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人该如何养生防病?
1.
要顺 古人认为人的身体变化,与四季的变化是一致的。也就说,人体的保健要跟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要让身体顺应当季的季节相适应,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饮食起居,都需要改变。其中,春夏交替之时应该养阳,...
2.
要补 想要五脏六腑健康,除了要坚持锻炼之外,还应该从饮食进补。其中,古人推崇利用滋补药材进补,帮助调理身体阴阳平衡,...
3.
要静 现代的人生活很是丰富,白天上班,到了晚上则喜欢在外聚会、吃饭、喝酒,...
2、养生之道是什么?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养:
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
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
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
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术养:
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例如,甲需要重点形体养护;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一律改变某种饮食结构,或一律静坐练习气功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养生需要了。
3、如何做到保健养生防病?
一个中心
以健康为中心。
以健康为中心,健康不得病,个人少受罪,家人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两个基点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不要整天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心胸宽一点,肚量大一点,这样做人、做事都好办。
三大作风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助人为乐是最大的快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人要是倒霉了,也要高兴,你现在倒霉,意味着光明就在前面。
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近年,国际科学界提出了一个口号:公众理解科学、科学引领生活。这里的科学理念指的是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四大基石的核心就是古人说的“适者有寿”。“适”指适度、适当、适应。适度是凡事不过分,不过激,不走极端;适当是指把握好事物与环境之间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关系;适应是指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自身也要跟着相应变化,即与时俱进。比如合理膳食,关键是合理;适量运动,关键是适量;膳食与运动都是健康必需,但又都是“双刃剑”;心理平衡,关键是平衡。这种平衡并非心如枯井,更非麻木不仁,而是一种理性的平衡,智慧的平衡。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但切勿大喜大悲、大惊大恐。不然,芝麻大的事就勃然大怒,造成心梗、脑出血,将会遗恨终生。
“适”字,不仅对个人健康有用,而且对治家、治国也一样有用。里根总统上台时的国情咨文里引用了老子《道德经》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虽然只有7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即世间万物,大到治国,小到烹鱼,都是一个道理,即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度”,则身心健康,国泰民安。反之,则宽严皆误,四面楚歌。
“适”字的本质就是辩证法,一位智者说过:“学好哲学,受用终生。”哲学是做人、做事、修身、齐家、健康、幸福、长寿的第一法宝。
四个最好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有了这些,基本上不要吃什么药,我们个个都能健康七八九,百岁不是梦。
“三心三自”
三心:事业上有颗进取心;生活中有颗平常心;心灵里有颗慈爱心。
三自:自信、自强、自律。
自信是成功的基础,自信不是自负,自信是了解自己,永远乐观不悲观;自强不是逞强,自强是顺应自然,顺势而为,适度均衡,阴阳和谐,这才能强大;自律是防腐剂,不然,春风得意便忘乎所以,贪心贪欲,前功尽弃。有了这“三心三自”,便会头脑冷静,理性分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清风明月,物我两忘。什么功名利禄,酒色财气,都会如同粪土;一身正气,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健康生活“三个平”
平常饭菜,平和心态,平均身材。
1.平常饭菜:一荤一素一菇
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一个新的口号: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就六个字:一荤一素一菇。我现在就这样,每顿饭有一个荤菜,鱼啊肉啊鸡蛋啊,鸡鸭鱼虾都可以。一个素菜,萝卜啊青菜啊,几个青菜混在一起。一个菇,蘑菇、茶树菇、金针菇、黑木耳或者海带、草菇都可以。
为什么要一荤一素一菇呢?首先,你一定要有个荤菜,因为人是杂食动物,人不能完全吃素,荤菜一吃以后,动物蛋白有了,高级营养蛋白也有了。其次,要有素菜,素菜一吃以后,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也有了。吃素菜很重要,能使大便通畅。最后,还得有菇。菇就是食用菌。现在越来越发现,食用菌在膳食中所含营养特别全面,有三大作用。第一,菇是灵芝,服用会使血脂下降,胆固醇、甘油三酯下降,血黏度下降,动脉硬化延缓,心脑血管病减少。第二,菇含有香菇多糖,使免疫力提高,癌症减少。所有吃菇的地方,癌症都少。第三,菇还有一种抗氧化作用,使细胞凋亡慢,延缓衰老,使老年痴呆减少。在北京,每死100个人,就有52个心脑血管病,22个癌症,这就占了74个。如果我们经常吃菇,心脑血管病就少,癌症减少,衰老减慢。
2.平和心态:乐观是超级保健药
何为好心情?就是有好心,还得有好情。好心是爱心、善心、真心。科学研究表明,爱心多,内啡肽释放就多,人体微循环得到改善,免疫力提高。爱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丽,真心使人快乐。好情是友情、亲情、爱情。友情使人宽容,亲情使人温馨,爱情使人幸福。有了这三个心,有了这三种情,你一定有好心情。
不争不恼不怒,爱心宽容大度。
乐观积极的心态所具有的力量超过我们的想像。
我调查过北京市200例猝死病人,有50%死亡以前24小时之内生气、着急、情绪激动,20%~25%死以前半小时喝酒、激动、生气,18%死亡发生在30秒之内,刚刚还说着话,说死就死了,30秒就死。就是说,精神情绪影响很大。
3.平均身材:不胖不瘦不堵
肥胖就是疾病的象征,肥胖就是衰老的象征。
肥胖对身体有什么损害呢?简单一句话,超重减寿那是肯定的。30多岁,你就胖,表明你已经老了,你就是有病。
有女士问我,洪教授你说腹部吸脂好不好,塑身好不好?我跟她说:减肥不是为了整容,吸脂是一种整容;减肥也不是塑身,减肥是为了健康。你靠不吃饭去塑身是不对的,应该加上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强身健体“八个八”
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养心八珍汤,强体八段锦,无病八十八,有寿百零八。
我说“日行八千步”,并非绝对,按日本人的方法是日行1万步,都可以。但至少3公里,也就是6000步。8000步是个大概,最高12000步,最低6000步。
“夜眠八小时”,很多人以为,人类睡六七个小时就够了。做实验得出的结论,人类需要睡眠8小时。美国人在极黑的房间里、黑黑的山洞里做实验,不受外界干扰,发现人无论睡眠长短,通常醒12小时,睡6小时,或醒18小时,睡9小时,平均算下来睡眠时间正好是醒时的1/2。按照生物节律,按照自然规律,人每日睡8小时符合生物钟。
还有就是经常做做八段锦。国家体委的一位老领导,80多岁,身体好得不得了,还长跑呢!他就是按照八段锦做的。现在有人也想开了,很多公务员为了锻炼身体,愿意花1万块钱买个卡,下了班开车去健身房,你走路去多好。换完衣服,练得满身大汗,再洗澡。你要练这个肌肉,那个肌肉,这种锻炼都不如八段锦管用。中国的传统养生法非常简练,非常省钱,非常有效。现在健身器械越来越复杂,什么耗氧量、卡路里多少,动不动一张表格。要我说啊,最复杂的本来可以变得最简单,没有这个表格我感到很舒服。其实男的、女的、壮的、弱的,大家不可能都一样。人人弄一个表格,就像一件衣服,男女老少高矮胖瘦,衣服就一套,一样的宽三尺,长十尺五,怎么行?
“无病八十八”,强调健康寿命长。半身不遂地躺在那儿,耗着,没有生活质量。
“有寿百零八”强调的是健康寿命,即活着就要享受生活,生活就要讲究幸福度。
“养心八珍汤”讲的是人的整个人生、整个世界的阴阳和谐、中庸,中国的中庸是指平常心。平常心好啊,平常心就是中庸。
养心八珍汤
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不求。
养心八珍汤有六大功效: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奉献社会;享受生活;延年益寿;消灾祛祸。
四君子汤
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不争,小人不让;
君子和气,小人斗气;君子助人,小人伤人。
君子的品德有8个字:量大、不争、和气、助人,其中有着极丰富的底蕴和哲理。
量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现代研究认为,在成功者中,非智力因素——意志、品德、度量等占80%以上,而智力因素不足20%。不会做人者,就不会做成事。
不争,这是一种高尚的心灵境界,老子说:“对不争者,人莫能与之争。”属于自己的,不必争,自然会属于你;不属于自己的,争也争不来,争来了,将来会失去更多;对别人的成绩要由衷地赞赏、发自真心地祝贺,不要嫉妒,因为嫉妒别人就是伤害自己的开始。
和气,当然要发自真诚,俗话说,和气生财。处世要智圆,外圆内方。
助人,助人是精神的至高至美境界,助人是快乐之本,要学会与人同享快乐。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常喝“四君子汤”,让你一生都健康。
健康金字塔塔下四种人
聪明人,投资健康,健康增值,一百二十;
明白人,储蓄健康,健康保值,平安九十;
普通人,漠视健康,健康贬值,带病活到七八十;
糊涂人,透支健康,提前死亡,早早离去五六十。
21世纪,躯体的、心理的、社会人际适应的和精神道德上的良好和完满状态才称之为健康。这就好比一层层向上的金字塔,是全方位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没有不舒服,更不是仅仅指体格健壮。
一个人到医院检查,所有化验及B超、CT、心电图一切正常。他是否健康呢?不一定,因为如果他做了亏心事,他贪污了,整天提心吊胆,害怕警察敲门,他已经不健康了。有位拳王,天下无敌手,但他也不健康,为什么呢?因为他犯罪进监狱了。因此,健康素质高的人也一定是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
对健康有四种不同心态的人,第一种人是聪明人,他们主动健康,投资健康,结果健康增值,轻松活到一百二十;第二种是明白人,他们关注健康,储蓄健康,结果健康保值,平安生活到九十;第三种人是普通人,他们漠视健康,无动于衷,结果健康贬值,只能带病活到七八十;第四种人是糊涂人,他们之中许多是白领精英,他们透支健康,提前得病,提前死亡,结果生命浓缩,五六十便撒手人寰。四种态度,四种结局;因为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中年健康四句话
三十努力,四十注意,五十轻松,六十成功。
人到了30岁时就要努力培养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是1,其他是0”,“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健康等于0”。
40岁时,是身体健康状况的转折点,发病危险性大增。男性40岁以后要格外注意饮食,由于我国膳食缺钙,中年人每日喝1袋牛奶对增强体质,防止骨质疏松很有必要。要多关注家庭,多话聊,用“心”话聊,用“情”话聊,多看另一半,深情地看,据法国的研究证明,这样可减少家庭的“亚健康”。
结合其他研究,总起来说,中年健康的关键就是一、二、三。一是:态度第一,因为态度决定一切;二是:给健康以时间,给健康以空间;三是:好妻子,好孩子,好身子。这主要与心理和感情因素有关。
长寿诗
天天三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借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第二春之歌
半生戎马匆匆,半生悠悠从容。
半百人生如烟,半亩桑田随缘。
半客半友谈笑间,半醉半饱常忘年。
半歌半工半悠闲,半人半佛半神仙。
半之歌乐无穷,半之情和永年。
好心情六步曲
好心情是好心加好情。
好心是爱心、善心和真心;好情是友情、亲情和爱情。
爱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丽,真心使人快乐;
友情使人宽容,亲情使人温馨,爱情使人幸福。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
4、年轻人养生之道小窍门100条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定要吃早饭。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多喝水,温开水是最好的饮品。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0.搓搓耳朵,刺激耳朵的穴位,能让脑袋更灵活。
21.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6.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7.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8.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
29.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31.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32.饭后不要马上喝水。
33.一日三餐,细嚼慢咽。
34.每天晚上以热水泡脚。
35.坚持锻炼。
36.早睡早起。晚上10:30半之前尽量放下手机上床睡觉。
37.定期做身体检查,不要忽视任何小毛病。
38.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39.用醋洗头,可所以头发潇洒顺滑,简单打理而且还有去头皮屑的功效。一同洗头时,还能够在水中放少量盐,也能够避免掉发。
40.刷牙时在牙膏上加上一点小苏达,刷三次后牙齿洁白如玉,牙锈天然脱落。
41.冬季是冻疮的依法时节,蜜柚皮煮水可治冻疮。用蜜柚皮煮水擦拭患处,天天洗1-2次,几回即可收效。还有香蕉皮也能够有用治冻伤,使用方法是用香蕉皮的内中悄悄磨擦冻伤处,直至发热,几回即可收效。除此之外,猪油蜂蜜膏液能医治冻疮。使用方法:取猪油20克,蜂蜜80克,放在一同调匀成膏,敷于患处每日3次,数日克康复。
42.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的确如此,这时你能够用桃仁放在火上烧热今后放在痛牙上咬,如此重复几回就不会牙痛。
43.睡觉时口含桔皮一块,含十五分钟后吐出3-5次可彻底治愈打呼咬牙。不仅如此,橘皮水洗脸可起到润肤的作用。用法是:用开水浸泡几片橘皮,待温度适宜后,用橘皮水洗脸,能润肤。
44.橘子带着“白丝”吃。许多人吃橘子时都会把橘子上的“白丝”剥掉。由于橘子皮里富含丰厚的黄酮类物质,对身体有很大的优点。
45.午、晚餐,吃够30分钟:用“短平快”形容现代人吃饭的节奏一点也不过分。但是,一再压缩吃饭时间,也是在压缩我们的寿命。专家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用30分钟左右,每口饭菜最好咀嚼25-50次。
46.每天做家务45分钟:以走1000步消耗的热量为基准,拖8分钟地板或洗15分钟盘子能达到同样效果。而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的日常活动量应该不少于“6000步”。
47.手机响5秒再接:只要短短的5秒,就可以大大降低得脑癌的风险。手机在拨出号码和刚接通时,信号传输系统还不稳定,电磁辐射的功率最大。因此,接听电话最好等上5秒钟,再将手机贴近耳边,会减少很多辐射。
48.想发火忍耐10秒:高压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控制自己”。面对压力时,请在反应过激之前给自己10秒的缓冲,使自己慢慢冷静下来。以生气应对压力的男性,精神疾病患病率会比不爱生气的人高3倍。
49.绿茶可以预防肝癌。
50.胖大海泡茶不宜长期饮用。
51.感冒不宜喝苦丁茶。
52.胆固醇高者应少吃鱿鱼。
53.海蜇皮能够缓解高血压。
54.老人晨练宜先进食。
55.午睡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56.服药不宜加糖。
57.员工不宜在办公室吃午餐。
58.不宜用沸水煎药。
59.清晨不宜开窗通风。
60.空腹不宜喝蜂蜜。
61.喝蜂蜜可以解酒。
62.起床后不宜立刻叠被子。
63.卧室窗户留缝有助于睡眠。
64.正确刷牙比选择牙膏重要。
65.刷牙宜用温水。
66.常常梳头有益于健康。
67.强忍泪水等于慢性自杀。
68.经常微笑有益于健康。
69.冬季养生应多食热粥。
70.步行最有益于老年人健康。
71.刷牙出血是身体在报警。
72.更年期女性多吃豆腐可以强健骨骼。
73.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但愿您也能和我们一样拥有这份自信。
74.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75. 名为五欲之最难破者,色次之,财又次之,食与睡更次之。名心不死,无以入道。
76.百病之始,起于风邪乘入。如体气虚弱,营卫失调,或忧思惊恐,酒色劳力,真气耗而外邪入矣。
77.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78.对于医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79.跳舞可延缓衰老。
80.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81.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后能顺其自然,这个人就是神人。懂得阴阳了,懂得顺其自然了,你就一定会成为良医大德了。
82.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你顺应这个过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病人的平衡,怎么会治不好病呢。
83.干嚼食物能够健脑。
84.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是不是这个道理。吃饭睡觉有几个人能顺其自然,有几个人能遵守自然。你遵守不了,为什么?因为它太简单了,正因为太简单了,所以你就不容易遵守。这就是辩证法。
85.女性多吃石榴有利于延缓衰老。
86.早餐一定要吃,并且尽量丰富。
87.什么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阴的制约了,所以其下场毕竟是……,同样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这就是失去阳对他的制约了。
88.如何具有大智慧,没有博大的胸怀,哪来的大智慧。
89. 每天一两麦片粥,预防糖尿病。
90.情志跟疾病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药物治疗,治来治去都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91.养生有一条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阳气不足,阳气不足,死神就会找到你。这就是道家所讲的,修炼人要有英雄的气质。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92.西红柿减少皮肤辐射损伤。
93.凝神定气,物我两忘。
94.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食用。
95.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96.豆浆中打鸡蛋做法不科学。
97.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胆结石。
98.打包食物必须回锅。
99.空腹时不要吃番茄,最好饭后吃。
100.每顿只吃八分饱。
(4)养生防病之道扩展资料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5、养生之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