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三焦 养生

三焦 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18 06:40:58

1、中医说的三焦指的是什么?

三焦为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总观三焦,膈以上的胸部为上焦,包括心与肺、头面部;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1)三焦 养生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指出,老者与壮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气道是否通畅,血气能否循气道正常运行,此处的“气道”便是三焦。

因此,调理三焦在中医养生中大有可为,可选择正规气功进行练习。比如,八段锦口诀“双手托天理三焦”,主张通过特定的姿势拉伸三焦,使气血正常运行,以达到延缓衰老,改善睡眠的作用。

还可以按摩膻中、中脘、气海以调理上、中、下三焦,配以外关穴通调三焦,佐以足三里补益后天,血海穴调血和血,从而达到延缓脑老化和骨老化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防止七情内伤扰乱人体气机,影响三焦正常的气化功能。

2、如何治疗三焦之火

◆上焦火

重要“火种”:心火、肺火

主要症状:口干、目赤、耳鸣、失眠等

日常调理:泡脚

这就属于“上症下治”的疗法。很多时候,“上火”是由于“下凉”造成。所以,当火气上升的过程中,就要通过下热给上升的火气“做引流”,让其恢复“上凉、下热”的正常状态。泡脚时用中药液或精油帮助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让下火的效果达到最佳。泡脚也可以达到提高睡眠质量的功效,这无疑对上焦去火也有不错的辅助作用。

◆中焦火

重要“火种”:脾胃火

主要症状:食不知饱,胃泛酸,爱打嗝;或腹胀满,饮食少进

日常调理:多吃黄色食品、改变用餐习惯

在五色食品中,黄色食品可以调理脾胃,也可以帮助降脾胃之火。比如南瓜,含有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钙、磷果胶等成分,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对脾胃也有不错的调和作用。

另外,最好三餐要定时,可以为自己订一个“用餐闹钟”,让每天的用餐时间固定。另外,不妨尝试少食多餐,注意细嚼慢咽,每口饭咀嚼20下,减少脾胃充血的时间,也就在另一个侧面辅助胃部降火。建议在饭后10分钟后去散步,让脾胃有个舒缓的过程。在饭后适当散步,防止胃中食物淤积而导致脾胃上火。

◆下焦火

重要“火种”:肝火

主要症状:阴部时痒,妇女白带多,甚至带黄,还容易引起小便赤黄,大便干燥等症状。

日常调理:饮食清血、常饮花茶

去肝火最重要的是要清血,让全身血液循环通畅,不妨多食用木瓜、燕麦。木瓜含丰富的木瓜蛋白酶,可分解体内的废物和积累的脂肪,然后将其清除;而燕麦含丰富的纤维素,与蔬菜、果汁混合具有清除胆固醇的功效,又能调节血糖。

菊花茶可以疏散风热,每天饮用可以达到清热解毒的目的。常常做做运动,也是加快循环的好办法。

■特殊时期特殊对待

每个月的那几天

女人每个月分为四个阶段,经前期、经行期、经后期,以及经间期,而前三个阶段都非常容易上火。经前期、经行期上焦火的产生,所以在饮食上,需要以清淡为主,并保证下体不会着凉,才能将上火的可能性降到最小。而在经后期,人偏虚,下焦容易上火,最好进补些鱼、肉等营养物质,补气去火。

准妈妈时代

体内孕育着小生命,让准妈妈的去火行动要格外小心。首先最好不吃中药,连滋补汤锅、补品都要慎用,以免对宝宝有所影响。有些孕妇在得知自己怀孕后就不再上班,在家待产,其实这更容易导致上火,每天定时做运动,有助于婴儿的健康生产。但是要避免在上午8~10点以及下午5~7点这两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候进行户外运动。

■他们这样败火

1.早餐喝“去火粥”

王瑶的去火粥并非自创,取自一位老中医的经验,方法很简单:先将大米煮成白粥后,取1张干净、新鲜的荷叶覆盖粥上,再微煮片刻,揭去荷叶即可。非常适合夏末初秋食用。

2.拔罐疗法

拔罐对湿热盛的人治疗效果快。现代人因为高糖高脂的食物摄入太多,所以有中医师断言,绝大多数的办公族都有湿热。李晶晶这个夏天都在尝试拔罐,辅助治疗自己脸上大而红肿的痘痘,最近汇报见面的时候,真的发现痘痘都消了。

3. 刮痧疗法

潘晴以前也很怀疑刮痧的科学性,想想好好的一个背,用牛角刮,怎么不可能伤痕累累。后来比较大家背后的淤痕,才发现还是有其道理的。她的上焦每次刮过都特别黑,整条脊椎也是发紫。理疗师询问她是不是最近睡眠不理想。果然,她已经连续两个月都不觉得睡觉是享受的事,每晚都不踏实。每天摸自己的后背都感觉很烫。现在她坚持了15次,周期性地去刮一下,果然颜色变浅,而且消得也快了。

■中医师们的润燥养生计

黑白木耳养肺润燥

“燥”是秋季气候的主要特点。秋燥消耗津液,并从口鼻先行入肺。如果不及时化解,会出现口干口渴、食欲不振、尿少便秘、体重下降、皮肤干燥等现象。因此正常体质者秋季一般应以养肺平补为宜。黑、白木耳可以养肺,平补可选择黑木耳、白木耳、银杏、花生、无花果、万寿果、乌梅等。

甘蔗加梨对抗内热症

甘蔗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作为清凉的补剂,对于大便干结、反胃呕吐、虚热咳嗽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合有内热的人食用。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

——中医科主任张蓉推荐

百合薏米补益肺气

百合、薏米可以补益肺气。对于有肺气阴虚证象的人,可用百合、薏米仁、淮山药、蜂蜜等补益肺气。核桃仁、芡实、瘦肉类、蛋类、乳类等食物可以滋养肺阴。如伤及胃津、肝肾阴气时,可用芝麻、雪梨、藕汁及牛奶、麻仁、海参、鸡肉等分别滋养胃阴及肝、肾阴。

秋补佳品当属芡实

中药材芡实是一种“防燥不腻”的秋补佳品,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芡实以补肾涩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秋季使用芡实进补,最简单的是制作芡实糊:将炒熟的芡实1000克研磨成粉,临服时,取50-100克粉末冲开水调服。随自己爱好,可加入芝麻、花生仁、核桃肉等。

3、做三焦有什么好处

人的身体在中医中可分为上中下三焦。你做三焦应该是用于养生吧。挺好的。三焦通快合器官也健康,人才会神清气爽。有干劲

4、所谓人体三焦是什么?

三焦为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看法。但对三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4)三焦 养生扩展资料:

病理上,若三焦出现异常,气机运行的通路被堵塞,无以推动津液运行,津液便可停留于身体各部位,进而表现为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张景岳所云“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即是此意。此外,三焦是“原气之别使”,若三焦不通,会影响气血的化生,从而损伤正气,招致外邪。三焦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人体的正气充盈与否,邪气能否致病。

《黄帝内经》指出,老者与壮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气道是否通畅,血气能否循气道正常运行,此处的“气道”便是三焦。因此,调理三焦在中医养生中大有可为,可选择正规气功进行练习。

5、怎样养生

6、国内著名的十大养生专家是谁?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 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

2、林海峰:国际著名营养大师 整体自然医学疗法创始人,青年时期开始学习微生物学和细胞学,师从美国营养学博士谢立启先生。

3、朱鹤亭:道号玄鹤子。国际著名养生学家、中华医学家、食疗学家、玄学家、武学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读四书五经,习医、武、堪舆 学道家养生学术。读中学和在入北京大学学习时期,研修中西医理论、 潜修老庄哲学,道、佛学经典。

4、杨力:著名中医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

5、张国玺: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玺研究员从事老年医学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维勤:中央警卫局中南海门诊部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正师级教授。

7、张家瑞:台湾省台南县人,1948年6月出生。财团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会董事 ,台湾中华全民自然养生协会秘书长,台湾中华离子医学民间团体教授,台湾中华自然医学宣导中心创办人。

8、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9、孔令谦: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著名中医孔少华之子、多年来研习太极与养生之道20余年。

10、王洪图:研究《黄帝内经》三十多年。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出版的专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两千多年前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倒背如流。因此他在业界被尊称为内经掌门人。

(6)三焦 养生扩展资料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7、什么是真正的养生?

8、三焦有何作用?

三焦的作用: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上焦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其特点主宣发,将饮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因而喻为“上焦如雾”。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故喻之为“中焦如沤”。“沤”即饮食水谷腐熟时的泡沫浮游状态。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点,故称“下焦如渎”。
三焦,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人整个体腔的通道。古人把心、肺归于上焦,脾、胃、肝、胆、小肠归于中焦,肾、大肠、膀胱归于下焦。《难经?三十八难》云:“三焦者,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灵枢》上说三焦经“主气所生病者”,这种“气”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讲的内分泌的功能。
三焦经从手走头,起于无名指指甲角的关冲穴,止于眉毛外端的丝竹空,左右各23个穴。三焦经属火,焦字本身就是“火烧”的意思。看来此经“火气”不小。三焦经与胆经是同名经,二者都是少阳经,上下相通,所以肝胆郁结的“火气”也常常会由三焦经而出,于是三焦经便成了身体的“出气筒”。三焦经直通头面,所以此经的症状多表现在头部和面部,如头痛、耳鸣、耳聋、咽肿、喉痛、眼睛红赤、面部肿痛。三焦经的症状多与情志有关,且多发于脾气暴躁之人,打通此经,可以疏泄“火气”,因此可以说三焦经是“暴脾气”人群的保护神。及早打通此经,还可预防“更年期综合症”的困扰。此经穴位多在腕、臂、肘、肩,“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对风湿关节炎也有特效。
三焦经是十二经脉之一,简称三焦经,统属于上、中、下三焦。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三焦经眼角痛,汗出,腮肿,耳后、肩、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本经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由手走头,起始于关冲穴,结束于丝竹空穴。可散发肝火。(多按摩右侧较好)对妇女的更年期症状缓解作用很大。简单的可以用按摩锤经常敲打,或循经按摩重点穴位点按,或用刮痧板循经刮痧……
主治:五官病的耳鸣耳聋耳痛、偏头痛、面神经炎。其他病的便秘、中风后遗症、感冒、肘关节屈伸不利,肩周炎,颈部淋巴结炎、甲状腺肿、网球肘、腱鞘炎。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经络一般不会全部不通,大多只是某一段不通或是某一点瘀阻。顺着三焦经按摩一遍,最痛的地方就是不通之处,重点按摩此处就可以了。

与三焦 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