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帝内经养生作息时间表
2、从中医角度讲,人应该睡午觉吗?老外为什么没有这个习惯?
因为老外不懂中医呗!
这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一定要珍惜啊。
有的老中医还有个传统呢,晚上10点之前不睡觉的话都不给治呢。
为啥?对不?
子午流注是大科学呀!
所以说有熬夜的坏习惯一定要改掉呦~~~
补充一下关于子午流注的知识,供您参考: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最旺。所以,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已时 (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 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
午时 (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 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申时 (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 (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亥时 (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简易歌诀:寅时气血注入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3、为什么中午要睡觉?中午什么时候睡觉最好?是吃饭后睡还是饭前睡?中医养生子午时怎么睡觉最好?
中午需午时,对应五脏属心,午睡也就是养心。心属火,昼夜不停的温暖全身,如果在百一天一中间,中午这个时候休息一下,可以很好的减轻心度脏的负担;中午又是一天阳气达到最高峰,开始阳气减退阴气上升。阴阳交替之间,睡觉可以让气血得到稳问妥的交换。午睡既养心也是养一身之阳气。
午睡比较灵活,看答具体的条件。有条件的躺下最好,不一定非得睡得天昏地暗的,入静即可。专没条件的打个盹也行,但最好别趴着,容易伤到颈椎。就这么坐着,象和尚道士打坐一样,调匀呼吸,安静平和就可以了。
要论最好的时间,个人认为11点半属到12点半这个时间最好。
4、中午午休是否对身体有好处?
5、养生有方︱午时养心,怎么睡才健康
午时(11:00-13:00)是心经气血最旺的时候,心经当令。午时和子时是一天之中、一昼夜之中天地阴阳的一个转换点,人体在天地阴阳转换的时候就要休息一下,让我们人体顺应天地的气机变化,所以古人把睡子午觉,叫做“盗天地之生机”,这个是很高明的养生智慧。中医一直推崇睡好“子午觉”,奉为“养生的法宝”。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午时经络:心经气血流注于心经,「手少阴心经」是人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手少阴心经,简称心经,十二正经之一,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左右各9个腧穴,共18个。心经的功能★ 治疗各种心脏原发的疾病;
★ 治疗情志方面的疾病,比如神经错乱、抑郁症等;
★ 调治手掌心老是发热,手掌出汗等。
心经不通的症状《黄帝内经》中说,当心经异常时,反映到人体的外部症状包括:心胸烦闷、疼痛、咽干、口渴、眼睛发黄、胁痛、手臂一面靠小指侧那条线疼痛或麻木、手心热等。虚症:胸闷、脸发红、四肢沉重、易疲倦、气血不良、胸痛、心悸亢奋、语言障碍等。实症:呼吸不畅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头痛、口干口苦、掌心发热等。
神门穴:安神助眠神门穴是心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心经之气出入的门户,可以补充心脏的原动力,因此它就成为保养心脏系统的重要穴位,经常刺激这个穴位,可以防治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多种疾病。
神门穴的位置在手腕的横线上,弯曲小拇指,牵动手腕上的肌腱,肌腱靠里就是神门穴的位置。午时养生之道宜:适度午睡养心午时心经最旺。午时是心经当令的时间,此时不宜做剧烈运动,午时一阴生,动养阳,静养阴,所以此时宜静养,可以静卧闭目养神或小睡一会儿,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忌:剧烈运动中午不宜剧烈运动,以免造成血脉运行紊乱,血不归经。此时是阳气之极,也是药之极,气升之极。违反此规律容易得中风及出血的病。如脑出血,流鼻血等。另外,高血压病人一定不能喝酒,不能生气,也不能用重力。午睡有技巧午时阴长阳消,午睡一刻值千金。明朝太医刘纯说:“饭后小憩,以养精神。”尤其在夏天,日长夜短,晚上往往又很闷热,使人难以入睡,以致睡眠时间不足,白天工作常常会感到头昏脑涨、精神不振,容易疲劳,午睡能起到调节作用。但午睡也要讲究方法,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 睡前不吃过饱过油腻★ 午饭后不可立即睡觉★ 起床后6小时再午睡★ 午睡后更疲劳者宜睡10-15分钟★ 不疲劳也该躺下休息★ 午睡最好在床上休息★ 睡后慢慢起来,适当活动
我们提倡午睡,但对于那些没有午睡习惯的人,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方式,强迫自己午睡,反而可能扰乱生物钟,导致疲劳和困倦。三种人午睡有危险★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人;
★ 血压很低的人;
★ 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特别是因脑血管疾病而经常头晕的人。
因为饭后午睡(特别是炎热的夏季)皮肤下的血管中血容量增多以促进散热,报餐后血液大量向消化器官流动,导致脑供血量的下降,有诱发脑梗塞的危险。睡好子午觉,防治冠心病
夏季高温虽然能使血管扩张,但同时也使人排汗多,血液就更容易粘稠,因此炎热天气依然要做好冠心病发作的预防。夏天午睡片刻,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更是护心法宝。瑞典学者对午睡和不午睡的人群进行了调查,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后发现有午睡习惯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比无午睡习惯者减少了30%。心脑血管病人午睡有讲究宜采取以头高脚低侧卧睡姿:以减轻对心脏的压力,并防止打鼾,切勿坐着或伏案打盹,以免引起脑部缺血。
高血压、冠心病人睡前忌服降压药:因为人体在入睡后比睡前的血压下降20%,服降压药易使心、脑、肾等供血不足,促使血小板等凝血物质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中风。
午睡以一小时左右为宜,起床前在心前区和胸部做5~10分钟自我按摩。下床后立即喝一杯白开水,以补充体内水分。
6、中午睡觉什么时间段好
11:00到1:00之间,晚上也是,据说这个时段睡觉,对身体很好。
7、睡午觉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8、深圳电视台财频道中医养生节目有专家谈,午餐后必须散步,如果立即午睡,则午餐就是毒药?
好象不一定正确,现在很多专家都吓唬人.毒药?我看没有一个因为午餐后立即睡觉而中毒的吧,我天天都是中午吃了饭就睡觉,很多同事也跟我一样,那现在要不要去医院赶紧打针解毒呀???????我最看不上现在这些所谓的专家,说不出之所以然,只知道吓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