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国藩老是说养生,但为什么活的岁数不大,,,
人活多久是相抄对的 曾国藩的寿命对于他本袭人来说已经是长寿了 如果他本人不是很严格的自百律的话 他可能早就英年早逝了 应为他本身的身体就先天不度足 再加上他身居高位而不被信任的 却屡担重任 身家性命时问刻危在旦夕 心力憔悴是催他早逝答的最主要原因
2、《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修身篇
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
【原文】
澄弟左右:
吾兄弟体气,皆不甚健;后辈子侄,尤多虚弱。宜于平日讲求养身之法,不可于临时乱投药剂。养身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①,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惩忿,即余匾中所谓“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也。眠食有恒及洗脚二事,星冈公行之四十年,余亦学行七年矣。饭后三千步近日试行,自矢永不间断。弟从前劳苦太久,年近五十,愿将此五事立志行之,并劝沅弟与诸子侄行之。
余与沅弟同时封爵开府,门庭可谓极盛,然非可常恃之道。记得己亥正月,星冈公训竹亭曰:“宽一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此语最有道理。今亦当守此二语为命脉,望吾弟专在作田上用功,而辅之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任凭家中如何贵盛,切莫全改道光初年之规模。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我若有福,罢官回家,当与弟竭力维持。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待贫者亦与富者一般,当盛时预作衰时之想,自有深固之基矣。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注释】
①有恒:不变。此处指有规律。
【译文】
澄弟左右:
我们兄弟身体都不太好,后辈子侄尤其虚弱,要在平日讲求养身的方法,不可临急乱看郎中乱吃药。养身的方法,大约有五个方面:一是睡眠饮食有规律;二是制怒;三是节欲;四是临睡洗脚;五是两餐饭后,各走三千步。制怒就是我所说的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睡眠饮食有规律及洗脚二事,星冈公实行了四十年,我也学了七年。饭后三千步近日试行,从此永不间断。弟弟从前太劳苦,年近五十,希望把这五个方面的事实行,并劝沅弟和子侄们实行。
我与沅弟同时封爵开府当督抚,门庭可说极盛,然而,这不是长久可以依仗的。记得己亥正月,星冈公训竹亭公说:“宽一虽点翰林,我家仍然靠种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这话最有理,现在也应当以这句话作为命脉。希望弟弟在种田上用功,辅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个字,任凭家里如何富贵兴盛,切不要改变道光初年的规模。
凡家道可以长久的,不依仗一时的官爵,而依靠长远守家规;不依仗一两个人的骤然发迹,而依靠大众的维持。我如果有福,罢官回家,当会与弟弟同心竭力维持。老亲旧戚,贫困的族党,不可以怠慢人家。对待贫困的与对待富有的一个样,在兴盛时要想到衰落时,那自然便有深厚坚实的基础了。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3、曾国藩八本
读书以训怙为本
读书要以文字的形体与声音,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为主。
训诂是一本学问,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著重於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更深刻的原因时,清朝文字狱大兴,读书人只能去故纸堆中避祸。曾国藩如此也算是为后代着想。
治家以不晏起为本
晏就是晚的意思
不要晚起
曾国藩对于治家还有这样的八字流传下来,可参考下
早、扫、考、宝、书、蔬、鱼、猪
4、曾国藩为什么这么短寿
在古代六十岁差不多算上寿了,如果一定要抄说,从科学的角度想,可能是他作为一介书生,却戎马半生,总会落下病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从心理的角度上,太平天国杀那么多无辜的人,损阴德啊,袭保不齐他自己晚年有没有被自己早年的屠刀从梦中知惊醒,老人嘛心里一不太平,基本就快了;从厚黑的角度上,开玩笑清政道府能容忍一个位极人臣,门生子弟多控军事的汉人,想怎么下黑手怎么下啊,君要臣死,你死不死?
5、曾国藩家书中:就“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发表你的感言,不少于100字。
艺多不压身,艺多也不养身,纵观古今,每个成功的人都有自己专精的一面,中国有句古话,360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能做的出彩的人就是做的最精的那个人,没有哪个人是能在各个行业都能做的突出的,术业有专攻说的也是此理,对于一个人而言,做事要做精,对于一件事而言,做好,就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的尽善尽美,这件事也就成功了。
6、曾国藩家训
7、曾国藩小时候怎么可以熬夜通宵背书?古人不是很注重养生的么?
都是忽悠,夸大其词,有助于名人效应。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在于识别。
8、古书中关于泡脚养生的记载
我是看了马悦凌的不生病的智慧后开始坚持天天泡脚的,刚开始我有时候会腰疼,泡脚一段时间后就自然消失了,当然本来也就只是因为zd久坐导致腰疼,但是我自己感觉泡脚后睡内觉很舒服,所以就一直坚持并且推荐身边亲人朋友都泡脚,我觉得只要自己感觉舒服的习惯又不用昂贵的费用,何乐不为呢?有些事情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何必非要找到什么权威的记载证明呢,容尽信书不如无书,生活应该顺应自己的身体嘛,呵呵。。祝健康开心!
9、养生的名人都有哪些?
这些都不是,养生的要数道家,儒家的代表人物,比如陈抟老祖,彭祖,张三丰祖师,老子,李时珍,张仲景,华佗,葛洪,孙思邈,乾隆皇帝等等,这些是真正的一辈子养生的人
10、曾国藩八本是什么
曾国藩家教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勤俭孝友)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的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师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不同中国传统的关于教育后代的核心理念,反对孔孟朱子颜氏等著名家训所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学说,并付诸实施。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的曾氏后人。它对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八本即:
1.读书以训诂为本,
2.诗文以声调为本,
3.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4.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5.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6.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7.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8.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八宝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三致祥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不信医药;
四字诀:勤俭孝友(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
为了教育后代,曾国藩将其在双峰荷叶堂所建的住宅命名为“八本堂”,并将其内容刻于其匾额之上以宣示后人。它是集古今中国家教思想之大成的,最系统最科学的家教殿堂。(后来其子曾纪泽将其改为富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