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论养生之道 培根

论养生之道 培根

发布时间:2020-07-20 08:19:45

1、培根《人生论》最主要是哪几论?

01论真理
02 论死亡
03 论宗教信仰的统一
04 论报复
05 论逆境
06 论韬晦
07 论家庭
08 论婚姻
09 论嫉妒
10 论爱情
11 论权位
12 论勇敢
13 论善良
14 论贵族
15 论叛乱zd
16 论无神论
17 论迷信
18 论旅行
19 论帝王
20 论忠告
21 论时机
22 论狡猾
23 论自私
24 论革新
25 论迅速专
26 论小聪明
27 论友谊
28 论消费
29 论强国之道
30 论养生之道
31 论猜疑
32 论言谈
33 论殖民事业
34 论财富
35 论谶言
36 论野心
37 论宫廷化装舞
38 论天性
39 论习惯
40 论幸运
41 论贷款
42 论青年与老年
43 论美
44 论残疾人
45 论建筑
46 论园艺
47 论谈判
48 论仆侍
49 律师
50 论读书
51 论党派属
52 论礼貌
53 论称赞
54 论虚荣
55 论荣誉
56 论法律
57 论愤怒
58 论变迁
59 论谣言(残篇)

2、《庄子》——《庖丁解牛》中的“养生之道”指的是什么?

从《庖丁解牛》析养生之道

主旨
本文借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说明养生之道,凡事要顺应自然,不勉强硬碰,还要抱持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这样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段落大意
本文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说明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
第二段∶描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第三段∶写文惠君对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的赞叹。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见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话总结全文,并点明文章的题旨。
内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归纳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养生主全文的总纲,说明了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重点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知识作对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
知识,那就会使人疲困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为了免除对身体的危害,人应忘却一切善恶的观念,不要为善以追求好名声,
不要为恶以遭受刑罚。
(3) 为忘却善恶、免伤身心,则凡事都要顺著自然的中道以为常法,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阐释养生之道。这部分的重点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
A ) 庖丁解牛时,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脚踏著、用膝盖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动作纯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节拍旋律。
B) 庖丁运刀解牛时发出的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於经首乐章的节奏韵律。
(2)文惠君的赞叹∶
由於庖丁解牛的动作熟练,而且富於美感和节奏感,令文惠君赞叹不已∶赞叹
地说:「技术何以竟达到这样的境地?」

(3)文惠君的赞赏,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见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总则∶「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哲理,已超过於一般的技术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经验∶
(i)解牛的三个阶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为不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看不见筋肉骨节间的空隙,所以将整头牛看成一个整体。
(b) 三年后∶因为庖丁解牛的经验多了,对牛体的结构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时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头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体筋肉骨节间的空隙罢了。
(c) 现在∶他解牛时只用心神跟牛体接触,而不需用眼睛去观看。这是因为他顺著牛体的自然结构,在筋肉骨节间的空隙运刀,不会碰著筋肉盘结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衬托自己的技艺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硬把骨头砍断。
(b) 「良庖」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截断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数千,但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似的。因为牛的骨节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则没有厚度,以没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节中,自然宽广非常,很有运转的馀地。所以他的刀虽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锋利如新。
(4) 庖丁从解牛经验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谨慎∶虽然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但当他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时,绝不掉以轻心,他会战战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视线,放慢动作,谨慎小心地轻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难时,应谨慎小心,以免出错。
(ii) 做人要敛藏自处∶当牛分解开了,他自然感到心满意足,於是把刀抹净后收藏起来。正如人解决困难后,应收敛锋芒,以免招至妒忌。
(4)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一番话后,领悟到养生之道,点出了文章的题旨。
以庖丁解牛喻养生之道∶

喻体 本体
牛体 错综复杂的社会
牛的筋肉骨节 世上纷繁的事务
刀 人的生命
刀刃 人的本性
解牛的过程 人生的历程
解牛的方法 养生的方法
解牛方法 养生方法
庖丁先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顺著牛体自然的肌理,从筋肉骨节的缝隙处下刀,不切割筋骨,刀子无损,故能持久耐用。人处身於复杂的社会,面对纷繁的世事,应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顺应自然而行,巧妙地避开种种障碍,不硬碰,才能尽享天年。

3、培根随笔好段好句摘抄

好句:
1.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2.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3.人们喜爱谎言,不仅因为害怕查明真相的艰难困苦,而且因为他们对谎言本身具有一种自然却腐朽的爱好。

4.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5.如果民众讲的比上层人物讲的更真实可信,这不必奇怪,因为民众讲话不用担风险 。

6.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7.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那位复仇的女神。

8.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9.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10.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11.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12.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13.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

14.惯于作假其实只是一种因软弱和不动脑筋而促成的狡猾,并不是高超的策略 。

15.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16.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17.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不是在我们的背后。

18.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19.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20.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

21.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好段:
1) 公众的嫉妒对国家来说是一种可能蔓延的疾病,正如传染病可侵入健全的肌体并使之犯疾一样,国民一旦产生这种嫉妒,他们甚至会反对最合理的国家行为,并使这些行为背上恶名;而为此采取笼络民心的举措也几乎无济于事,因为这正好表明当局害怕嫉妒,软弱可欺,结果造成的损害更大。这也像通常的传染病一样,你越怕它,它越要找上门来。这种公众的嫉妒似乎主要是针对高官大臣,而不是针对君王和国家本身。但有一条千真万确的规律,那就是如果某位大臣并无甚过失却招来公众强烈的嫉妒,或是公众的嫉妒在某种程度上是针对一国之所有大臣,那嫉妒的矛头(虽隐而不露)实际上就是指向国家本身了。——《论嫉妒》
2) 登高位而德行愈增,此乃高洁之士的明显标志,因高位显职实则(或曰应该是)德行之所在;犹如自然界中,万物疾动而奔其所,一旦各就各位则静然处之,德行亦是如此,追求显职时则动,问鼎高位后则静。一切升迁腾达均须循小梯迂回而上,上升时若遇派系分攘则不妨加入一派,然登顶后必须保持中立,无朋无党。追忆前任时应持论公允,言辞审慎,如若反其道而行之,那就将欠下一笔自己卸任后非还不可的旧帐。若有同僚,应予以尊重,宁可在他们不想求见时召见他们,也不要在他们有事求见时将其拒之门外。在与人私下会谈和答复私人请求的时候,切莫时时想到或念念不忘自己的地位,最好让别人去说:此公为官和居家真是判若两人。——《论高位》
3) 君王亦不可凭产生不满的痛苦大小来估量危险,因为在最危险的不满情绪中恐惧的成分往往大于痛苦,而“痛苦是有限的,但恐惧无限”。再说迫于高压,使人产生忍耐力的痛苦也会使人丧失勇气,但对恐惧来说则不然。——《论叛乱与骚动》
4) 欲行事者须知,看上去不足惧的危险往往并非不足为惧,令人虚惊一场的为则历来都多于逼迫人的危险。——《说时机》
5) 语言犹如展开的挂毯,心象意念都显现在其图案之中;而思想则如未打开的挂毯,心象意念只是被裹在里面。——《论友谊》
6) 应经常审视你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习惯,若判定某种习气有害,则须设法逐渐将其戒除;但若发现因改变某习性而引起不适,你也不妨故态复萌;因为很难区分何为公认的有益于健康的习惯,何为对你个人有益并相宜的习性。日常生活中应该无忧无虑,自得其乐,此乃延年益寿的秘诀之一。至于人之所感所思,当避免忌妒、焦虑、忧愤以及过度欣喜和暗自悲伤,亦当避免思其力之所不及、其智之所不能。应该让心中怀有憧憬,怀有仰慕和惊叹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奇感;还应让头脑中充满庄重而多彩的思考对象,如历史、深化以及对自然的研究。——《谈养生之道》
7) 若对别人确信你懂得的事偶尔佯装不知,那下次你对不懂之事保持沉默别人也会以为你懂。——《谈辞令》
8) 人之本性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感情强烈之际和新的尝试之中,因独居时不必矫揉造作,激动时会忘掉其清规戒律,而在新的尝试中则无惯例可援引。——《谈人之本性》
9) 须知一个人若是在言谈举止上太煞费苦心,他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风度和魅力,因为风度魅力之展现必须自然大方而无矫揉造作。有人的举手投足像每个音节都推敲过的诗行,可一个在鸡毛蒜皮上绞脑汁的人又何以能领悟宏旨大义?——《谈礼节与俗套》
10)赞赏别人就是褒扬自己,因为别人被你赞赏之处要么比你出色,要么比你逊色。而如果他比你逊色而受到夸奖,那你就更加值得夸奖;如果他比你出色而未受到称颂,那你就更不值得称颂。——《论虚荣》

4、培根随笔分为哪几部分

《随笔》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篇 论真理
第二篇 论死亡
第三篇 论宗教之统一
第四篇 论复仇
第五篇 论厄运
第六篇 论伪装与掩饰
第七篇 论父母与子女
第八篇 论结婚与独身
第九篇 论嫉妒
第十篇 论爱情
第十一篇 论高位
第十二篇 说胆大
第十三篇 论善与性善
第十四篇 论贵族
第十五篇 论叛乱与骚动
第十六篇 论无神论
第十七篇 论迷信
第十八篇 论远游
第十九篇 论帝王
第二十篇 论进言与纳谏
第二十一篇 论时机
第二十二篇 论狡诈
第二十三篇 论利已之聪明
第二十四篇 论革新
第二十五篇 论求速
第二十六篇 论貌似聪明
第二十七篇 论友谊
第二十八篇 谈消费
第二十九篇 论国家之真正强盛
第三十篇 论养生之道
第三十一篇 论疑心
第三十二篇 论辞令
第三十三篇 论殖民地
第三十四篇 论财富
第三十五篇 论预言
第三十六篇 论野心
第三十七篇 论假面剧和比武会
第三十八篇 论人之本性
第三十九篇 论习惯和教育
第四十篇 论幸运
第四十一篇 论有息借贷
第四十二篇 论青年与老年
第四十三篇 论美
第四十四篇 论残疾
第四十五篇 论建房
第四十六篇 论园林
第四十七篇 论洽谈
第四十八篇 论门客与朋友
第四十九篇 论求情说项
第五十篇 论读书
第五十一篇 论党派
第五十二篇 论礼节与仪容
第五十三篇 论赞誉
第五十四篇 论虚荣
第五十五篇 论荣誉和名声
第五十六篇 论法官的职责
第五十七篇 论愤怒
第五十八篇 论世事之变迁
第五十九篇 论谣言(残篇)

网络介绍得很详细、

5、为什么培根随笔里面的题目都是论什么呢

第一篇 论真理
第二篇 论死亡
第三篇 论宗教之统一
第四篇 论复仇
第五篇 论厄运
第六篇 论伪装与掩饰
第七篇 论父母与子女
第八篇 论结婚与独身
第九篇 论嫉妒
第十篇 论爱情
第十一篇 论高位
第十二篇 说胆大
第十三篇 论善与性善
第十四篇 论贵族
第十五篇 论叛乱与骚动
第十六篇 论无神论
第十七篇 论迷信
第十八篇 论远游
第十九篇 论帝王
第二十篇 论进言与纳谏
第二十一篇 论时机
第二十二篇 论狡诈
第二十三篇 论利已之聪明
第二十四篇 论革新
第二十五篇 论求速
第二十六篇 论貌似聪明
第二十七篇 论友谊
第二十八篇 谈消费
第二十九篇 论国家之真正强盛
第三十篇 论养生之道
第三十一篇 论疑心
第三十二篇 论辞令
第三十三篇 论殖民地
第三十四篇 论财富
第三十五篇 论预言
第三十六篇 论野心
第三十七篇 论假面剧和比武会
第三十八篇 论人之本性
第三十九篇 论习惯和教育
第四十篇 论幸运
第四十一篇 论有息借贷
第四十二篇 论青年与老年
第四十三篇 论美
第四十四篇 论残疾
第四十五篇 论建房
第四十六篇 论园林
第四十七篇 论洽谈
第四十八篇 论门客与朋友
第四十九篇 论求情说项
第五十篇 论读书
第五十一篇 论党派
第五十二篇 论礼节与仪容
第五十三篇 论赞誉
第五十四篇 论虚荣
第五十五篇 论荣誉和名声
第五十六篇 论法官的职责
第五十七篇 论愤怒
第五十八篇 论世事之变迁
第五十九篇 论谣言(残篇)

6、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多少篇?

译序第一篇 论真理第二篇 论死亡第三篇 论宗教之统一第四篇 论复仇第五篇 论厄运第六篇 论伪装与掩饰第七篇 论父母与子女第八篇 论结婚与独身第九篇 论嫉妒第十篇 论爱情第十一篇 论高位第十二篇 说胆大第十三篇 论善与性善第十四篇 论贵族第十五篇 论叛乱与骚动第十六篇 论无神论第十七篇 论迷信第十八篇 论远游第十九篇 论帝王第二十篇 论进言与纳谏第二十一篇 论时机第二十二篇 论狡诈第二十三篇 论利已之聪明第二十四篇 论革新第二十五篇 论求速第二十六篇 论貌似聪明第二十七篇 论友谊第二十八篇 谈消费第二十九篇 论国家之真正强盛第三十篇 论养生之道第三十一篇 论疑心第三十二篇 论辞令第三十三篇 论殖民地第三十四篇 论财富第三十五篇 论预言第三十六篇 论野心第三十七篇 论假面剧和比武会第三十八篇 论人之本性第三十九篇 论习惯和教育第四十篇 论幸运第四十一篇 论有息借贷第四十二篇 论青年与老年第四十三篇 论美第四十四篇 论残疾第四十五篇 论建房第四十六篇 论园林第四十七篇 论洽谈第四十八篇 论门客与朋友第四十九篇 论求情说项第五十篇 论读书第五十一篇 论党派第五十二篇 论礼节与仪容第五十三篇 论赞誉第五十四篇 论虚荣第五十五篇 论荣誉和名声第五十六篇 论法官的职责第五十七篇 论愤怒第五十八篇 论世事之变迁第五十九篇 论谣言(残篇)附录 新工具(节选)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就是他的《随笔》(Essays)。这本书1597年出版时只收有十篇文章,1612年版增至38篇,1625年版(即末版)增至五十八篇。在培根逝世31年后的一六五七年,有一个Rawley版将培根的未完稿《论谣言》(Of Fame)作为第59篇收入其《随笔》,但由于该篇只有“启承”尚无“转合”,故后来的通行本仍多以58篇为标准。见http://ke.网络.com/view/353898.htm#3

7、培根随笔100句

内容简介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美》、《论善与性善》、《论真理》、《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从 《培根随笔集》的 《论真理》、《论死亡》、《说人之本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他是一个热爱哲学的人。从《论高位》、《论帝王》、《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他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从《论爱情》、《论友谊》、《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他富有生活情趣。从《论逆境》、《论幸福》、《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他自强不息。从《论伪装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他工于心计、老于世故。

内容主要是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主要讲叙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许多方面,其中有《谈读书》、《论真理》、《论嫉妒》、《论死亡》、《论美》等著名篇章,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

该书1597年出版时只有10篇文章,1612年出版增至38篇,1625年版增至58篇,培根逝世31年后的1657年Rawel将培根未完成的随笔《论谣言》作为第59篇收入最终构成了今天流行的版本。 培根随笔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这位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科学家,出生于豪门,自修获得律师资格并步入政界,几经波折后成为了国家重臣,最后又因一桩受贿案被国会弹劾去职。《培根随笔》主要讲叙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本书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对于各种方面的内容培根都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培根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

《随笔》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

《随笔》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于今天的青年读者,读《随笔》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因为《随笔》里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版本信息
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就是他的《随笔》(Essays)。这本书1597年出版时只收有十篇文章,1612年版增至38篇,1625年版(即末版)增至五十八篇。在培根逝世31年后的一六五七年,有一个Rawley版将培根的未完稿《论谣言》(Of Fame)作为第59篇收入其《随笔》,但由于该篇只有“启承”尚无“转合”,故后来的通行本仍多以58篇为标准。

图书目录
译序

第一篇 论真理

第二篇 论死亡

第三篇 论宗教之统一

第四篇 论复仇

第五篇 论厄运

第六篇 论伪装与掩饰

第七篇 论父母与子女

第八篇 论结婚与独身

第九篇 论嫉妒

第十篇 论爱情

第十一篇 论高位

第十二篇 说胆大

第十三篇 论善与性善

第十四篇 论贵族

第十五篇 论叛乱与骚动

第十六篇 论无神论

第十七篇 论迷信

第十八篇 论远游

第十九篇 论帝王

第二十篇 论进言与纳谏

第二十一篇 论时机

第二十二篇 论狡诈

第二十三篇 论利已之聪明

第二十四篇 论革新

第二十五篇 论求速

第二十六篇 论貌似聪明

第二十七篇 论友谊

第二十八篇 谈消费

第二十九篇 论国家之真正强盛

第三十篇 论养生之道

第三十一篇 论疑心

第三十二篇 论辞令

第三十三篇 论殖民地

第三十四篇 论财富

第三十五篇 论预言

第三十六篇 论野心

第三十七篇 论假面剧和比武会

第三十八篇 论人之本性

第三十九篇 论习惯和教育

第四十篇 论幸运

第四十一篇 论有息借贷

第四十二篇 论青年与老年

第四十三篇 论美

第四十四篇 论残疾

第四十五篇 论建房

第四十六篇 论园林

第四十七篇 论洽谈

第四十八篇 论门客与朋友

第四十九篇 论求情说项

第五十篇 论读书

第五十一篇 论党派

第五十二篇 论礼节与仪容

第五十三篇 论赞誉

第五十四篇 论虚荣

第五十五篇 论荣誉和名声

第五十六篇 论法官的职责

第五十七篇 论愤怒

第五十八篇 论世事之变迁

第五十九篇 论谣言(残篇)

附录 新工具(节选)

图书信息
《培根随笔》

作 者: (英)培根 张春阳 编译

内容简介

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被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不仅在文学、哲学方面成就显赫,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同样建树颇丰,被誉为“法律之舌”、“科学之光”。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名言整理

知识就是力量。

人生:

只知哲学一些皮毛的人,思想会导向无神论。但是,深入了解哲学,会把人带回宗教。

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

美的至高无上的部分,无法以彩笔描出来。

炫耀于外表的才干陡然令人赞羡,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

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

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划,而不适合固定的职业。

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

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

当命运微笑时,我也笑着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秘以友谊对于人世间生,真像炼金术所要找的那种点金石。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金。

严厉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谴责,也应当庄重而不应当侮辱嘲弄。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誓言是否有效,必须视发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发生力量。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论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命运如同市场。如果老待在那里,价格多半是会下跌的。

在富人的想象里,财富是一座坚强的堡垒。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快捷方式通常是最坏的路。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噩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金钱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

如果你考虑两遍以后再说,那你说得一定比原来好一倍。

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无拘无束。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即使勉强施压抑,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真理:

与智慧相伴的是真理,智慧只存在于真理中。

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人们说得好,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要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更要依赖真理,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

从错误中比从混乱中易于发现真理。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到处泛滥。

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像萌芽一般,在一个真理之下又生一个疑问,真理疑问互为滋养。

事业:

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看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起来。青年可以从老年身上学到他们所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的影响角度来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年轻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年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是崇高的。

修养:

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由智慧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科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科学的真正的与合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于人类生活,用新的发明和财富丰富人类生活。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8、培根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什么或者是什么它共有多少篇短文组成

你问的是培根的《培根随笔》。篇目是:

第一篇 论真理 第十六篇 论无神论 第三十一篇 论疑心  第四十六篇 论园林 
第二篇 论死亡 第十七篇 论迷信 第三十二篇 论辞令  第四十七篇 论洽谈 
第三篇 论宗教一统 第十八篇 论远游 第三十三篇 论殖民地 第四十八篇 论门客与朋友 
第四篇 论复仇 第十九篇 论帝王 第三十四篇 论财富  第四十九篇 论求情说项 
第五篇 论厄运 第二十篇 论进言与纳谏 第三十五篇 论预言  第五十篇 论读书 
第六篇 论伪装与掩饰 第二十一篇 论时机 第三十六篇 论野心  第五十一篇 论党派 
第七篇 论父母与子女 第二十二篇 论狡诈 第三十七篇 论假面剧和比武会  第五十二篇 论礼节与仪容 
第八篇 论结婚与独身 第二十三篇 自谋 第三十八篇 论人之本性  第五十三篇 论赞誉 
第九篇 论嫉妒 第二十四篇 论革新 第三十九篇 论习惯和教育  第五十四篇 论虚荣 
第十篇 论爱情 第二十五篇 论求速 第四十篇 论幸运 第五十五篇 论荣誉和名声 
第十一篇 论高位 第二十六篇 论貌似聪明 第四十一篇 论有息借贷  第五十六篇 论司法 
第十二篇 论勇敢 第二十七篇 论友谊 第四十二篇 论青年与老年  第五十七篇 论愤怒 
第十三篇 论善与性善 第二十八篇 谈消费 第四十三篇 论美 第五十八篇 论世事之变迁 
第十四篇 论贵族 第二十九篇 论国家之真正强盛 第四十四篇 论残疾 第五十九篇 论谣言(残篇)
第十五篇 论叛乱与骚动 第三十篇 论养生之道 第四十五篇 论建房

另外培根的《新工具》也很有名。

9、培根的人生随笔一共收录了多少文章?

把目录复制给你看吧: 论真理 论死亡 论宗教信仰的一致性问题 论报复 论逆境 论伪装与沉默 论家庭百 论婚姻 论嫉妒 论爱情 论权位 论勇敢 论善 论贵族 论叛乱 论无神论 论迷信 论旅行 论帝王 论建议 论时机 论狡猾 论自私 论革新 论迅速 论小聪明 论友谊 论消费 论强度国之术 论养生之道 论猜疑 论言专谈 论殖民事业 论财富 论谶言 论野心 论宫廷化装舞 论天性 论习惯 论幸运 论贷款 论青年与老年 论美 论残疾人 论建筑 论园艺 论谈判 论仆侍 论律师属 论读书 论党派 论礼貌 论称赞 论虚荣 论荣誉 论法律 论愤怒 论变迁 培根生平及其学术思想何新 (附录) 弗兰西新·培根年谱 后记

与论养生之道 培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