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人的保健意识是什么?
只能简单提提--
美国重视医疗保险,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而我国正相反,是疏于预防,重在治疗。
2、美国人如何健身
美国人健身讲实际
美国莱斯大学达妮拉女士每天早上7点就开始锻炼。她先在学校附近一所24小时营业的健身中心上45分钟瑜伽课,然后在校园内快步走一刻钟,整个过程约1个半小时。
每周一次,她还会乘车前往市中心花园,在蜿蜒的林荫小道上健走1小时,然后跟男友一起享受露天飞盘游戏。
这样的生活,从她1年前被保健医生告知体重超标12公斤后开始,并被近期出版的美国《体线》杂志报道。日前,美国健身协会从千千万万像达妮拉这样的健身者的经历中,做了份2005年大众健身趋势报告。报告认为,从健身方式、健身观念上来说,今年美国人都有了更理性的选择。
健身方式变化大
身心结合锻炼如火如荼。美国运动数据公司(ASD)的一项调查显示,26%的美国人表示他们的生活压力很大,这直接导致提倡舒缓压力、身心放松的瑜伽、太极爱好者比1998年增长了95%。仅瑜伽一项,在2002年就吸引了1110万追随者,其中有83%的女性。今年,它们仍然是成年人中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在各大健身房、学校健身场馆、社区健身中心,无数美国人为之“走火入魔”。
平衡锻炼受重视。闭上眼睛,你能单脚站立多长时间?人体保持平衡的能力,是反映身体衰老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今年锻炼平衡能力的项目增长速度很快。包括印度瑜伽、中国太极、德国普拉提在内的徒手锻炼项目,以及需要使用器械的滚轴、滑板等,在各年龄段美国人中都受到追捧。
协调性、力量性锻炼取代针对性训练。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小腹突出就要做仰卧起坐,大腿虚胖就要练腿部肌肉,针对性让运动效果更明显。但是,根据美国《时代》周刊的报道,爬楼梯已成为美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健身运动,大约有400万各年龄段的人参加。专家认为,同时锻炼人体多块肌肉与多个关节的协调性,更利于减肥、塑身。
户外运动仍受青睐。如果星期天在休斯敦市中心的赫门公园站一上午,能看到包括棒球、滚轴、骑自行车、掷飞盘、慢跑在内的多种户外运动,而且绝大多数是全家出动。美国健身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全家户外活动是美国家长培养孩子积极生活观念的最普遍方式。
运动越来越科学
2005年,大多数美国人锻炼时间越来越短。为了让以“没时间锻炼”为借口的美国人坚持运动,各大健身指导杂志和专家都打出“短效训练”的宣传口号,《一周30分钟健身》、《清晨8分钟健身》之类的指导书籍更是卖得火热。发现健身的乐趣、轻松享受锻炼成果,让运动变得越来越“简洁”。
健康指导和营养顾问越来越多。事半功倍是现代人普遍追求的目标,健身也不例外。美国越来越专业的健身指导员和营养顾问行业,为健身人群不断探索减重和优化饮食结构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成为大众心目中的“高级运动附属品。”
锻炼也讲究“小班制”。在健身委员会的调查中,少于5人的小群体训练班呈上升趋势。这更利于运动者接受技术指导和严格监督。健身教练琳达表示,“小班制”锻炼的费用低于请私人教练,还可消除一个人锻炼的枯燥感,让锻炼更有乐趣。
不运动者社会压力大
运动成为社会行为。以前健身仅仅是个人行为,但自从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后,整个社会都开始重视健身运动,包括报刊、杂志、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都专辟健身栏目,号召人们动起来。
老板鼓励健身和减肥。有调查显示,不爱运动、体重超重是导致员工旷工、医疗费用增加以及生产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健身委员会的调查中,一向以利益为重的美国老板们也开始鼓励员工健身减肥。很多知名大公司,如百事可乐,都大力建设员工健身房,为员工聘请全职健身教练,甚至还出版了自己的健康杂志,为员工制定健康计划
3、很想听听在美国生活过得人谈谈美国人都吃什么营养品
是啊,吃保健品估计来着就吃脑白金吧
玩笑^_^
我知道在美国,预防医学的投入超过临床医学,zd也就是预防保健的费用非常之高,他们有很好的社区保健常识教育。饮食和营养补充是非常注重的。不要被电视回上的某些画面迷惑,以为美国人都吃麦当劳等垃圾食品,其实只有申请救济的人才经常吃这个。
在美国,保健市场非常之繁荣,品答质优良的营养保健食品也是琳琅满目、非常的丰富,很多的直销保健产品如纽崔莱等。
4、美国人是不是很注重皮肤保养
注重皮肤保养是与个人有关的与哪个国家好像没太多关系,保养皮肤是现代女性非常注重的,所以现在会有很多的辣妈称呼
5、西方人是怎样 养生的
中西方养生保健方法差异之解析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中国传统的日常保健与养生方法慢慢重新为国人采用。以现代生命科学的知识来剖析其中的科学原理,及其与西方之差异,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些方法的优劣,供不同的个体来选择适合自身的健身之道。
中国的传统哲学,无论儒家、道教、佛教都很注重自身修行与养生。东方哲学崇尚简约,无论饮食、日常行为规范都无不体现这一思想。这一思想与西方具有巨大的区别。
先说饮食,佛教提倡素食,对此思想体现得最为极致,儒家、道教也都是提倡日常的简约,远离奢侈、浪费。素食本身是低蛋白、低脂肪、低能量、高纤维的饮食,这与目前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正好相反。西方人好吃肉食、牛奶等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从这一点往极致的方向推理,东方人比较像素食动物,西方人比较像肉食动物。通常来说,素食中纤维较多,比较难消化,其中所含的能量也较低,因而素食动物肠道比较长,以此来保证摄取足够的营养;而肉食相反,高蛋白、高脂肪保证有足够能量,因而肉食动物肠道较短就能摄取足够营养。饮食的差异很明显影响了动物的行为方式。素食动物摄取低能量的食品,其营养是缓慢长久的吸收,其各种肌肉的运动也相应和缓,因而爆发力通常较弱,但是耐力强;而肉食动物相反,其食物能迅速为期提供能量,因而爆发力强,但是耐力弱。体现在中西方人身上,西方人强壮,力量大,但是擅长长跑的通常是东方人。
饮食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影响了行为方式,东方人喜欢和缓、优雅、低对抗、技巧性的运动,西方人通常喜欢粗野、狂暴、力量对抗型的运动。在养生方式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东方人喜欢的太极拳、打坐等方式都是低能耗的健身方式。而西方人喜欢球类、长跑这种高能耗的运动。
无论低能耗,抑或高能耗的运动方式,我认为其目的都是让全身的血液循环,包括微循环的畅通。在东方说法是经络的畅通,西方的解释我不太清楚,可能包括身体机能的提高,免疫力的增强等。中医的说法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我觉得这个最好的解释了运动的保健功能。中西方采用的方式是殊途同归,但是代价不一样。高能耗的剧烈运动可以让机体血液循环畅通,但是过后往往比较疲劳。而较低能耗的太极拳及打坐放松的方式,通过较为静态的方式让血液全身畅通,过后一般会觉得神采奕奕,精神倍增。
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跟崇尚东方的修为方式。采用低能耗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对个体来说首先就是更合算的方式。低能耗说明细胞的代谢速度慢,细胞的代谢速度慢,意味着你的细胞在有限的分裂次数极限下,单个细胞的寿命更长,因而细胞形成的整体的个体的寿命就长。这一现象最好的例子就是动作缓慢的乌龟寿命很长。基本不依赖现代医疗手段的东方修行和尚寿命非常长。目前东方人的寿命平均不及西方,个人认为这是医疗和生活水平差异造成,这与修行方式无关。
东方的修行方式对周围的环境破坏小,环保,低能耗。这无论是对物种还是单个个体都是相当有利的。人类的高能耗对地球造成的负担已经过大了,不加以适当控制,整个地球生物圈平衡就会被破坏,最终对人类本身造成的直接打击,可能会比其他的物种更大。
6、美国人和中国人养生的概念有什么不同
还是两种文化的区别
1、中国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一个身体整体的系统性。
2、美国讲究的个人独立性,某一药、食物、运动对人某一部位的功效
与中药、西药的区别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