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如何养生
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版的生机。权
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2、春季养生法则
都不知道你说的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先给你中老年的吧! (一)老人春季养生五忌一、忌睡眠过多 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懒觉的习惯。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因为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下降,营养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僵硬不舒,身体亏损虚弱。因此,老年人在春天要早睡早起,一般每天睡足八小时就够了。
二、忌懒于活动 春光明媚,正是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健身活动的大好时光。常到户外活动,可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荡涤体内污气,增强心、肺功能,可以舒适地沐浴和煦阳光,杀死皮肤上的细菌、病毒,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三、忌衣着不当 春天气候多变,忽寒忽暖。因此,老年人不要过早脱棉衣,而应适当“捂”一段时间,以便身体各个器官能够适应。这样可以防止受凉感冒,从而免除诱发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的危险。
四、忌生冷食品 在春天老年人宜多吃些富有营养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引起疾病。胃寒者早晚喝点姜糖水,有御寒暖胃和防止感冒的双重作用。
五、忌四处串门 春天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由于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商场、影剧院等人多的公共场所。每天吃几瓣生大蒜或在室内熏蒸食醋,均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良效。(二)春季养生“三不”原则中医认为,立春后人体内阳气开始升发,如能利用春季,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际,采用科学的养生方法,对全年的健身防病都十分有利。以此为依据总结出的中老年人春季养身“三不”原则,希望能给广大会员读者一些启发。一、不“酸”春季饮食应“省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可多吃山药、春笋、菠菜、大枣、韭菜等。二、不“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在“动”,切忌“静”。老年人应该积极到室外锻炼,春季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能增大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动脉硬化。但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因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易患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另外,春练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体温偏低,在锻炼前应喝些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老年人晨起后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锻炼前应先轻柔的活动躯体关节,防止应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三、不“怒”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因为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三)正确的养生之道一、节饮食养肺生津老年人由于五脏衰弱,肠胃薄弱,如果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势必伤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应少吃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秋风萧瑟,自然界凄凉的景色容易导致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精神保健,可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三、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较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四、警惕秋季易发病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病的发生。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秋天的气候转凉,是室外运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3、春季如何养生?
春季养生保健
春季饮食来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 早春饮食取温避凉。早春应适当吃些春笋、香椿、菠菜、柳芽、荠菜、葱、姜、蒜、韭菜、芥菜源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参等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逐渐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应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
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药、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名伤用脾胃。
晚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腻之物。
适合春季饮用的祛斑靓肤茶
【材料】:桃花、柠檬、玫瑰花、红枣等
【功效】:滋养肌肤,促进皮肤细胞更新,去除皮肤暗黄,提亮肤色,淡化色斑。
【备注】:孕妇忌用。
介绍你看一本书,很不错而且作者很有权威,《四季养生》曲黎敏的。
4、春季养生要注重哪方面
依据《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阳气生发、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然而,春天虽然好,却也是各种流感等传染病、冠心病等精神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春节养生四条重要宝贵经验!
1、养阳气
何谓阳气? 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火力”,也就是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
若火力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春季保养人体阳气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点是要“捂”,即俗话中的“春捂秋冻”,衣着方面不要顿减,体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为了保养阳气,还可多吃韭菜。
2、重养肝
中医学认为,肝脏在五行中对应“木”,春季为草木繁荣的季节,故春季主肝。保养肝脏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肝病及高血压病的患者,尤其是精神病类的患者,在春天要按时服药,保持心态健康、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3、防哮喘
春季是是花季,花粉过敏,轻者会出现眼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症状、严重者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喉头水肿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等过敏病症。
因此,对于那些花粉过敏的人,要注意尽量少去、不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如果去的话一定要记得带上药。
4、勤锻炼
春天里,人们常会出现“春困”,表现为精神不振、困乏嗜睡,可以通过运动来予以消除,绝不能贪睡,因为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睡会造成新陈代谢迟缓,气血循环不畅,筋骨僵硬、脂肪积聚,吸收与运载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体质虚弱,疾病发生。
5、春季养生的小提示
女性春季养生应该注意:
一、起居规律
在春天到来之时,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这时千万不可贪图睡懒觉,因为这不利于阳气升发。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早睡早起,经常到室外、林荫小道、树林中去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脱去厚衣服,尤其是体质虚弱者。
二、饮食调养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
春季饮食应避免吃油腻生冷之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饮食过量、缺少维生素B是引起春天发困的原因之一。
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更旺,损伤脾胃。应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
三、养足精神
人的精神活动必须顺应气候的变化。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时候是季节更替期间,尤其是冬春之交。有些人对春天气候的变化无法适应,易引发精神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应注意情致养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阳春三月是万物始生的季节,此时要力戒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要做到心胸宽阔,豁达乐观;身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充满生机。
四、运动养护
入春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可以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风筝,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为一年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实践证明,春季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抗病能力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办事效率高。
五、保暖防病
春季养生五点小常识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四季之始,春季饮食打好基础,对一年的健康都有重要作用。专家提醒,春季饮食注意以下几点。
一、 “多主少副”
即多吃主食,少吃副食。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气温变化反复无常,人体免疫力和防御功能极易下降,诱发一些春季常见的疾病。此时可以多吃些主食,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既经济又能直接转化成热量,提供身体基本所需。此外,春季应注重调养脾胃,而米饭同菜中的大鱼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得多,能很好地保护肠胃。
二、 “多菜少果”
即多吃蔬菜,少吃水果。春季以养肝为主,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有疏通血管和肠道的特殊功能,肝和心都喜欢它,蔬菜能帮助肝脏尽快实现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若缺少它,肝脏代谢就差。少吃水果并不是说不吃水果,而是要适量地吃。春天气温回暖,人们爱多吃酸甜的水果来解渴。但水果含有较多果酸,属生冷食物,吃多了容易伤害脾胃。
三、 “多奶少肉”
即多喝奶类,少吃肉类。春季是万物复苏、阳气生发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牛奶是全营养食品,春天多喝奶能满足人体生长、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是各类人群春季养生的首选佳品。肉类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容易发胖,诱发“三高”等富贵病。
四、 “多水少油”
季节更替带来多风、干燥的气候,加剧了身体水分的流失。头痛、便秘、体重增加等症状都是因春燥上火所致。最简单的排毒方法就是多喝水。每天清晨起来,喝点蜂蜜水,将有助于清洗肠道,排毒祛火。
五、 “多彩少单”
即多吃五颜六色的食物,少吃颜色和口味单调的食物。在人体中,五脏各有所爱,如心爱红、苦;肝爱绿、酸;肾爱黑、咸;肺爱辣、白;脾爱黄、甜。人们在饮食中,应当照顾到各脏器的爱好。
6、曲黎敏四季养生的著作
<
7、春季如何养生最好??
春季如何养生保健
1.起居调养
睡懒觉不利于阳气升发,春季应早睡早起,进行锻炼。
2.精神养生
春季养生要戒暴怒,戒忧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豁达,心情愉快。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时候,应该多踏青问柳,登高赏花,来陶冶性情,使我们的精神神志与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相适应。
3.饮食调养
春季养阳,宜进食辛甘发散之物,不宜进食过酸,酸味入肝收敛,不利于阳气升发和肝气疏泄,而且容易影响脾胃消化功能。所以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一般来说,适宜进食的食物有:小麦、大枣、豆制品、香葱、香菜等。
4.运动调养
冬藏春发,春季要加强锻炼,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树林、河边、山坡等地打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年老行动不便的,也可在园林亭台楼阁等虚敞半开放的空间凭栏远眺。
5.防病保健
春回大地,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肺炎、麻疹、猩红热等多在春季流行。所以春季要特别注意卫生、除虫,消灭传染源,同时多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同时可以对居室空间进行食醋熏蒸:以每平方米5毫升的量,加一倍的水,关闭窗户,加热熏蒸,每周两次。对预防流感有一定效果。要注意,熏蒸时人最好离开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