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铁线拳 养生

铁线拳 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19 11:55:04

1、求温瑞安的小说。

亲爱的楼主你好……
你要的书,已发送或发送中……
请注意查收……
如果没有,请一定查看【垃圾箱】……
满意请及时采纳……
有问题请回邮或HI我……
(*^__^*) 嘻嘻……
FROM:情何以堪的你
PS:如果没有,请一定查看【垃圾箱】……并核对邮箱再追问……

2、周星驰《功夫》中的铁线拳是那个门派的?

回:
铁线拳
拳术名称:洪门拳术(别名洪门铁线拳)
门派归属:南少林
拳术种类:南拳

3、铁线拳怎么样练

“铁线拳”乃为洪家至宝,是一套高级内功拳法,为广东十虎铁桥三遗技。铁桥三原籍广东南海县人,生于1813年,卒于1886年即是光绪十二年。铁桥三原名梁坤,年幼时投拜少林洪拳巨子,福建蒲田少林僧人觉因和尚学技,入广州白云山能仁寺带发修行,于七年而尽觉因真传。“铁线拳法”系以锻炼五脏六腑,强健体魄为主,以十二字诀为用,即刚,柔,逼,直,分,定,寸,提,留,运,制,订等十二支桥手。练习铁线拳除了要注重十二支桥手外,对发劲及七情声息,发音未最重要,每一式的发音皆以调节五脏六腑为主,脏腑得调,气血循环有序,阴阳和合,能劲力达内外,获得强筋健骨之效,因此洪家历代先辈习此拳者多享有高寿。
广东十虎之十铁桥三梁坤
正名梁坤,有洪拳大师之称。与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苏灿共称“广东十虎”。少时拜少林名手金*李胡子为师,平生好习拳技,游览各地,寻师访友,苦练少林武术,练得桥手如铁。好与佛家往还,在广州市彩虹桥广昌梁布厂任教,技压各方拳勇,声名大振。生于逊清嘉庆年间,历咸丰同治两世,卒于光绪十二、三年间。铁桥三之死,乃因在海幢寺随圆光和尚练习三十六点铜环棍,积劳成疾,铁桥三因染有阿芙蓉癖者,圆光和尚命其戒烟,铁桥三从之,决心戒绝,苦练棍法,但因年事已老,体力不胜,染病而卒,享寿七十高龄。
陆阿采
广东驻防旗人。幼丧父母,依其族叔为活。叔遇之虐,衣食皆缺。阿采苦之,悄然逃他方为佣,其时才十二岁,伶仃孤苦,艰困备尝,某日因看神功戏而遇一异僧(一说是少林三德和尚),拜师学技七年,在异僧之荐,投九莲山少林跟至善习武。火烧少林寺之后,多方逃窜,隐于羊城,收黄飞鸿之父黄麒英为徒,继而退出武林,居乐善山房,致力医学,不谈技击。阿采老病死于家,享寿六十八,平生只授过一个徒弟,就是黄麒英。平生精于花拳,故有花拳陆阿采之称。
第一式 敬礼开拳第二式 二虎潜踪第三式 双剑且桥第四式 老僧挑担第五式 惊鸿敛翼第六式 左右寸桥第七式 三度珠桥第八式 大仙拱手第九式 二字箝阳马第十式 掩护丹田第十一式 抽手护胸第十二式 两手遮天第十三式 秦琼献锏第十四式 饿鹰扑食第十五式 迫桥第十六式 定金桥第十七式 虎啸龙吟第十八式 双寸桥第十九式 制桥第二十式 分金槌第二十一式 二虎潜踪第二十二式 扇面子午第二十三式 开弓射雕第二十四式 外膀手第二十五式 外膀手二第二十六式 柔桥内膀第二十七式 内膀之二第二十八式 订桥第二十九式 柔桥第三十式 遮头第三十一式 托掌第三十二式 定金桥第三十三式 侧身寸桥第三十四式 制桥第三十五式 分金桥第三十六式 扇面子午(左势)第三十七式 开弓射雕(左势)第三十八式 外膀手(左势)第三十九式 外膀手二(左势)第四十式 柔桥内膀(左势)第四十一式 内膀之二(左势)第四十二式 订桥(左势)第四十三式 柔桥(左势)第四十四式 遮头(左势)第四十五式 托掌(左势)第四十六式 定金桥(左势)第四十七式 侧身寸桥(左势)第四十八式 制桥(左势)第四十九式 分金桥第五十式 扇面十字手第五十一式 双遮手第五十二式 白虎献掌第五十三式 猛虎爬沙第五十四式 定金桥第五十五式 虎啸龙吟第五十六式 双寸桥第五十七式 制桥第五十八式 分金拳第五十九式 二虎潜踪第六十式 麒麟步第六十一式 夹木槌第六十二式 提壶敬酒第六十三式 横割手第六十四式 内膀手第六十五式 内膀柔桥第六十六式 内膀柔桥第六十七式 遮顶第六十八式 托掌第六十九式 虎啸龙吟第七十式 寸桥第七十一式 制桥第七十二式 分金槌第七十三式 十字手第七十四式 遮天第七十五式 惊鸿敛翼第七十六式 韦驮献杖第七十七式 双遮头第七十八式 迫桥第七十九式 定金桥第八十式 双寸桥第八十一式 十字手第八十二式 分金拳第八十三式 二虎潜踪第八十四式 收式

4、铁线拳创始人

铁线拳,属于少林外家拳之内功手法,专为锻炼桥手之用,是“广东十虎”之首铁桥三的绝技,后由铁桥三首徒林福成传授黄飞鸿。 铁线拳是一套养生拳,以运动肢干,畅通血脉为主,来具有壮魄健体,反弱为强的功能。其大纲不外分外膀手与内膀自手二式,外膀手属外功即手、眼、身、腰、马;内膀手属内功即心、神、意、气、力。它以刚、柔、逼、直、分、定、串、提、留、运、制、订十二支桥手为经纬,阴阳并用,以气透劲,又以二字钳羊马势保固腰肾,练此拳法要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放而不放,留而不留,疾而不乱,徐而不弛,无论男女老少,皆能习之,恒久练习,有却病延年之效。

5、关于一种养生拳法

这叫 六字诀

嘘,呵,呼,呬,吹,嘻

每个字,每个口型对五脏有不同的影响,上网搜下就知道了,马礼堂老师有曾经有不错的讲解。

6、铁线拳实战性强吗?怎样用到实战中?

铁线拳是一种汉族拳术,属于少林外家拳之内功手法,专为锻炼桥手之用,是“广东十虎”之首铁桥三的绝技,后由铁桥三首徒林福成传授黄飞鸿。

铁线拳是一套养生拳,以运动肢干,畅通血脉为主,具有壮魄健体,反弱为强的功能。其大纲不外分外膀手与内膀手二式,外膀手属外功即手、眼、身、腰、马;内膀手属内功即心、神、意、气、力。它以刚、柔、逼、直、分、定、串、提、留、运、制、订十二支桥手为经纬,阴阳并用,以气透劲,又以二字钳羊马势保固腰肾,练此拳法要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放而不放,留而不留,疾而不乱,徐而不弛,无论男女老少,皆能习之,恒久练习,有去病延年之效。

7、练习少林铁线拳有什么要求?

铁桥三1813年出生,原名梁坤,广东南海人。年幼时就非常嗜武,少时拜少林名手金李胡子为师,平生好习拳技,游览各地,寻师访友,苦练少林武术,到了十四五岁,已经练得一身好功夫。

后来,梁坤有机会遇到洪拳巨子、名闻江南的福建莆田少林寺的觉因和尚,对他的武功非常景仰,遂拜其为师,入广州白云山能仁寺带发修行,在寺中学艺7年。梁坤既练功刻苦,又能恭敬侍候师父,很受觉因的赏识,把拿手本领都传给他。

觉因和尚在110岁时圆寂,梁坤失去恩师后不想继续在寺中修行,于是离开寺庙下山居住。

据传说,有一天梁坤在长堤散步,见到有人在表演武术,围观的人很多,气氛甚为热闹,纷纷扔钱捧场。梁坤见到是这种江湖武功时,心里颇有些不以为然,于是比武兴致大动,主动说也要给众人表演一番。

梁坤当场挑选了围观的6名群众,让他们吊在自己的手臂上走了上百步,却始终面不改色心不跳。群众惊讶得简直不敢相信,都说他的铁臂是前所未见的神力。

凭着这一次偶然的机会,梁坤开始在广州扬名,很多人都想拜他为师,而众多家庭也都纷纷请他教授子弟。因为他在家排行第三,所以当时人便称他为“铁桥三”。

此后,铁桥三以一身武艺行走江湖,不仅广收门徒,而且经常资助穷苦子弟,行侠仗义。到清代光绪年间,他已经是名满南粤大地的武林高手,位居“广东十虎”前列。

铁桥三在广州期间,主要居住在海幢寺。他经常与寺中的和尚尘异、修己、智圆等人互授拳棍之术,切磋武艺。这个时候铁桥三已经创出铁线拳,他把自己的绝技悉数拿出来与众和尚交流,而寺中和尚也把鼠尾棍法传授给他。

铁桥三最大的贡献是创立完善了少林铁线拳。铁线拳属于少林外家拳之内功手法,专为锻炼桥手之用,是铁桥三的绝技。

铁线拳是一套养生拳,以运动肢干、畅通血脉为主,具有壮魄健体、反弱为强的功能。其大纲分外膀手与内膀手二式,外膀手属外功即手、眼、身、腰、马;内膀手属内功,即心、神、意、气、力。它以刚、柔、逼、直、分、定、串、提、留、运、制、订十二支桥手为经纬,阴阳并用,以气透劲,又以二字钳羊马势保固腰肾。

练此拳法要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放而不放,留而不留,疾而不乱,徐而不弛,无论男女老少,皆能习之,恒久练习,有祛病延年之效。

当时,广州河南富商蔡赞、富家子伍熙官等相继聘请铁桥三到家中教习。铁桥三利用这个机会,更加加强了自己在武功上的修炼,同时还有意收了一些有天分的徒弟,例如育善堂中医施雨良及孖指添、区珠以及林福成等人。

这些徒弟拜入他门下后,铁桥三都把铁线拳法传授给他们。铁桥三曾对众弟子说,铁线拳是洪拳至宝,弟子们一定要谨记在心,切勿滥传轻泄于世。他的首徒林福成后来把铁线誊传授给黄飞鸿,让这套拳法益发发扬光大。

铁桥三对武学之道从未感到知足,而是更加精益求精。当他听说新会的外海乡茶寇庵寺有名叫做意诚的和尚非常擅使五点梅花棍,不顾年老体迈,亲自前往讨教,直到把这套棍法都学到手才回到广州。

铁桥三在武术上博采众长,声誉传遍武林,进入老年之后身体却一直很虚弱,又因在海幢寺随圆光和尚苦练三十六点铜环棍,终于积劳成疾,1886年,铁桥三染病而卒,享寿七十高龄。

8、铁线拳怎么练

线拳,属于少林外家拳之内功手法,专为锻练桥手之用,是“广东十虎”之首抄铁桥三的绝技,后由铁桥三首徒林福成传授黄飞鸿。

铁线拳是一套养生拳,以运动肢干,畅通血脉为主,具有壮魄健体,反弱为强的功能。其大纲不外分外膀手与内膀手二式,外膀手属外功即手、知眼、身、腰、马;内膀手属内功即心、神、意、气、力。它以刚、柔、逼、直、分、定、串、提、留、运、制、订十二支桥手为经纬,阴阳并用,以气透劲,又以二字钳羊马势保固腰肾,练此拳法要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放而不放,留而不留,疾而不乱,徐而不弛,无道论男女老少,皆能习之,恒久练习,有却病延年之效。

9、中国铁线拳的打法

第一式敬礼开拳

图解:面南自然而立。双手下垂,腰正头平,敛神静气。随后吊左脚(脚尖着地,脚跟离地),曲右膝,右手成拳,左手成掌(四指撑天),提至右胸前腋下,再一齐堆出,拱手顶礼(如图)。
此为洪拳有名之拜谒桥手。
要旨:出手时目向前视,口唇吸气闭紧。内力悠然贯于桥拳掌中。
实战:当我静立时,若敌一拳由中路打入,我可立出此拳掌,连消带打,再顺势扭手,成双挂拳打落。可参看工字伏虎拳之第九式。
注示:此敬礼开拳,中藏深义。其吊脚势表示鞠躬,左掌像月,右拳像日,合而为一“明”字。相传洪拳祖师以此暗喻反清复明之志。此势又名拜谒桥手,乃洪拳连消带打法门之一。


第二式二虎潜踪

图解:承上式。扭手一收,在两手变拳时口喝一声“哈”,接着双拳立即向上打出(可参看工字伏虎拳第九式)。然后气呼至尽,合口,将拳藏腰收后,贴于命门穴;同时收回吊脚,胸部挺直,眼平头正,两脚直而不曲(如图)。
是旨:合口,以鼻呼吸,连作三次;注力于两臂。
实战:此势由拱手而变双挂拳打出,然后藏拳于腰后。义见第一式,此略。
此势旨在修炼内功,以鼻调息,蓄宗气于胸,并注之于胸。
注示:凡练洪拳者,切莫小视此式。须知此挺胸合口注力之法,乃洪拳内功产生之秘要。
久习此法大有益于肺部。


第三式双剑切桥

图解:承上式。将所藏两拳,从后沿胁提上至胸腋;随后拳心相对,松指放拳一夹成切掌,形如刀剑(如图);同时开口呼气,出“嗬”一声。
此名双剑切桥,指尖朝天而不向下。
要旨:切掌指尖向上,掌心相对。发“嗬”声时先抱纳一气,再行呼出。以声带劲,注力指掌。
实战:此势一法三用:一练夹力;二练沉肩;三练刀掌。
实战中,夹掌可以夹人头部,沉肩可以稳身定桥,而以掌化刀,则可以寸劲打人。
此属洪拳近身短打之法。
注示:此双剑切桥,无形无势,似极简单无力,但洞悉洪拳者,皆知其含义不浅。盖洪家技击,讲究近身短打,贴马擒拿,其所有功夫,无不由短桥发力而成。
此势正是练短力之法,习者切勿忽之。


第四式老僧挑担

图解:承上式。两切掌向外一摊(掌心朝天),接着分三节握拳:第一节屈握四指;第二节指扣掌心;第三节拇指合于食指之上成拳(动作要快)。然后两手离肋往上一抽,成外顶之势,两拳相对于双肩之间(与腮部平行);同时口出“吃”一声。
要旨:两手握拳与顶抽拳要一气呵成。
实战:此势主练肩膊抽力之劲。“吃”一声,乃以声催力。
当我势如上式时,若敌前来抱我,我即抽手顶,以此法击其心胸。在近身短打中,此势颇具威力。
注示:此法尚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凡肩部诸症,如肩周炎、肩关节痛等,练此法百日,必收奇效。惜今人鲜如也。


第五式惊鸿翼

图解:承上式。将左右两拳由上向下切落,放拳变掌,口出“吃”一声。掌对腰中,腕贴盆骨,手向后,指尖朝外(如图)。
要旨:放拳切掌要有力。口出“吃”声

实战:此势为冚手,由此可变标串掌攻敌。
注示:南粤洪拳,有一门三家之说。一为南少林之洪拳,由福建少林寺觉因和尚及感法禅师传入,以铁桥三、颜耀庭、颜殿雄为代表;二乃洪门中所有拳术之通称;三指粤人洪熙官所创之拳术,亦叫洪拳。
铁线拳为觉因和尚所传,由铁桥三行之于世,乃南少林之“洪拳”,学者当体认之。


第六式左右寸桥

图解:承上式。将腰间两掌,各向左右标伸而出,同时口出“咝”一声(如图)。
要旨:臂直与肩平。
实战:此势为左右齐攻之法。
注示:此法固可攻敌,但其深义,却在练铁桥手。
欲使手桥似铁,全凭练此标指之劲。初练时空臂而发,继则以沙包缚臂,初仅三五斤,渐而加至百斤,最后双臂能承重五百斤以上,便告功成。
当年铁桥三便以此铁桥手而一举扬名。可知此法非同寻常也。


第七式三度珠桥

图解:承上式。左右手一沉,两掌变一指撑天势,同时口发“咝”一声(如图)。此名珠桥手。
然后奖左右珠桥手徐徐收至肩上耳下,再缓缓向左右推伸而出,连续三次。
此名三展手。
要旨:沉桥发声,三展珠桥时要挺胸,力贯两臂。
实战:当我势如上式时,若敌出手截我中臂,我即沉抽后,反夹其臂。此乃洪拳之拑夹手法。
注示:此势除作夹桥之用外,尚可练桥手之劲力。


第八式大仙拱手

图解:承上式。在三展珠桥之后,将两手收回于肩,右手转握成拳,左手化掌,随之徐徐向前推出。口合不出声(如图)。然后再转扭两手成拳,抽后藏于腰脊处。
要旨:两手推出时,拳略后于掌,成日月手势。
实战:此势可用于推挡正面扑来之敌。
注示:此大仙拱手,形似拱手开礼,实有不同。一般拱手礼,义在练桥;此势则义在拳掌之发。
铁线拳七十势,势势虽不离技击,但究其根本,却在于拳掌劲力之收发运用。
广州洪拳前辈邱全先生曾说,洪拳乃南少林一派拳术之内功精髓。笔者认为,铁线拳则是洪拳内功之根本法门。
出大仙拱手时,不可图快。一定要力贯指端而徐出,否则难有内功之效。


第九式二字拑阳马

图解:承上式。两拳藏腰不动,左右两脚分开横移:先摆脚尖,后摆脚跟,再摆动脚尖,屈膝成马(如图)。此时两脚距离约一尺二寸。
此名二字拑阳马,洪拳习称为“脚开二步半”。
要指:双膝微曲,两脚展开,力贯于下势如拑夹,足趾紧着地面。口合不发声。
实战:此势落地生根,敌固难撼;而我出手攻敌,力量倍增。
注示:洪拳特重腰马。其练马之法,初练立势,次则练此二字拑阳马。久之马步坚稳,如铜浇铁铸。最后再练四平,直至落地生根。
相传铁桥三马步落地,左右各以大汉六人用绳扯其双脚,岿然而不可动。


第十式掩护丹田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动,转出背后两拳,成十字铰剪手:右臂在下,左臂在上,交加护住脐下丹田部位(如图)。
此名下金剪手。
要旨:两手拳臂相交一截;同时合口,鼻发“唔”声,以气助力。
实战:当我势成二字拑阳马时,若敌一拳入中击我下腹,我即出此剪手,截断其臂。
此势为洪拳绝手之一。
注示:此势出如利剪,十分厉害,乃洪拳著名之常用手法。
练习此法,需日截一木手桩,至能断二寸圆杂木者,方告功成。而由此断铁弯铜,殊非难事。


第十一式抽手护胸

图解:承上式。先口发“嗬”声,呼出浊气;然后将原来之金剪手向上一抽,至与喉部相齐(如图)。
要旨:金剪手上抽时,左臂力向外压,右臂力向内勾,注气发力。
实战:此势为护中手法。当我手护丹田时,若敌一拳袭我心胸,我即可以此式将其来拳撑开。然后或外剪挟断其臂,或顺势变挂拳击其头首。
注示:此势为洪拳有名之中金剪手,又名双闸手。
洪拳金剪手,有上金剪、中金剪、下金剪三势。前势护腹,是下金剪;此势护胸,为中金剪;下势遮头,为上金剪。皆属洪拳之截桥手法。
此法专门断人手桥,以外剪为要。

第十二式两手遮天

图解:承上式。先吸入一口气,然后发出“哟”一声,将力贯于肘节之间;紧接着两臂夹力往上一抽至额顶,双拳随之半开变掌(如图)。


此势又名上金剪。
要旨:两臂抽至额顶,拳疾变掌。
实战:此势为护上手法。当我势成中剪手时,若敌一拳劈向我头,我即可以此格挡。
注示:此势虽有技击之用,但真义不在技击,乃在练肩肘之劲力。而肩肘一旦力厚,则无论何拳打击,都有雄势。
此外,修炼此式还能治肩颈综合症。


第十三式秦琼献锏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静心注力于左右两肘间;力足后,两往下一沉,傍至腋下,同时口出“嘻”声,双掌成爪,掌心朝天(如图)。
要旨:沉发劲,口出“嘻”声。挺腰使肩颈大贯筋能动之有力。
实战:当我两手遮天时,腰肋空虚;若敌一拳趁虚而入,我即沉一逼,以此势拦截。
注示:此势除能截手拦桥外,还能练肩膊之劲,以及旁触后撞之功。
此乃洪拳有名之千斤坠肘法,不可小视。


第十四式饿鹰扑食

图解:承上式。开脚转坐低桩成半四平大马,随即俯腰,两手分向左右,肩腋与膝相接,反掌朝天,如饿鹰展翅(如图)。
要旨:低桩坐马,昂首视前,手开如翼,合口闭气。
实战:此势为洪拳中之鹰形身法。唯求形僇,不论技击。旨在练低蹲腰马与反掌展臂之力,使腰马桥手均成极度之状,逼迫劲力增长。
注示:洪拳素重内功,有所谓逼生内功之法。诸如三展手、标指、反手坐势等,饿鹰扑食亦属此类。练铁线拳者,当知此拳以内方招式皆为此而立。


第十五式迫桥

图解:承上式。腰马一挺而上,全身振起,由低桩转为高桩,将四平马换回二字拑阳马,接着疾收展开之两臂,经胸前向左右逼开;两一沉傍腰,掌心向上,同时口发“”一声(如图)。
此名迫桥,为洪拳十二桥手之一。
要旨:换马要稳。沉、托掌,喝一声“”,助力逼桥。
实战:此势跃身而起,劲猛冲天。但义不在技击,而在迫桥。久练沉托掌,对敌时以此击人下颚,便可置其死地。故此迫桥实属洪拳绝命手之一。
注示:洪拳之论技击,不在乎打人什么部位,而专取内功,若内力充沛至拳如锤,掌如刀,指如钩,桥如铁,又何患坚而不摧。故凡练洪拳者,不知修习内功之要,是谓枉劳,必将徒具其表。
观近百年洪拳诸家中,若论内功修炼之法,当首推铁线拳。故铁线拳一向独门秘传,从不公开。直至林世荣先师将其弘扬普教,方渐为人知。


第十六式宝金桥

图解:承上式。静心注力于两手大拇指及手腕下,随后变四指撑天掌向前推出(惟拇指直向)。同时口出“嗬”声,眼视前方(如图);然后将势定住。
此名定金桥。
要旨:贯力于桥手指掌之中,推掌时头要平,腰不可太挺。
实战:此法用于推敌。通常在以迫桥格开来拳后发出。若敌较近我身,亦可以寻其空虚之处,用此掌推击之。
注示:此定金桥,为洪拳十二桥手之一。其旨仍以练桥力为主。习者要注意贯力于手臂之中,沉稳而出。若只求技击,不重内功,则技击终显浅薄。


第十七式虎啸龙吟

图解:承上式。将原二字拑阳马向外略转,上身一坐,成插腰坐马势;同时飞肘抛,掌心向上,置于耳下;口出“”声(如图)。
要旨:坐四平八分马,连续抛上下数次。每次皆发“”字音。
实战:此势为短打手法。当我定金桥时,若敌趁势向我抱扑而来,我即可一坐马,以此抛手击他。
注示:此势以坐势练马,以抛练顶力。坐马抛一稳,则击人之力倍增。
相传练习此法,乃取两沙包,坐马抛,左右击之。


第十八式双寸桥

图解:承上式。左右两足内转,随后腰身一挺耸起,两掌向下,运至胸前腋底一拍,立即朝前标出,口出“”声(如图)。
要旨:变四平马为二字拑阳马,掌指标直,腰身挺起。
实战:若我抛中敌,即可随发此势,沉掌一拍,立变标指插其喉颈要害。
注示:此双寸桥,又名双标串掌,乃洪拳十二桥手中之寸桥;其力在指端而出手如剑。
然欲使十指如剑,则须练硬功。其练功方法,容候另述。


第十九式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动;将两掌由上向下一运,收至双耳旁,掌心斜朝下;随即分三节握拳,渐贯力入拳中,再徐徐向脐下斜出,同时口出“”一声(如图)。
要旨:握拳向脐斜出,劲力要足。
实战:此势为洪拳十二桥手之一。当我标指时,若敌乘我桥下空虚而入,我即双手向下一运,分拨开其拳掌,然后上抽斜下而出,以拳制之。
注示:此制桥由上向下,斜冚而出。不论直拳、横拳还是抛拳,只要由中下路而入,皆可制之。但若遇挂槌由上而来,则须先避其锐,再以法制之。


第二十式分金槌

图解:承上式。两拳变十字手收回胸前(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如图),然后鼻发“唔”声,身腰一挺,两拳分别向左右劈出。
要旨:头平目正,两拳劈开分拦要猛。
实战:当我以上式制敌时,敌若再出另一拳打我,我即先变金剪手拦截,然后两手分开一劈,用此分金槌打他。
注示:此式去势凶猛,以横槌打人中路,力发千钧,中者不死亦残,非同小可。由金剪手变分金劈拦,乃洪拳绝技之一。


第二十一式二虎潜踪

图解:承上式。以内合二步半收马,三挪而双脚合拢;同时与之对应,将分金两拳分三次后收,最后人成立式,藏拳腰后(如图)。
要旨:收拳时出“嗬”音,呼出浊气。
实战:此势为洪拳之呼吸气法,以备下势之展开。
注示:洪拳讲究运气调息,以为内功基础。此时将浊气吐尽,则下势随时可开。


第二十二式扇面子午

图解:承上式。左脚前开一步,右转身成右子午马势;同时双拳从背后抽至胸前交加一截,成中金剪十字手;随之合口闭气,鼻出“唔”一声(如图)。
要旨:马步手势连贯而成,马要稳,桥要硬。
实战:此势用于拦截右方来拳,为金剪手之变化。
注示:洪拳金剪手,除上、中、下三式外,尚有此右金剪及左金剪之变招。


第二十三式开弓射雕

图解:承上式。口发“”一声长响,两拳随声一劈拉开,左右与肩平;身略倾斜,目视左拳,马成子午(如图)。
要旨:拳随声变,身略倾斜。
实战:此势由金剪手变化而来。金剪手是截,此势是劈挂,合而为洪拳中有名之截挂势。
凡金剪手之用,无非一般一挂。或由截变挂,或由挂变截;皆是硬桥硬打,十分有力。
注示:平常单练此散手招式,便足以防身。


第二十四式外膀手

图解:承上式。左拳不变,右拳变一指掌(即单伸食指,余四指微曲);然后合口用鼻,连发“唔、唔、唔”三声,右手一指掌随声悠然转向胸前,掌心向外(如图)。
此名外膀手。
要旨:右掌转至胸前后,目视左拳。
实战:此势旨在修炼内力,不作技击论。
注示:传统洪拳,以三大手为根,三大马为基。所谓三大手,即一桥二剪三膀手。
一桥指十二枝桥,即刚、柔、迫、直、分、定、寸、提、留、运、制、订十二手桥。
二剪指上、中、下、左、右五种十字金剪手。
三膀手即内膀手和外膀手。
而三大马即是子午马、四平八分马及二字拑阳马。
学者若如能悉知此桥、膀、剪、马,则洪拳神髓可尽得之。

10、铁线拳可以看书自学吗

可以啊,不过只能是表演套路就是养生那种。

与铁线拳 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