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家养生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编者按:道是宇宙的本源,它是统治着一切宇宙运动的法则。道家养生概括了古代中医学和气功,结合道家的修练达到长寿的目的。而“天人合一”则是道家养生的最高标准。 “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养生不单单是锻炼身体养筋骨,吃饱吃好养形态,更要滋养我们的心神,荣养我们的心智。 而现在的社会环境,压力很大,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为了名利生活。无暇顾及自己的情志与健康。往往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之时,他的神智也耗散了,健康也就失去了。那么,如何滋养自己的神智呢?如何让自己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呢?这就需要让人们认识一下我们最古老的传统文化——道。 道,是宇宙的根本。而道家养生,最关键的就是——天人合一。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既规律,规律又有大小之分。一定时空下的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例如冬天,北方零下十几度,而南方还是温暖如春。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指宇宙中的这个大规律,这种大规律是无始无终,小至精微,大到无穷。你看不见她,但是你又无时无刻的在体验着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寒来暑往…… 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也就是真正开始接近了天地万物。才能够,天人合一。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各有自身的独到之处。而每个人又都或多或少的接受的来自自然和大宇宙的信息和灵感。当人体的小宇宙,与自然的大宇宙十分的吻合,毫无偏差的时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时,养生的意义就不单单是健康的生活,而是以超越一帮常人的寿命,健康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现在的大众养生,还只是停留在健康的基础上。认为吃的健康一点,运动合理一点,就能够健康一点。生活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一点。但还没有人提出活的长久一点。活的自在一点的观念。而道家的很多东西,都揭示了长寿的秘密。 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限度,是指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中医学称之为“天年”。那么,究竟人应该活到多少岁数呢? 《黄帝内经》认为是一百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礼记》称百岁为“期颐”。《尚书》又提出“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即活到120岁,才能叫做活到了应该活到的岁数。大哲学家王充提出:“百岁之寿,盖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晋代著名养生家嵇康认为,“上寿”可达百二十,“古今所同”。 据上所述,人的寿命应该是100-120岁左右。但社会的现实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人达不到自然寿命的。 为什么不能享尽“天年”?根本原因是做不到天人合一。做不到顺应自然。 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生命 生命最珍贵的是什么?——健康 健康最可贵的是什么?——养生! 养生最关键的是什么?——自然!
2、天人合一养生的原则是什么?
天人合一养生必须遵循顺应天地自然变化、顺应人体生物钟走时,使养生生活化,否则将有悖天人合一养生。
(1)顺应天地自然原则
顺应天地自然是“天人合一”养生的根本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养生以天地为法则,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天地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吐故纳新,养精守神,使心神、形体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于四时气候的更替变化,远离世俗的纷扰,悠游于天地之间,达于八荒之外,以求自强不息,祛病增寿。
(2)顺应人体生物钟的原则
现代生物钟学说与“天人合一”理论不谋而合,并使天人合一养生理论融入了现代科学的内容。顺应人体生物钟成为天人合一养生的又一原则。
人与自然密切相关,人依赖于自然界才得以生存。现代科学发现: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化学元素,居然与地壳中的化学元素有明显的相关性。令人惊奇的是地壳中的元素与人体血液中元素丰度(即含量)的分布规律是完全一致的。不仅如此,人体的生物钟与大自然的变化也是一致的。
那么,怎样顺应呢?简洁地说,就是应该适应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之大环境,使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与节律合拍和谐,不使行为和三大节律环境有悖。
(3)融入生活的养生原则
养生不能为了养生而养生,刻意行之,而要顺乎自然,法于自然。所以要把养生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当中。这就是顺应生活的养生原则。如保健养生所用的按摩、针灸之类的方法,容易理解,容易学习,容易操作,易于中老年人学习掌握,把它融入到生活习惯当中就容易收到极好的效果。即便是饮食养生,也不讲究山珍海味、人参鹿茸,而是日常接触比较多的常见食物,只是在使用的方法上稍有讲究。比如:主食与副食的平衡;成酸性食物与成碱性食物的平衡;荤与素的平衡;饥与饱的平衡;杂与精的平衡;寒与热的平衡;干与稀的平衡;摄入与排出的平衡;动与静的平衡;情绪与食欲的平衡等等。
3、天人合一的整体营养观有哪些目的?
中医常根据天人合一的整体营养观运用食物来达到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的目的。自古以来,以养生益寿、防治疾病的古代道、佛、儒、医、各家学说,无不用人体内部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的理论来阐释人体的生老病死规律,同时也无不用天人相应的法则来制定各种体逸劳作,饮食起居措施,对须臾不可离的饮食内容,以及进食方式方法提倡既要注意全面膳食,同时又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饮食内容也应有所变化,做到“审因用膳”“辩证用膳”。
4、上联:庄子试妻 天人合一下联:雅罗养生 经络养生什么意思
上联:庄子试妻 天人合一,
下联:雅罗养生 经络养生。
这不和是谁做的一副不合格的对联。不对仗,不合平仄,联意不通。
5、养生需要强调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吗?
人们对于养生并不陌生,但是人们对于养生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只是知道吃些什么食物对身体好,但是养生并不单单是食物的补充,更重要的是怎样正确的做好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在古代,人们参透了养生的法则:最好的养生是不能抵抗天地自然的规律,同时还要注意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协调性。
关于养生之道最早出现在《庄子》里面,古人认为最好的养生方法是要注重自然的规律。养生的方法不能只拘泥于一种方式,它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锻炼、通过食物、通过药材等等方式来进行。同时也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当地的环境、气候、季节等因素来进行养生的调理,这就是古人说的审因和辨证的养生方法。在古代人们都是太阳出来了外去进行劳作,太阳下山就回家休息,这就是古人最基本的顺其自然,按照四季时节来进行的养生之道。
中医理论讲究的是人体在春夏季节的时候要顺应自然的环境起到保护身体的阳气,而在秋冬季节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身体阴气。所以古人才要求:春夏季养阳气而秋冬季节滋养阴气。而自然中的四季变化,白天跟黑夜的时间长短也不相同,所以我们的工作和休息都要跟着变化而变化,要做到起床和睡觉要有正常的规律,春夏季节要做到早点床起晚些睡觉,秋季要做到早点睡觉早些起床,而冬季就要做到早一点睡晚些时候起床。这样人体的作息跟着季节一起变化,才可以让我们身体变得更加的强壮。
许多人认为养生要天人合一很难理解,其实十分的简单,我们只要跟着世间万物,季节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就可以了。现在人们生活太多的压力和竞争,同时也有太多的名利之间的争斗,许多人因为家庭和生活中的小事而影响着人们的精力与心神,人们的健康也会因为这种压力而渐渐的消失。要保持良好的习惯和心态,再顺应自然的进行养生,身体自然就会健康起来。
6、什么是“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感受天地,接受天地,享受天地,俗话说,春暖暖秋冻冻,秋天穿的多了就出汗,汗是体液,是身体内的精华,都泄出去了,秋天收啥?没得收,冬天藏啥?
春天来了,感受春天的温暖
冬天来了,就享受冬天的寒冷
夏天来了,就享受夏天的炎热
秋天来了,就享受秋天的凉爽
不要只喜欢春秋,夏天你吹空调,冬天你开暖气穿棉袄棉裤大衣,你这是拒绝天地,谈什么天人合一?
养生大师倘若冬天穿着大衣,天冷点点就感冒,那是养生么?
天为什么有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说给小草听的么?
养生,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要有实证,敢于实证,很多朋友说天冷说的少会感冒,冻出病,我说,你试过么?你没试过怎么能下这个结论?很多人着凉感冒都是身体太虚弱了,着点凉气身体就宕机了,然后归罪于凉气,怎么不怪罪于你熬夜胡吃海塞内心不定呢?
7、“天人合一”整体观在养生中是如何体现的?
谈一点个人肤浅的理解。
天人合一,就是人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睡早起,不熬夜。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吃东西要以当地应季应时的、天然的五谷杂粮、瓜果蔬菜为主。
活动活动,人活着就要动。常运动,爱劳动。不能贪图安逸,懒得动。
还有。。。。。。等等。
人,如果长期违背这些自然规律,身体就会出现问题,就会生病,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