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端午 毒 养生

端午 毒 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18 16:33:30

1、端午传统习俗蕴含哪些养生之道

粽叶飘香、龙舟赛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要到了。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按照传统习俗,在这天会吃粽子,小孩会戴上香囊,门前挂上艾叶,河里去赛龙舟……细细品味,几乎每个习俗都可以找到健康的根源。让我们来一起细数端午传统习俗蕴含哪些养生之道——
吃粽子,有讲究
一提到端午节,最直接的联系莫过于粽子了。粽子含有丰富的配料,配上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是让人食欲大开的节日美味。中医认为,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之功,食用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但粽子属于高热量不易消化的食品,食用时要注意量的控制,过量进食易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不可贪食。对于脾胃阳虚、虚寒的人来说,亦不宜多吃粽子。另外,吃粽子时最好搭配茶水,可帮助吞咽和消化。
熏艾叶,驱蚊虫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作为中医常用到的中草药,性温,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同时,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净化空气。研究表明,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且对人无害。除了熏制,将艾叶捣成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需要提醒的是,有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要慎熏艾叶,以免引起过敏而使病症加重。

2、端午九毒日怎么排毒

是真的。

一、什么是九毒日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郑博士提醒朋友们: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从位理学角度来看,农历五月,是最要注意禁忌的一个月份。

二、九毒日具体日期
九毒日一共有十天。具体日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这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日为天地交泰日。

下面郑博士具体介绍九毒日的三阶段:

1、初毒日
初五:地腊,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初六: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雷斋日。
初七: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2、中毒日
十五:月望,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四天王巡行。
十六:九毒日,又天地元气造化万物之辰,犯者三年内夫妻俱亡。
十七: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3、末毒日
廿五: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月晦日。
廿六: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廿七: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斗降。
三、九毒日为何要谨慎
从位理学角度看,九毒日所在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因此,容易导致人们元气大伤,需要谨慎为宜。我国传统的位理学记载:

今人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麻,四肢无力,背心发热,咳嗽不止,时而头昏头痛,时而眼花眼痛,秋冬则恶寒怕风,手足发冷,春夏则喉疼目红,腹痛闭痧。正当年壮之时,乃见种种不足之症,推原其故,无不因未能节欲而来。其为病也由渐而深,由微而着,初虽所患尚小,久则酿成大病,不可不畏死而谨守于先也。多欲伤生,断非药饵能补,好色者恃药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因此,凡是能色欲撙节,自可百病消除。

四、九毒日如何禁忌
由于九毒日容易导致元气大伤,因此,郑博士提醒朋友们九毒日要有禁忌。禁忌什么呢?一句话:九毒日期间需要朋友们:端容肃己,严禁杀生,纵欲过度。

五、九毒日从哪一天开始禁忌
既然九毒日需要有所节制,那么,九毒日究竟从哪一天开始禁忌?郑博士认为最好是从芒种节(农历五月初一)禁起,戒过整个农历五月。2012年因为有闰四月,因此如果按照公历时间计算为:阳历6月19日-7月18日。朋友们务必记住这段时间内要严禁杀生,纵欲过度。

六、九毒日禁忌好处何在
有句老话:“服药百颗,不如一宵独卧”。由于节气和时间的缘由,因此九毒日能全月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一年保平安五月份。

九毒日草根树皮之品,万难益髓填精,其能滋补者,不过偏阴偏阳,藉以流通气血,及气血既亏,虽药石亦无从补救。

郑伟建博士点评
九毒日实际上就是位理学上的“虚”日,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这段时间人们容易元气受损,因此适当的清心寡欲是符合天地人和谐之原理。

3、为什么说端午节毒气重?

先解释 为什么端午毒气重 。。。 上面有人说了 伏天暑气重 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 所以 五月就有五毒说 。。。其实也没有科考的文件。。。只有一说。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4、端午节九毒日做养生有什么作用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农历五月,是最要注意的一个月份。能全月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

以下是今年农历五月份的「九毒日」,请千万谨慎这九天。

农历五月

初五 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犯者削禄夺纪,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杨公忌。
初六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雷斋日。
初七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以上三日为「初毒日」)

十五( 月望,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四天王巡行。
十六 九毒日,又天地元气造化万物之辰,犯者三年内夫妻俱亡。
十七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以上三日为「中毒日」)

廿五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月晦日。
廿六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廿七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斗降。
(以上三日为「末毒日」)

5、端午节的驱邪避毒与养生保健有什么关联?

端午大家都是吃粽子,还有那个艾叶艾叶的作用,他做能去湿祛寒祛虫的毒性。端午节一般都是在梅雨季节所以说哎叶大家要好好,收藏用来泡脚泡澡可以驱除身上的寒气湿气水肿。

6、端午节养生要注意什么

端午话养生:注意五个方面
端午节前后有季节转换的特点,长江流域将进入梅雨时节,暑气加湿气容易对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带来影响,也是比较容易生病的季节。从人与自然协调相适应的角度而言,应该注意科学养生,避免一些有害致病因素的侵袭。
一、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浆和乌梅汤
端午佳节粽飘香,总是让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动,但对于患有慢性病或是爱美想减重的民众而言,可得小心粽子惊人的热量!营养师表示,粽子的热量大多偏高,以一颗裹蒸粽为例,热量就约有1000大卡,成年女性吃了半个裹蒸粽就相当于摄取了一天1/3的热量,加上内馅多为胆固醇较高的食材,对于部分慢性病患者更应该酌量摄取。
在品尝粽子时尽量减少酱料的沾取,且要搭配天天五蔬果的健康观念,摄取五份蔬菜及水果,以平衡肉粽内所含的高油脂及补充不足的营养素,进而达到健康的均衡饮食,避免过了一个端午佳节,身上多了一层一层的游泳圈。
专家也建议可在品尝粽子后喝点茶叶。饮茶的保健功效虽然最近几年已陆续获得证实,但一般民众普遍有个错误的认知,认为只有特定茶种才能油切,但其实只要是茶类都可以减少体内脂肪、胆固醇的吸收,其中也以发酵程度较低的绿茶、包种茶及乌龙茶油切效果最好。
美食达人发明了粽子新的吃法,就是和豆浆一起吃,每天早上一个粽子一杯豆浆,对于上班族来说是既营养又便捷。由于粽子多半是用糯米制作的,在食用中务必控制数量,每次食用不宜超过60克为宜。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配喝茶水或豆浆等,以帮助吞咽和消化。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每天食用一个大肉粽或蛋黄粽等,摄入一定量的脂肪,可以有效的保持皮肤的弹性,增加肌肤的光泽度。
如果想要快速润肠,可以适量的饮醋,由于醋的酸性成分与胃里的消化液差不多,因此,可以起到刺激肠胃、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食用时每次不要超过1小汤匙,食用后紧接着饮一杯温开水。端午以后暑热渐盛,这个时候喝一杯凉爽的乌梅汤不仅可以解暑,还能增进食欲、改善乏力心烦等症状。和粽子一起食用,还能缓解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二、中草药避毒祛邪
说端午不得不话艾草。它是一种药用植物,艾叶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据说,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头等处也挂上艾草。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起到消毒预防疾病的作用。民间有种说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所以古人称“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
此外,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端午之后湿热渐盛,各种真菌、细菌大量繁殖,人体湿热出汗,空气中的过敏原增多,蚊虫活跃,日照增强。于是,各种皮炎、湿疹、手足癣、荨麻疹、白癜风等皮肤类疾病开始多发。专家强调,将菖蒲、生艾叶、佩兰等香草混合,煎水洗澡,可以预防以上提及的皮肤病。菊科的佩兰有香气,煎水沐浴有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预防感冒,防止蚊虫叮咬的作用。
为防治疾病,很多地方都有喝藿香的习俗。藿香有祛暑、止吐、治霍乱腹痛、驱逐肠胃充气等功效。以它入药的藿香正气类制剂,更是备受专家推崇。
三、夜卧早起、穿衣简单凉爽
端午节前后如何才能养阳呢?《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夜卧早起”与春天的养生原则是一样的,但是相对于春天来说,此时日照时间更长,白昼时间更长,所以睡觉应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当然也不能太晚,如果超过11点还不睡,那就不好了。最好是在十点半以前就寝。如果感到困的话,中午可以补个觉。按照子午流注的观点,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此时休息也有利于人体阴阳的转化。总之一句话,你只要跟着太阳走,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就可以了,这样才利于人体阳气向外生发。
健康专家表示,酷暑季节,“简单、凉爽、美观、能保护皮肤”是着装所要遵循的原则。要想穿出健康,那就要穿着适当,并注意选择衣料,少穿紧身衣,以利身体内排出的汗气散发,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生细菌。
炎炎夏日,当衣料已经无法再省略的时候,你就要从衣衫的材质上下功夫了。而在众多材质中,纯麻、纯棉、丝绸类材质不仅迎合潮流口味又具有极佳的降温功能。因此,如果你不属于热带型人,那么这类面料的衣衫绝对应该是首选。
专家指出,夏天选择宽松、吸汗的衣服。尤其居家不必讲究,可以尽量选择凉爽宽大的衣服、衣服的质地最好是棉质的,不仅柔软、透气,而且吸汗性强。色彩上,可以选择清爽宜人的浅色系列,如白、淡黄、淡粉、浅绿、湖蓝、瓦灰、银灰色等。
四、运动养生推荐健步走
赛龙舟、蹴球、珍珠球、斗草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在端午节开展的体育运动。从古至今,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正是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
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简单易行有效的运动方式,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走为百练之组”。健步走健身,锻炼者可选择上午或傍晚锻炼,运动中身体放松、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臂自然摆动、两腿自然迈步,步幅较普通步子稍大,步速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饱满,呼吸自然有节律。走路时达到“头目清爽、足部发热,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悦”状态为最佳。
五、精神调理忌恼怒气郁
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工作压力大,容易烦躁忧郁。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夏季养生,最重要的是要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
首先,要有好的精神寄托。人是有思想和理想抱负的,一个人有了奋斗目标,才能使他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美好的信念可产生自觉的意志行动和积极的情感。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如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集邮、钓鱼、旅游等,均能使人精神有所寄托,并能陶冶人们的情感,从而起到移情养性、调神健身的作用。
其次,时时对自己的性格进行陶冶,要经常注意检查自己的情绪,如存在急躁、焦虑、忧郁、愤怒、狭隘等情绪时,一定要设法不使之再现,这就要加强学习、加强修养。《管子·内业》里曾说:“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在《黄帝内经》里介绍的圣人养生之道,一是“无恚嗔之心”,二是“无思想之患”,三是“以恬愉为务”。因此,有计划地进行修身养性之道,用豁达、微笑对待不称心的人和事是人们应具备的涵养。

7、端午节的毒主要体现在哪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物。这就像鹤顶红是无毒的东西,却被认为是剧毒物一样。

为了更正wjzxp的答案,本人再次于7月28日补充说明:蜘蛛不是“五毒”之一,那是金庸小说中关于“五毒教”教徒使用毒物的错误说法。如提问者还无法判别,我再把各种“五毒”列于下:1、五种毒药:石胆、丹砂、雄黄、慈石和yu 石;2、五种酷刑:鞭、捶、灼、徽、纆;3、五种毒虫:蝎、蛇、蜂、蜮、蜈蚣——多见于“五毒符”,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民间百姓多用此说;4、五种社会丑恶现象:骗、赌、帮、烟、娼。人们通常所说的“嫖”包含在“娼”中。

8、端午节是排毒排湿寒的好节气吗

是的。

端午节5个习俗暗藏养生秘密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几天,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蒿草、艾叶驱邪,喝雄黄酒、五加酒,吃粽子,挂香囊,以表达保持健康体魄的美好愿望。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里,端午节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慢慢被摒弃,然而事实证明,我们的传统习俗蕴含着很多养生奥秘。

吃粽子——清热除烦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
进食时须注意,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贪食。

艾叶菖蒲——驱毒除瘟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的确有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艾叶、菖蒲还有驱蚊的作用,慢慢燃烧艾叶驱蚊效果更好。
现代人已经很少在家门口挂艾叶、菖蒲等草本植物。对于这个问题,专家说,可以采取烟熏和喷气雾剂的方法来解决。普通家庭可以选择在端午前后把门窗紧闭,然后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烟熏2~4小时以上,这样可起到杀菌作用。另外,还可以到商店购买杀虫驱蚊的气雾剂来达到灭害虫的目的。

涂雄黄酒——杀虫解毒
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涂洒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

喝五加酒——祛湿避邪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挂香囊——散风驱寒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9、端午节饮食养生有哪些禁忌

一、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浆和乌梅汤、 二、夜卧早起、穿衣简单凉爽、 三、运动养生推荐健步走、 四、精神调理忌恼怒气郁、 五、中草药避毒祛邪

与端午 毒 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