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孙思邈四季养生

孙思邈四季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20 16:37:00

1、中医养生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2、中医简介

最好到图书馆去看书。因为你要的东西不是一两本书能说完的。太多了。中药,中药图片,药性,用法有多少书啊。。。。。

3、孙思邈养生歌

孙思邈卫生歌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像天兮足为地。

父母遗体宜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实知三戒,大欲大怒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去火兮不成灾,人能戒性方延命。

贪欲无穷亡欲精,用心不已走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复何能得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行若太劳劳则怯。

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

春嘘名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三焦喜嘻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犹胜保身丹。

发宜多梳气宜练,齿宜常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要增辛减欲苦,秋辛可省便加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滋味偏多病相连。

若能全减身康健,自然五脏保平安。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日汗多无病难。

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时才服药。

太饱伤神饿伤胃,太渴伤血并伤气。

饿餐渴饮勿太过,免致膨胀伤心肺。

醉后强饮勿太过,未有此身不成疾。

人资饮食以养身,去其甚者自安适。

食后徐行百步多,手磨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性情,太过饮多防有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坐卧防风吹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入五内成实咎。

身安寿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惜命惜身兼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4、请问戒色养生是怎么养生的?什么是养生?

【原创】我戒色2年3个月的体悟。附:戒色的十个阶段。

【前言】

每天来戒色吧回帖解答,很多戒友都认识我,想必大家对于我的戒色经历也比较感兴趣,我今天就把我自己详细的戒色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我戒色最初的动机和大家是一样的,就是因为sy导致了身体江河日下,还有就是道德层面的自责,觉得自己怎么能干这么龌龊的事情。

【罪恶起源】

第一次sy来自摩擦的舒服,接下来就是“一发不可收拾”,成瘾了,一旦成瘾就无法自拔,被瘾控制,身不由己。我来戒色吧看到比较多的字眼就有“一发不可收拾”,这六个字就是sy这个行为最好的概括,一发不可收拾,好比决堤的洪水。所以,所谓“适度无害论”根本就是扯淡,只要开始就停不下来,就好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收不住。

【症状篇】

我的sy史有15年,那时因为我热爱运动,除了前列腺炎外,并无特别难受的地方,不过那时的尿频症状的确折磨了我很久。另外,我的容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是痤疮很严重,并且脸部气色变得很不好,给人一种颓废的感觉,双眼无神,年纪轻轻眼袋也出来了,那时我鼻炎也很严重,本来就是过敏体质,加上不断的sy消耗肾精,我的身体一直没真正健康过,总是sy后感觉不行了,然后觉得要收敛了,于是戒个十几天,加上积极锻炼,感觉身体恢复不少,肾气一恢复,马上又开始堕落了,而且是变本加厉,越陷越深,经常连续sy,这样我身体更差了。

sy对人的摧残是身心两方面的,自从sy后,我心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易怒急躁,没耐心,记忆力、意志力、注意力都下降了,可怕的是,那时我还没真正明白sy的害处,看杂志上写着无害论,本来我戒色的立场就不坚定,看了无害论,我更加沉迷其中了。在那个怪圈里,我挣扎了好久,始终出不来,那个怪圈有种很强大的魔力,始终牢牢控制着我,那时我最高戒断过28天,那时的媒体根本没有戒色相关内容,有的尽是让人堕落的内容,那时的年轻人缺少这方面的正确引导。

因为sy导致了我脑力的下降,我偏科更严重了,最后考了一个很普通的大学,大学里我继续堕落,但因为是集体住宿,我sy行为有所收敛,并且大学里经常打篮球,所以大学时期我身体有段时间恢复得非常好,尿频症状自动消失,脸部皮肤和气色都变好了,心理方面的问题也随之化解,重新变得自信和朝气蓬勃了。毕业后工作开始谈女朋友,周围没人告诉我sy有害,没人告诉我婚前性行为会有恶报,大家谈论的都是堕落的内容,整个社会的大坏境都是堕落的,戒色的声音实在是太微弱了,现在的年轻人,你和他谈戒色,他可能会以为你脑子有问题,给你的回答往往是人生在世就要好好享受,及时行乐。这其实就是人性的弱点:不见棺材不掉泪。那时的我也是这样想的,大家都谈女朋友发生关系,我觉得很正常啊。现在回过头来想想,简直是太无知太肤浅太不懂事,正因为如此肤浅和无知才会让我在怪圈里无法自拔,直到身体开始彻底垮掉。

【以病入道】

因为工作后饮食作息不规律,并且开始熬夜,工作压力也很大,纵欲也没停过,我身体开始垮掉了。我得了神经衰弱和焦虑症,没有得过此病的人是无法真正理解的,那是一种让人彻底崩溃的感觉,生不如死的感觉,没有人可以理解你,除了你自己和病友能理解,连医生也无法理解你。自从得了此病,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选择自杀,因为自杀是一种解脱,那时我也有自杀的念头,还好没有实施。在此,我要说明一下,焦虑情绪和焦虑症是两码事,焦虑情绪每个正常人都会有,而焦虑症则是有一大堆千奇百怪的躯体症状反复折磨你,简直是人间地狱,生不如死。

得了焦虑症后我辞职了,每天就是在病友群里聊天,然后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自学中医知识,广泛地听名家讲座,看了非常多的书籍,也开始接触佛理,经过和无数的病友聊天,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病和sy还有熬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开始搜集病友资料,搜集了上千份,后来我又开始搜集sy病友的资料,也搜集了上千份,我研究了好几年,在中医里找到了答案,其实西医里也有答案,那些西医无害论其实早已经过时了,现在西医最新研究成果和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中医是相符的,比如贝克汉姆骨折,他的医生让他禁欲三个月,而我国中医讲:肾主骨,骨生髓。现代科学也已经证明:一个生物个体的寿命和他的繁殖行为密切相关,就是次数越多寿命越短。这和我国药王孙思邈说的精少则病,寿尽在精是完全相符的。人在健康的状态下是不知悔恨的,不见棺材不掉泪嘛,你对健康的人说戒色,简直是对牛弹琴,当身体垮掉,他自然会改变观点,同意你的看法。很多戒友都有脱发症状,在头发很浓密时,他是不知道戒色的,当出现秃顶时,其实已经晚了,要恢复起码要几年。我也出现过脱发现象,戒掉后自然慢慢恢复浓密了。

我是以病入道的,我现在也已经信佛,自己也研究佛理,宗教信仰实在是一种很强大的精神力量,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换做以前的我,肯定以为是迷信,不科学,现在的我不会这样认为了,因为据我了解包括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有宗教信仰的,爱因斯坦非常认同佛教,大部分的科学家都是有宗教信仰的。现在我不仅信佛,中医、气功、养生我也一直在研究,气功健身是一门学问,对于恢复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站桩和打坐,补元气真的很好,当然太极拳也很不错。

【恢复情况】

恢复情况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我就尽量写得详细点,在戒色吧回答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能不能恢复?多久能恢复?
我的答案是:肯定能恢复,多久能恢复,因人而异,每个人体质不同,会养生之道和热爱运动的人恢复会比较快。
sy对人的摧残是身心两方面的,在中医来讲,心不对,身就会不对,身不对,心也会不对,是互相影响的。所以你sy,你心理肯定会出问题,而你心理问题得不到缓解,又会反过来影响身体,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戒色就是一种历练,是一种蜕变,是一种升华,戒掉后你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做欲望的奴隶,无法自拔直至身体彻底垮掉。我在戒色吧看到无数神衰患者,非常多,吧主也有神衰经历,强迫症的也非常多,焦虑症的也不少,其实这些问题大同小异,都差不多,只是倾向有所不同,相同点就是一大堆躯体症状折磨你。下面谈谈我的恢复情况。

身体方面的恢复:戒色一年后,我焦虑症自愈了,这一年我积极锻炼,学会了养生,根本没吃任何药物,原来我依赖过半年的药物,那是一种惨痛的经历,一种药耐药了,医生就给你换另外一种,一般焦虑症患者对医生都有很大的意见,因为大部分患者都有被误诊的经历,医生把你当客户而不是患者,把赚钱当作第一,而不是患者至上。戒色后,我尿频腰痛也自己好了,几十种躯体症状也自动消失了,我研习中医才知道,肾虚百病丛生,当你肾气足了,病邪自然消失。原来出现脱发倾向,每天一大把,中医:肾之华为发,戒色后积极锻炼,现在一天最多掉5根,属于正常的范围。脸上的气色也好了,恢复了阳光,眼睛有神了,中医讲: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一个人眼睛有没有神采,就可以看出他五脏的健康状况,而肾藏精,藏五脏六腑精华之气,肾虚了,五脏就虚了,五脏虚了,眼睛自然暗淡无神,是一环扣一环的。我的手也有握力了,手有没有握力,其实反应的是肝脏的健康情况,中医:肝在力为握,人手的握力越大,肝气越足。而肝肾同源,你肾水不足,肝木就燥,一是脾气容易急躁易怒,二就是手握力小。我原来睡眠状况也不好,经常失眠多梦,现在戒掉2年多,睡眠已经很好了。还有焦虑症患者比较常见的肌肉跳,躯体震颤感,现在也已经完全消失。耳鸣也好了,中医:肾开窍于耳。耳鸣患者那是相当多,我戒掉半年后耳鸣自愈。现在的我感觉已经脱胎换骨,重生了一般。以前sy恶习像条绳索把我捆着,现在感觉到的是真正的自由,而不是放纵的自由,放纵的自由只会导致一个结果:痛苦。

心理方面的恢复:因为sy我变得自卑、自闭乃至出现过自残倾向,因为老戒不掉,就有自毁的冲动,恨自己没用。因为sy,容貌也变丑了,戒色吧里很多戒友都觉得自己变丑了,其实这种感觉一点没错,你精气神没了,人能不丑吗?就像干瘪的篮球,拍也拍不起来,简直废掉了。人也是一样,精气一走漏,人的容貌马上走下坡路,紧接着人就自卑了,颓废了。这种容貌的变化,在中医的面诊学里讲得很明白的。脸是五脏的镜子,你五脏虚了,脸上自然会有变化,懂医理的明眼人一看便知。我戒掉后,修炼健身气功,学会养生,积精累气,养精蓄锐,积极锻炼,现在的我容貌已经彻底恢复阳光健康,以前的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暗淡。现在的我又重新“明亮”起来了。而自卑自闭自残倾向也随之消失,感觉换了一个人,感觉自己底气足了,一点也不怕了。肾虚的人基本都会变得胆小,因为肾主恐,恐又伤肾,因为sy变得胆小怕事的人特别多,我研究的病例中非常多。面对镜子:自信、阳光、健康的我又回来了,那个自甘堕落,猥琐丑陋的男人消失了,那种丑陋是一种灵魂加肉体的丑陋,就是sy的恶果。

【成功经验篇】

我戒掉2年多,是因为我彻底觉悟了,曾经我也失败过无数次,没有人指导我,没有人点醒我,因为那时的我很无知,没有戒色知识,没有养生意识,没有明白佛理,就是一个词:强戒。以为靠意志力就能戒除,其实光靠毅力强戒是很难成功的,必须从“净化心灵”上入手,也就是从根上入手,脑控制手,sy行为是脑发出的指令,如果你潜意识里有很多邪淫思想,你就会自然而然去sy,所以必须净化大脑里的思想,通过戒色文章的反复学习,反复灌输来强化正气,久而久之,sy自然就能戒除了。

戒色第一步:改造思想,就像戒毒一样,你去戒毒所,第一步,其实就是向你灌输正确的知识,让你明白危害,明白真相,清除你大脑里那些错误的想法和思想。很多戒友之所以反复失败,就是因为改造思想的失败,靠毅力强戒,只能成功一时,很快就会败下来,千万不能放松对戒色文章的学习,我戒掉2年多,现在每天还是会看看戒色文章和中医养生知识。这些善知识就是一道防火墙,防淫如防火,有了防火墙,就不怕了。以前我强戒,满脑子全是yy,现在通过彻底改造思想,我一天也不会有一个yy念头,念头没了,自然就不会有sy行为。所以,我希望给大家指一条明路,少走弯路。我研究过很多戒色成功者,没有一个例外,这些人都是自我净化思想特别厉害的人,你和这些成功的人交谈,他们和你说戒色的道理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们向你灌输时,自己也是在强化灌输内容,这样他们就更不容易破戒。一句话:要戒色成功,就要彻底改造思想,否则只有失败。

我研究戒色,也研究过戒毒、戒烟、戒酒,戒网瘾,戒购物瘾,这些我都研究过,成瘾这个现象如同过敏,可以有各种刺激物和源头,所以,给自己一个无毒环境很关键。成瘾现象按性质分,可以分为生理成瘾和心理成瘾。人的成瘾机制和多巴胺密切相关,多巴胺是负责在大脑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递质,是大脑快感中心的源泉之一,因为它主要负责传递亢奋和快感的信息,成瘾者的多巴胺分泌往往属于失控状态。戒色必须纠正这种失控状态,戒色就是戒性瘾,很多人戒不掉就是心瘾太重,潜意识深处有太多的黄毒,要清除掉这些黄毒唯有彻底改造思想,否定那些让你上瘾的内容。看到美女如果第一反应是喜欢,那就完蛋了,如果第一反应是白骨观和不净观,那就对了,久而久之,你定力自然变强。美女如电,你要把自己改造成绝缘体,美女是磁铁,你要把自己改造成木头。记住,是你控制欲望。不是欲望控制你,你不能做欲望的奴隶。

5、生态养生旅游产品的分类?

1、长寿主题类产品:一般以长寿老人较多、养生文化遗迹等为卖点,结合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进行生态养生产品的开发。《黄帝内经》明确地提出了地理环境与长寿密切相关,认为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水±有利于健康长寿。典型产品如彭州的长寿山、厄瓜多尔的长寿谷;2、山林养生类产品:以山林溪谷为生态本底,以负氧离子、绿色环境、湿润空气、适居温度、矿泉水质、中草药等等为养生原料,形成的氧吧、森林浴、雾浴、竹海浴、竹文化养生、矿泉浴、生态食疗等等;3、日光养生类产品:古代养生家已经感受到了目光具有保健作用。晋代养生家嵇康在《养生论》中就提出了“唏以朝阳”的观点,孙思邈也提倡“呼吸太阳”。历代道教养生家更是推崇日光的养生作用,《黄庭经》中就有“日月之华救老残”的说法。典型产品如森林日光浴;4、花卉养生类产品:花香、精油,可外用美容,内服等。典型产品如芳香疗法;5、生态水疗类产品:以矿泉、中草药为基础,形成特色生态水疗项目,结合中医按摩、流行spa等等。如我们在陕西洋县长青自然保护区就结合当地的文化,设计了“真符草汤”生态水疗养生项目;6、四季养生类产品:避暑产品就是四季养生的典型产品,如青城山的养老公寓。古代养生家针对春夏秋冬的气候特征,认为在饮食调摄、生活起居等方面必须顺应四时的生、长、藏特点,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7、民俗类产品:有民族特色的养生方式,如回族的节食风俗、药浴如瑶浴、如藏浴的“五味甘露汤”等,根据其理论,当地的环境下会生长出具有当地特性的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具有去疾健体的效果;又如客家人的养生之道,形成特色化的养生休闲产品,包括客家煲汤、客家药膳等食疗;客家操、客家民间体育等运动养生;8、其他结合养生中的导引按摩类、吐纳行气类、意念修炼类、滋补服食类、起居摄生类、香汤沐浴类产品,有的综合在一个产品中,有的成为整个产品中的独特卖点。

6、中医春季养生之道

谢谢楼主分享!
愿你天天开心!!!

7、孙思邈有哪些养生著作?

孙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的医家和道家,寿101岁,行医80多年,躬行实践养生之道,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人尊为“药王”。生平好学而博采众家之长,善言老庄,又好释典,著述甚多,主要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论》、《存神练气铭》、《摄养枕中方》、《卫生歌》、《保生铭》等。

(1)养性重德、百行周备、自慎为首

孙思邈一生为医,德、术兼备,养生重在养德,提倡养性以自慎为首。《千金要方》说:“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因此,他把养性修德称为“养生之大旨”,并提出养性当以“自慎为首”,“善养性者,则治未治之病。”只有“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不慕求浮桑,不患得患失”,才能达到养性的目的。

(2)食养茹淡,务求节俭

孙思邈之谓茹淡即素食淡味以养生。提倡“每学淡食”以养生。又主张饮食节俭。有“丰饶之地,人多早夭;俭啬之地,人多高寿”之说。多食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指出:“人学养老之道……饮食当令节俭,若食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亨短气,必致霍乱。”他的食养、食疗经验丰富,素为后人所推崇,多有实用价值。

(3)日常生活讲究卫生

他对日常生活起居、衣着、饮食卫生很重视。如冬睡不盖头、卧取侧身曲体、衣着俭朴、衣服常洗、平日常洗澡,务求“雅素净洁”。又讲究饭后漱口、散步、少饮酒、不食陈腐变质食物等等卫生。在《卫生歌》、《保生铭》中多有概括。

(4)注重锻炼养生之术

孙思邈的著述中气功、导引、按摩方法甚为丰富。他认为老人尤当重视锻炼,《千金翼方》说:“非但老人须知服食将息节度,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除收集各种气功、导引、按摩方法,还自创孙真人按摩法等保健锻炼方法。

孙思邈著的《保生铭》流传甚广,今录之如下,以供读者欣赏: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

寅丑日剪甲,理发须百度。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旋溺。

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幂幂。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

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

一日免灾咎,去邪兼辟恶。但能七星步,令人长寿乐。

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

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

独卧是守真,慎静最为贵。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

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神气自然存,子道须终始。

书于壁户间,将用传君子。5.邱处机:精于养生的“神仙”

邱处机,又名丘长春,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是著名的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之一。他生于1148年,卒于1227年,死后葬于北京的白云观处顺堂。

道教中人相信经过一定的修炼,人可以返本还原,达到长生久世的境界。邱处机19岁弃家求道,独自进昆仑山的烟霞洞修炼,一年后拜全真教主王重阳为师,先后在今宝鸡西南的溪边、陇州的龙门山隐居修炼13年,道成后名声大噪。在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七大弟子中,邱处机的影响最大。

邱处机既是道家,也是养生学家,其主要著作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等。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命近臣刘仲禄奉诏聘请邱处机。第二年,他携弟子18人启程北行,历时4年,与成吉思汗相会。成吉思汗问长生久世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并大讲“敬天爱民以治国,慈俭清静以修身”的养生之术,颇为成吉思汗赏识,被封为国师,赐号“神仙”。

邱处机对养生学颇有研究。他的养生学以“清心寡欲,四时调摄”为要旨,认为人体各方面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疾病的发生,无不受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在生活方式、思想行动、操练身体等方面与外界协调,才能达到内外环境平衡,起到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作用。他强调必须掌握“四时调摄,养生治病大旨”,对四季调养、精神调养、饮食调整等都作了说明。

在四季调养方面,如春季“春阳初升……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夏季炎热,平居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秋季“秋气燥……禁寒饮并穿寒湿内衣”;冬季“宜居处密室,……不可冒触寒风”。

另外,他对老年人养生有一定研究,认为“高年之人,多有宿疾”;“人年六十,心气衰弱,言多错忘,目也昏昏然”,老年人更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以“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下午3至5时)后饭”等。

8、孙思邈生平简介

一、简介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二、人物生平

天资聪颖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18岁时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称为“圣童”,开始为乡邻治病。

修行终南

北周静帝时,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认为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坚决不接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太白山中。他一方面下功夫钻研医学著作,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

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应诏入京

唐太宗即位后,召孙思邈入京师长安,见到他7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太宗想授予孙思邈爵位,但被他拒绝了,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孙思邈又被接到帝都,拜谏议大夫,这次他虽留住在长安,但仍不愿当官 。碍于情面就推荐了自己的徒弟刘神威,说徒弟好学,年轻有为,高宗就应允后立即安排刘神威进了太医院。 

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高宗特赐他良驹等物,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居住。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敬孙思邈,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

退隐五台

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于故里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唐永淳元年(682年),孙思邈与世长辞,享年142岁。留下遗嘱:要薄葬,不要焚烧那些纸扎的阴间器物,祭祀时不宰杀牲畜。 

(8)孙思邈四季养生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

他非常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在他的影响之下,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

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他提倡讲求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了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

孙思邈很重视研究常见病和多发病。他对脚气病作了详细的研究,首先提出用谷白皮煮粥常服可以预防,所选择的治疗脚气病的药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效果很好。在长期的实践中,孙思邈还总结出治疗痢疾、绦虫、夜盲等病症的特效药方。

在太白山中居住时,孙思邈亲自采集药材,研究药物性能。他认为适时采药极为重要,早则药势未成,晚则药势已竭,依据丰富的药学经验,确定出233种中药材适当采集的时节。

孙思邈对针灸术也颇有研究,著有《明堂针灸图》,以针灸术作为药物的辅助疗法。他认为“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积极主张对疾病实行综合治疗。

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孙思邈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用来发火炼丹,这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火药的配方。他在所著《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记述了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 

孙思邈还对良医的诊病方法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有如赳

在临床实践中,孙思邈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阿是穴”和“以痛为腧”的取穴法,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用羊的甲状腺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用牛乳、豆类、谷皮等防治脚气病。

对于孕妇,提出住处要清洁安静,心情要保持舒畅,临产时不要紧张;对于婴儿,提出喂奶要定时定量,平时要多见风日,衣服不可穿得过多等等。这些主张,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意义。

孙思邈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前人未有。

9、孙思邈的资料

孙思邈(约581~682)

中国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孙思邈从小多病,为筹汤药费用几乎荡尽家财,但他又非常聪明 ,坚持攻读经史百家和医学等科学知识。孙思邈一生淡于名利,隋文帝时曾征召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要授他爵位,唐高宗让他做谏议大夫,他都一一谢绝了,他的志向是做一名济世活人的医学家。在学医过程中,孙思邈除手不释卷地学习医学著作外,还特别注意向民间寻求经验,广泛搜集单、验方。在医疗活动中他非常注重医生的道德修养,他强调医生要把病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病人来请出诊,不管昼夜寒暑,也不要怕路途险阻,不顾饥渴疲劳,要一心赴救。他认为医学是精微之至的事业,必须刻苦钻研,精勤不倦,才能成为真正的医生 。 孙思邈主要著作为《备急千金要方》 30 卷和《千金翼方》30卷。其他还有《千金髓方》、《福禄论 》、《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太常分药格》等多种,均佚失。孙思邈对医学的巨大贡献,使他受到了历代人民群众的爱戴,被人们奉为“药王”,中国不少地方都有孙思邈的祠庙,以感受他的高贵品德和不朽业绩。

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他在其所著的《大医精诚 》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夫大医之体……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酝禄兼陈,看有若无。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上述的寥寥片语,已将孙思邈的高尚医德情操,展示在人们面前。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书的成就在于:首先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很深的研究,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的门径,尤其对广义伤寒增加了更具体的内容。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的先河。《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 药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广泛吸收各方面之长,雅俗共赏,缓急相宜,时至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千金要方》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在阅读仲景书方后,再读《千金方》,真能大开眼界,拓宽思路,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

《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孙氏能寿逾百岁高龄,就是他在积极倡导这些方面的理论与其自身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孙思邈的辉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人称“药王”,“真人”,“药圣”,隋、唐两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对他以礼事之。他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的鉴山畔,虞诚奉祀。乔世宁序中云:“鉴山香火,于关中为盛,虽华岳吴镇弗逮焉。”孙思邈在日本也享有盛誉,尤其是日本名医丹波康赖和小岛尚质等对他十分崇拜。

孙思邈,京兆华原(即今陕西省耀县)人,生于581年,卒于682年,享年102岁。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因病学医,热爱医学,淡薄名利,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在位期间,曾多次邀请他入朝作官,都被他婉言谢绝。

他一边行医,一边采药,曾先后到过陕西的太白山、终南山,山西的太行山,河南的嵩山以及四川的峨嵋山等地。广泛搜集单方、验方和药物的使用知识,在药物学研究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所以人们尊称他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孙思邈一生非常注重医学道德的修养,在他的《千金要方》一书中,首列“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二篇,这是我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医德文献专论,是高尚的医德与高超的医技两相结合的医德规范。他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他的这种浓厚而朴素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

在药物学研究方面,孙思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药物的采集、炮制到性能认识,从方药的组合配伍到临床治疗,孙思邈参考前人的医药文献,并结合自已数十年的临证心得,写成了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载方5000多首,书中内容既有诊法、证候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可谓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总结。而《千金翼方》载方近3000首,书中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中风、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对《千金要方》作了必要而有益的补充。书中收载的800余种药物当中,有200余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将晋唐时期已经散失到民间的《伤寒论》条文收录其中,单独构成九、十两卷,竟成为唐代仅有的《伤寒论》研究性著作,对于《伤寒论》条文的保存和流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孙思邈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阿是穴”和“以痛为腧”的取穴法,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用羊的甲状腺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用牛乳、豆类、谷皮等防治脚气病;对于孕妇,提出住处要清洁安静,心情要保持舒畅,临产时不要紧张;对于婴儿,提出喂奶要定时定量,平时要多见风日,衣服不可穿得过多……这些主张,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

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

由于《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的影响极大,因此这两部著作被誉为我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起到了上承汉魏,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两书问世后,倍受世人瞩目,甚至飘扬过海,广为流传。日本在天宝、万治、天明、嘉永及宽政年间,都曾经出版过《千金要方》,其影响可见一斑。孙思邈死后,人们将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并在山上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当地群众都要举行庙会,以经念孙思邈为我国医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庙会时间长达半月之久,前来游览、凭吊的八方来客络绎不绝。
绝对是药王了~~

10、中医养生主要是做什么养生的?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来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源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百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度。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如《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养生重在养心,保养知精、气、神。即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道、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与孙思邈四季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