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养生 腿凉怎么办
1.规律运动不偷懒
对冷要适应,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抗寒能力。运动是最好的方式。持续规律的运动习惯,可让怕冷体质得到改善。
中国有句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运动确实可以刺激肌肉、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尤其国人通常饮食过剩,因此也有人提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的重要性。
但是冬季运动不宜太激烈,一般练到身体微微出汗就好,在家打太极、做做柔软运动或瑜伽,练练甩手功(两腿张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弯曲,两臂自然垂直,掌心向后,轻松自然前后摆动),都可以增加血液循环。
赖荣年主任鼓励大家多走路,只要走到会喘就好,而且还有强健肠胃功效。
做做家事、扫扫地也都是一个很好的运动。
●贴心叮咛:外出运动时要记得保暖,随身携带毛巾擦汗;运动前要先做点暖身运动,以免温差过大造成身体不适。
2.温暖食物要补充
食物也是最快可以让身体感到暖和的一招,尤其是热腾腾的饮品。
含高蛋白质的热牛奶、温补功效的红糖姜茶,或是西洋的迷迭香茶、肉桂茶,都是取暖的好来源。
陈建霖医生喜欢带自制的茶包上班,便宜简单,内容口味随季节及个人喜好变换(茶包袋在中药器材行可以买到):容易上火的人(平日口乾舌燥)可用麦门冬或沙蔘切小片泡水饮用;一般则可选枸杞加红枣,有补气作用;市面上常见的桂圆茶补血,适合劳心劳力的上班族。
芝麻、花生中含维生素E和丰富菸碱酸,可以帮助维生素B的吸收,加强神经对抗寒冷的能力。维生素E具有扩张血管作用,可以加强末梢血液循环。
补气养血的核桃,营养价值丰富,适合长期咳喘的患者在冬天食用,陈建霖医师建议。
一些辛辣的辛香料等,如葱姜蒜等,也会使体内产生温热感觉,但高血压、躁热及皮肤过敏者尽量少用。
特别提醒冬天饮食最好清淡少油腻,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另外,在冬天可以略增加孩童的主食份量。因为天冷容易消耗热量,而小孩在冬天的活动量并不会减少,因此需要较多热量补充。
●贴心叮咛:老姜的作用是保暖,多用在孕妇坐月子时;生姜则是发汗,因此感冒初期驱寒,以生姜为宜。
3.吃补因人而异
冬令进补原是为了调理虚弱病症体质,增强体力抵抗寒冷,但现代人营养丰富,其实并非每个人都需要进补。
一般容易手脚冰冷的人,可以补充一些温补的药膳如四物汤、麻油鸡、十全大补汤等,加速血液循环。
若平时容易口乾舌燥、口臭、便秘或是高血压患者,进补如同火上加油,应该适可而止。
如果有感冒、发热及腹泻情形产生,最好停止各类补品,以免加重病情。
●贴心小叮咛:有些慢性疾病如红斑性狼疮患者,吃补会使病情恶化,应找中医师做体质辩证,针对个人的弱点进补。
4.纾解压力好心情
压力是让血液循环恶化的原因。日本的研究发现,将近七成的女性有手脚冰冷的困扰。这些新女性睡眠时间少,工作时间不规律,在这种24小时随时紧绷的情况下,血管持续收缩,血液循环变得愈来愈差。
因此专家建议,最好强迫自己把一天时间分成3份:8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比方说跟朋友聚聚、听音乐、学会放轻松。这些都有助于改善手脚冰冷。
●贴心小叮咛:
寒冷气候很容易让人觉得忧郁和情绪不稳。不妨以肢体带动心灵,简单的运动,可以分泌脑内啡,使人心情愉快。
5.充足睡眠养阳气
中医提到阳气可以推动五脏六腑的运作,是人体温暖的来源,阳气不足时容易精神倦怠和怕冷。
充足睡眠,正好可以补充阳气的不足。尤其冬日宜早睡晚起,晚上10点就寝,太阳出来之后再起床,一来可以避开清晨的严寒,也可以减少慢性病患因温差过大而造成血管急速收缩,导致心脏病、中风发作的危险。
尽量不要熬夜。清晨1点时,人体肾上腺素分泌最低,此时抵抗力特别弱,只要温度降低一点,「一些气喘的病患最易在此时发作,」陈建霖医师提醒,充足睡眠及休息,身体才有足够的能力去抵抗外来寒冷及压力。
●贴心小叮咛:如果一时觉得寒冷,可以按压手背虎口中央的合谷穴,加强血液循环。
6.温水足浴好入眠
足部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先天血液供给不良,加上足部皮下脂肪少,保暖能力差,冷冰冰的双脚是相当常见的情况。尤其足部有许多穴道与上呼吸道黏膜有关,足部受凉,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睡前足浴泡脚和按摩,可以引气下行,使足部即刻暖和起来,帮助入眠。
准备一盆30~40度左右的温热水泡脚,一般约20~30分钟即可。
足浴的材料可用2两乾艾草或桂枝(可在中药房购得)加水煮滚,或是放点老姜片或酒均可。
足浴时顺便做足部按摩,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比方说按压脚底板弯曲时出现的凹处(涌泉穴),身体也会很快暖起来。
足部穴位丰富且与身体各部位器官相连,因此经常进行足浴及按摩,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
●贴心小叮咛:也可以在袜子里加些粗粒打碎的胡椒子或乾辣椒,辣素的释放,可以让足部发热,像个天然的脚炉,让人一觉到天亮。
此外,冷冰冰一族外出时要做好防御保暖工作,尽量不要热能丧失。暴露在外的部位以围巾、帽子及手套保护,或是在腰腹部放怀炉或暖炉(胃冷消化差,容易造成血液供给不足),都有助于对抗寒冷。
12
2、养生、保养膝盖的方法
检验方法:
平躺于床上,(如果只有自己就双腿伸直坐在床上,双腿一定要伸直,否则没有感觉),用手的虎口对准膝盖上延,拤住,保证膝盖不能前后移动,然后大腿用力,如果感觉到明显疼痛就是膝盖内软组织损伤了,如果疼痛剧烈,就是软组织老化了
形成原因:
由于人体骨骼的结构特点,当腿步弯曲时膝盖内的软组织密实接触,润滑液体不能很好的保护膝盖,长时间负重登山,造成膝盖内硬性摩擦,导致软组织老化。登山、骑自行车、爬楼等等,长时间膝盖弯曲的动作都会导致软组织老化。
治疗:
1.服用阿司匹林以减轻疼痛和炎症
2.如果X照片反映有半月板撕裂,那需要外科治疗,即关节镜外科处理,那包括插入不锈钢管子,用吸引器吸出撕裂的软骨片。这种流行的新手术方法可让人手术后一周内恢复运动能力。
3.理疗之外还可以用中药外敷、按摩
4.恢复措施:双腿伸直平坐于床上,腿部保证平直的情况下,用力抬高,反复一百次。注意!不能双腿同时,要分开进行。此方法的原因及作用:当双腿伸直时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间的距离最大,软组织之间就能产生一定的空间。腿伸直用力上抬,实质是肌肉用力,就可以把润滑液压入膝盖软组织之间的空隙,给软组织补充营养,长时间如此可加强软组织的耐磨性能。
3、练腿竟然可以养生,这是真的吗?
练腿可以养生是真的呢,平时多锻炼腿部的肌肉有利于身体抵抗力的提高,腿部多动了,整个身体也是会跟着小幅度的运动的呢,这样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进而养生。
4、如何做腿部保健养生功
1、扭膝:双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圆圈转动。先向左转,再向右转,各转20次。
2、扭膝:双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圆圈转动。先向左转,再向右转,各转20次。
3、搓脚心:将手掌心搓热,然后去搓脚心,次数可以自己根据情况而自定,这样做可以有滋肾、降虚火等功能,还可以防治眩晕、失眠等病症。
4、甩腿:一手扶树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将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伸直。在甩腿时,上身正直,两腿交换各甩数十次。此法可预防半身不遂、软弱无力或下肢麻痛、小腿抽筋等。
5、绷腿:将腿搁至桌凳上,将腿慢慢绷直,接着尽量使头部向脚尖靠近,两腿轮番做。这个动作做5分钟。
6、下蹲:收腹屏气吸气,身体慢慢的蹲下,然后缓慢的站起,眼睛要平视前方,让大腿伸屈的自如轻松,坚持这个动作做5分钟即可。
7、蹬脚:平躺在床上,双手紧抱着后脑勺,由缓慢到快速地进行蹬脚运动,这个动作做5分钟。
8、揉腿肚:以两手掌夹紧一侧小腿肚,旋转揉动,每次揉动20次,然后换另一条腿揉动。此法能疏通血脉,加强腿力。
9、干洗腿:用双手先抱紧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根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后,再从足踝往回按摩到大腿根。
5、关于腿部养生的名言
1. 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林逋
2.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曹庭栋
3.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庄子
4. 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林逋
5.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佚名
6. 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李光庭
7.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葛洪
8.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梁章矩
9. 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 ——梁章矩
10.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梁章矩
11. 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 ——李光庭
12. 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曹庭栋(www.0261.net)
13. 树怕剥皮,人怕伤心。 ——李悝
14.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诸葛亮
15. 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 ——吕坤
16. 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贫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不可得也;以达而能达人者,欲穷不可得也。 ——佚名
17.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佚名
18.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佚名
19. 乐之方至,乐而弗骄;患之将至,思而弗忧。 ——佚名
20. 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存之本。 ——林逋
21.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佚名
22. 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佚名
23. 得而不喜,失而弗扰。 ——佚名
24. 谤来不戚,誉至不喜。 ——葛洪
25. 居心要宽,持身要严。 ——申居郧
26. 人该顺时,不可趋时。 ——申居郧
27. 心平则气自和。 ——王通
28. 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荀子
29.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 ——刘安
30.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
31. 世上最高级的三个医师:节食博士、安宁博士、快活博士。——史威夫特
32. 世上最好的医生是饮食有度、保持平安与喜悦的心情。——史威福特【英】
33. 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蔡元培
34. 身体要过着一种有规则的、有节制的生活,方才能保持健康。
35. —夸美纽斯【捷】
36.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 ——约翰·格雷【英】
37. 散步不需要伴侣,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这种时候才特别容易领略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分段苦”的味道。 ——梁实秋
38. 使身体充满精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快活的习惯。 ——葛德文
39. 养成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是增进健康的一大因素,使人对于生活必需品不加挑剔。 ——伊壁鸠鲁【古罗马】
40. 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和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巴甫洛夫
6、如何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