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养生要补什么?
2、现在的人注重养生,是不是吃什么就能补什么呢?
3
是的,现在确实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养生,遗憾的是这些人不知道什么叫养生,也不知道怎么养生。
举例说明。
1、误认为养生就是讲究吃,吃好的,山珍海味,猴头燕窝,贵的就认为是好的。光吃这些还不够,还要吃保健品,有的几十万的去买,让保健品堆积山。结果呢,吃出了病,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癌症。癌症的癌=疒+品+山,这里品三个口,意思是吃吃吃,吃的堆积如山,就要得病了。
2、养生重在养心,心里有阳光,有温暖,心花怒放,才有快乐,才来精气神,精气神是养生最重要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正能量情绪的表现。而大多所谓养生者,一边讲养生,一边吐怨言,怨气太重,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怨天怨地,怨声载道,整个怨气满身。正如白岩松所说: “现在,中国人好像总是不快乐,学生抱怨作业多;白领抱怨工作累;妇女抱怨家务忙;官员抱怨应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
3、生活理念落后,这和素质有关。国人不知道怎样快乐过日子,却喜欢熬日子,追求层次很低。很多人愿意把很多宝贵的时浪费在手机上,上了瘾、难以戒除,通过看黄色的视频,无聊的段子,骂骂咧咧的聊天等寻求短暂的一乐,熬过不快乐的时光,熬得心也伤了,志也消沉了,百病都来了!
所以,没有正能量的养生,胡吃海喝的养生,熬日子的养生是一种愚昧的错误的养生方式。
顺颂安康!
一一《养气场》
3、养生:中医养生 神奇的吃啥补啥
很简单同性相吸啊。比如猪腰子的成分和人的肾脏成分相同或接近,自然有点补的味道。其实这只是民间的一种口头禅而已,吃进去的食品都嚼碎了才咽下去的,难道他们还长眼睛不成。要说补也是通补。
4、“养身”和“补身”有什么区别?
养身是身体健康,根据季节来滋养身体。补身是身体状况不好,通过药物或营养物质来改善对应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
5、养生滋补的处方有哪些?
【处方1】
组成:胡萝卜1条,蜂蜜。
制作与用法:将胡萝卜1条切成小片,放入榨汁机内,先以低速旋转20~30秒,继用高速旋转1分钟,再加蜂蜜适量和冷开水继续旋转搅和即可食。
主治:体虚,抵抗力差。
【处方2】
组成:胡萝卜1条,苹果1个,砂糖。
制作与用法:将胡萝卜1条、苹果1个切片,与砂糖和食盐一同放入榨汁机内,酌加冷开水制汁饮汁。
功效:滋补强身。
主治:体虚,抵抗力差。
【处方3】
组成:蚕豆叶。
制作与用法:将蚕豆叶用油、盐炒熟后,煎取汤液,饮服。主治:体虚,抵抗力差。
【处方4】
组成:绿芦笋,鸡蛋1只,食盐。
制作与用法:取绿芦笋榨汁半杯(100毫升),鸡蛋1只及食盐少许。将鸡蛋打入绿芦笋汁里并加少许盐饮用。
功效:强身、旺精、解毒。
主治:体虚,抵抗力差。
【处方5】
组成:鲤鱼1条,味哙120克,何首乌6克。
制作与用法:取活鲤鱼1条,味哙120克,花椒,辣椒少许,何首乌6克。何首乌用约2杯水文火煎1小时左右,煎成半量时用布滤渣留汁,鱼身连鳞和内脏(头、胆取出)共切成5块。锅内放6碗水,将味哙放入溶开,煮开后将鱼全部放入,改用弱火煮2小时,再加入何首乌汁,煮开即可。1人服1/5量。
功效:保持青春活力、强精壮体。
主治:体弱,缺乏青春活力。
【处方6】
组成:鲜竹叶15克,生石膏40克,麦冬20克,粳米100克,砂糖适量。
制作与用法:先将生石膏、竹叶、麦冬加水煎煮,取汁液250毫升,用汁煮粳米成粥。食时加适量糖。
功效:生津补益。
主治:体内津液不足。
【处方7】
组成:蛤蜊125克,胡萝卜3条,马铃薯3个,咖喱粉、葱、川芎各6克。
制作与用法:将川芎切薄片,用3杯水以弱火煎,至半量时用布过滤去渣。胡萝卜、马铃薯切块入锅,加入川芎汁及6碗水煮,至一定的时候放葱3根。待胡萝卜和马铃薯煮软时,再加入用盐水洗过的蛤蜊肉、1小匙咖喱粉及盐适量调味。加入蛤蜊后,速用大火煮开即可食用。
功效:强身暖体,有造血之功。
主治:怕冷、机体造血功能差。
【处方8】
组成:猪肉180克,笋1枝,胡萝卜1条,洋葱1个,卷心菜少许,木耳少许,面粉,酒,黄芪6克。
制作与用法:黄芪用3杯水弱火煎约1小时,至2杯左右滤渣,加入少许小鱼干及调味料再煮。猪肉、笋、胡萝卜切片,洋葱切段,卷心菜切细丝。将油熬热,用大火将猪肉片下锅速炒一道盛起。将胡萝卜下锅炒片刻,加笋片同炒,再加入洋葱同炒,然后加入炒好的肉片及黄芪汤,随即放入卷心菜及木耳,再用少许面粉调成糊状物倒入锅内并加酱油、酒、糖等调味食用。
功效:健强虚弱体质,止盗汗,利尿,使肌肤艳丽。
主治:体虚、盗汗、排尿不畅。
【处方9】
组成:大白菜或豌豆苗30克,薏苡仁,冰糖。
制作与用法:大白菜30克切丝或豌豆苗30克入沸薏苡仁粥中烫熟,加冰糖一匙服。
功效:滋阴利尿。
主治:阴虚,排尿不畅。
【处方10】
组成:丝瓜200克,茶叶5克。
制作与用法:先将丝瓜切成0.7厘米的片,加盐水煮熟再掺入茶叶。每日饮2次。
功效:滋阴解渴、生津补虚。
主治:阴虚体质差。
【处方11】
组成:鹅肉250克,生山药30克,太子参15克,党参15克,金银花10克,黄精10克。
制作与用法:将鹅肉洗净切碎。将太子参、党参、银花、黄精同装纱布袋中,与鹅肉同放锅中,加鱼、姜等调味品煮。先用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炖熬,至8成热时,将去皮切丁的山药倒入再炖,至肉烂为止,拣出药袋,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补虚,补气和中,平补脾胃,解毒清热,滋阴益气。
主治:中气不足,脾胃虚弱。
【处方12】
组成:干银耳20克,黑木耳20克,连翘20克,青皮10克,鲜马齿苋30克,通草3克。
制作与用法:先把连翘、青皮、马齿苋、通草煎煮,滤渣取汁两次共750毫升。把银耳、木耳浸软洗净,捞入砂锅内,先用药液以武火烧沸,后移至文火再炖熬2~3小时,至双耳熟烂、汁稠为度。食用时可放入少量红糖。
功效:生津养阴、凉血补益、清热解毒、散热。
主治:血热、容易感染发炎。
【处方13】
组成:附子15克,猪肚250克。
制作与用法:上料洗净切块,加水煮汤煮2小时,以食盐调味。饮汤食猪肚。
功效:温肾壮阴、祛寒止痛、通
血脉、逐寒湿。
主治:肾虚腰痛、四肢寒湿痹痛、双膝冷痛腰部重坠转动不灵。
【处方14】
组成:杜仲50克,猪肚250克。
制作与用法:上料洗净切块,加水适量煲汤,以食盐调味。饮汤食猪肚。
功效:补肾健脾、强筋壮骨、安胎。
主治:小便频数清长、慢性腰肌劳损、慢性腰腿痛。
【处方15】
组成:牛睾丸。
制作与用法:用牛睾丸配合姜汁煮酒饮用。
主治:脾虚冷汗、气虚血弱、消化不良、痰多气喘、小便频数、手足厥冷、精神不振、肢体疲倦。
【处方16】
组成:龙眼。
制作与用法:将龙眼肉蒸熟。每天2~3次,每次70克左右,食用时不要大口吞吃,要像食糖果一样慢慢含咽其汁。主治:由于心血少、气虚,晚上被噩梦惊醒、心跳加快、全身冷汗。
【处方17】
组成:羊肾4对,羊睾丸1对,黑枣500克,米酒7500克。
制作与用法:羊睾丸1对、羊肾4对与黑枣500克共用烧酒浸透,隔水蒸熟,加入米酒7500克左右浸之,3个月后食用。主治:身体虚弱、阳痿、腰背强痛、夜尿频多、月经不调、小腹冷痛。
【处方18】
组成:牛尾,竹蔗,马蹄(荸荠)。
制作与用法:牛尾配一些竹蔗、马蹄煲汤食用。
主治:肾虚、身体虚弱。
【处方19】
组成:猪尾,花生仁或乌豆。
制作与用法:猪尾与花生仁同炖。如是吃花生仁不易消化的人,可改用乌豆。先将乌豆炒香,然后再炖猪尾食用。
主治:肾虚。
【处方20】
组成:羊肝68克,熟地68克,砂仁10克。
制作与用法:羊肝68克,熟地68克与砂仁10克水煎服。如砂仁有一些气味,也可煲汤饮用。
主治:肝、肾两虚。
【处方21】
组成:羊肉250克,黄芪31克。
制作与用法:羊肉(瘦肉)250克与黄芪31克煲汤或炖热食用。
主治:男人气弱体虚。
【处方22】
组成:炒芝麻2克,茶叶3克。
制作与用法:上料加适量水煮开即可。嚼食茶叶和炒芝麻。
功效:通血脉、养脾气、厚肠胃。
主治:脾虚、胃肠弱、血液循环不畅。
【处方23】
组成:鱼肉250克,冻豆腐3块,冬菇5个,鸡汤4~5碗,当归12.5克,白菜酌量。
制作与用法:鱼肉切片,冻豆腐切小块,白菜切好(照一般的切法),香菇泡软切丝。先将鸡汤入锅,并将切好的当归片全部放入汤内,煮开后再改用中火煮约20分钟,加入酱油调味料、肉片、豆腐及香菇,稍煮即将白菜放入,再煮开即可食用。
功效:保暖、活血、去寒、增进血液循环。
主治:畏寒、血液循环不畅。
【处方24】
组成:鸡蛋1个,包心菜200克,橘子100克,胡萝卜300克,苹果400克,牛奶100毫升,蜂蜜适量。
制作与用法:将包心菜、橘子、胡萝卜、苹果入榨汁机榨汁,再打入鸡蛋1个,加牛奶、蜂蜜调味食用。
功效:大补。
禁忌证: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化脓性疾病禁服。
主治:病后衰弱、视力减退、肩酸、腰痛、神经痛。
【处方25】
组成:猪肉125克,马铃薯180克,洋葱1个,面粉60克,鸡蛋1个,薏苡仁12.5克,面包屑、奶油、花生油各适量。
制作与用法:薏苡仁尽量捣碎,用与其等量的水泡1~2小时(泡到手指一按就烂为止)。先将马铃薯煮熟,捣成泥状。肉剁烂,洋葱切碎。锅内放两大汤匙奶油熬熔,即将剁碎的肉、洋葱与泡好的薏苡仁一同下锅炒,并放盐、胡椒调味,炒好盛到马铃薯的钵子里搅拌,做成一个个肉圆子,放入面粉内滚。再将鸡蛋打和,在肉圆子上涂上生蛋液,再滚上一层面包屑,放入花生油锅里炸熟。食用时可任选喜爱的酱油、番茄酱、细盐、辣椒等调味品蘸食。
功效:镇静精神,营养神经,利尿,缓泻,消炎,解热,镇痛。
主治:神经衰弱、排尿不畅、泻泄、炎性发热。
【处方26】
组成:百合,糖。
制作与用法:百合与糖煮水饮用。
主治:食煎炸之品或吸烟太多引起的肺火燥盛。
【处方27】
组成:大雪花梨1个,百合10克,麦冬10克,胖大海5枚。
制作与用法:将梨洗净,切成菱形块,与百合等3料同煮,待梨8成熟时,放入适量冰糖。饭前将梨挑出放在碗内,然后倒入梨汁食。
功效:养阴生精,清肺润燥,生津。
主治:阴虚肺燥。
【处方28】
组成:萝卜180克,火腿90克,天门冬9克,胡椒、葱等适量。制作与用法:天门冬切成3厘米厚的片,用2杯水以中火煎至1杯量,用布滤渣留汁。火腿切条,萝卜切丝。锅内放1大汤碗水,将火腿肉下锅煮开,然后放入萝卜丝、天门冬汁,盖锅煮滚后,加盐调味再略煮片刻即可食用。功效:止咳除痰、强健呼吸器官,久用能使粗糙的皮肤细腻光艳。主治:天气燥涸而发生的口干舌焦、咽喉疼痛、干咳连声、吐痰困难、胸部两胁发生刺痛、小便呈黄色而尿少、大便不通。
【处方29】
组成:银耳3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与用法:银耳3克泡好洗净与粳米100克入锅熬粥,熟时加入适量冰糖。每日晨服。
功效:养生、健体、滋肺。
主治:体弱,肺燥或肺部不适。
【处方30】
组成:鲜生地50克(干品10克),粳米。
制作与用法:鲜生地洗净后加适量水煎煮1小时,去渣,再加入淘净的粳米煮烂成粥。每天晨服。
功效:滋阴补肺。
主治:体弱,肺燥或肺部不适。
【处方31】
组成:牡蛎125克,海带半条,香菇,芹菜,洋葱,麦门冬9克。
制作与用法:用约3杯水弱火煎麦门冬成2杯水。牡蛎用稀盐水冲洗沥干水入碗中。锅内放4杯水,将麦门冬汁加入,并将海带放入锅内煮,快开时将海带捞出,再将牡蛎水倒入汤内,加酱油、盐等煮开以后,将牡蛎放下去,饭也可以放下,汤少可加水,再将切好的香菇、芹菜、洋葱等一齐放入煮沸即可食用。功效:强化虚弱体质,促进病后身体恢复,治伤风咳嗽,多痰等。
主治:体虚、肺燥或肺部不适。
【处方32】
组成:核桃仁50克,鸡蛋4个,荸荠5个,蜜瓜圆15克,蜜枣15克,蜜樱桃,白糖,水豆粉5克,面粉25克,熟猪油。
制作与用法:将核桃仁用开水浸泡后剥去皮,再用油炸酥。将去皮荸荠、蜜瓜圆、蜜枣和酥好的核桃仁一齐剁成细泥,取4个鸡蛋蛋黄和水豆粉、面粉装入碗内搅成浆。将鸡蛋清打成蛋泡,待锅中油烧成六成熟时,将浆倒入,并快速翻炒,等浆发白油亮呈现鱼子蛋状时,速将剁好的细泥放入炒匀,再放白糖,待糖化以后在蛋泡上摆上蜜樱桃即可食用。
功效:对肾亏肺虚、体弱者可调养身体。
主治:体虚、肺燥或肺部不适。
【处方33】
组成:核桃仁50克,白糖30克,甜酱10克,料酒5克,细干豆粉30克,熟猪油。
制作与用法:将核桃仁用开水浸泡后取出去皮,再放入油已烧至6成熟的炒锅内炸酥捞出,待油沥干后立即放入细干豆粉拌匀抖散。甜酱用料酒稀释。炒锅洗净,放入白糖30克,再加少许清水,然后不断翻炒,使其不糊,待糖成汁时,就倒入甜酱,混合翻炒数下后,再放入炸酥的核桃仁,并将锅离火口,不断翻炒,至核桃仁粘满酱汁即可起锅食用。
功效:治疗肾亏肺虚。
主治:体虚、肺燥或肺部不适。
【处方34】
组成:红枣,淮小麦。
制作与用法:红枣配淮小麦煎汤饮。
主治:脾虚、烦躁、心神不定。
【处方35】
组成:龙眼肉100克,黑芝麻40克,黑桑葚50克,玉竹30克。
制作与用法:上料用水浸泡1小时,用火煎煮,每半小时提取汁1次,共3次。收到的汁液用小火浓缩,至稠为膏时,加蜂蜜1匙,稍沸停火,放置至冷。取1~2匙,以沸水冲化饮服。
功效:养血补阴,滋养肝肾。
主治:因血供不足,血液循环不畅引起各器官功能降低。
【处方36】
组成:白芝麻、茶叶各2克。
制作与用法:将白芝麻入锅焙黄,然后取等量的茶叶,适量水同入锅中煮沸。取渣汁细细嚼食,1日2次。
功效:通血脉、养脾气、厚肠胃、益肝肾。
主治:因血供不足,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各器官功能降低。
【处方37】
组成:猪肝270克,洋葱1个,胡萝卜1条,老姜1块,鸡骨汤、盐、胡椒、王瓜根各6克。
制作与用法:将猪肝在开水中过一下切成细丁,洋葱、胡萝卜切成细丁,老姜剁碎。锅内先放奶油,再将全部材料放入。王瓜根捣碎加入,再放鸡骨汤,用文火慢煮,煮熟汤成糊状。加盐、胡椒调味食用。
功效:强肝造血、利尿、催乳。
主治:肝脏功能差引起的不适。
【处方38】
组成:猪肝,葱白,鸡蛋。
制作与用法:猪肝1个,去筋切细,将切细的葱白1小把煮成羹,快熟时打入鸡蛋3个煮沸即可食。
功效:补肝、养血、明目。
主治:肝脏功能差引起的不适。
【处方39】
组成:脱脂奶粉12.5克,柠檬半个,鱼肝油20毫升。
制作与用法:柠檬榨汁,再将脱脂奶粉溶于半杯开水中,再将柠檬汁和鱼肝油加入迅速用力搅和后即可饮用。常饮。
功效:营养肝脏。
主治:肝脏功能差引起的不适。
【处方40】
组成:松树叶200克,竹叶100克,蜂蜜1杯。
制作与用法:上料浸泡在1800毫升酒中,2~3个月后过滤饮用。
功效:净化血液。
主治:气血不足。
【处方41】
组成:母鸡1只1000克,黄芪片9克,生姜2~3片,淮山药25克,枸杞子25克。
制作与用法:取1000克母鸡1只(以未产过蛋的为佳),洗净切块,加黄芪片9克,生姜2~3片,淮山药25克,枸杞子25克,加入清水至浸过各物物面为度,入调料后,用文火炖3~4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提神复元补气血。
主治:气血不足。
【处方42】
组成:藕粉2匙,冰糖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桑叶10克,生地5克。
制作与用法:先将沙参、麦冬煮30分钟,取过滤液150毫升,冷后置冰箱内,让其充分沉淀,数小时后取出,收其澄清液倒入锅中,加入冰糖,待水沸糖溶,用沸液冲入盛藕粉的碗中,将其调成稀糊状食用。
功效:生津益阳、开胃解暑、养血柔肝。
主治:炎夏暑热。
【处方43】
组成:雪梨,猪肉。
制作与用法:雪梨配合猪肉煲汤。秋燥期间,全家饮。
主治:秋燥引起的人体不适。
【处方44】
组成:生姜。
制作与用法:选择冬至之日,用老姜刮去姜皮,蒸热晒干食用。
功效:驱寒气,散寒邪,温中助肠。
主治:冬季引起的人体不适。
【处方45】
组成:甲鱼1只,猪瘦肉100克,冬菇6只,绍酒150克,大蒜1瓣。葱、姜、盐、生粉各适量。
制作与用法:甲鱼洗净切块,猪肉切片。上两料用盐、生粉拌和,放入油烧至6~7成热的锅中爆香,将蒜末、生姜片后放入,盛于瓦钵中,加绍酒,清蒸30分钟,然后放上冬菇再蒸30分钟,起锅前加上葱,猛火蒸5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补肾补肝,除痨热,消脾肿。冬季舒筋活血。
禁忌证:一次不宜多食,孕妇、失眠、胃肠功能失调者禁用。
主治:冬季引起的人体不适。
【处方46】
组成:兔肉250克,淮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龙眼肉3克,生姜、黄酒、精盐各适量。
制作与用法:兔肉洗净切块,加黄酒、生姜、精盐腌20分钟,再与淮山药、枸杞子、龙眼肉隔水蒸2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补中益气,滋阴健脾,补肺,益肾,清心,补气明目。
主治:冬季引起的人体不适。
6、求养生或补五脏六腑的食品?
1.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应用中医养生学“红豆补心脏,黄豆补脾脏,绿豆补肝脏,白豆补肺脏,黑豆补肾脏,五豆补五脏”的理论,制作豆制品。
2.牛肉1000克,食盐适量,黄酒250毫升。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去除血污和浮沫,继小火煎煮半小时调入黄酒和食盐,煮至肉烂汁稠时即可停火,待冷装盘食用。佐餐食用。
本方补脾胃,益气血,肥健人,适用于虚弱、消瘦、少食、乏力、精神倦怠者食用。
3.童子鸡1只,黄酒、生姜、食盐、葱白各适量。将鸡宰杀,去除内脏和鸡毛,洗净切块,在汽锅内放入鸡块,并放葱、姜、黄酒、食盐等佐料,不加水,利用汽锅生成的蒸馏水,制得“鸡露”。佐餐,饮露食肉。
本方益气、补精、肥健,凡体弱、产后、病后、老年消瘦者均可酌情选用。
4.松子仁50克,蜂蜜25克,胡桃肉50克。松子仁、胡桃肉捣成碎末,与蜂蜜拌匀,上火煮沸遂停火,待冷装并备用。
本方润肺益肾、补中肥健,适用于身体瘦弱者长期服用。
5.鲜葡萄汁500毫升,蜂蜜1000毫升。葡萄汁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粘稠如膏时,加入蜂蜜,加热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一汤匙,以沸水化开代茶饮用。适用于热病烦渴,或食欲不振等症。
葡萄性味甘酸乎,能滋肝肾阴液,配合蜂蜜,具有补益气血,润燥作用。
6.黄精50克,粳米100克。黄精清水浸泡后捞出,切碎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备用。黄精与粳米放人锅内,加清水,旺火烧沸后用小火煮至粥成。
本方有补虚损,益气阴功效,适用于虚弱劳损。
7.猪腰子1个,人参、当归各10克,山药30克,麻油、酱油、葱白、生姜各适量。猪腰子对切,去除筋膜,冲洗干净,在背面用刀划作斜纹,切片备用。人参、当归放人砂锅中,加清水,煮沸10分钟后,再加入猪腰子、山药,略煮至熟后即捞出猪腰子,待冷后加麻油、葱、姜,拌匀即成。
本方有益气补血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自汗,腰痛。
8.大枣10——15个,粳米2两。加水,二者一起煮粥。
本方补气血,健脾胃,对于胃虚食少,脾虚便溏,气血不足,以及血小板减少、贫血、慢性肝炎、营养不良有较好疗效。
9.取3斤母鸡1只,粳米2两。将母鸡剖洗干净,浓煎取计,以原汁鸡汤分次同粳米煮粥,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微火煮到粥稠即可。
本方滋养五脏、补益气血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羸瘦,气血亏损所引起的一切衰弱病症。
7、中国十大养生补品有哪些?
古代皇帝都曾做过长生不老的美梦,并找寻各种“灵丹妙药”来健补身体。有些并没有益处,还危害身体,有的则确有良效,并流传至今。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盘点中国宫廷十大补品,分别是五色药石、寒食散、大药、石蛙、海参、鱼翅、熊掌、燕窝、鹿茸、人参。
1、五色药石
秦始皇渴望长生不老,身边曾启用众多方士为其炼丹,自秦汉以来也有众多达官显贵效仿,对“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趋之若鹜。那么当时所谓的灵丹都是些什么呢,有紫水晶、硫黄、雄黄、褚石和绿松石等五种矿物质,它们被视为“五石之精”,又称“五石人参”,通称“五色药石”。这些“大补品”其实是大毒药,大多不同程度地含有毒物质,少量服用问题不大,有时还有益处,但长期服用会对身体有极大危害,明代皇帝明光宗便是亡于滥服丹药。
2、寒食散
魏晋南北朝时,以药石为基本成分的寒食散在皇宫与富人间流行。据东晋人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所记,是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等五味药物制成。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曾特别喜好寒食散。服食寒食散后身体发热,正合放浪形骸、偏好声色、追求刺激的魏晋人的胃口。这种保健品有很强的毒副作用,服后心中烦躁,如火烧身,因此服食它是有严格讲究的:必须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故名“寒食散”。
3、大药
隋唐时期,皇室贵族们迷信补品,炼丹手法花样翻新,保健补品种类丰富。有的用猪牙和十一月采的皂荚,烧炼取灰霜,制成名叫“荚天生牙”的保健药品。甚至连大小便都曾被唐人拿来炼制补品。这些丹药,唐人俗称为“大药”。许多官员、文人成为唐朝保健品市场的消费主力,有的人直接自己动手采炼补药。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等,都曾召来大批炼丹道士进驻宫中,炼制长生大药。
4、石蛙
石蛙自古以来便是滋补佳品,据史料记载,曾被兴誉为“药用化疮,食之长寿”。它是古代皇宫御筵中的名贵山珍,也是士大夫阶层餐桌上的弥珍野味和馈赠佳品。寻常百姓家的宴席上若有一道石蛙佳肴,足以彰显主人的阔气,宾客也以此为荣幸,被赞为“难得一尝石蛙宴”。石蛙肉味鲜美,中医认为石蛙的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肾经,有健脾消积、滋补强壮的功效,由此广为宫中那些皇室宗亲所青睐。
8、立夏养生四大补都补得什么?
立夏,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后,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立夏时节四大养生秘诀
立夏有三候
【一候:蝼蝈鸣】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
【二候: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三候: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
立夏传统习俗盘点
1.斗蛋
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
2.称人
有些地方还有午饭后称人的习俗。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条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人。据说小孩在这一天称过后会有福气,还不会疰夏。
3.饯春
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明媚春光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
立夏节气不可错过的美食
1.立夏蛋
每逢立夏,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人们要吃煮鸡蛋或咸鸭蛋,认为这样能强健身体。立夏前一天,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绍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2.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有些地方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另一些地方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3.七家粥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
4.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
5.野夏饭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饭”之俗。是日,小孩子们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后到野地里采掘野菜、竹笋,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白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避灾祸。吃完立夏饭,大人拿来箩筐、大秤。给孩子们秤体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6.五色饭
在广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称作立夏饭。
立夏养生提示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以后的养生应以养心为重。要早睡早起,注意养阳,才能较好地保护心血管。尤其要避免大汗淋漓,因为汗液过多流失,会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伤及体内阳气。
此外,要做到“四防”,迎接夏天的到来。
1.防饮食“过火”
立夏后,温度逐渐攀升,人们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立夏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宜遵循“增酸减苦”的原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
2.防穿衣“捂汗”
立夏以后,气温普遍升高,导致人体大量出汗。汗液本身是无味的,只是汗液长时间滞留在皮肤和贴身内衣上,便会发酵变质而有臭味。因此,出汗时要及时消汗,否则易患湿疹和汗斑。另外,贴身内衣面料要选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排湿性和散热性的麻、丝、棉织品。贴身内衣要勤洗、勤换,还要在阳光下晾晒。
3.防居室“病菌”
立夏时节,人们要在室内采取必要的遮阳措施,设法减少或避免一些热源和光照,窗户应该挂浅色窗帘,最好是在窗户的玻璃上贴一层白纸或蜡纸,以求凉爽。有条件的话,要调整好影响室内通风的家具,以保持室内有足够的自然风。另外,入夏以后居室就要加强消毒。由于夏季气温高,病菌繁殖很快,所以,居室要经常用适量的 消毒液进行消毒。
4.防心情“焦躁”
此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以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要睡好午觉,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听听音乐、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园散步、郊游,尽可能地让肌体和精神获得充分的放松。注意戒躁戒怒,做到心静。
9、养生食补的首选是什么?
养生食补的首选是什么?
这个需要对症,一人一方
10、冬天最养生的补物是什么?
黄豆、绿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钠、磷、铁、钙等人体必需的饮食微量元素。豆生芽后,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物质,而且增加了维生素的含量,有利于消除疲劳。豆芽中的叶绿素可以防治直肠癌。
菜花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物质,每200克新鲜菜花,可为成年人提供一天饮食所需的维生素a75%以上。其维生素c的含量更为突出,每100克可达80毫克,比常见的大白菜、黄豆芽菜高3~4倍,比柑橘高两倍。
芹菜
中医认为,芹菜性凉,平肝健胃,味甘辛无毒,富含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氨基酸等,能兴奋中枢神经,多饮食,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痰作用。芹菜可与香干、肉丝等炒食,色彩鲜艳,味道清香。
红薯
系粮食中营养较为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胡萝卜
中医认为,胡萝卜维生素多,味甘平,食之补脾健胃。秋末胡萝卜以炖食最好,炒食为良。炖食能保持胡萝卜素93%以上,炒食也可保持胡萝卜素80%以上。
萝卜
萝卜含有较多的水分、维生素C,一定量的钙、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质、铁及其它维生素,还含有木质素、胆碱、氧化酶素、甘酶、淀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萝卜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可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解毒,用于食积胀满、小便不利等症,可见萝卜对调理脾胃作用非小。
芋头
芋头富含淀粉,营养丰富。每100 克鲜品中含有热量91卡,蛋白质2.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0.5克,钙14毫克,磷43毫克,铁0.5毫克,维生素C10毫克,维生素B1 0.09毫克,维生素B2 0.04毫克。
芋头含含乳聚糖,质地软滑,轻易消化,有健胃作用,非常适宜脾胃虚弱、患肠道疾病、结核病和正处恢复期的病人食用,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莴笋
莴笋肉质细嫩,生吃热炒均相宜。冬季常吃莴笋,可增强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进胆汁的分泌。莴笋中含的钾是钠的27倍,而且含有的维生素还有利于促进排尿,维持水平衡,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
莴笋中的含碘量高,这对人体的基础代谢和体格发育会产生有利影响。莴笋叶的营养远远高于莴笋茎。莴笋饮食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参与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形成,参与骨骼的生长。除此之外,患咳嗽的人,多吃莴笋叶,还可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