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消费为什么重视健康和养生知识
核心提示:保健食品因时而生,但市面上的保健产品老字号却少之又少,这是什么原因?保健产品行业良莠不齐,消费者在购买时常遭遇选择困难。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保健食品的“短命”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消费者患上“选择困难症”?针对这种现象,从上至下应该采取怎样的举措?
蒋卓勤教授就当今保健品市场情况做演讲
健康问题是当今的热门话题,而借助营养学的热潮,保健食品打着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的口号也逐渐进入百姓家庭。1987年蜂王浆的出现拉开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帷幕。上世界90年代中期是中国保健品市场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国内生产厂家超过3000家,产品品种达2.8万种,随后经过几次发展的起伏,于2000年左右恢复到3000家的规模。进入21世纪后,外资纷纷涌入中国的保健品行业,同时中国保健品总额也在不断缩水。
中国保健品总额缩水的原因除了外资产品的竞争之外,本身的行业结构也存在极大的弊端。不同于普通食品的销售,保健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使用的环节都必须倍加严谨,而这些产业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对整个行业都是致命的打击。
保健食品并不具备药物的治疗功效
多数消费者看到的保健食品广告都存在夸大作用的成分。虽然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保健食品的广告内都涉及“治疗”等字眼,但保健食品不同于药物,对于人体疾病或不良反应并无治疗的功效。其对于人体的作用仅限于“调节”。根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第二条,保健品是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此外,保健食品与药物需要通过的质量检测部门也不一样。从这个角度看,保健食品也无法达到药品属性中的“治疗”这一项内容。
五大弊端制约保健食品发展
蒋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国的保健产品曝光期一般在三至五年,随后就会慢慢在市场中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新款的保健产品。相对于中国传统行业诸如中医、饮食餐饮等,不足以五年的更新速度实在难以在保健品行业出现老字号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难以对特定的保健产品留有印象,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经营与发展。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保健食品“难以撑过五年”的命运呢?蒋教授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以下五点原因。
第一,保健食品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若一家企业经营某种保健食品,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其他的商家也趋之若鹜的生产同等产品,跟风现象严重导致企业自身定位不准,难以有金牌产品立足市场。这种跟风行为同样容易分散消费者注意力,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第二,保健食品质量堪忧。尽管目前国内保健品市场推行“蓝帽子”的质量认证,但是现在“蓝帽子”的监管并非十分完善,一些不法商家依旧能找到可钻的空子。“蓝帽子”商标仅能代表产品属于保健品行业,并不能为产品质量作出保证。所以这样良莠不齐的保健品市场实在难以给消费者十足的信心。
第三,夸大宣传。前文已经提过,不少保健品企业在广告宣传上会出现“治疗”等字眼,但其实保健品本身并无治疗的功效。这样的广告措辞等于是欺骗消费者,对于消费者的“回头率”百害无一利。
第四,加入西药或者禁用原料。部分不法商家为了提高保健产品的效用,会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一些药物成分或者禁用原料。
2、大数据告诉你,为什么国人迫切需要养生保健,没有健康身体,何谈幸福生活?
国家数据报道,中国高血压人口1.6亿到1.7亿,咱们10亿人,几乎六个就有一个。高血脂1亿,糖尿病已超重肥胖7000万到2亿,血脂异常的1.6亿,脂肪肝患者1.2亿。从2007年到2018年,每年慢性病病例增长是两倍,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增长一倍,肥胖人口达到3.25亿,咱们10亿人,三个就有一个是肥胖。未来20年将会继续增长一倍,腰围增长一英寸,血管就会增长四英里,患癌风险高出八倍。
美国保健事务杂志报道,中国人腰围的素质已经达到世界之最了。中国个人医疗大数据分析,现在1/3的病人死于药物不良,普通病人误诊率高达27%,重大疾病误诊率高达40%。美国研究证实,高度发达的现代医疗体系与人的健康没有太大关系。英国研究证实,85%的药物无效,对病人最好的措施尽量减少医疗干预。教育部2013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指出,小学生近视率32.5%,初中59.4%,高中高达77.3%,大学生当然更高了,达到80%。
现在楼堂馆所建的少了,酒店高消费少了,但是医院越建越多,越建越大。
其实这些数据啊,咱们都不用去看,你只需要看看你身边的人,他们的健康状态,精神面貌,就一目了然了。如果你再有机会到医院走走、看看、排排队,医院热闹的程度不亚于集市。其实集市已经远远比不上医院热闹的程度了。
网上购物的兴起,大家逛集市动手动脚的能力越来越差了,反而往医院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医院成为潜在的消费人群。总之,千言万语一句话,中国人的健康出了严重的问题。
你们看一看?街上走的,大肚子的有多少?你们说说。还有上班的,尤其是30岁以上,你问他们不适症状有多少?头痛、浑身没劲乏力、没有精神、失眠健忘等等亚健康的状态有多少?
咱就说这个大肚子吧,我这个小区,我只要出去,不说女的,就说男的,有几个不是大肚子?中国男人我感觉有一半成年人都有大肚子,剩下的也有一半都是小肚子。小肚子只是没有大肚子大,也是有肚子。
还有这些人当中,有多少个喜笑颜开的,基本都是愁眉苦脸,若有所思,充满愤恨,神情呆滞,我几乎看不到有潇洒自在的成年人。干体力活的还有,上班坐办公室的,基本的没有。还有就是跑业务的,嘻嘻哈哈的有,其他的都没有。
人一旦愁眉不展,挺个大肚子。这都是得大病的先兆。现在无论从国人的身体素质,从国人的体型,从国人的神态来看,都出了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大城市,你看看有几个步履矫健,足下生风,有几个欢快跳跃呢?有几个喜笑颜开的?有几个身轻如燕?很少很少了。
尤其男人过了25岁步入社会之后,竞争压力大,在办公室一坐不动,他不动怎么会身手敏捷?肚子一大,问题就都来了。
这个不是我说的,是很多很多健康专家、医疗大夫都这样说,人不能大肚子。还有女性同志们,你看看现在很多女同志,脸色菜色、灰色死人白、青黑色,满脸愁云,枯槁之相,哪有点生机?
头发如枯草,身体走路打晃,身形如枯枝,要么就是身形不正,浑身僵硬,自己肚里有多大火一样,简直像一头困兽。一个个最后都变成怨妇,跟老公吵,跟孩子吵,跟领导吵,要不就哭哭啼啼,要不就是神经发作,要不就是精神紧张,神经功能症。
这太多太多了,都是普遍现象,要不怎么说,现在女的20一朵花30豆腐渣,现在不是30豆腐渣,25就豆腐渣了。而且现在产后病越来越多。胎前产后,这女的一生孩子就把自己身体糟蹋得不要不要的。
还有现在男人女人大把大把的掉头发,很快的头发都掉光了,男人秃顶现象非常严重。虽然说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这个绝对是一句搪塞之话。 人身体气血健旺充沛,人头发就好。反之,被压抑住了顶不到头上,头发就掉。
还有就是身体差了,心情也不好,心情跟着更差,导致抑郁。焦虑紧张压抑,茫然漠然,这些接二连三都来了。20岁你还说没啥感觉,再过五年,社会压力对你的折磨,家庭关系对你折磨,配偶对你的折磨,以后孩子对你的折磨和焦虑,无形当中这些东西一点一滴地就把你急死了。
表现在哪?就直接表现在你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上。你再看看写字楼上那些白领,有几个没有眼袋,没有黑眼圈,不露出疲惫之色?有几个不焦虑、不失眠不健忘?尤其是搞
IT 的,三年足可以摧毁一个 IT
精英。人们羡慕高工资,这一流人才都是年轻人。工作到几点?都工作到十点,每天都要转。人不是机器,机器还得加油呢,这人没黑夜没白天在那转,谁受得了?最后都会表现在你的身体状况出现严重的问题。
还有现在小孩更是了,小孩出生就有病,胎里病又叫基因病,为啥?哪来的?
爹妈给的,爹妈种就不好,怀的孩子好不了。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由于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带孩子,孩子又从小没有正确的运动教育,良好的饮食经验,这导致孩子长得要不像豆芽菜一样,要不成肥胖儿,要不成多动症,要不成自闭症。现在导致学校不敢让孩子跑。为什么呀?一跑死了?这个知道吧?所以说以后不能让孩子跑了,跑死了怎么办?
现在孩子课业负担极重,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导致孩子没有运动的时间,再加上一些电子游戏,还有居住环境,孩子有像咱们小时候到处玩耍的机会吗?说白了就是现在国人被关在一个非自然的社会环境当中,他们失去了活跃。健康被困在了一个椅子上,被困在了办公室,被困在了狭长狭窄的地方,又由于竞争压力过重,家庭压力过重,环境更加恶劣,生活节奏更加快,导致违反了作为人自然生长的特点,于是,疾病就爆发了,井喷。所以,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健康、不正常。人被关在社会的大笼子里,不可能健康。这是国人的现状。
3、养生真的重要吗?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生活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其实,在今天,科学养生、预防为主的理念是比较清晰并已渐渐深入人心。政府推出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公布了《200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类为保持健康、积极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我们专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争取早发现、早治疗,这才是科学的养生观。
有人说,“一个背着太阳的人,只会看到自己的阴影,但是假如你把身体转过来,眼前就会充满明媚的阳光。”人的寿命长短和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对健康的看法,以及你自己的生活方式。现在的人年纪大了才会关注养生,其实养生应该从30岁起就要开始注意了。很多生活习惯是青年时期养成的,比如说吸烟、喝酒……人到中年、老年,要努力改变你能改变的东西属,接受不能改变的东西,要把锻炼看成和吃饭、睡觉、工作一样,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许这是追求健康长寿所不能忽视的。
4、为什么将养生保健上升为健康中国战略
促全民健康,养生保健可防病于未然,对于有病的利于康复。
5、中国古人有㖿些健康长寿和养生保健的方法?
古人的生活环境和现代人复不同,古人常要体力劳作,现代人很少体力活动,古人吃的食物、喝的水、制空气是无污染的百,现代人比不了;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如何改变小环境度:喝到干净的水、呼吸到健康的空气,吃到相对干净的食物。问这些都是健康的基础。中医讲:要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俗话答讲:粗茶淡饭得长寿;萝卜白菜保健康。
6、健康养生包括哪些方面
人们常将养生保健活动称为“养生之道”或“养生之术”。“道”指法则、原则;“术”则指具体方法、手段。其特点是蕴育在日常诸多行为之中。 中国传统的“延年益寿”之法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或“道生”。“卫生”是保卫生命之义;“养生”是养护生命之义;“厚生”是厚待生命之义;而“道生”则是要求以上诸法皆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诫人们要遵循自然界和宇宙的规律。 所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规律,采用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的一种措施,也就是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所谓的“保健”活动。养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中华民族在维护人类健康和种族延续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延续性。 由于养生活动涉及到研究人的生命现象,其内容自然会贯彻到日常生活诸多方面,这就必然涉及到各种文化现象,因此古代养生的内容多分散在许多文化范畴之中,如医药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武学文化等。 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验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养生活动在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采用医术(针灸、按摩、推拿等)、练习武术气功、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 中医养生的基本内容与特色 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1.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人要与自然环境统一,也要与社会统一。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2.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 3.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4.综合和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养生之术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内容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术艺术文化等内容。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锻炼形体,而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改变某种饮食结构,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养生需要了。
7、中国保健养生自古以来就有传承,其先后经历的层次有哪些?
养生也就是生活中的注意身体那个复意思 养生的层次有一是动养之道,以适度锻炼,活动筋骨,疏通气血;二是静养之道,适当休息,制以减少消耗,怡神健体;三是食养之道,均衡饮食而饮食有节,二便zd通畅;四是居养之道,起居有常而精神愉快、情绪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