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 心得 太极

养生 心得 太极

发布时间:2020-07-20 07:55:45

1、从养生的角度讲,练哪种太极拳最好

和式太极拳是传统拳术,属于太极拳流派之一。始创于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太极拳名家和兆元,因地域亦被称为赵堡太极拳。和式太极拳除具有一般太极拳的要点外,在理zd论、技术技法、强身养生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和式太极拳以《周易》理论为基础,像其形取其义用其理,移动周身处处走圆,无不是圈,行成周身无处受力,自然圆活。和兆元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习文学医。1825年,师从本镇拳师陈清平习武。后在北京供职,官授武信郎。在理学大家李棠阶影响下,对太极拳版进行了重大改革。尤使太极拳理论有了长足发展。以理学、儒家、道家并结合医学理论来指导规范拳架,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创编了一套体用一致,技理相合的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相比较陈家权沟几家的太极拳而言,和式太极拳运劲走圆,删繁就简,纯粹自然,在集技击,导引,散手于一身的同时,更加具备养生的作用。

2、太极养生具体是怎么养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太极拳则可使身心俱健,强外固内,有助于疏通经络,消除心中的郁闷,实是外强筋骨,内调精气神之有效手段。

3、学习太极的心得

太极拳以“用意不用力”为主的旧功拳,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健身拳术。但不等于不具有攻防含义,它和其它拳术一样,具有健身防身的双重作用,因此攻与防仍是太极拳运动的核心;是太极拳运动的最高阶段表现形式。所谓攻,就是指太极拳运动员和对方搏斗时,打击对方的活动;防,是指太极拳运动员和对方搏斗时,防御对方的攻击活动。所以太极拳运动,特别是太极推手;就是围绕着各种攻防动作,组成没有固定程序和范畴的搏斗动作。一旦进行实战,除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外,还有打、踢、拿、摔等攻击方法;架、格、闪、挂、扣等防守方法。在攻防过程中,还讲究攻防的战备战术。如“指上打下,声东击西”,“彼实则避之,彼虚则击之”。随机应变,攻防转化自然,运用自如。由此可见攻与防是对立又统一的。进攻、防守、再进攻、再防守,攻中有防、防中寓攻的辩证关系,对提高运动员攻防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开始学太极拳,老师一定教诲要放松,但是因自己思维方式不同,不能很好接受,甚至怀疑太极理论的真实性,往往产生不用力、劲等怎么能把人轻松的扔出去,所以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为了好看而故意摆姿势,从练拳劲路上分析产生了断劲,和外家拳没有什么两样,与健身和技击不利。

首先,学拳开始,动作要规范,每一势要做到位,通过摆好姿势检查脚手是否和身体正中线方向(鼻尖)一致,看能不能产生的合力为原则,通过把脚手骨骼调节顺,便于保持攻防最佳间架。在此基础上注重以外形带动身体转动划圈,注意外三合的协调配合。
其次,当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外三合基本能协调配合后,意念开始以身体带动外形练拳,手臂等上肢意念上要慢于身体,身体通过节节贯穿保持气血传递,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有蠕动感,使身体的每一个局部都能够转动,手落下时自然松垂,如衣服架上挂了一件服装,袖子下摆自然,如无垠树上挂着三尺罗衣,随风荡漾。手臂上摆时,手指向上,手臂尽量和身体中垂线保持平行,身体以脊柱为轴保持左右对称,上下协调,能通过身体把圆圈转出来,一切动作都是为了转圈,并且通过身体传递,下至脚底甚至穿过地下循环再反传至头顶而完成身体大循环即大周天,有利于气血流畅,能很好的增强人的身体健康,对防身技击更有实效性。
最后人才能在一种自然态中练拳练功,一切功夫都体现在日常练拳当中,如拳论中云:“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如书法行书到草书的过渡,要的是一种气势,也体现了拳道的一种艺术,从拳道之小道而得大道。在实战中,一切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不和对方有一丝的抵抗,一有对抗就转动变化,而意识始终在先,始终在松空中控制对方,才能做到发放人随心所欲。
练武术练的是对自已身体的敏感程度。有二层意思:1,对自己身体内部的敏感,可以灵活支配自己的肢体,2,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当受到外界打击时,身体会自发的作出动作规避伤害。这就需要大量的练习。
人是一个重心支撑体。
前不久看了一个叫功夫天下的论坛和徐世煕网站。其中有很多关于功夫和太极拳和论述,看后感觉受益很多。
关于太极拳:很有争论,自己也知道练的是太极操。徐老师的这就是太极拳的视频一下子让人明白了。棚捋挤按,以前看都不看的东西,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也说明徐老师是有很多体会的。
基本功很重要,招式是下架子,必须要靠基本功才能发出来。这些基本功包括:力量,速度,稳定性。最起码的练习:站桩,俯撑之类。不管练什么,基本的东西都要有。
有了点进步,别显摆。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没功夫,别人会忽略你。别给自己找麻烦。
老师的悉心点拨下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太极拳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招法既体现了武打的技击性,又体现了其本身的艺术性。它要求顺随舒适,以柔见长,自然轻灵,松沉圆满为宜,而又强调用意不用提力,动则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伸屈刚柔,于似松非松之间,当达到一定程度,须求意与气结合,即在有意无意之间。
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学太极拳,应该更全面的了解它,做到以武强体、以武养神。让“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口号从我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4、学习太极拳的心得怎么写

下面我就说说自己学练太极拳的一些心得体会:
打太极拳可以修身,所谓修身就是保持身体健康。有人说修身可以去健身房,一样可以有很好的效果。那么修心就不是其他的练习可以代替的了。
首先要放下的不仅是肌肉,更重要的是这颗心,要甘做小学生,让自己变成一个空的容器。记得练起势时,老师教我们要先全身放松,不仅要放松身体,还要放松心。当时我对此体会不深,现在我明白了心松身才能松。练太极拳可以治失眠,当晚上睡不着的时候,醒来又心烦,
看到什么都不舒服,这时候到一块清静的地方慢慢摆动心中的太极,不苛求姿势的完美,可以随心所欲,不强迫自己用多大的力气,适可而止。其实夜晚和清晨是练太极拳的最佳时刻,在修练中那种体会只有等真正练过之后就会明白。练太极拳可以去除杂念,在修练中要不逆心而练,有杂念浮出便会被松弛的神经消退,所以太极者无心是有根据的。练太极拳可以保持心灵宁静。练太极拳最好的环境就是一个人,四周没有任何东西打扰,没有其他人,再好一些就是连声音都没有,那是修练太极拳的最好环境。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民族体育遗产之一。
我国人民长期锻炼中的实践证明:它即是一种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又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流传几千年,只有它存在的道理:一是练习;二是练气,或者说是练功;三是练心。
很感谢我入学的老师提供这样锻炼身体的机会,也很感谢老师能传授这么好的功法给我,让我受益无穷。今天的功效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我觉得我很幸运,所以我会珍惜太极拳所结的缘分,坚持不懈的学练下去。在此我想真诚地说一声: 谢谢老师!

5、太极与养生的理念心得

亿万年来, 自然界中, 日经月行, 星环辰绕, 莫不循圆以为轨道;水滴而形珠, 石磨而状卵, 石滚水注, 莫不符合圆的规律;禽兽的扬降与走跃, 也莫不留下圆弧之轨迹。人类展了科学技术, 而察今日飞机之螺桨, 车辆之转轮;电动之机械, 乃至物质之微观结构, 同样无一脱离圆的运动。直线是无限大的圆之一段, 点即是无限小的圆, 螺旋则是圆与其它因素的合成。圆运动乃是万物运动的本质, 乃是乾坤大道
太极有五行,五行和则圆,养生亦可圆也。
体亦分五行,五行相生则身亦圆矣,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脾属土,肾属水。心生喜,肝生怒,脾生忧,肺生悲,肾生恐,依五行循环相生相克,制化变化规律与脏腑循环,亦之圆也,养而生,养五行,无养怎得生,养可养其性、养其心、养其神、进而则养其身,性不合心不净则神不清,神不清则身不平。其根源为五行不通,无循环,而无圆也,谓之养之圆乃合乾坤大道。

6、太极拳的养生意义

7、谈谈你对太极拳的认识及学习体会。

商务礼仪:严格来说就是我们在商务交往中应该遵守的交往艺术。
体会:学习商务礼仪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方便我们的交往应酬,有助于维护企业的形象。虽然我们学习很多,不过我一点:就是对你的长辈打招呼的时候,你一定要恭敬,并且要说实在点,一些细节要注意。比如:称呼要突出长辈的身份和地位。特别是地位给人的是一中很骄傲的感觉。听到的人特高兴。

8、太极养生具体是怎么养生的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太极拳则可使身心俱健,强外固内,有助于疏通经络,消除心中的郁闷,实是外强筋骨,内调精气神之有效手段。

9、简述体育养生的概念,并结合自身体会论述太极拳的养生功能

体育养生学是指利用中国传统zd的健身思想与方法,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健身活动,从而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保养身体的目的。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已有五千年历史内,是先民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出的一门学科。其内容丰富,寓意深邃。养生学讲的是练养理论与方法,它又包括养生境界、人生哲学、人生艺术等丰容富内容。与人于己都有很多好处,建议选修。

与养生 心得 太极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