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八极拳 养生

八极拳 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19 21:50:28

1、八极拳实战养生厉害么?有练习过的的么?

很厉害!

2、八极拳跟太极拳的区别

八极拳跟太极拳的区别:

1、拳种区别:

八极拳:八极拳为短打拳法,其动作普遍追求刚猛、朴实无华且发力迅猛的风格,属于外家拳法。

太极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属于内家拳法。

2、起源不同:

八极拳:起源于明代,因在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罗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极拳”。

太极拳:张三丰创建了武当派,创始了内家拳。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之首,尊称张三丰为祖师,是一种自然归属。

3、特点不同:

八极拳:

一、劲整力猛、暴烈突然。

由于八极拳的发力是整体发力,劲力是由人体内向外发出的,且各个部位高度协调,同时发动,充分激发了人体内的潜能,使之瞬间向外爆发出来,形成了八极拳劲力刚猛暴烈的特点。

二、劲力浑圆、攻防兼备。

八极拳的劲力是以人体为中心向四处辐射发出,其中既有显现的力,也有隐藏的力,可以说全身无处不藏力。

三、刚柔相继、虚实相生。

八极拳的劲力看似刚猛,而在蓄劲和劲力运行的过程中又要做到柔顺自然,快而不僵,柔而不懈,快速到位后突然发力。

四、以气促力、简捷实用。

八极拳在发力时都伴以擤气,以使气力相合,内外合一。即使是最简单的招式,也蕴藏着极为巧妙的劲力,且可使内气直接用于实战,从而发出督透之劲。

太极拳:

一、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二、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三、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3、八极拳桩功的好处

八极拳桩功的好处是多样的,最基础且首先要学的桩功是两仪桩。以此桩功为例,首先得到的好处是固下盘,通过蹲身坐胯(收尾骨,两侧胯骨向前顶向外展,身体像是坐在腰胯之上)和固定脚步的摆放位置来形成八极拳要求的沉坠力,同时体会双脚抓地的感觉。
然后是松肩,松肩即是桩功的要求也是桩功训练能达到的效果。八极拳的两仪桩要求双臂形态如同“怀抱婴儿”,初学者保持这个姿势三五分钟就会感觉肩臂肌肉酸痛难忍,这就迫使练习者找到松肩的感觉。只有肩部放松了,重心才能沉下去,才能最终找到拳法里要求的肩与胯合的练功要领。PS:肩与胯合对于习武者十分重要,只有肩和胯的运行频率和路线一致,才能发挥出身体大节的整体力量。同样的还要做到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三大要求就是拳法里说的外三合的内容。
两仪桩的另一大好处是锻炼八极拳的核心爆发力,即八极拳里需要用到的肌肉群的力量。许多八极拳练习者通过站桩都能体会到身体里的“气感”,像是感觉有一股内气在丹田里汇聚或者从双腿开始贯穿周身等,其实这种感觉是由于站桩过程中锻炼了日常活动中难以锻炼到的肌肉部分的原因,所谓的“气感”其实都是相应位置的肌肉得到刺激从而反馈的神经信号。桩功就是要将身体平常很少用到的肌肉群锻炼的强健有力,在攻击时发挥出八极拳所要求的劲力,同时提升身体强度。PS:关于这点,其实每一种格斗技和体育运动都有其专门要求的肌肉类型,可以观察下拳击、自由式摔跤、泰拳、空手道、跆拳道等不同类别格斗家的身材。相应的,八极拳也有其要求的独有身形条件,是可以通过拳法和功力训练得到的。
另外,八极拳里的所有桩功都起到固定发力出招时的身体形态的作用。比如八极拳小架里的每一个动作在打完后都可以保持定式不动(所谓的蹲小架就是其中一种方法),让习练者熟悉这一招发力时的身体感受和身体形态,也就是熟悉劲力和架子。这是因为拳法里的动作是生活中很少运用到的,一般人的身体肌肉对这些动作没有形成记忆,习武者需要通过静桩和动桩的方式将拳法里的发力模式形成肌肉记忆,以便在实战中随时发出八极拳的威力。PS:举一个别的格斗技的例子,拳击馆的教练会让学员在练习出拳时保持击中姿势不变,站一会儿,这也是在让学员体会出拳发力时的身体形态。因为只有正确的身体形态才能保证打出的力集中不分散。用中国武术里的话说,就是只有架子正了,劲力才纯。
纯手打,希望能帮助到你。

4、八极拳的修炼 .

不需要从小修炼的八极拳之精义
夫人之生也,万事劳其形,百感困其志。无时无刻不处于天地万物困扰之中,先天所赋有限,苟非练后天以补先天,俾获得坚强之体魄,何能战胜世务之困扰,御侮以图存?八极拳者,正为此而做也。此拳将健身与技击熔为一炉,顺会先天自然之能,对人之精神与肉体并练,内脏与外躯兼修,内部循环,神经,消化,排泄,呼吸诸系统及躯干,筋骨经过锻炼更加坚强与协调一致,不独为技术,亦是养生延年益寿之良方也。
拳名八极者,乃取拳中八大招之出手起脚无所不用其极也。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八意者:惊慌、狠毒、猛烈、神急也。八型者:龙、虎、熊、猴、燕、犬、鹰、鹑(古有斗鹌鹑习俗)也。八面者:八方也。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具八形始堪进退应敌。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立而搏人。八意,八形,劲发八面,均以极宗为宗旨。此拳名之所由来也。此拳又名开门子拳者,盖取应敌进招均不离硬开之意也。人之全身内外乃一完整之体,内动必型之于外;外动必发之于内;意动形随,气动血从,骨顺筋直,气到力发,怒形于色,喜形于面,呼气则胸缩,吸气则胸张;一肢动百骸随;一处静百处静;一极动百极响应;五脏动于内四肢全躯必形于外,此自然之理也。故八极拳每一出手起脚,必将八极冶为一气。形神合一,以意使气,以气活血,以气使力。论呼吸,讲含胸拔背,松肩,松胯,气贯丹田均为求内外协调一致也。此不仅为技击所需要,亦为健身所必由之路也。练习此拳,必须明主寄,辩三节,知根叶,通劲路,晓三催。心为元帅,本全躯动作之主;眼为先锋,乃通观四路所必须;脚为战马,专主运行;手为兵卒,为技击之主要;眼领意动,步随手准。上节不明手多强硬;下节不明足多盘跌;中节不明浑身是空。头为叶,身为枝,足为根。八极拳者乃一步拳也。全在骑马一步。无马步则身为虚。故练拳则先自站骑马桩始。所以先固根基也。上身:肩为根,肘为枝,拳为叶。劲由肩发,经肘达于手指;下身:腿为根,膝为枝,脚为叶。劲自腿(胯)催出膝达于脚趾。腰为纛,专主变化,以腰带动四肢,以下盘稳固为主,双足要落实,尾闾要中正,松肩下气,气沉丹田,是稳固下田之要旨。足踏偏空,则身为空。下盘不固,则步法虚浮,上重下轻,发招无力,势必偏重,一动则跌。三催者即:手催,身催,步催也。
力必出于自然,又贵乎于沉实,厚重,活泼,虚灵,如是方能运使自然,得心应手。忌用强力,僵力。所谓自然之力者,并非不用力,乃一顺先天自然之能,循序渐进,以求个部协调一致也。要以气为主,气顺则灵,气逆则滞,故气顺为发自然力之第一要义。气有呼有吸,力有吞有吐,形有屈有伸。吸为吞,为含蓄,为屈;呼为吐,为松放,为伸。吞吐合适与否,外求于形,内求于气。用气要内七外三,下贯丹田,胸腹松静,则力促肩胯松放,则力强。吸过深则缓,呼过度则蓄迟。善呼吸方能有吞吐。有吞吐,有含蓄,有松放,方能伸屈自如。吞若吸铁不见形,而劲已含蓄;吐似放箭势虽止,劲仍前贯。掌如瓦拢而力注掌根。出手要运使腋力。臂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步要促,身要逼,胯要催,肩要松,气要下。“掌法歌”曰:“气自丹田吐,全力注掌心,按实始用力,吐气须闻声。推宜朝上起,紧逼短马蹬。三字‘沾,按,吐’,全凭‘小天星’(小天星者,在神为睛,在手为掌骨,在气功为小周天)”。
变要快,发要突,定要稳,劲要疾。变势如闪电,发招似鹑突,定式如泰山,劲似箭离弦。动作要外具八形,内存八意。
八形歌曰:
猛虎捕羊凶又狠,熊精硬靠踞山林。
紫燕穿帘迅敛翼,乌龙入洞回首频。
猿猴夺食手急冷,灵犬角斗巧伏身。
饥鹰捉兔力透首,鹑突冲撞势凌云。

八极拳八意者警惶,狠毒,猛烈,神急也。要动中含静,静中含动。刚中有柔,柔里含刚。极刚猛,亦极自然。静时有随时可变之姿;动时有随时可定之象。如山峰之起伏,外型虽断,望之却一脉相连。其将发也,如饥鹰之下击,卑飞敛翼;如猛兽之将搏,缩爪张牙;其吐也,慎目切齿,雷霆万钧;其停也,稳重踏实,屹若泰山。不触则柔,一触即刚;遇刚则柔,遇柔则刚;极刚则柔,极柔则刚;有横有直,有上有下,直不离圆,横不离圈。出手如风驰电掣,耳不及掩,目不及瞬,瞬息万变,并无手迹可寻。若此,方称形神一致,气态完整。应敌以镇静,胆壮,精熟为主。逢机而入,遇隙即钻,不招不架,出入自然。镇定方能看出可乘之机,可蹈之隙。
应敌歌曰:
一要心力(整理者解曰:敢打必胜之信心)。
二要熟(整理者解曰:招数熟到不待思索,达到下意识程度)。
三要胆壮(整理者解曰:不怕对手凶狠)。
四要逼(整理者解曰:招数用进逼)。
五要精足镇静待。
六要精神对彼映。
七要气力全身注。
八要见势顺势行。九要急快如闪电。
十要发动无须停(无须臾停留。整理者解曰:数招连用)。

行动法走十大形:
走龙形,龙有闹海之能;
走虎形,虎有镇山之力。
走蛇形,蛇有钻绕之神;
走猴形,猴有闪身之灵。
走猫形,猫有上树之巧;
走鼠形,鼠有入洞之妙。
走鸡形,鸡有独立之势;
走鹞形,鹞有穿林之疾。
走燕形,燕有抄水之速;
走狮形,狮有滚球之功。

要出手不见手,手到不能走;不招不架,步落招成。又曰:“打招如走路,看人如蒿草,练空如打实,打实如练空。”一动二静,必存应敌之心。发则金刚怒目;守若菩萨低眉;守而如妇静;奋而如虎搏。似狮用全力以搏兔,亦用全力声以惊之,猛势以逼之。身法要灵活,步法要相随。斜肩切胯,空胸紧背,折腰叠肚,屈腿束身,拧腰松胯,缩颈长臀乃身法也。你进我亦进,你退我亦进,手到步随乃步法也。
进退歌曰:
“进步捷如风,失机退宜快,乘势侧锋入,身稍向前迈。掌实即须吐,发声使惊怪,变化如蛟龙,迟速分胜败”。
又趋避歌曰:
“趋避须眼快,左右见机行,趋从避中取,实自虚处生,山重身难压,隙开且莫停,势猛君休惧,四两拨千斤”。
近用钻步远用箭,扣、合并裆用挨身。

打人发手先,手失肘急变。
肘手不相离,胸肋护得严。

七十二招打法妙,全凭丹田运气灵。
武艺读到真经处,静养道德出圣明。

劲出于顺熟,不出于强力,出强力则滞;巧出于久练,全赖日积月累,久练精熟,即可心能忘手(下意识)。艺精于思,故艺不精,熟思则精。
练功为健身,打拳为致用。身不健则“招”并无用处。故以健身为第一要义。练拳之外还须炼其他内功以养之。炼功又练拳,方能达到身心健康,技击神化之境界。故八极门除八极拳拳路外,又有各种基功,气功等,以补之。俾使气血更加调和,内脏及各器官更加坚实;筋骨更加坚强有力。则大敌当前能处之自如也。
总而言之,气功乃八极拳之主旨,八极拳乃气功拳也!八极拳基功

八极拳为内外兼修,意形俱练之工夫也。盖技击一道,必也内外坚实,心神镇静,招术精熟,方能大敌当前,心不为动,气力充沛,处之裕如也,所谓游刃有余也。若内脏脆弱,气血不充,则外力为无源之水;而只修内不修外,亦难临敌以致用。神志不清,杂念丛生,临敌必神魂动荡,心中无主,难操进退之机;招术不熟,必致临敌手足无措,难言制敌命中之方。故技击一道以坚实身体内外为根本;镇定意志为主宰;精熟招术以致用。八极拳本内外兼修之拳术,身心俱练克敌招术,已寓于各套拳路中,无一式不具备形神及克敌招术之锻炼。此外,对内外兼修,锻炼形神,尚有专门功夫,以炼后天补先天。此功夫不仅为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所必须;亦为增进拳功也。

一、调养功

此为固内脏,调气血,养精神之方法,专主宁心,平肝,壮肠胃,养肺,固精,条理气血。其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数息功
择空气清新(有松有水愈好,唯花草亦佳)避风宁静之地,当或子午或卯酉之时,全身放松,面南站立,两手插腰,两脚平行,相距肩宽,挺腰开胸(或马步式),双目微合,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舌尖轻接上腭,抛却一切杂念,用意轻守丹田。一呼一吸为一息。缓吸长呼,纳清吐浊。蠕摩内脏,以资健康。数息自四十九度起,逐渐增多。除直立法外,更有跌坐法,睡法等。
练数息功中,忽觉有股真气自丹田)中下,过会阴,上尾闾,夹脊,玉枕,泥丸稍停后下重楼,过膻中,入丹田,稍停。如是称“进阳火”,转九度;逆转称退阴符,转六度,收功(真气会聚下丹田一点,此点愈小愈好。收功不可少。收功愈好,则效果愈佳。功中或受惊吓,切不可停或立收,须继炼之)。
继之精进,可进阳火三十六度,退阴符二十四度,再精进有,进二百十六度,退百四十四度。

(二)内动功
益用调息坐(或卧)功。以意导气检查全身各部几能(内视),并以意导气至患处而愈疾。
真气运行进二百十六,退百四十四度后,更炼之,则有:真气自丹田出,同时沿左右带脉运行至环跳,沿腿外侧下行经小趾至涌泉(此时为呼气);吸气:真气运向拇趾,沿腿内侧上行至会阴,过下鹊桥,上尾闾,命门,夹脊,经玉枕,达泥丸稍停;呼气同时真气下行过天目,经上鹊桥沿舌尖下重楼,顺左右肩分两路沿上肢内侧下行,达中指尖后从外侧回至天突汇合,再沿任脉下行至下丹田,达会阴。继而沿带脉分左右,经环跳,沿腿外侧而下继续运行——称此为经络周天。

(三)起居法
每日醒后按下列次序行之:
子。醒后先默想自身四周景物以意检查自身各部及血液流动。
丑。搓两手,并以两手搓眉,搓耳三十六次,上额及须部目及长揉枕骨,干漱口三十六次。舌兴沿唇内侧从左,下,右,上至左三十六次;逆之三十六次。左右各三十六次。
寅。卷伸腿各三次。曲伸指、趾各三十六次。
卯。起前左右各侧身片刻。
辰。坐起双手揉胸腹各三次。双手推揉两肋各三次。顺脊骨两侧身自上而下推揉五至七次。
已。将腿直伸,两手搬足尖。年。两手搓足心各三十六次,再搓足根外侧各三十六次。
未。睡前及起后以双手梳头七十二次(可避中风)。
申。睡前仰卧,双掌一前一后平按腹部,顺、逆时针各揉二十次(可助肠胃蠕动,顺利排泄)。

(四)养目功
有如下几种:
子。清晨每无风雨时于野外空旷处行之。其法:背向太阳,合眼,眼珠转七次,右转七次。而后尽力睁开视远处景物。若每清晨行二至三次,可增强视力。
丑。视微物法:微物视久则大。久练能视微物。
寅。搓耳根及眉际,可做以上两项之辅助功法。可随上述二项合并行之。
卯。夜眼功:于夜间院内或野外行之。

(五)聪耳功
有如下几种:
子。夜静时灭灯冥坐,静听周围细微声音,久之能聪耳。
丑。悬垂物察其声响。
寅。两手捉耳擦磨耳根;冬天以干热毛巾熨耳根及颈部。

(六)固齿功
睡前后扣齿三十六次,或于坐功时行之。

二、运使功

(一)地盆步
此步又曰骑马步,骑马式,马步。此为八极拳入门之基功。籍此练气下行。不独增强足胫力,且可免气血上浮,即可以固下盘也。其法:两足成平行,足尖微向里扣,两足相距为两足半至三足宽,两足放平,十趾抓地,身下蹲,膝向前屈,膝盖勿过两足尖,上身立直,头上顶,两手插腰,或两手向前平伸掌向外翻而两臂抱圆;松肩,松腰,松胯;两目正前视;呼吸自然,气贯丹田。初立时往往腿足酸疼,再久反觉松懈无力,此为换力。练习时刻要逐渐增加之。能站两时辰仍觉轻松自然。逐渐能使足胫坚强达下盘稳固。八极地盆有四忌:
子,忌两足蹬下不能平整,五心不实。
丑,忌站立时腰背弯曲,如此气不能下达。
寅,忌一站即起,两腿全不受痛苦,则功不能成。
卯,忌肩耸头斜,及眼神乱视(练时肩要松,头要顶,颈要直,眼要平视)。

(二)半马桩
或称子午桩,长三式。

(三)弓箭步在于练胯膝。要左右变换练习。

(四)揉手功
练揉手功主要为练腋力,松肩,活腰,练习吐力及耸动劲。其法有定步揉手,活步揉手及双揉,单揉等法。练久能使腋肩耸力增加,吞吐灵活。每日练习逐步增加揉推次数,至每日推揉二三百次,肩即能松开,发力能吞吐自然,双臂劲快而有力,力能达于指尖。

(五)碾步
此功专练松腰,松胯,合膝,扣裆,松肩。乃肩胯腕臂之联合动作。久练则步灵,膝合。外三合。

(六)回环捋手
其法:做正骑马式,左右手捋带攥拳,以练小臂及掌根横力与十指抓力,并能活胯开裆,横力增强。

(七)提膝
尽力提起而抱之,左右交互行之,久练能使腿活。

(八)呼吸功
其法:马步下蹲两掌心朝上,随呼吸自下而上提至乳间而后两手随呼气向前推放,时两肩下沉,肩窝吐力。而后左右手向外分开,身体下蹲,两手抄起,如是反复行之。或用左右手交互行之,平手提时变拳,推放时变掌。

(九)活胯
其法有两种,功用各不相同。一为站骑马下蹲,猛蹲缓起。如是屡蹲屡起,每日蹲起十余次。蹲时上身要正直,两手插腰,蹲至胯矮于膝部。最后练到胯松而无强力,臀部能附于地,则胯与腰连接之筋即伸长而灵活矣。另为:两脚一前一后成长三式,前腿微向前弓,后腿向下按,前胯向前耸动自如,足胫坚强有力。
二式均需十趾抓地,两脚放平,身躯正直。用力时向外呼气,从丹田吐力,目向前视。

(十)练腰
两手插腰,咸弓裆步,以突然动作拧腰摆肩变成正骑式;由正骑式再变弓裆步,以腰力带两膀。弓步时后足根下蹬;两胯下掖,身躯要正直,两膝要内合。每日练二十次,久则腰力大增。

(十一)气口功
该功主要练内脏应变之机动也。气需内七外三。练法可由两人对操,或个人单操。练久能使气口坚实,应敌变化迅速。

(十二)靠桩功,楼桩功,打桩功,铁砂掌功,吊球功,挂带功,鹰爪功,点穴功等等。
靠桩功包括:背靠,膀(前,后)靠,肩扛。
楼桩功包括:小臂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双臂交替,并掌尽量扣向腕侧面以此腕侧面砍桩;或马步使桩贴于大腿内侧以一臂曲(状如举方盘)掌心朝上以虎口磕桩。
打桩功中包括:掌打,肘顶,膝顶,脚踢。或以吊起之沙袋,墙上钉革蒙海绵(替代古时多层毛头纸),或以寸板高与人齐,下插水泥槽中等法代之。
铁纱掌功:先以双掌正反面拍打绿豆袋,六个月后换成掺半(体积)绿豆砂石袋,再六个后换成砂石袋,又再换成绿豆铁沙掺半之绿豆铁沙袋,经绿豆铁砂袋练习六个月后,最后换成铁沙袋炼三年以上铁沙掌功可成。
此功万不可求速成,务须循序渐进。且每一过程用力均须从低层开始,以在老师指点下习练为益。习练时须运丹田气。盲练必出偏颇,悔之晚矣。
吊球功:马步双手吊住泥球,双臂于体前平伸(球重与本人适应),泥球重量须渐增。或以二坛代替,内中可盛水,而水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或马步双臂平伸,以一手吊住已盛物之麻袋,拧身防于另侧,再以另手移回,如此反复。
挂带功:双肩挎直径尺许圆泥片若干,且以掌扇使动称扇球功。
鹰爪功:练指之抓捏力。
点穴功:须练指点与认穴。
练此等硬功,务须自两至三层力,二十四度始,早晚各一次。每三月加一层力(一年半后增至九层力不可再增),每三日增一度增至三十六,七十二,百零八后各练三月,增至百四十四度后无须再加。另有捧墙角功,练法亦同上。
练时须运气,练后须以药水浸手脚(增加功力,凉血解毒)。三、炼意法
术中以意为主宰,乃行动之司命。天之三宝日月星,人之三宝精气神。故,意不可不练,经日练空如打实;打实如练空。此云练拳路中即含练意也。除练拳路必须练意外,还须熟练意之基功,不外两端,一日静,二日活。静须养活,活须练静。静如闲云野鹤,无忧无虑,四大皆空;活如虎猛猴灵,蚊龙腾空,所向披靡。其法一日全身通明功(内视功),藉以养意也;二日意动法(静周天功);三曰内外齐动法(身内行大周天,身外行神拳。而大周天者,应在经络周天运行相当熟练之后方显。乃是真气在体内周身运行均已轻车熟路,收功真气或聚一点于下丹田,或聚一点于加脊。或云周身电麻感乃真气运行也,实此电麻感乃真气之初级阶段尔),藉以练活也。
如练小架,第一层功夫,每势间数息数皆相等(自三度始,渐增至六度,九度,十二度,二十四度为限)。第二层功夫为小周天运行(子:进九度退六度;丑:进三十六度退二十四度)。第三层功夫为大周天运行(子:经络周天;丑:大周天,亦即“翻江倒海”者也)。第二层,第三层功夫中不再称练拳,而称炼功。何也?此周天运行即炼丹也。每式间隙至少周天运行一次,或几次。收功时务将真气存入下田,真气聚合之点愈小愈好。

八极拳八要
一要:八极拳要相合,内外一致,上下相随,完整一气。人乃一完整之躯,必须一致。要上下相随须用六合劲。即: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手与足合;为外三合。上身与下身动作相随。
二要:身躯中正,不倚不偏,下盘稳固,劲发八面;尾闾中正不偏,方可前进后退运用自如;方能有横(爆也)力,不致出一面劲,方可变转灵活。
三要:提顶吊裆,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十趾抓地。
四要:呼吸自然,气贯丹田,内七外三,意静神恬。
五要:以意行气,以气促力,力出自然,不僵不滞。
六要:碾步合膝,两足平整,五心要实。
七要:以腰为主,带动四肢,要发腋力。
八要:有吞有吐,有蓄有发,耸动有力,刚柔相济,变势要快,发力要横,定势要稳,节奏分明。

5、八极拳养生效果如何?

挺好

6、问:什么是八极拳?

我是八极拳的习练者。八极拳发源于河北沧州,传说由吴钟于雍正乾隆年间受教于一道士,吴钟是为八极拳一世。先后出现过许多高手,如李书文、韩化臣、吴会清等等。乾隆皇帝曾为八极拳题字:“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发力刚猛,有顶、抱、单、提、胯、缠六种发力方法,称为“六大开”。「顶」是上领、下沉、左顶、右拉四面八方劲发力的十字整力;「抱」是紧缩一团,枕戈待发,寓攻於防,防中有攻的技法;「担」是以拳轮为力点,由上往下的盖、砸拳法;「提」是指腿法之变化;「挎」是弯臂短击法和快摔法;「缠」有大小之分,小缠缠腕,大缠缠臂。拳谱中讲述六大开:“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挎合练单扬打,顺内步腰身便是缠,翻身顶肘中堂立,打开神拳往后传。”八极拳容讲求近身短打,挨膀挤靠。
练八极拳可以先练“金刚八式”,站站两仪桩,扎扎基本功。然后开始练小架,再练单打、对打、四朗宽及器械。

7、太极拳、八极拳、形意拳有什么特点、适合那种人学习?

这个要看自己连起来是否合适。 武术 其实 适合任何人,但是是不是 合适的那就看自己了。
太极拳 养生 强身 防身都很不错。 适合年龄大些的人,因为其动作柔和缓慢所以比较容易学习。
八极拳 外家拳种 招式刚猛,实战性很强,动作难度在武术中来看还是比较容易学的,八极拳刚中有柔,其拳法发力很重要。而且需要有师父教,不然自己练习发力会伤身。
形意拳,重意不重力,动作不难很好学习,也是非常不错的功夫。形意拳 也是很重发力的拳种。目前比较主流的武术。
这三种拳法 都比较注重 发力 和内劲 太极内劲 是一种贯穿将力送出去的感觉,被打的人感觉像一个很大的力推开撞到一样。 八极拳内劲是爆发力,被击中的人感觉好像流星锤一样直接打在身上。 形意拳是 透劲,力作用于收力者内部,类似隔山打牛的感觉。

8、八极拳的简单练习方法

可以先练形意的三体式桩功,
抖大枪。总之你可以博彩太极,形意,八卦其中抄与武术共同的地方。
你就知道八袭极拳的文字记载的练法太粗糙,不上层次。
总之太土,赵福江前辈把八极拳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阴阳八极拳(即阴阳翻)
赵福江前辈把形意,少林,大成,养生功园陀陀功。结合起来吸收了大成拳的园转步法,形意,大成养生的内功练法,养生法,去除八极拳的过多的霸气,和以前练习起来的许多词语无法理解。使之更加合理科学。
最后把八极拳的缺点去掉,吸收内功等的用法。
八极拳练多了容易愤怒,很爆裂。对于练得人也不好,所以最好科学的练习。

9、威猛刚烈的八极拳,适合养生吗?

说实在话,八极拳非常的威猛刚烈,其实并不适合养生的。毕竟曾经练习八极拳的人,都是把八极拳作为防身的武功。八极拳按照主要风格分有三支,罗瞳 孟村 通备。罗瞳在近代有句老话,罗瞳出硬手。

孟村的吴连枝师傅,李俊义师傅等,有着很深的功力。通备八极,在西北武林有着很高的地位。对于孟村八极和通备八极不了解,简单说一下罗瞳八极。罗瞳八极分支很多,台湾,东北是主要两支。东北以霍传为主,台湾是刘云樵先贤传过去的。

练拳时,一练拙力如疯魔。撑捶一百拳起步,上不封顶。打不出劲会很枯燥,会有挫败感。打出劲了,根本停不下来。越打越开心,越打越兴奋。等打完了,不在师父身边你就可以拖着被掏空的身子回去休息了。

在师父身边,前靠后靠,三靠臂,小架铁砂掌来一套。八极拳为什么厉害,因为练的多呀。要是练的少,他就不厉害。意拳人家主要是站桩,多轻松往哪一站。我试过,别说让我站10分钟,5分钟我都受不了。练意拳的桩架一小时起步,摩擦步试力跟着来。

相对来说 亚洲人种尤其华人本来就弱小,所以传统武术很少有像西方健身房一样的训练肌肉和绝对力量。八极拳基本功就是撑捶,每天至少400个,风雨不断 坚持练三年肯定出东西。相对来说,传统的东西出功夫慢,但出来的效果比散打跆拳道空手道要狠辣更实用。过程很枯燥也很辛苦。只要真喜欢,就要有耐心和恒心。






与八极拳 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