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晚婚与养生 胡海牙

晚婚与养生 胡海牙

发布时间:2020-07-20 03:12:17

1、节欲和晚婚可以养生吗?

中医认为,欲不可绝,亦不可纵。中医养生学多主张节欲以保精,而非禁欲以养生。
(1)婚后宜节欲青壮年身体壮盛,但度切不可恃壮而恣情纵欲,应知有所节制而不使太过。因为纵欲则精竭真散,致使多病早夭。古人曾探讨了节欲的时间及房事次数,但是其说法不一。以季问节而论,《黄帝内经》主张冬应藏精;朱丹溪强调“于夏必独宿”。
(2)倡导晚婚《泰定养生主论·论童壮》:“孔子曰:人之少也,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古法以男子三十而婚,女二十答而嫁。又当观其血色强弱而抑扬之察其禀性淳漓而权变之。”说明古人是主张晚婚而保精的。如果青年早婚,甚或遗泄无度,则会损伤阴精,专导致疾病或早衰。此外,阴精不足,不能化生神气,可影响心理健康。
故《寿世保元属·保生杂志》说:“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

2、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人与择偶,突然发现说的挺对的

最早出自易经,为人者有五令,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所以德高鬼神惊。做人要重积德。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要有厚德载物。满招损谦受益,人之道,君子之终也”。,,,,,,,,,,,,,

3、仙学泰斗胡海牙先生为什么没练成长生不死的半仙呀?!!!!!!!!!!!!!!!

楼主如何知道胡海牙先生没练成呢?
成仙后既可形住zd世,也可脱质升仙。或许胡海牙先生虽练成但是形住于世呢?何况胡海牙先生终日为道家养生奔波操劳,不辞辛苦的宣传奉献,难道不影响修炼吗?专即便这样也年近百岁而身体健康,本身不也说明了修道的意义吗?
何况修道修成的要求条件极为苛刻,既要有名师指点,又要有天赋,还要勤奋而且整日清闲而不操劳,属而且也要有很大的福报,所以修成几率极低,但即便修不成也可以延年益寿,百益而无一害。何必纠结于成不成功呢?但是一开始修行不能抛家舍业,等时机成熟才可。

4、性生活禁忌与养生有哪些?

中医学视纵欲为健康之大敌,著名中医经典著作《寿世保元》中提出,夫妻性生活应有如下一些禁忌:
(1)忌饱食性交饱食后,胃肠道血液充盈,周身其他各处血液相对减少。故饱食后立即过性生活,对男女双方健康都是不利的。
(2)忌大醉性交大醉之后,男子精液衰少,易致阳痿;女子恶血滞留,易生恶疮。现代医学已证明,酒精可损害精子,增加胎儿畸形的机会,不利于优生。
(3)忌愤怒性交愤怒刚过,余怒未消,气血淤滞而不调达,此时过性生活,易致精虚。
(4)忌恐惧中性交恐惧之中或恐惧刚过,如行性生活,因心有余悸,可致阴阳偏虚,自汗盗汗,甚至积而成劳。
(5)忌远行疲乏性交远道而归,劳累刚过,立即性交,会有损于身体。性生活本身需要消耗一定的体力,不适于在身体疲倦时进行,如勉强行事,既伤身又无快感。
(6)忌三期性交妇女三期指经期、孕期、产后复原期。值此三期,妇女机体虚弱,气血不足,要慎房事。如纵欲性交耗费肾精,诸邪乘虚而入,易发生多种疾病。
(7)忌金疮未愈性交男子阴茎外伤或手术后,伤口未痊愈者,如性交,会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引起复发。
(8)忌忍小便性交男女双方或一方,如有尿意而不解,强忍之性交,对身体有害,决不可为之。
(9)忌异常天气性交《素女方》说:“雷电风雨,阴阳晦暝,振动天地,以合阴阳,生子令狂癫,或有聋盲喑哑失神,或多忘误,心意不安,忽常喜、惊、恐、悲、忧不乐。”的确,在异常气候条件下,如暴雨、雷电、大寒、天热之时,不要性交。中医认为,人体与周围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环境四时的变化,均可影响人体脏腑功能。如果气候变化过于急剧,一则干扰夫妇双方的情绪,二则容易引起脏腑功能的急剧变化,此时性交,极易使气血逆乱,产生疾病。
(10)忌黎明起床前性交因为早晨起床后就要投入白天的工作之中,性交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从而使机体的抵抗力低下,元气不容易恢复,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有民间谚语说:“早酒晚茶五更色,三件事情不惹它。”
(11)忌刚洗头后或浴后性交刚刚洗头洗澡后,头发未干忌交合。如果交合,寒湿容易损伤身体,可使小腹急痛,腰脊疼痛强硬,也可风寒上攻头面而生病。此外,要忌患病体经弱时性交。
因为这个时候,病人身体正处于气血不足、阴阳失调的阶段,性交自然会加重病情、损伤身体。若是病中行房受孕,则对母体及胎儿的发育危害更大。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母体患病受孕,易使母病及子,子必受累,所以胎儿易患遗传性疾病。

5、养生和养身有什么区别?

现在的人都特别的注重养生,因为我们的健康意识都提高了,所以我们不管是吃东西还是平时的生活习惯都趋向于养生,像是吃东西特别的低盐少油啊,不吃一些垃圾食品,平时没事的时候还会做一些保健操来强身健体,但是我们要明白养生不等于养身,这两者是有区别的,那么养生与养身的区别是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下。

平时的生活当中,有很多人都认为养身之道就是等于养生之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中医中的养生虽然被理论的称之为“养生之道”,可是却是将养生的方法称之为“养生之术”,顾名思义就是养生的方法,它们并不是等同的。

养身就是保养身体、调理身体,偏重在具体的身体机能上,而且不会太具备长远性。比如说“孕妇刚生产完,要注重养身”;“某运动员受伤后做了手术,要请假养身”等等。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是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

养生是保护生命、延年益寿。我国中医及佛学十分重视预防保健,称为养生,通过精神调养、食疗药膳、养生功法等等整体综合措施。达到体质增强、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长生命的目的。

现在我们了解了养生与养身的区别,原来养生和养身的区别在这里,其实生和身就不一样,虽然同样都是养,但是还是有区别的,不管是养什么,都应该对自己的身体好,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和强壮,这才是我们养生和养身的共同的目的。

6、胡海牙的生平经历

1927年起,在江南绍兴名医邵佐卿的中药铺当学徒,学习中医药。在这期间,逐渐发现中医学与道教之间有著极为密切的联系, 许多古代著名中医学家如孙思邈、葛洪等,在道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于是萌发了研究道教的想法。
1933年,学徒出师之后,便离开绍兴,上了上虞县龙会山, 正式开始研究道教。其后又寻师访友,遍游了江、浙一带的名山洞府。有一天,胡海牙自孙抱慈处得到《扬善半月刊》,上面陈撄宁的文章打动了他,自此他藉由书信往来向陈撄宁求道。
1934年,师从孙孟山学习古琴及金石书画。
1944年,行医于金华、蒲江一带,有“半仙”之誉。得马丹阳针法之心传,提出“师古人心,无袭古人迹”。 1945年,在杭州银洞桥,开设“慈海医室”
1946年,经张竹铭、孟怀山介绍,在杭州佑圣观正式拜道教学者、仙学的倡导者陈撄宁为师,成为陈氏的关门弟子,承其教导二十余年。
1948年,通过考试,取得中华民国的中医师考试及格证书(医中检字6431号)、中医师证(中字第3169号)
1949年起,胡海牙将陈撄宁接到杭州居住,并照顾其饮食起居,二十余年,在此其间,陈撄宁为胡海牙专门讲过《黄帝内经》、《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由于马一浮推荐,陈撄宁担任浙江文史馆馆员。马一浮也向陈撄宁请教过《参同契》,胡海牙记录过陈撄宁讲《参同契》的前十章,此书陈撄宁未注完。
1953年,取得杭州市中医师学习西医进修班毕业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证(中字6322号)。行医之余,并为浙江省中医进修班多次培训针灸科实习医生。 1954年,在杭州钩山樵舍,师从黄元秀、海灯法师学习内家拳及武术。后到北京工作以后,又得京东派太极拳之真传。
1957年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宗教事务局聘请陈撄宁出任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胡海牙与陈氏同赴北京白云观,进行道教研究工作,并在白云观每天上午开四小时门诊,下午和晚间则从事道教研究。
1959年1月,接受了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聘请,开始去北医从事针灸教学研究与临床工作。直到今日,每周一上午仍继续中医针灸专家门诊。
1969年,胡海牙被下放到干校。陈撄宁在忧患之中病逝于北京,按照陈氏的遗嘱,胡海牙将老师的书籍,手稿珍藏起来,以伺来日。陈氏与胡师徒二人相处二十余年,胡海牙尽得陈撄宁道家仙学真传,曾做联:“大梦师先觉,长生我独知”。
1998年,《仙学指南》在北京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4 年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陈撄宁先师仙学研究系列》,即《仙学必读》一册、《仙学辑要》三册。2005 年将珍藏多年的由陈撄宁先生圈点的《扬善半月刊》及《仙道月报》全集献出,在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正式影印出版。
2006年,整理编著《中华仙学养生全书》在北京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胡海牙隐居于北京、藏身于书海,数十年如一日地发扬其师的仙学。在胡海牙的家里,有陈撄宁的半身铜像,非常逼真,特别是微锁的眉头,忧患的眼神,胡海牙每谈及师,总有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每个星期天的早晨,在北京的某个公园(曾经在香山、天坛、团结湖、朝阳等公园),或许会看见一位须发花白,体态微胖,带著手杖、银针,步履稳健的老者,或潇洒自如地打太极拳,或循循善诱地教导著一班年轻小辈,他就是胡海牙。

7、养生不在于道理有多难,而在于实行,也不再与实行有多难,而在于坚持

养生的道理很好理解
在于能否实行
实行也不是特别困难
最困难的是坚持不懈

与晚婚与养生 胡海牙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