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隆是古代最长寿的皇帝他说的口诀“手长梳……“是什么?
可以用十个手指常梳头皮,促进血液循环。
每天早晨起床用十指从前至后梳头100下;左右手各搓颈部36下。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清代乾隆皇帝养生十六字口诀
(1)吐纳脏腑:黎明起床少睡懒觉,清早做呼吸吐故纳新活动。
(2)活动筋骨:作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增强体力。
(3)十常四勿: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净、鼻常揉、晴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肤常旋、肢常举、肛常提、食勿语、寝勿言、饮勿醉、色勿迷。
(4)适时进补:适时、适量进食滋补品。
2、乾隆10常是什么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6代君主百,在位60年,活了89岁,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者。他度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乾隆皇帝为什么问能独享高龄呢?原来他有一套养生的秘诀。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了养生四诀:“吐答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其中“十常”即:回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答,肛常提。
3、清朝皇帝中为什么乾隆长寿?
乾隆皇帝长寿秘决
1928年,逊帝溥仪派来重殓尸骨的陈毅在他的《东陵纪事诗》中写道:高宗圣寿七十以后,自称“古稀天子”,又自称“十全老人”,乃宾天百三十年,竟婴此奇惨,凡有血气,孰不感伤!
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死后100多年后,自己的尸骨竟然落了一个不全,而与其他后妃尸骨放在了一起,直至今天也还是与4个后妃共同睡在一个棺椁里,令人感到悲叹不已。
乾隆皇帝生前先后两次平定准噶尔叛乱,一次回部叛乱,大小金川叛乱两次,镇压了一次林爽文领导的台湾人民起义,与廓尔喀(今尼泊尔)作战两次,与缅甸、安南(今越南)作战各一次,结果都以交战邻国上表纳贡而结束。乾隆帝因此志骄意满,夸耀“十全武功”,并自称“十全老人”,“十全”,意思是完美无缺。然而乾隆最得意的一个美称则是“古稀天子”,以致“古稀天子”之印是乾隆晚年最得意的御宝。因为乾隆认为大清帝国“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皆为自己之功绩。
“古稀天子”这一称号是怎样来的呢?原来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七十大寿时,工部尚书彭元瑞做了一篇题为《古稀之九颂》的奏折,阿谀奉承乾隆,其中引用了唐朝大诗人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赞颂乾隆皇帝为“古稀天子”。乾隆帝十分欣赏,认为“用意新而遣词雅”,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几位年过七旬的皇帝,但他们的业绩却无法与自己相比。他为此做了一篇《古稀说》:
余以今年登七秩,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三代以上弗论点,三代以下,为天子而登古稀者才得六人,已见之近作矣。至夫得国之正,护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虽非大当,可谓小康。且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即所谓得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为创业之君,礼乐政刑有未遑焉。其余四帝,予所不足为法,而其时其政,亦岂有若今日哉?是诚古稀而已矣……
对于乾隆皇帝来说,的确政绩显著,功勋赫赫,但从乾隆后期来看,政治开始腐败下去了,这与乾隆的好大喜功、南巡北猎、连年用兵等有直接的关系,国力日渐衰弱,到嘉庆皇帝即位时,已是国库空虚、民穷财尽了。但就乾隆的长寿来说,“古稀”二字是当之无愧的。在中国历史上的230多个皇帝中,短命的多,长寿的少,而活到89岁高龄的却只有乾隆皇帝一人,他经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
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寿呢?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乾隆皇帝有一套养生秘诀。原来在乾隆当皇子时,他最敬仰的是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康熙皇帝8岁登极,当了61年的皇帝,活了69岁,是清代一位较长寿的皇帝。
康熙把养生之道分为养身和养心(或称为养神、养性)两方面。养身是指节饮食、慎起居、戒烟、戒酒、戒贪得、适当活动、勤身力行、重节敛、生活淡泊。养心是指文艺、道德、思想、品性等精神生活。
康熙皇帝对于养身的精辟见解为:“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节饮食”,“身体微有不豫,即当节减饮食”,并“视其病由,从容调理,量进饮食,使血气增长”。并举例说,有的老人“苟于饮食禁之太过,惟任诸凡补药,鲜能资补气血而令人充足”,因而是不足取的。“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慎起居”,就是讲卫生,夏天不贪凉,冬天先增衣。“人平日洁净,则清气着身,若近污秽,则为浊气所染,而清明之气渐为所蒙蔽矣”。“朕于夏月盛暑,不开窗、不纳风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此正古人所谓但能心静,即身凉也。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在)深秋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若寻常居家,偶尔出行,忽感寒气者有之,宜常防范”,“未(至)寒冷,即增衣服”,“朕冬月衣服过于厚,却不用火炉。所以然者,盖为近火(炉)则衣必薄,出行外走必致感寒。与其感寒而加服,何如未寒而先进衣乎?”“戒酒戒烟”,“朕自幼不喜饮酒,然能饮而不饮”,“是为诚不饮者”,“大抵嗜酒,则心志为其所乱而昏昧,或致疾病,实非有益于人之物”,“好饮酒,乐酒无厌,心恒狂乱,遂至形骸颠倒,礼法丧失,其为败德,何可胜言?”“戒贪得,重节敛”,孔子说“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朕今年高,亦当以圣人之言为戒,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则可以致寿”,“君子勤修不敢惰,致欲不敢纵,节乐不敢极,惜福不敢侈,守分不敢僭”。康熙又说,“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荀子曰,身劳而心安为之。朕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既不能堪也’”。
养心则是指“学六艺,多读书”等。“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人与我国之耆旧,善于书法者俱寿考而身强健。复有能画汉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绝人者,皆寿至七八十,身体强健,画作如常”,“朕自幼好书,今年老虽极匆忙时,必书几行字,一日亦未间断,是以犹未至荒废”。“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近世之人以不食肉为持斋,岂知古人之斋必与戒并行”,“所谓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也。所谓戒者,戒其心(生)妄念也”。康熙皇帝还酷爱手工艺品。康熙养心得所涉及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立意高尚,对于后世的乾隆有着深刻的影响,以致后来乾隆先后26次至康熙帝景陵时,留下大量缅怀性诗句,表达了乾隆皇帝对一生以文治武功著称的祖父康熙大帝的终身怀念与孺慕。其中,嘉庆元年(1796年)85岁的太上皇乾隆在《恭谒景陵》诗中写道:
昨叩六旬年,今携子位传。
未能定犹我,深感赐由天。
祖有福超训,新殷冰与渊。
明楼九拜毕,悲忆鉴忻然。
乾隆皇帝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对祖父康熙皇帝长寿的经验加以改进,从而总结出符合自己的:“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十六个字的养生真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是指:经常做一些深呼吸,做一些有益的大强度身体锻炼。80岁的乾隆还去行围打猎,骑马射箭。一生中六下江南,三上五台山。“十常”为: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这与现代不少的人所做的皮肤护理、按摩保健具有同等或超出的道理。“四勿”为: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适时进补”即是根据时令、身体的细微变化添减补品。以药膳为主,其中常用的有:山药鸭羹、烘鹿肉、鹿尾烧鹿肉、鹿肉丸子炖豆腐、鹿筋拆肉、八宝鸭子、八珍糕等。
乾隆好读书,善诗文。他一生通晓满、汉、蒙、藏、维吉安多(四川西部的藏语方言)五种文字。并著有大量的文赋,编成《御制文集》3集,共达1350余篇;《御制诗余集》434卷,及《乐善堂全集》等,收录约4万余首诗。他的生活饮食很有规律。每天大约6时起床,洗漱后用早膳,上午处理朝政,与大臣议事,午后游览休息。晚饭后看书习字,作文赋诗,然后就寝。他的膳食以新鲜蔬菜为主,少吃肉类,并且从不过饱,不吸烟,但喜饮茶。
另外,经史学专家对于乾隆身世的考证,乾隆除了后天保健得法外,先天禀赋也好,他的先天禀赋得自于他的母亲,其母活到86岁才崩逝。
总之,由于乾隆养生有法,因此他身体健壮,年近90岁还神志清醒,活动自如。乾隆五十三年(1793年)英国特使参加了乾隆皇帝83岁生日时,英国人眼中的乾隆皇帝是这样的:动作敏捷,风度翩翩,脸上没有一点老年的痕迹,总是笑眯眯的,看上去不超过60岁。
徐鑫 摘选《点击乾隆陵地宫》
4、康熙皇帝是怎样保养身体的
康熙68岁死了,乾隆89岁死了,都当了六十年皇帝。
康熙皇帝怎么保养的,我不知道。
乾隆皇帝怎么保养的,知道一些。
乾隆在位时非常zd注重养生,他将自己的长寿之道总结为以下16个字: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吐纳肺腑即是吐浊纳清,乾隆帝无论当天办公多晚,第二天黎明必起,在皇室园林下闭目凝神,吐气纳新一个多时辰,不但耳清目明,头脑清醒,而且四肢有力,浑身舒坦。
活动筋骨: 一个时辰的吐纳肺腑之后,乾隆会进行简单的运动,包括散步、爬坡、打内拳、玩健身球等。如公务不忙,乾隆帝必带队出宫,或打猎或攀爬或旅行,既充分活动四肢,又愉悦身心。
十常四勿:即每天对身体部位进行运动,具体就是: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摸,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适时进补:即根据节气容特点及身体状况进行必要的食品进补。乾隆经常吃的补品有:龟龄集方、松龄太平春酒方、健脾滋肾壮元方、固本仙方等。这些补药均由御医根据乾隆身体状况及节气特点所配,大多是温肾补阳、健脾行气、润肠通便和清热止血之物,并非什么皇家秘品,其功效与民间之物实无二样,唯在坚持服用及适时调理而已。
5、乾隆皇帝为什么辣么长寿
了解历史的都会知道,在古代的皇帝中,特别长寿的是很少见的,比如功盖千秋的秦皇(49)汉武(69);比如名垂青史的唐宗(51)宋祖(49);比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65);还比如在位时间最长的千古一帝康熙(69)。
然而,号称十全皇帝的乾隆,却是历史上少见的长寿皇帝,他活了八十九岁,而且还是无疾而终,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乾隆帝在八十三岁时仍然在处理国家大事,面容只像六十岁的人,健康程度可与少年相比,能够做到这样,必须得有一套养生的秘诀。而这套秘诀就是“十常四勿”。
那么,“十常四勿”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目常运、面常搓、足常擦、腹常摩、肢常伸、肛常提。再来看看四勿,也就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十常”是在“养生十六宜”中增删而来,但与“养生十六宜”又不完全一样。那么这十常又该如何操作呢?我们先来看看“叩齿”吧。在叩齿的时候,应有先后顺序,一般来说是先叩大牙,再叩前牙,但次数不限,在叩齿完毕后,以舌头抵上腭,再满口搅动,待唾液增多时,鼓漱十多下。这样不仅有固齿的功效。
再来看看“咽津”,这个方法在古代被称之为“服玉泉法”。具体操作就是用舌抵上腭,待唾液增多时咽下。这个动作常与叩齿相配合,从而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对于“弹耳”这个动作,其实也就是“鸣天鼓”,具体做法是以两手掩耳,手指贴住脑后,然后以食指压在中指上,再用食指弹后脑部二十四次,这样能去除项后风池穴的邪气。
在“养生十六宜”中,没有提到“揉鼻”,在中医里认为鼻准为面王,为脾所主,脾主坤土;又加上鼻与肺气相通,肺主乾金,这里的“揉鼻”,大有“乾清坤宁”的意味。那么,具体做法呢?主要是以两只手指按捏鼻梁左右三十五下。这样可以却鼻疾。
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保养好眼睛是很重要的。而“运睛”这个动作就是保护眼睛的。那么,具体做法是怎样的呢?将双眼向左右运转各十四次,紧闭片刻,忽然大瞪。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对颜值还是很在乎的,而这搓面就是解决“面子”工程的。再来看看搓面的动作,这个其实比较简单,静坐闭目,以两手搓热,擦面七次,长期坚持,可使皮肤光润。
人们都说足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经常按摩足部的确对身体有好处。这里的“擦足”,主要是摩擦足底的涌泉穴(两手左右交互,擦脚底涌泉穴二十四次),因为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可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在人体腹部,有一个神奇的穴位,名唤神阙,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古今养生学家对此穴极其重视;不仅如此,腹部还是胃肠等脏器所在之处,常按摩腹部有利消化的作用,而且,腹部还有不少人体长寿要穴,常常按摩腹部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对于“伸肢”而言,也是比较重要的,比如现在倡导的广播体操,就有“伸肢”的作用。在古时候,“伸肢”主要包括两臂左右如挽弓,或两手双拓如拓石;或高坐伸腿,各二十四次。
对于提肛这个动作,历代养生学家都是提倡的,比如在临睡前,在床边平坐,然后闭气,以舌抵上腭,以目视顶门,同时收缩肛门,用两手擦摩两肾穴各一百二十次。经常锻炼,不仅可以通气血,还可以防痔疮等肛肠问题。
综合来讲,“十常”养生法把握住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经常以按摩来促进气血的循环,如运目可以养肝血,搓面可以刺激胃经,运腹能够增强内脏功能,伸肢提肛有利于下肢气血的畅通。这十常看似简单,但无形中与养生的大道相符合,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对身体带来好处。
那么,乾隆皇帝养生秘诀的“四勿”究竟又有什么说辞呢?其实这在古代的养生书籍中也有过类似记载。比如“食勿言、卧勿语”早已约定俗成,那么为什么吃饭和睡觉时不要说话呢?吃饭时说话应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若是长期如此,就会出现胃肠不适营养不良,甚至还会出现厌食等症;至于睡觉时不要说话,是人在睡觉时需要安静,如此才能心神安宁,便于尽快进入深度睡眠,反之,睡觉时还不断讲话或者思考问题,会引起神经兴奋,导致难以入眠,辗转反侧。
再来看看“饮勿醉、色勿迷”,这两个句意在告诫人们不要贪恋“酒色”。我们都知道,少量饮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过量饮酒至大醉,不仅会伤肝、伤胃,还会影响大脑的活力。另外,对于女色,更是要慎之又慎。
乾隆皇帝的这些养生秘诀,其实也就是一些十分简单的养生方法。正如有句名言所说的那样,真理是简单的。是的,真正的养生理念,是接地气的。
6、乾隆是怎么养生的?
1、吐纳肺腑
乾隆帝无论百当天办公多晚,第二天黎明必起,在皇室园林下闭目凝神,吐气纳新一个多时辰,吐出二氧化碳,吸入新鲜空气后,不但耳清目明,头脑清醒,而且四肢有力,浑身舒坦。
2、活动筋骨
一个时辰的吐纳肺腑之后,乾隆会进行简单的运动度,包括散步、爬坡、问打拳、玩健身球等。如公务不忙,乾隆帝必带队出宫,或打猎或攀爬或旅行,既充分活动四肢,又了解民情,愉悦心身。
3、十常四勿
即每天对身体部位进行运动,具体就是: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摸,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答勿醉,色勿迷。
4、适时进补
即根据节气特点及身体状况进行必要的食品进补。乾隆经常吃的补品有:龟龄集方、松龄太平春酒方、健脾滋肾壮元方、固本仙方等。
5、饮食有规律
他大约6时起床,洗漱后用早膳。上午处理政务,和大臣们议事,午后游览休息回。晚饭后看书习字,作文赋诗,然后就寝。他的膳食以新鲜蔬菜为主,少吃肉答类,并且从不过饱。乾隆从不抽烟,但喜饮茶。他对饮用水十分讲究,以西山泉水作为御用水。
7、康熙乾隆有哪些养生之道?
清乾隆皇帝活了88岁,得益于他42字养生诀:“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腿常运,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乾隆皇“四诀”养生
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乾隆皇帝,他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享年八十九岁,是中国自秦以来历代帝王中最长寿的一人。乾隆皇帝享松鹤遐龄,除了有优裕的生活条件外,养生有道,是主要原因。他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总结了“养生四诀”曰:“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吐纳肺腑:他几十年坚持黎明即起,做深呼吸运动,进行体操、太极拳等锻炼。每天早晚还各做30—40次叩齿活动,以固齿祛疾。
活动筋骨:乾隆皇帝自幼爱骑马射箭,更精于马术。当了皇帝后,常以骑射为乐,曾亲手一次射杀一熊二虎。八十岁高龄时,还骑马围射,千骑卷平冈。
十常四勿:“十常’是: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旅、肢常伸、肛常提;“四勿”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乾隆皇帝坚持经常做到“十常四勿”,说明他通晓养生之道,并常习之,是高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乾隆皇帝总结他自己常做的养生四诀中“十常”,都是我国古代导引术中的导引动作,根据有关文献注释如下:
1.叩齿:先叩大牙,再叩前牙,次数不限。然后以舌头抵上腭,再满口搅动,待唾液增多时,鼓漱十余下。有固齿功效。
2.咽津:即古代称服玉泉法。用舌抵上腭,待唾液增多时咽下。
3.弹耳:以两手掩耳,手指贴住脑后,然后以食指压在中指上,再用食指弹后脑部二十四次,能去除项后风池穴的邪气。
4.揉鼻:以两只手指按捏鼻梁左右三十五下。可却鼻疾。
5.运睛:将双眼向左右运转各十四次,紧闭片刻,忽然大瞪。经常行之,能使内障外翳自散。
6.搓面:静坐闭目,以两手搓热拂面七次,以漱津涂面,行之半月,可使皮肤光润。
7.摩足:两手左右交互,擦脚底涌泉穴二十四次,可以明双目。
8.旅腹:宽开裤带,用两手摩腰眼二十四次,可以固精。
9.伸肢:也就是做些强度不大的健身体操,包括两臂左右如挽弓,或两手双拓如拓石;或高坐伸腿。各二十四次,以去四肢风邪。
10提肛:临睡前,在床边平坐,然后闭气,以舌抵上腭,以目视顶门,同时收缩肛门,用两手擦摩两肾穴各一百二十次。常做此功,可以通气血,大有益处。
适时进补:根据身体需要,按照季节、气候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吃一些保养身体的滋补品。
此外,乾隆皇帝还喜爱游览、书法、垂钓等有益健康的活动。他六次下江南,三次上五台山,游历南北方各地名山大川、文物古迹、园林殿宇、水榭楼台,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增广知识,激励志气,陶冶性情的目的。乾隆皇帝晚年,还在故宫西侧为自己退位后颐养天年,修建了一所御花园,全园面积不足六千平方米,但是亭阁楼台,曲径画廊,古树奇花,假山怪石,尽收江南林园之美。他爱书法,书宗赵松雪,用笔有神,圆润遒俊,常在游历之处留御笔诗文。乾隆皇帝还喜欢垂钓,他在巡游江南时常在扬州小金山西侧的瘦西湖垂钓,至今瘦西湖犹存乾隆皇帝钓鱼台遗址。
8、清朝乾隆爷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啊?
★乾隆爷的养生之道★---★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强身健体由始而终 ★(二)★、适应激变把握平衡(版一个人的心态,对健康有直接影响。当不良刺激发生时,就看你如何把握。) ★(三权)★、锻炼大脑不可忽视。
9、清朝皇帝养生长寿有什么方法?
政府法制2010年
健康讲堂
乾隆皇帝在位60年,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长寿的皇帝之一。据说乾隆皇帝暮年身康体健,一生未用眼镜,去世前两年还能外出狩猎,临终前不久尚能写字读书。这一切固然跟他的先天禀赋有很大关系,但良好的养生方法也是他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妨从乾隆的生活习惯中得到一些养生的启示。
弯弓习武四方巡游
乾隆皇帝健康长寿,和其喜欢弯弓习武等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乾隆皇帝夏天接见武官后,经常与他们比试射箭,秋天出塞时也是如此。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射箭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心态得到了良好的调整。
除射箭外,乾隆皇帝还喜欢打猎。打猎时,行走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新鲜空气,人体吸氧量明显增加。同时,美好的自然环境,诱人的鸟语花香,使人心胸开阔,情怀舒畅,对身心大有裨益。
乾隆皇帝一生6次巡游江南,5次西巡五台山,3次东巡泰山。每次巡游时间长短不一,多在数月之间。在轻松的游览过程中,他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光,而且还开阔了眼界,锻炼了意志,增强了体力,对身体益处无穷。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始终保持着早起的习惯。正如史书所载:“每晨起必须卯刻,若在长夏时天已向明,至冬月才五更尽也。”良好的起居习惯对乾隆皇帝的身体健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赋诗作画品茗唱歌
乾隆皇帝喜欢赋诗,而且每天必作数首。他常把写好的诗传给有一定文学素养的官员们评阅。遇到引用典故之处,他会让官员们作出解释。如果官员们当时解释不出来,可以将诗文带回各自的府邸继续研究。对于那些始终也没能找到正确答案的官员,乾隆皇帝也不加责怪。由此可见,他对诗文的造诣是很深的。通过赋诗,锻炼了脑力,抒发了情怀。现代研究表明,人体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对大脑不断地输入信息,脑细胞就可以不断发育,脑功能就可以不断得到加强,从而延缓大脑的衰老。乾隆皇帝闲暇时喜欢习书作画以加强自身修养。通过习书作画可以陶冶性情,对心理是一种良好的调节。
同时,运笔过程中需要指力、腕力、
臂力的综合协调,需要思想意念的高度集中。这样,不仅达到了养性的目的,同时还锻炼了体力。
饮茶也是乾隆皇帝的所爱。研究表明,饮茶可以降低血脂,清热醒神,消除机体的疲劳状态。乾隆皇帝常与能诗善文的大臣一起品茗观戏,赋诗联句,真可谓乐在其中!此外,他对音律也很感兴趣,而且自己能使用乐器。在每年的祭灶日子里,乾隆皇帝常自击鼓板,吟唱《访贤曲》。通过歌唱,抒发了感情,陶冶了情操,对养生也很有帮助。
服用药饵补养延年
乾隆皇帝常服的补益增寿药方有六种以上,其中最主要的当属龟龄集和松龄太平春酒。龟龄集以龟龄作方名,取龟鹤长寿之意。乾隆皇帝十分关心龟龄集的有关情况,他常问总管:“药房的龟龄集还有多少?”而且每次对制备龟龄集的处方和相关事宜均亲自过问。至于松龄太平春酒则是乾隆皇帝十分喜欢饮用的一种补益药酒,该酒具有益气健脾,养血活络的功效。
乾隆皇帝曾把他的长寿秘诀归纳为16个字,即“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所谓“十常四勿”,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施,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由于有合理的养生方法,而且能够坚持如一,所以直到暮年,乾隆皇帝仍能身康体健。难怪当年英国大使马嘎尔尼在日记中写道:“观其风神,年虽八十三岁,望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