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李庆远 养生自述

李庆远 养生自述

发布时间:2020-07-20 04:53:12

1、李庆远是真的吗

彭祖还800岁呢~~ 张三丰也不少啊~~

历史上留有文字记述的年寿最高者,当数清代的李庆远,活了257岁。
李庆远是位传奇人物,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卒于民国24年(1935年),终年257岁。因为他对中医中药、尤其对养生术的研究和实践,都有不凡的造诣和成就,在200多岁的高龄时,其言行举止仍如同壮年,所以被人们誉为“神仙”。
李庆远原籍云南省,又名李青云,90多岁到四川开县定居,一生娶过24任妻子,膝下子孙满堂。
民国十六年(1927),李青云应四川军阀杨森的邀请去万县传授养身之道。杨森对李敬若上宾,为李特制全身新衣,请照相馆照相放大陈列在橱窗里,标明“开县二百五十岁老人李青云肖相,民国十六年春三月摄于万州”。一时之间省内各报竞相作为奇闻报道,轰动全川。因李讲不出养身奥秘,不久即送返开县。民国二十年(1931)《万州日报》九月十五日又载:“开县二百七十三岁老人李青云,已于前晚由陈家场
到万,住李家花园。老人系应王师长之邀到万的……”
在李庆远250岁那年,他的同乡、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先生专程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李庆远兴致勃勃,引经据内典,对养生术作了长篇宏论,既谈个人的养生实践,又论古今养生有道与无道的经验与教训,被刘成勋先生详细记录下来,整理成为《自述》一文,留存后世,至今仍为养生名著。
刘成勋的采访回忆文章发表在1986年第六期《气功》杂志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寿星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约1000多字。北京的一些报纸曾以“地球上最长寿的人”为题予以报道,但当时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怀疑和否认,后来经多方考证,才得到证实。
在《自述》一文中,李庆远认为: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是由元气所主宰的。元气,又称原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它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上、中、下焦)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源泉。
他形象地把爱护与不爱护元气,比作蜡烛存放的位置。若是把点燃的蜡烛置于罩笼内,则燃烧的时间长;若置风雨中,则时间必短或即熄灭。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李庆远非常欣赏老子之言:“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他说,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养生之庸人所忽视。他还十分欣赏清代学者陆陇其的一段话:“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李庆远称:“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
他根据古人的养生理论,特别强调善养生者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
李庆远在讲到自己的养生经验时说:“食不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多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亦不作过久之酣眠。”“饥寒痛痒,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爱自全之道,才是养生的准则和关键。”
他还讲到生活细节的注意事项。他提出,凡细小之事,人们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伤身。他告诫人们: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身,损伤至极,即可亡身。所以,按着先人的养生术,行不疾行,目不久视,耳不极听,坐不至疲,卧不至吸;要先寒而衣,先热而解,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要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此乃长寿之道也。

2、清代中医李庆远为什么能活256岁?

从历史学讲:材料是否有历史根据,是第几手资料,均有待确定,很是超越了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从生物学:不符合细胞分裂规律,科技水平难以相信。李庆远(李清云,1677年-1933年),出生于四川,清末民初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 1777年,李青云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特别奖励。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长期服用黑豆、马齿苋、芹菜、金银花、山楂、绿茶、海藻、菊花等,其命名为“百草长生方”,以保持人体三通,血通、尿通、便通”这就是李庆远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指引。他始终认为保持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态和“三通”是长寿所必须的。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坐如龟,行如雀,睡如狗”这就是李庆远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指引。他的饮食主要以米饭和少量的葡萄酒为主。

茶的养生及药用已载入《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而花枝茶具体出处不详,史料记载应出自湖北;《本草纲目》记载决明子具有清热泻火、明目的功效;荷叶具有消炎、利尿的功效;罗汉果具有润肠通便、清咽润肺的功效。

他还讲到生活细节的注意事项。提出,凡细小之事,人们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伤身。他告诫人们: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身,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所以,按着先人的养生术,行不疾行,目不久视,耳不极听,坐不至疲,卧不至极;要先寒而衣,先热而解,要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要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此乃长寿之道也。

李庆远最后告诫说,饥寒痛痒,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爱自全之道,才是养生的准则和关键

3、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李庆远(1677-1933)为什么能活到256岁?

从历史学讲:材料是否有历史根据,是第几手资料,均有待确定,很是超越了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从生物学:不符合细胞分裂规律,科技水平难以相信。李庆远(李清云,1677年-1933年),出生于四川,清末民初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 1777年,李青云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特别奖励。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李青云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访问,把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归于常年用枸杞煮水当茶饮。由于他大力倡导,枸杞广泛用于养生保健。[1]代表作有《养生自述》。李庆远,根据国外媒体报道生于1677年,卒于1933年,传说寿享256年。据报道,他是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






传说在他100岁时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他自称200岁时,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
1933年传说活了256岁的李庆远与世长辞,他先后共有24位妻子,180位后人。当时的纽约时报与时代杂志做了报道。按照这个年代推算,他应该生于清康熙16年(1677年),先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










至于其真实性,此人物生平为民间野史传说,并没有可靠资料记载。记者先后到开县、万州等地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地方史志编纂部门和民间走访,并查阅了重庆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的民国人物志等资料,试图找寻李庆远的蛛丝马迹,最终没有找到任何记载。

4、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

长生之术其道有十曰
打坐,降心,炼性,超界,敬信,
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
能解此十道,始足于言延龄。得此十道之精微,始足于言长生。却病延年之法,返老还童之机,皆系于是。
打坐之道
行体端庄,合眼瞑目,此假打坐也。打坐之道者,二六时中,行往坐卧,心似泰山,不动不摇,六根不出,七情不入。素富贵行于富贵,素贫贱行于贫贱。无遇不安,无入不得。能如此,则不必参禅入定,便是肉身仙
降心之法
湛然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杳杳冥冥,不分内外,丝毫欲念不生。此乃真定,不必降也。若心逐境驰,有所感念,觅头寻尾,或静有所见闻,现出无数幻象,则心生败坏,道德有损,不可不降。
至于如理摇琴。慢则不应,促则玄断,。紧慢得中,则琴调美。又如铸剑,钢多易折,铁多易锩。钢铁得中,则剑利矣。真旨如此。炼真性者,宜深体而善解之也。
界有三界
为欲界、色界、无色界。私欲浑忘,即超欲界。尘境荤忘,即超色界。不着空相,即超无色界。超此三界,则烦恼不生,邪魔远避。
敬者道之根
主一无适之谓。信者决然无疑、真实不虚之谓也。能手敬信,即是圣贤仙佛。孔子曰:敬而信,以亲信。可见圣人亦从次下手。
断缘者
断尘缘也。尘缘不断,最足蔽心,万般聪明,皆为所蒙。凡人不能无荣辱得丧之心,则机械之念生。机械之心生,则万种干时求利事作。于是乎纷纷扰扰,尘缘扰人,心无片刻安,神无片刻定,以致促其寿命。此大忌也。古人曰: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勿显德而露能,勿彰己而抑人。一切荣辱得丧之情,不系于念。一切生老病死之事,不蒙于心,则尘缘自断矣。古人修长生之道者,莫不如此。
至于收心
则又进一层矣,心乃一身之主,全神之舍,静则生慧,动则昧矣。人情迷于幻境,以为真实,甘受污染,不加洗濯,蒙蔽日深,离道愈远。若日新又新,绝尘离境,虚灵空洞,不着一物,心与道合,名曰归根,归根不离,名曰定静,归根定静之后,其心泰然,内无所看,外似无为,不垢不净,毁誉不生,非智非愚,利害不侵,各守其中,各行其常,与时常息,此为上智。夫心犹眼也,纤尘入眼,眼常不安,小事朦心,心常不定,不安不定,其病愈深,易随起随治,勿令不动,调和纯熟,自得安闲。无昼无夜,行往坐卧,应事接物,着意安之,心若得定,继续安养,勿令烦恼,少得安逸,渐渐训狎,惟益清远,此乃收心之道也。
简事
即凡事不宜求过之谓也。如食中珍错,衣中绫罗,财中金玉,身中名位,此皆分外玩好,足以乱我心神者,宜远避之。简事之旨,如是而已。一寐一餐,损益寄之。一言一动,福祸随之。能先见者,时刻防微杜渐,而消之于无形。然事有不可费,物有不可弃者,亦虚怀受之。勿以妨心,生烦躁,自病其心。最难除者,莫过色欲。当知色有想生,想若不生,终无色事。色即是空,想即是幻。心已冰冷,何事不除。有真见者,早已看破,不受其害。
故曰观真者
达人之先觉。夫定者,出俗之极地,至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者事毕。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无心于定,而心无不定。故称之为
泰定
心乃载道之器,静极则道居而慧自生。慧生于本性之固有,故曰天光。因心乱而昏,心静而明。慧即明矣,勿以多智而伤定,生慧非慧,生而不用者难。自古忘形者多,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庄子曰: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养,而和理出其性。恬知则定慧也,和理则道德也。知不用而安其恬,而道成德备矣。知此十道,则长生之诀尽其秘。能如此,则陆地神仙不难致矣。
李庆远谈《道德经》
《道德经》是道教经典之首,读懂一部道德经,其他百经皆通,成仙得道,只此一部经就足够了,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千百年来,由于它用隐语写成,后人都想弄懂它,翻译此经的人真是汗牛充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弄得后人无所适从,不知此经从何入门。
欲知前面三叉路,问路需问过来人。那些没有得道的人的翻译,是妄加猜测,只有得道的高人的解释才是真正的解释。
中医气功养生家李庆远,活了257岁,而动作不衰,上山采药,赶集卖药,形同壮年,被人们誉为神仙。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打坐练功,还经常的练练拳术,活动四肢。他练功悟道修道二百多年,总结出大道《道德经》五千言,只不过
《道德经》“慈、俭、和、静四个字也
善养生者,必须以慈俭和静为根本也。
慈:人心能慈,即不害物,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年也。
俭: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不伤脾胃,俭于嗜欲则聚其精神,俭于言语则养其气。
息:俭于郊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消除烦恼。凡事省得一分,即得一分之益。
和: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妻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互相维护。故易曰:和气致乡祥,乖气致戾也。
静:身不过劳,心不妄动也。苏志全所谓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变,糜鹿行于左右而目不瞬。此静之致也。(就是财色不动心)

5、李庆远是近代最长寿的人,他到底活了多少岁?

李庆远生于公元1667年,卒于公元1993年,终年256岁。可能长生不老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所以唐僧西天取经才会有那么多的妖魔鬼怪想要吃他的肉,以保持他们的容貌,延长他们的寿命。但是李庆远是怎么做到活到200多岁的呢,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很多人都想知道吧。

活的长寿的人,一般都有他自己的一个生活方式。在李庆远看来,他自己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长期服用黑豆、马齿苋、芹菜、金银花、山楂、绿茶、海藻、菊花等,其命名为“百草长生方”,以保持人体三通,血通、尿通、便通”这就是李庆远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指引。他始终认为保持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态和“三通”是长寿所必须的。

一直以来,养生和长寿都是世人所追求的。李庆远之所以可以长寿除了他长期素食那些之外,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李庆远自己懂中医,如果发现身体有不舒服的话,他可以及时自我调节。所以懂得药理和医术无论是对自己和家人还是对别人都是有好处的。

想要长寿,其实可以学习一下李庆远保持长寿的秘诀。现在信息网络发达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每天手机不离手,而且现在熬夜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熬夜在一定程度上算是长寿的克星,因为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有一个运行工作的时间,如果错过了那个点就可能导致某项“工作缺失”,而身体就会出现问题,这样是很难保持长寿的。

6、明代到民国人物一李庆远

简介:
李庆远,根据国外媒体报道生于1677年,卒于1933年,传说寿享256年。 据报道,他是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 传说在他100岁时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 他自称200岁时,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
1933年传说活了256岁的李庆远与世长辞,他先后共有24位妻子,180位后人。当时的纽约时报与时代杂志做了报道。按照这个年代推算,他应该生于清康熙16年(1677年),先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
至于其真实性,此人物生平为民间野史传说,并没有可靠资料记载。记者先后到开县、万州等地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地方史志编纂部门和民间走访,并查阅了重庆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的民国人物志等资料,试图找寻李庆远的蛛丝马迹,最终没有找到任何记载。

长寿秘诀:

1933年5月15日,美国《时代杂志》(TIME)一篇名为《龟雀狗》(Tortoise-Pigeon-Dog)的文章报道了他的故事和历史,李庆远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坐如龟,行如雀,睡如狗”。
1928年李清云著作了《长生不老诀》一书。他在书中并未提及年龄,但是自述长寿的关键在于气功健身。李清云提出用“刚柔相济,阴阳调和”的方法锻炼身体。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争议:
根据1933年刊登在《时代》杂志和《纽约时报》的讣闻,李清云享年256岁,他娶了23位妻子,养育了180位子女,但是这种报道很难被证明。17世纪中国的人口统计数据非常不准确,而且也无从查证了,就好像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声称活了443年的陈俊一样。
最大的可能性是当时的军阀杨森为了取悦刚定都南京的蒋介石,以“长生不老”、寿星相片为证、以盛世人瑞为题,给蒋介石送了一份厚礼。蒋介石得讯非常开心,立刻要杨森设法护送李神仙进京,“以使中外人士共瞻我国人瑞,并且有以了然他的修养摄生之道”。不料李清云返家后已无疾而终。但是美国媒体和国民党的关系甚好,美国各大媒体自然争相报道蒋介石亲自呈送的“长寿报告”。因此其真实年龄可信度很低。
从有详细记录的资料来看,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目前在世的印度尼西亚人Turinah,2010年时达157岁。但由于缺乏文件材料确证其真实性,这个事例也并未被普遍承认。

7、历史上最长寿的人李庆远是真的吗?

中国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_
1935)享年256岁。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回县定居,一直到去世。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曾于1925年专答程拜访过这位老人。

8、清朝时代有一人叫李庆远活了二百五十六岁是吗

是的。李庆远(又名李清云)是中国近代最长寿的人。《李氏族谱》记载他生于1677年02月26日(康熙十六年),卒于1933年05月12日(民国二十二年),享年256岁,著有《养生自述》。

9、医学家李庆远有什么医学著作

李庆远在他250岁这年,写了一篇《养生自述》,算是贡献出了长寿秘诀。

与李庆远 养生自述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