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8、三伏天来了,应如何养生,饮食方面需注意些什么
三伏天养生吃什么:
1.多吃小麦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些都是小麦做成的。小麦做主食能提供能量和B族维生素,但它还有很多药食两用的功效,能帮助我们安度盛夏。
小麦麸口感很糙,为了追求高质量生活,我们一般都把它丢弃了,实在是不应该。
“小麦麸也有一定的药用功效,能除心烦,止消渴。”另外,其营养价值很高,富含B族维生素、粗纤维以及维生素E和硒等抗氧化物。现代研究表明,小麦麸对预防结直肠癌、大肠癌等有一定作用。
现在我们也逐渐认识到小麦麸的好处,一般超市中都有卖的,而且价格不贵。
早餐时取一勺放在牛奶里,时间来得及的话可以稍微煮一下。另外,熬小米粥时加些也行,和豆浆搭配也不错里,营养丰富,也容易消化吸收,可以说是百搭食材。
2、多吃苦味食物
三伏天,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
伏天里主动多吃苦味食物,如苦菊、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等。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因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是夏季天然养生品。
此外,在伏天里,饮食清淡、规律睡眠、适当运动,还要注意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防止上火。
另外,适量喝清凉饮料、淡盐水、绿豆汤等,用温水洗澡,避免图一时痛快冲凉水澡。尽量避免午后或高温时段在日光下暴晒及在露天环境中活动,最好随身携带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一旦有人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将其移至通风处休息,适当地给些淡盐开水、绿豆汤、西瓜汁或酸梅汤,会起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