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佛 道 儒 养生

佛 道 儒 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19 10:54:25

1、筒述儒家、道家、佛家各自的养生主张

道教养生是非常厉害的!道教修炼者,在人间修炼时可以轻轻松松活到几百岁。张三丰在人间修炼212年,彭祖800年,孙思邈142岁,吴云清160岁,飞升仙境,永恒自在,化身无量,度化有缘......道教是修炼仙道的,道教的天仙就是佛教”佛“一样的境界,是超出三界外的,在印度叫“佛”,在中国人称为仙,就像一个是英文一个是中文名,还是一个意思。道教徒修到”阳神“可以获得佛教所说的第六神通”漏尽通“,这个漏尽通属于圣人证得。道教徒收徒来版说是比较严格的,要求比较高。佛教徒来说要求简单,七八十岁老头老太太,只要会念佛号,都可以权进来,佛教徒不怎么注重身体的保养,比如宣化老和尚就死于淋巴癌。

2、医家养生、佛家养生、道家养生、儒家养生、法家养生、兵家养生、纵横家养生都为智慧养生,我们如何养生?

宫殿之上,有闲情逸致可平心品茗;
庭院之中,得仙风道雅当静气赏蔎;
王道之行,能宠辱不惊则随缘啜荈;
普世之时,堪诙谐若愚且如意尝槚。
养生之道,在当下安心,吃茶去罢~

3、简述儒家、道家、佛家各自养生主张

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养生不如养心。杀生短命报,吃肉多病报。不造十恶业,自然健康长寿。
如果一个人杀生吃肉,再怎么锻炼身体也无济于事,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4、怎么理解以儒济世,以道养生,以佛修心

净空法师---《弟子规》是规矩,是儒家的戒,《太上感应篇》是道家的戒,《十善业道经》是佛家的戒,儒释道三个根,这叫根本戒。

1 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哪个法门,统统修的是清净平等觉。佛怎样帮助我们契入清净平等觉?佛教我们持戒、修定、开悟。佛这个方法传到中国来之后,儒家采取了,道家也采取了,变成传统文化必须遵循的方法,儒释道都取了。

2 戒是规矩,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定要有规矩。《弟子规》是规矩,是儒家的戒,《感应篇》是道家的戒,《十善业》是佛家的戒,儒释道三个根,这叫根本戒。根本戒没有,就什么都不要谈了。戒就是规矩,规矩很多,儒也多,道也多,佛也多,但是这是根本。

3 今天我们根本丢掉,学那些戒都没用,学不成。我们这么多年细心观察,没有看到一个修成的,原因是什么?根没有了,所以才想到根重要,从根救起,这真的有救,不从根是没救。

4 佛教给我们三皈、五戒、十善、六和,一定也要记在心上,一定要真干,一定要给大家做好样子,让大家对佛法真正能生起信心。我们能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对于圣贤教诲能生起信心,这是无量功德。

5 佛灭度之后,佛不在世了,我们就要记住一句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大乘修学总纲领不出戒定慧三学。

6 戒是什么?所有一切统统放下,就依一部经、一个名号,这就是戒。所谓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慧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得先得定,你才能开悟。

7 无论什么法门,世出世间法,都要一门深入,你才真的能够入进去。真入进去,就是我们一般讲开悟了;没有开悟,没入进去。所以说一门深入,一就是入的条件,这就是佛经上常讲的制心一处,或者说止心一处,心要放在一个地方,才能开悟。

8 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学东西最忌讳的是杂修,你学得太多太杂,妄想太多、杂念太多、欲望太多,这就麻烦了,这永远做不到一。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这个道理,一心、一念就进去了;二心、二念,你进不去。

9 我们初学的人还没开悟,没开悟是什么?我们没得定,有定才能开悟。要得定,那得守规矩。规矩是选一部经,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10 我们最好的一个榜样,刘素云居士,她十年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她得定了,她开悟了,怎么知道?无论什么经你去问她,她都知道;你请她讲,她都能讲,讲得都不错——不是开悟做不到。

11 佛法的目标是教你得定,一门深入才能得定,学得太多得不到定。定才能开智慧,没有定不能开智慧,没有定你所得的是常识,今天讲是学术,而不是开悟。

12 真修行人,不开悟不看别的经,他只选一部经,一门深入,从一部经里面成就戒定慧、成就根本智。得到根本智,这一部经通了,一切经真的都通了,这是东方传统修学的方法,一定要传下去,我们要做榜样,不做榜样人家不相信。

5、中医养生和道家佛家儒家养生的关系

中医养生是以传统经络学说、阴阳五行知等为理论。 基本上包含了三家养生
1、儒家讲的是道敬,修身,道家讲的是静,练气。佛家讲的是净,养心。
儒家更重专视的是修身,道家注重的是练气,佛门主要是养心.养形,养气,养心合而为一属.这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佛家讲:出世儒家讲:入世道家讲:避世。

6、论述以儒济世,以道养生 以佛修心的含义

C

7、道、儒、佛家的养生思想主要区别在哪里

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你的问题:
一 敬,静,百净

从这3个字上看,儒家讲的是敬,道家讲的是静,佛家讲的是净.度从修为的层次上,我认为一个比一个层次高.

二 修身,练气,养心

儒家更重视的知是修身,道家注重的是练道气,佛门主要是养心.

虽然从初始的层次看儒\释\道勉强可以讲出这两点分别.但如果说养生到最高层次,他们三家的归专宿是一样的,那属就是养形,养气,养心合而为一.这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8、佛家,儒家,道家养生的联系

您好,末学对三家之学是如此理解的,简而言之就是 道以修身,儒以治世,佛以治心。佛家主张了脱生死,寂照涅盘,证得无上等觉,所修行其实不侧重在养生上而是无生。养生只是修行中的附加品,不是佛家的主要目的,佛家重在炼心,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心的境界高了也能调节身体达到养生的目的。道家可以说是养生的专家,道家修行多是性命双修,当然其间功夫偏于命功性功或其他的分支派系很多,捡特点的说下,一般都由明师教导,从先命后性的功法炼起,大家都知道的筑基 起火 炼精化气 炼气还神 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或粉碎虚空的步骤来炼,其中炼气还神以前的步骤都是命功以后的是性功,命即生生之本,生命。性即与生俱来本心本性是形而上的东西强名曰道。祖国医学认为人身体上分布有十二经脉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十二经络正常则人体正常无事否则轻则生病重者夭亡,一般的吐纳导引,健身运功多是只能调节十二经脉达到卫生的目的是谈不上养生的,养者有滋养,增加的意思在里面,道家命功起修炼的不是输通十二经脉,其命功的目的是打通能够调控十二经脉及生命的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在中医上也提到,但其病理就没有记载了,所以道家有言,凡夫只能用十二经脉,而仙家则能开通运用奇经八脉。具言开通八脉的高道是不会生病的还能控制生死,其他一些简单的道家功法比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多是道之末梢只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没有道家内丹功法超脱,所以说道家是养生的权威,其养生方法道藏中数不胜数!儒家养生直接谈的很少都是融会于生活规律之中,时时保持君子之风,儒雅姿态则心自净,气自伏。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有点中国佛教禅宗的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的意味!其养生代表应该是孔子教颜回的心斋方法但亦出在庄子的笔录上面,所以儒家的养生是从行往座立饮食起居上调节的相对佛道两家不是很方便。佛教进入中国后与道儒都有融通,各家学说有其特点但又互相可以印证,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若讲其三家养生学说的联系其清静是共同特点,佛道的慈悲度世与儒家出世平天下的思想有一点点相同亦有所其别,各有各的特点又互相吸取对方优良特长,强而分别亦不能全一家之言,混沌不分又各有千秋。言多必失,还请海涵!

与佛 道 儒 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