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医不分家,古代是怎么称呼医生的
古代也和现在一样,对医生的称呼多种多样,有以官职称呼的,有以地名称呼的,有以药名称呼的,还有以医术称呼的。
古代以官职称呼医生,不是因为这个人在医院有职务,而是因为这个人在官府里任职。过去儒医不分家,也就是说,很多知识分子,包括文学家、哲学家等多懂药学医理,而这些科举出身的人又大都在官府任职,他们闲暇时间在民间救死扶伤、治病疗疾,与如今的医生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大家便以其官职相称。
汉代名医淳于意,以创写中医病志“诊籍”名传青史,因他曾做过齐国主管粮仓的“太仓长”,所以世人称他为“仓公”。司马迁就这样称呼他,《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记述的就是他和扁鹊的事;唐代医家王冰,用12年的时间,补充、整理、注释《素问》24卷,名扬天下,因他曾做过太仆令,人们称他为“王太仆”;宋代许叔微,是中医伤寒学派的代表人物,少时苦攻医学,颇有成就,他写的《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流传广泛,因他曾是集贤院的学士,故有“许学士”的别称;还有《南阳活人书》的作者朱肱,当时闻名遐迩,因宋徽宗时被授以“奉议郎医学博士”,所以病家都尊称他为“朱奉议”。
除了以官职称呼医生之外,古代还有以地名称呼医生的。以《伤寒杂病论》载于史册的张仲景,因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医界都以“张长沙”对其呼之;弟子满天下的金元四大名医之一刘完素,因阐发火热病机而成为河间学派的开山,大家都叫他“刘河间”;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元代医家朱震亨,是中医阴阳学派的鼻祖,因他常居浙江义乌的丹溪行医,于是就有了“朱丹溪”或者“丹溪翁”的美称;名噪乡里的明代医家汪机,因为祖居安徽祁门的石山,所以人称“汪石山”。
以药名相称的,现在已不多见,但在古代这种称呼很多。刘寄奴、使君子、何首乌等,都是人名。上面提到的刘完素,有个弟子“穆大黄”,就是因为善于治火热症,巧用中药大黄而得名的;明代医家张景岳,长于温补法,擅长用中药熟地,他创制的29方“新方八阵”中,仅熟地就占了22方,故时人称之为“张熟地”;清代医家张锡纯,试图用现代药理探讨中药石膏生用和煅用的不同机制,被医林呼之“张石膏”;民国初年北京著名中医陆仲安,善于用中药黄芪治疗疑难病症,胡适的所谓“糖尿病”,就是他用大剂量的黄芪,配伍党参、山药、黄精、石斛治愈的,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陆黄芪”。
因医生医术高超,被百姓用溢美之词尊称的也大有人在。“医圣”张仲景、“外科圣手”华佗、“药王”孙思邈,都受之无愧;宋代的“儿科圣手”钱乙、清代的“外治之宗”吴尚先等也都名副其实;还有以指三点后辨脉洞之病源的元代医家“刘三点”刘岳以及被称为“神针”的明代医家李玉,都是因为医术高超被赋予美名的。
2、国医养生玄学大师 何彦儒教授
国医养生百玄学大师何彦儒教授为家传医学第六代,从医32年,在中医妇科、养生调养、骨科、中医美容养护、心理学等方面颇有研究,能将多种学术融会贯通, 采用养生方式不吃药化解顽疾;同时精通易经,能将易经与中国传统中医、养生学相结合,观其相、知其名即知其身,所取的姓名不仅能逢凶化吉还可结合个人身体状况回避潜在的疾病风险。30多年来何彦儒教授在台湾、香港、新加坡、中国大陆等海内外各大专科院校、机关团体、达官政要等讲课、度看病坐诊、看风水。所授课程有易经姓名学、风水学、养生调养、妇科养护、两性养护、中医美容养护等课程,受到广泛好评。
现任职务:
台湾亚太医学内会专职教授、骨科医生、养生医师、医学顾问
亚洲医学会专职医学教授
台湾易经学会容台中分会理事
曾担任过的职务:
台湾亚太医学会专职教授、医生、骨科医生、心里医师、养生医师
亚洲区医学会专任妇科医师、医学教授
亚洲医学会养生医师、骨科医师
台湾各大专科学院客座教授
台湾相学会理事
台湾易经学会台中分会副理事长
台湾易经学会台南分会的专职教授
新加坡易经学会顾问台湾相学会理事
3、儒家除了六艺之外有儒医吗
没有。
古代医生算是贱业。儒家是比较瞧不起这种的。
4、宋代儒医
这个基本上能满足你的疑问
由于儒学在封建社会各学派中至尊至高的地位,因而“儒医”是医家中最高的称誉。尤其到了宋代,医学被认为是实现儒家理想的重要途径。范文正公(仲淹)在年轻尚未得志时,去灵祠祷告求签,问道,他日能成为宰相吗?得到否定的签后,便说,如果不能实现的话,就作一个良医吧。因为作良相固然可恩泽天下,既然神灵不允,那么能实现救人利物心愿的,就莫如良医了,因为作为良医上可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民之厄,中可以保身长全,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途径了。此后,“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就成为了旷世流风、儒士箴言,儒医的传统便形成了。当然,要成为儒医,就必须有一定的儒学修养,宋代设立了特有的教育机构——医学,它完全仿照太学之例。宋徽宗还颁诏,将医学脱离专管宗庙礼乐的太常寺而隶属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从而使医学纳入儒学教育体系,以“教养上医,广得儒医”。并且按等级任命医官,使儒医的地位得到确立,从而开辟了一条“医而优则仕”的道路。儒医的提倡实质上起到了以儒学帮助医学、改造医学的作用。
宋代儒士往往以不知医为羞,不少士大夫亲自整理收集验方、家藏方,如陆游的《集验方》、苏轼和沈括的《苏沈良方》等都属此类。 同时,客观上受宋代儒学“格物致知”学风的影响,不少宋儒也将研讨医学作为格物致知的对象,如王安石即自称:“……,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谈,农夫女子,无所不问。”又如北宋末年寇宗奭,宦游期间颇能留心医药,因发现当时本草著作不无脱误,于是深入实践,反复验证,搜访十余年,撰成《本草衍义》一书,太医学称此书“委是用心研究,意义可采”,对后世影响很大。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的医着《格致余论》中论道:“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其也是弃儒从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后清代兵部尚书、湖广总督吴其浚宦游所到之处广收植物标本,绘制成图,编成《植物名实图考》,为我国第一部大型区域性植物志,对植物分类学及本草学均有较大参考价值。
此外,儒医之说还适应了相当一部分落魄儒士的需要,既可满足他们的精神心理需求,又可用来谋求生计。故因举业不成、国亡不仕或因忤罢官而改从医业并成为著名医家的不胜枚举,如董汲少年时考进士落第,遂放弃举业从事医学,成为宋崇宁大观年间(1102年~1110年)的名医,着有《斑疹备急方论》、《脚气治病总要》、《旅游备急方》等,传世至今。再如朱肱出身世宦豪门,元佑三年(1088年)中进士,历任雄州防御推官、知邓州录事、奉议郎等职,后因忤旨罢官。他身处逆境,常以贾谊的“古之人,不在朝廷之上,必居医卜之中”自勉,隐居杭州大隐坊,潜心医学,深入研究张仲景《伤寒论》一书,几易其稿,前后经二十余年时间,终于撰成《类证活人书》,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其他如汪机(号石山,着《外科理例》)、李时珍(着《本草纲目》)、葛可久(着《十药神书》)、杨继洲(编《针灸大成》)、汪昂(着《汤头歌诀》、《医方集解》)、陈念祖(着《医学三字经》、《时方歌括》等)……,均为由儒而医或亦儒亦医者,构成了中医学史上蔚为壮观的儒医群芳谱。由于他们的儒学修养功底较深,故最后取得的成就往往大大高于一般的医家,在著书立说方面尤为突出,这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医学遗产。
5、宋代儒医有哪些?
简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代,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 详细内容>>
6、“儒医”是什么样的人?儒家学说和中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儒家思想和中医没什么联系、一个是思想哲学、一个是古代医学、但是任何学科都有它的哲学基础、中医的哲学基础就是阴阳五行学说、所以说《易经》对中医影响挺大的、现在的易经其实包含孔子所作的“易传”就是对卦和爻的解释、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这可能是仅有的一点点小联系吧、呵呵、我们可以多交流下、呵呵
7、中医养生的小故事
中医养生故事――扁鹊与牛黄
牛黄,是一味名贵的中药。相传,牛黄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扁鹊在无意中发现的。 一天,扁鹊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时,邻居阳宝杀了一头病牛,发现牛胆囊中有些像石头洋的东西,不知是阿物,于是提着胆囊来向扁鹊请教。扁鹊剖开胆囊取出两枚“石头”放在桌上、仔细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阳宝又惊叫着跑来说其父亲一口气上不来,在炕上抽搐不停。扁鹊急忙去阳宝家,只见阳宝的老父亲双眼上翻,喉中噜噜有声。扁鹊看罢,立即吩咐阳宝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来研成末,给阳宝父亲灌下。须臾,阳宝的父亲就止住抽搐,气息也平静了。 扁鹊回家时却发现桌上的两枚牛““石头”不见了。细寻之下,原来阳宝在慌乱中错把牛黄当金礞石拿去了。扁鹊思忖:“难道这种石头真的有豁痰定惊的功效?”遂于次日,有意用其配药,给阳宝的父亲送去服之。不日,病奇迹般的好了。扁鹊就将这种黄牛胆内的深黄色之物命名为“牛黄”。 从此,名贵而奇效的中药“牛黄”便诞生了。
中医养生故事--苏东坡妙联对名医 答案补充 苏东坡不但在文学方面有伟大成就,而且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人称“儒医”。 他在杭州任知府时,就致力于搞医学研究。当时该地瘟疫经常发生,百姓死亡很多。为了把黎民百姓从痛苦的病魔中解脱出来,苏东坡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几十两黄金,在城里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诊坊,专门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愈了近千病人。 传说在杭州城西有个庞家庄,庄主姓庞名安时,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济贫,好善乐施,是远近闻名的一位老中医他喜欢交际,也爱好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因而与苏东坡交往甚厚,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诗论对,切磋医学。
答案补充 有一天苏东坡正坐在书房里翻阅医学书籍,外面衙役来报:“启禀大人,府外庞中医求见”。苏东坡忙说“有请”。庞中医在衙役的引领下来到书房门前,猛抬头,一眼看见门旁新挂了两只灯笼,他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苏东坡正好迎出门来,他听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领神会,随即续出下联:架鼓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答案补充 二人相视大笑,手挽手走进后院。院子的中央设一小花园,庞中医 看见园中生长的翠竹葱绿茁壮,他灵机一动,赞叹道:
中暑最宜淡竹叶
苏东坡随口对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两人在花园边坐下,衙役递上香茶,二人品茶谈天。他俩从名诗谈到名医,又从对联谈到医学,真是棋逢对手,喜结知音。
忽然,一阵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庞中医 抬头一看,只见园中玫瑰正盛开,妩媚娇娆。他触景生情,又出一联: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苏东坡听他又吟一联,未加思索也脱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庞安时坐了一会,告辞出来,随口又出一联: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苏东坡含笑答道:
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香。
联中的“枳壳、防风、陈皮、半夏、竹叶、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对联对得工整和谐,妙趣横生。
8、儒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儒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06-13在北京市海淀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1号院6号楼104-77。
儒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8MA0064U87W,企业法人潘志丽,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儒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推广;计算机技术培训(不得面向全国招生);医学研究与实验发展;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的银行卡中心、PUE值在1;5以上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企业管理咨询;企业策划;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计算机系统服务;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软件开发;软件咨询;销售自行开发的产品。(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8237485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755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儒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9、儒医始于什么年代?
儒医,旧时指指儒生而行医的人。
儒医始称于宋代。
“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宋会要辑稿》)宋·洪迈 《夷坚甲志·谢与权医》:“有蕲人谢与权,世为儒医。”清·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刘大成》:“文登生员刘大成 以儒医耆德,为乡党所推,董修学宫。”邹韬奋 《无所不专的专家》:“医生原是一种很专门的职业,但在医字之上却加一个‘儒’字,称为‘儒医’,儒者是读书人也。于是读书人不但可以‘出将入相’,又可以由旁路一钻而做‘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