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养生 腿凉怎么办
1.规律运动不偷懒
对冷要适应,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抗寒能力。运动是最好的方式。持续规律的运动习惯,可让怕冷体质得到改善。
中国有句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运动确实可以刺激肌肉、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尤其国人通常饮食过剩,因此也有人提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的重要性。
但是冬季运动不宜太激烈,一般练到身体微微出汗就好,在家打太极、做做柔软运动或瑜伽,练练甩手功(两腿张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弯曲,两臂自然垂直,掌心向后,轻松自然前后摆动),都可以增加血液循环。
赖荣年主任鼓励大家多走路,只要走到会喘就好,而且还有强健肠胃功效。
做做家事、扫扫地也都是一个很好的运动。
●贴心叮咛:外出运动时要记得保暖,随身携带毛巾擦汗;运动前要先做点暖身运动,以免温差过大造成身体不适。
2.温暖食物要补充
食物也是最快可以让身体感到暖和的一招,尤其是热腾腾的饮品。
含高蛋白质的热牛奶、温补功效的红糖姜茶,或是西洋的迷迭香茶、肉桂茶,都是取暖的好来源。
陈建霖医生喜欢带自制的茶包上班,便宜简单,内容口味随季节及个人喜好变换(茶包袋在中药器材行可以买到):容易上火的人(平日口乾舌燥)可用麦门冬或沙蔘切小片泡水饮用;一般则可选枸杞加红枣,有补气作用;市面上常见的桂圆茶补血,适合劳心劳力的上班族。
芝麻、花生中含维生素E和丰富菸碱酸,可以帮助维生素B的吸收,加强神经对抗寒冷的能力。维生素E具有扩张血管作用,可以加强末梢血液循环。
补气养血的核桃,营养价值丰富,适合长期咳喘的患者在冬天食用,陈建霖医师建议。
一些辛辣的辛香料等,如葱姜蒜等,也会使体内产生温热感觉,但高血压、躁热及皮肤过敏者尽量少用。
特别提醒冬天饮食最好清淡少油腻,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另外,在冬天可以略增加孩童的主食份量。因为天冷容易消耗热量,而小孩在冬天的活动量并不会减少,因此需要较多热量补充。
●贴心叮咛:老姜的作用是保暖,多用在孕妇坐月子时;生姜则是发汗,因此感冒初期驱寒,以生姜为宜。
3.吃补因人而异
冬令进补原是为了调理虚弱病症体质,增强体力抵抗寒冷,但现代人营养丰富,其实并非每个人都需要进补。
一般容易手脚冰冷的人,可以补充一些温补的药膳如四物汤、麻油鸡、十全大补汤等,加速血液循环。
若平时容易口乾舌燥、口臭、便秘或是高血压患者,进补如同火上加油,应该适可而止。
如果有感冒、发热及腹泻情形产生,最好停止各类补品,以免加重病情。
●贴心小叮咛:有些慢性疾病如红斑性狼疮患者,吃补会使病情恶化,应找中医师做体质辩证,针对个人的弱点进补。
4.纾解压力好心情
压力是让血液循环恶化的原因。日本的研究发现,将近七成的女性有手脚冰冷的困扰。这些新女性睡眠时间少,工作时间不规律,在这种24小时随时紧绷的情况下,血管持续收缩,血液循环变得愈来愈差。
因此专家建议,最好强迫自己把一天时间分成3份:8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比方说跟朋友聚聚、听音乐、学会放轻松。这些都有助于改善手脚冰冷。
●贴心小叮咛:
寒冷气候很容易让人觉得忧郁和情绪不稳。不妨以肢体带动心灵,简单的运动,可以分泌脑内啡,使人心情愉快。
5.充足睡眠养阳气
中医提到阳气可以推动五脏六腑的运作,是人体温暖的来源,阳气不足时容易精神倦怠和怕冷。
充足睡眠,正好可以补充阳气的不足。尤其冬日宜早睡晚起,晚上10点就寝,太阳出来之后再起床,一来可以避开清晨的严寒,也可以减少慢性病患因温差过大而造成血管急速收缩,导致心脏病、中风发作的危险。
尽量不要熬夜。清晨1点时,人体肾上腺素分泌最低,此时抵抗力特别弱,只要温度降低一点,「一些气喘的病患最易在此时发作,」陈建霖医师提醒,充足睡眠及休息,身体才有足够的能力去抵抗外来寒冷及压力。
●贴心小叮咛:如果一时觉得寒冷,可以按压手背虎口中央的合谷穴,加强血液循环。
6.温水足浴好入眠
足部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先天血液供给不良,加上足部皮下脂肪少,保暖能力差,冷冰冰的双脚是相当常见的情况。尤其足部有许多穴道与上呼吸道黏膜有关,足部受凉,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睡前足浴泡脚和按摩,可以引气下行,使足部即刻暖和起来,帮助入眠。
准备一盆30~40度左右的温热水泡脚,一般约20~30分钟即可。
足浴的材料可用2两乾艾草或桂枝(可在中药房购得)加水煮滚,或是放点老姜片或酒均可。
足浴时顺便做足部按摩,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比方说按压脚底板弯曲时出现的凹处(涌泉穴),身体也会很快暖起来。
足部穴位丰富且与身体各部位器官相连,因此经常进行足浴及按摩,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
●贴心小叮咛:也可以在袜子里加些粗粒打碎的胡椒子或乾辣椒,辣素的释放,可以让足部发热,像个天然的脚炉,让人一觉到天亮。
此外,冷冰冰一族外出时要做好防御保暖工作,尽量不要热能丧失。暴露在外的部位以围巾、帽子及手套保护,或是在腰腹部放怀炉或暖炉(胃冷消化差,容易造成血液供给不足),都有助于对抗寒冷。
12
2、脂肪肝能练抬脚功
脂肪肝要多吃下面的食物1.苹果。含有丰富的钾,相对含钠量低,是优质高钾食物。苹果所含的纤维素和有机酸,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加粪便体积,使其易于排出,从而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可使机体血胆固醇和肝脏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有效预防脂肪肝。
2.葡萄。葡萄有降低肝脏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葡萄对增强人体体质和促进消化功能也有作用。葡萄除供鲜食外,还可作为茶、粥、羹、菜肴等食谱的原料。
3.山楂。维生素C的含量较丰富,含钾量也很高,为优质高钾食物。山楂有显著的降低血胆同醇、甘油三酯作用,并对防治动脉硬化有重要意义。山楂的降脂作用是脂质的清除,适宜脂肪肝患者经常食用。平时还可以喝能降脂的德辅赣惟槺茶 ,早晚一袋
4.柑橘。新鲜的柑橘中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不仅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而且还可有效提高肝脏解毒、促进脂肪代谢。
3、怎么关掉踩住熄火,抬脚发功。这个功能吗?
你所说的踩住熄火,抬脚发动,指的是汽车的自动启停功能。这个功能是为了堵车严重时,可以减少燃油的不必要消耗而应运而出的,不少车型是无法永久关闭这个功能的,只能开一次关一次,下次发动时,又会默认开启,个人认为其实是个很鸡肋的设计,因为有不少场合是没有必要用到启停的,例如堵车不严重时,低速汽车时和坡道上行驶时,而且发动机的频繁启动也会对汽车电瓶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友情建议:爱车有这个功能的车友,还是养成上车手动关闭的习惯,当堵车较为严重时,再开启使用。
4、练了抬脚功拉肚子:昨晚我练了12分钟抬脚功,练的时候丹田这块比较不舒服,后来睡到后半夜丹田这里痛的
通常情况下,拉肚子拉水的原因是由于食物不洁或者是肠胃炎引起的。如果是肠胃炎所引起的,要吃消炎药才能有效,最好去医院检查下。如果是不洁饮食引起的,建议少吃生冷食物,少吃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吃点温中散寒的食物。吃太油、太辣都可能造成拉肚子拉水。另外,习惯性腹泻、急性肠炎也可能造成拉肚子拉水。拉肚子,哗哗的拉水,跟水龙头一样。肚子不疼或者略有点疼,不是特别厉害。饿或者有食欲。大概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拉一次的样子。如果拉肚子拉水,首先需要补水,这是最重要的。补水的方法可以是加糖或者是盐的温水,目的是为了不脱水,不然脱水了很吓人。要是是肠胃不适,休息下,腹部保暖少量进食。如果是食物中毒,问一下周围跟你一起吃饭的人有没有不适的感觉,食物中毒是有群发性的。如果拉的次数太多了,还是去医院吧。苹果、清蒸苹果:苹果有抑泻的作用,生吃或者是清蒸都可以,效果不错。大蒜:生大蒜,剥了之后下饭吃,然后吃莱尽量清淡,不吃油腻、肉食、辛辣。不吃生冷的食物,别乱吃东西;
5、你好,请问抬脚功是真的吗? 对身体好么? 我一直都有起夜的习惯,想通
抬脚功是真的,能有一定程度帮到你起夜的习惯,不过还需要调理身体结合治疗才彻底。
抬脚功原为太极拳的一种辅助功法,虽是辅助功法,但养生效果极佳。
每天晚上,在睡前花15分钟抬抬脚,坚持二、三个月,就可以改善体质、精力倍增,对于生理不适、便秘、胃肠消化不良、尿失禁、前列腺肿大等百种病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6、为什么那些连功夫的人抬脚不弯,永远很直,这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他们经常拉筋,做一些高难度动作,时间长了,韧带柔韧性变好,腿自然就直了
7、经常抬脚会瘦腿吗?
瘦腿方法
干洗腿
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稍用力从大腿根部逐渐向下推拿至足踝部,再从足踝部向上推拿十几遍,每日数次,这样能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水肿、肌肉萎缩。
揉腿肚
将腿平伸在床上,用两手掌夹住腿肚,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次~30次为1节,共做6节。这样能促进下肢肌肉中血液的回流,增强腿部肌肉力量。
扭膝
两足平行并拢,屈膝微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揉动数十次,然后逆时针揉动数十次。此法能疏通血脉,治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
扳足
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用双手扳足趾20次~30次。此法能练腰腿,增脚力。
轮蹬
坐在床边练双腿蹬夹动作或上下摆动。这样可强健下肢关节肌肉。
搓脚
双手掌搓热,然后用手掌搓脚心,各100次。具有防虚火、舒肝明目之功效,可以防治高血压、晕眩、耳鸣、失眠等症。
暖足
俗话说,“暖足凉脑”,暖足就是每晚要用热水泡脚,并经常保持双足温暖。这样能使全身血液畅通。
饮食瘦腿
饮食瘦腿方法: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一般人习惯于一日三餐。人体最大消耗是在一天中的上午。由于胃经过一夜消化早已排空,如果不吃早饭,那么整个上午的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完全要靠前一天晚餐提供,这就远远不能满足营养需要。这样长期下去容易引起急性胃炎、胃扩张、急性胰腺炎、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如果吃夜点就会产生超额能量,剩余的能量转为脂肪蓄积起来就容易发胖。所以在睡前三小时以内不要吃任何东西是最理想的减肥方法,特别注意不要喝酒、少吃肉类食物。
瘦腿小窍门:瘦腿秘招,不论胖上面,还是胖下面或全身胖,都可以恢愎的窈窕身材。如果有下身肥胖,肌肉松软,容易痰多、水肿,吃得少也不瘦,手脚冰冷特征,建议为:1)多泡澡或足浴(泡脚),每周至少三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强化新陈代谢。2)绝不能胡乱的节食,或采用不当的减肥方法。3)多喝温热的水和等饮料,“绝不能”喝极度冷的饮品。否则减肥的成功机率会大大降低。4)吃一点辛辣的食品,如生姜、胡椒、花椒、辣椒等。对身体加温有很大的作用,会提升新陈代谢功能。5)不要吃白糖,可用红糖、蜂蜜代替。泡面、味精也不要吃。
8、怎样坚持抬脚功?
这就要看一个人的意志是不是很坚强了,只要有恒心,无论有多苦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你会成功。加油加油……
9、如何“下棋”能养生?
下棋是一种有益于性情的活动,业余时间杀上几盘,可增加生活的情趣,有益于生活的调节,又有利于智力开发。尤其是中老年人,下棋可作为一种很好的业余生活。
在下棋的时候,可使精神集中,意守棋局,排除杂念,一心对弈。凡善弈者,深知“乐在棋中”。《古今笑史.弈》记载了李讷用弈棋制躁怒的故事:“李讷仆射,性卞急,酷尚弈棋,每下子安详,极于宽缓。往往躁怒作,家人辈则密以弈具陈于前,讷一睹,便怡然改容,取子布算,都忘其恚矣。”虽然冯梦龙将这则故事作为笑话记载,但也说明了棋可移情的道理。
总之,下棋不仅是智力竞赛,更是一项有利身心、延年益寿的文娱活动。下棋对人们有四个好处:有精神寄托,可养身怡性,锻炼思维,使身心舒畅。因此自古有“善弈者长寿”之说。
那么下棋要注意哪些事项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呢?
第一,不要饭后立即下棋。饭后立即下棋,使大脑供血需要量增加,从而减少了消化道的供血量。有些人尤其是老人因消化液少,消化功能低,消化道供血量少,会影响对食物的消化。
第二,不要不分场所。有的人下棋不分场所,或在马路边,或就地而战,长期这样,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第三,不要边吃东西边下棋。“病从口入”,边吃东西边下棋,容易感染各种肠道疾病,而且会引起消化道疾病。
第四,下棋时切勿吸烟。有的人一边下棋一边吸烟,严重污染环境,长期这样对健康不利。
第五,下棋千万不要情绪波动。老年人血管弹性差,下棋时,若精力高度集中,情绪波动,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
第六,下棋时不要坐得时间太长。颈部肌肉和颈椎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使肌肉劳损,发生头痛及颈椎病。另外,还可导致臀大肌和坐骨神经痛,以及下肢出现麻木、浮肿等。
下围棋时精神高度紧张,会引起身体极度疲惫,加之长时间坐着,必然会引起各种疾病。因此,我们要针对下棋做一些小动作,以缓解下棋带来的不利因素。
长时间站立和久坐的人会感到脚下酸胀和麻木,重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这是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活动引起下肢血液回流不畅而造成的。
当你下棋久坐不动时,最好一小时左右做一次“踮脚”运动,就是不断地抬起两脚脚跟,使下肢血液回流顺畅。抬脚后跟的目的是对小腿后部肌肉进行收缩挤压,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心脏每次跳动排出的血量。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