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心 养生

养心 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17 13:09:41

1、养生与养心有什么关系?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生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养生之道、养生方法也日渐增多,像食疗、药疗、气功、坐禅、健身运动等等,使生活异常纷百呈,也的确起到了很好的防病强身的作用。然而,健身锻炼也好,食疗药疗也好,期望它们取得良好效度果,必须是在心理健康、精神愉快的前提下。一个整天心浮气躁、焦虑不安、悲悲戚戚的人,不管服用何种“灵丹妙药”,无论用何办法滋补,是绝对无法实现精神焕发、体魄健壮的。

养生必须先养心,养身与养心相结合,才能达到在养生意义上的心满意足问。什么是养心?心就是心理精神状态!养心即是通过各种怡情养性的手段,努力使自己保持心理健康,精神愉悦,保持昂扬向上的思想意志。正如现心身医答学所指出的,真正的健康,必须是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完满结内合,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实际上,心与身紧密相关,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能至关重要地影响他身体内部的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而这个系统则决定能否保持机体各个器官的协调关系,保持内环境的容动态平衡,决定是否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各种外来刺激及致病因子做出有效应答。

2、为什么养生要先要养心?

摘要:中医称喜、怒、忧、思、悲、恐、惊为七情,怒、思、喜、忧、恐为五志。七情五志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中医非常注重对于七情五志的养生。

养生一定要注意情志的调节,过激的情志容易影响体内功能失衡从而伤及五脏。

怒伤肝当我们情绪比较暴躁的时候,发怒会伤害我们的肝脏,给肝脏带来一定的伤害,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喜伤心我们就算高兴也需要注意节度,大喜会伤心,我们需要注意,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身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淮南子原道训》曰:“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从而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老年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的喜伤心病例。

思伤脾平时我们需要注意不要过度的忧思过度,这样会伤害我们的脾脏,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忧伤肺忧虑是会伤害我们的肺部,会伤害我们的呼吸系统,不利于身体健康,忧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极度忧伤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咯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功能收到严重干扰。《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忧郁伤身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恐伤肾经常的受到惊吓会伤害我们的肾脏,严重甚至可以致死。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并可致人于死地。老百姓常说的“吓死人”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恐则气下的危险性。

总结:情志和五脏六腑的关系非常密切,情绪的激动就会伤及到五脏六腑,所以养生必须先养心,注意七情五志的变化。

3、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该如何养心呢?

我认为养心需要一些条件。
首先,既然要养心,需要一颗淡定的心。同时不能太浮躁,注意认来真的学习,同时也要培养一个单纯的心,不能太浮躁,同时也要注意好好地学习一下东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再有,要记得微笑,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微笑可以让自己释放源一下内心,也能欣赏到大自然的许多美好,也能让别人看着心里舒服,不像愁眉苦脸一样。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记得运动,运动可以百放松身心,比如跑步,可以让自己在有度氧运动中得到一些愉快和满足,同时也能思考一些事情,也能让自己的心情愉悦,想通一些事情,也能对我们的心灵起到保护作用。


还有就是可以冥想,冥想其实是国外翻译过来的一个单词,在英文里,它指的是禅修的意思,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瑜伽者通过问冥想来制服心灵,并超答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直接沟通。通过简单练习冥想,即可帮助人们告别负面情绪,重新掌控生活。这样的话就能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更加懂得一些事情,也能起到养心的作用。

4、养生需养心,健康不请自来,养心有哪些好处?

现在人们非常注重保养自己的身体,肯定注重养生的人都听过一句话,就是养生不如养心,养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心态一定要好,包括自己的情趣感情思想等等这方面,尤其是老年人在养生的时候最应该注重的就是养心,让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可以健康度过每一天。其实养心还有很多好处,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1、保护心气

养心可以有效的保护心气,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在夏季,在此时天气非常的炎热,这也是心脏的生理功能最旺盛的阶段,如果在此时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心脏,有目的的补充心脏所需要的能量,这样就可以保护心气。

2、防止情绪起伏过大

不管什么时候肯定大家都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导致精神烦躁紧张等等不良情绪,如果本身身体抵抗力就比较低,而且有一些疾病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或者是血压升高的问题,因此如果能够养心的话,也可以防止情绪起伏过大,可以避免这一系列的现象出现。

3、减小心脏负担

在平时如果过于劳累或者是天气的温度过高,那么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显著提高,从而增加心脏的工作负担,心脏很容易出现疲劳感,再加上营养这方面并不能供应充足的话,就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小毛病,所以如果能够注重养心,那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全部去除。这可以有效的预防各种疾病出现。只要大家能够注重养性,那么肯定就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5、养生先养心,如何养心

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它提示我们,养生,首先应当养心。养心贵在静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养心务必要养德,德高才能神凝气定。养心重在养神,养神说到底是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这里所谓养心,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仔细观察生活会发现,心理失控对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活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有的人由于过分怀旧,整日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以至于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无味。有的人由于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以至于悲观丧气,经常闷闷不乐,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郁症。还有的人由于严重消极,老感到自己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以致心灰意懒,颓废变态,毁蚀掉了自己的心灵和意志。更有的人由于贪心作怪,总以为自己应当拥有更多的财物,应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以至于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不该拿的也拿,落了个晚节不保的结局。类似现象虽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种,无不与心态失控有关,无不伤及身体健康,无不有损美好生活。由此可见,养心对养生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不妨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沟通:养心贵在静心 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如果你的心里每天都是快乐的,那就说明你在养心方面确实是个高手。养心重在养神佛家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在人之三宝中,精要化为气,气要化为神;神是精气之和,神乃人之灵魂。所以,养心、静心、乐心,最终要归结到养神上来。神凝才能气定,气定才能心静。养神,说到底就是要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而且会成为被众多人羡慕的养心专家。养心务必养德生活中能使人动心的东西太多了。但凡能让你动心的无不与自己的名利得失密切相关,许多人心难静、气难顺、神难凝,均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告诫我们,养心务必要养德。特别是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你更应当把养德视为养心之本。德高才能心静,德高才能神凝。养德最要紧的是去除那些束缚自己的名缰利索,使自己不为名利得失所折磨。如果你能做到视名利为草芥,视得失为无物,那你就可以在快乐的天国里自由翱翔了。

6、为什么说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在课堂上,老师曾给我们放过由这首佛家偈子填词的歌曲。就像这首佛偈所说的那样,要是没有任何不好的事情挂碍在我们的心头,那么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是人间好时节,每一天都会很宁静、很开心,从而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但是,俗话说的好,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只要我们尚且活在这个多彩却纷杂的世间,我们每一天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各种烦心的琐碎之事。这样苦恼的事情数不胜数,从小处说,考试不及格,恋爱失败,或者仅仅因为今天的天气不好,不能出去踢球;从大处来说,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这些都是人生的痛苦。对很大一部分人来说,这一些客观的烦恼仅仅还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烦恼是他们自己带给自己的。有时候,我们对别人心生妒忌,心里总是闷闷不乐;或者心执迷于欲望,每天过着酒池肉林的奢靡生活,纵欲伤身;或者痴迷于某物,而求之不得,陷入无尽的烦恼;或者因为自己的一个小错误,就一味的责备自己。

如果我们每一天都不能很快的把这些客观或者主观带来的烦恼消除掉,必定会茶不思,饭不想。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身心不健康,更尤甚者导致一些严重的慢性疾病。反之,如果每一天我们都能很快的把这些主观抑或客观的烦恼从我们的心中去掉,每一天都过得喜乐安康,宁静祥和,那么久而久之,必定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获得圆满智慧的人生。

那我们该怎么降服自己主观情绪所带来的烦恼心呢?《金刚经》有很多名句都很好地阐释了这一点。“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色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或许这是至高的境界了,我等凡夫不能达到。但是,我们至少会得到一些启发,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少一点对无尽物质欲望的渴求,而是对精神世界富足的追求呢?我们能不能少花点时间玩那些充满暴力厮杀的网络游戏,而多花点时间陪陪家人朋友呢?对于那些昨天的错误和和对于明天的迷茫,我们能不能多放下一点呢?对于他人的荣誉和财富,我们能不能少一点妒忌呢?我想这些由自己内心的贪嗔痴所带来的烦恼是随心所现的,只要我们内心多放下一点贪欲、嗔恨、痴迷,我们就会少一点烦恼。

至于那些由于客观世界所带来的烦恼,只要好好修炼自己的心,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对于生活中的烦恼和困难而又必须去处理的事情,我们必须从容,首先要接受它,最重要的是面对它、不逃避,然后好好处理它,最后放下它。只要自己尽力去做了,即使结果不如意,也就无所谓了。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漫漫人生,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只有安住内心,才能获得快乐,也只有安住内心,才能获得身体健康。

愿你我都能远离颠倒,获得宁静安康的幸福人生!

7、为什么说养生要先养心? 这种说法靠谱吗?你怎么看?

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非常靠谱,从中医的养生学角度来讲,平心静气首先不会让我们伤及五脏六腑,对内脏有着很好的调养疗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医的五行理论,每个元素都对应着相应的内脏器官,也对应着我们的五种情绪,无论哪种情绪,太过的话都会伤及我们相对应的脏器,所以,说养生先养心是很有道理的。除此之外,养心的好处,也有以下几点:

1、锻炼沉稳的性格

经常保持平心静气,可以很好的锻炼我们的性格,不至于让我们的情绪有大起大落,忽高忽低,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让我们的人际交往方面,有一个好人缘,给别人留下一种容易接近和相处的印象,一定程度上的,对我们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对家人健康有利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锻炼好良好的性格,有助于帮助我们与自己的家人和谐的相处,家是事温馨的港湾,是我们劳累了一整天,能得到最大缓解的地方,家庭和谐会很大程度上的促进我们和家人的健康,所以修身养性也间接的对家人的健康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从宏观上来看,大部分的养生功法都含有锻炼自己平心静气的部分,比如说太极拳,瑜伽,道家养生功法等等,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上乘养生功法,都强调着要养心,可见养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是重中之重。

8、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如何达到养心境界?

养心贵在静心,心喜静,所以历代养生学家把清心寡欲、调养精神作为养心的主要内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则藏神”、“静以养之”,是指神静,而不妄思,也要防止用神太过。

《黄帝内经》云:“静则神藏,躁则神亡”,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情绪乃一身之主,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遇事即发,七情失调,心神则失去平和,要知道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忧则伤肺,过思则伤脾,过恐则伤肾的道理。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静是要人在一派纷繁的世界里能够独自安静下来。

静是一种心态,如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是指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静,有助于神气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为名利所诱惑,往往容易耗伤人的元气。因此,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心虚则神浮,心安则神全,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当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都能宁静自如时才能养心,心静神自安。静可以制怒,静可以除烦,静可以使意定神安。《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就是思想上的安定;虚无是指没有患得患失的思想杂念,无恼怒、忧思与惊恐等。这句话告诉人们,思想上安定清静,没有贪念妄想,那么就会真气和顺,精神内守,体外没有邪气干扰,体内无情绪波动,人体和外界环境协调统一,体内的真气调和而没有损伤,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就不可能侵犯人体,人就不会生病。  

 养心重在养神, 佛家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在人之三宝中,精要化为气,气要化为神;神是精气之和,神乃人之灵魂。所以,养心、静心、乐心,最终要归结到养神上来。神凝才能气定,气定才能心静。养神,说到底就是要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

9、“养身”、 “养生”、 “养神”、 “养心”、 “养性”、 以上这些词的含义及区别是什么?

养身主要指保养、养护身体;养生是养身体养精神的综合;养神指的是保养好的精神状态;养心是指对心脏的养护;养性指修养自己好的性情和行为。

10、为什么说养生必须先养心

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它提示我们,养生,首先应当养心。
养心贵在静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养心务必要养德,德高才能神凝气定。养心重在养神,养神说到底是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
这里所谓养心,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
仔细观察生活会发现,心理失控对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活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有的人由于过分怀旧,整日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以至于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无味。有的人由于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以至于悲观丧气,经常闷闷不乐,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郁症。
还有的人由于严重消极,老感到自己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以致心灰意懒,颓废变态,毁蚀掉了自己的心灵和意志。
更有的人由于贪心作怪,总以为自己应当拥有更多的财物,应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以至于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不该拿的也拿,落了个晚节不保的结局。类似现象虽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种,无不与心态失控有关,无不伤及身体健康,无不有损美好生活。由此可见,养心对养生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不妨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沟通:
养心贵在静心 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如果你的心里每天都是快乐的,那就说明你在养心方面确实是个高手。
养心重在养神佛家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在人之三宝中,精要化为气,气要化为神;神是精气之和,神乃人之灵魂。所以,养心、静心、乐心,最终要归结到养神上来。神凝才能气定,气定才能心静。养神,说到底就是要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而且会成为被众多人羡慕的养心专家。
养心务必养德生活中能使人动心的东西太多了。但凡能让你动心的无不与自己的名利得失密切相关,许多人心难静、气难顺、神难凝,均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告诫我们,养心务必要养德。特别是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你更应当把养德视为养心之本。德高才能心静,德高才能神凝。养德最要紧的是去除那些束缚自己的名缰利索,使自己不为名利得失所折磨。如果你能做到视名利为草芥,视得失为无物,那你就可以在快乐的天国里自由翱翔了。

与养心 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