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养?为什么?
应该静动结合。
运动可以改变血液中的许多化学成分,产生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减轻精神压力和紧张,让人感到精力充沛。有人说,如果你希望改善身体状态,应该从改善精神状态下手;如果你希望改善精神状态,应该从改善运动习惯下手。
研究发现,有规律的运动比药物更能改善糟糕的情绪,不论何种压抑的心情,可能都会被10公里的长跑所改变。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的文化对运动的益处更是不断强调,今天在任何城市,都可以看到人们在散步、慢跑,或做其他运动,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名医华佗指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医学家提出“生命亦在于静养”。
生命在于静养,也是养生的重要原则,因为静养可以养精蓄锐,积蓄生命能量,重在保养精神。《内功图说动静互根说》指出:“使动而不静,如浮萍飞羽,无所定止,精必绝,气必摇,而神必茫。静而不动,如枵木死灰,毫无生气,精必颓,气必馁,而神必倦。”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躁动的年代,保持精神的宁静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孔子说:“知者动,仁者静,动者乐,仁者寿。”那么,到底是运动好呢,还是静养好呢?其实,生命就在于动与静的平衡。动,就是躯体的运动;静,就是精神的宁静。动和静的平衡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人体健康的法则,只有做到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形神兼养,是中医养生最重要的特色。“形”是指人的身体生理,“神”即是人的精神心理。古代医家认为,养形的关键在于动,养神的关键在于静。
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就是动与静的完美结合,它们都强调躯体动而意念静。尤其是散步,可能是最接近完美的运动,因为它几乎适合任何入,而且没有任何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散步令人愉悦,特别是在好的自然环境中散步;散步能燃烧热量,锻炼肌肉,不会损伤身体;散步能促进创造性的思考,促进友爱和交流。此外,慢跑、游泳、滑雪、骑车、打球等有氧运动,也都非常有益身心健康。
(1)中医养生跑步扩展资料:
运动可以让我们拥有年轻的动脉血管,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博士曾说过:“动脉是显示一个人年轻或年老的最佳部位。”现代医学一直在寻找一些方法,来避免血管的栓塞,但收效甚微。而运动却可以自然而然地做到这一点,因为运动可以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扩张动脉血管、减少栓塞。
运动还可以让我们保持肌肉的力量。研究发现,肌肉如果不使用,就会萎缩,并以每天1%的速度丧失其力量,所以要使肌肉有力量,必须不停地使用。在人们的印象中,老年人行动迟缓,似乎无情的岁月带走了活力,但我们也时常可以见到一些步伐矫健的老人,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发现,许多老人的衰弱,并非是由于年迈,而是由于不再运动了。
2、古代养生者认为“树老根先竭,人老脚先衰。”那么有什么运动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有什么运动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静脉曲张、肢体麻木、皮肤苍白、脉搏搏动减弱、感觉异常、肢体功能障碍等。采取一些方法并改变饮食习惯可以改善腿部循环。
不要久坐或长时间站立。长时间坐着或站立会使血液流动减缓,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对健康有害。如果站着或者坐着一个小时以上,应该四处走动几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
经常锻炼,只要是让腿部动起来的锻炼都可以改善腿部血液循环。散步,跑步,骑自行车或者游泳,都是有益于改善腿部血液循环的运动。如果繁忙或者懒仅需保证每周4-5次,每次步行30分钟也足够。
穿舒适的鞋子,穿高跟鞋,或者过紧的鞋可阻碍血液从腿部流向心脏。如果目的是改善循环而不是为了时尚,那么重要的就是要穿舒适的平底鞋或者带缓冲垫的运动鞋。
穿压力袜,压力袜有助于固定腿部组织,帮助血液更好流动,压力袜有不同的压力等级,选用时应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等级。
采取一些营养补充剂以改善血液循环,例如银杏,每天服用120-240毫克的银杏叶提取物,也可以帮助扩张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深海鱼油,含有欧米伽-3脂肪酸,也可改善血液循环。
少吃盐。盐会导致身体水肿,这会对静脉造成压力并导致血液循环不良。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应少于6克,高血压者,更应在4g以内。
少吃外卖和加工食品,尽量都自己做饭,外卖和加工食品可能含有的营养素较低,却含有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盐。
多喝水,多喝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的循环。
保持健康的体重。额外的体重会给循环系统带来压力。遵循均衡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瘦肉等健康食品,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获得大量的纤维。
3、如何运动才能做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有氧运动最适合养生,比如打太极拳,乒乓球,慢跑,快走,游泳,有条件的话瑜珈更好。对于大学生,喜欢的用动都可以参加,毕竟身体素质还行,只是在运动的时候注意保护自己,别受伤。
4、养生好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养生好的运动方式有太极、慢跑、健走等,这些运动的运动量不会很大,但是又能很好地锻炼身体。
5、中医养生似乎不大提倡运动,尤其跑步。那怎么办,跑不跑?
你哪里得到的结论?。。我2个月前看中医,他还让我要多运动,不要总是坐着。 生命在于运动,这很显然,每天的运动量要足,不足就不健康,甚至比超过量还不健康。
6、跑步可以去湿气吗
体内有湿气,跑步是可以改善的。
但最有效的还是拔火罐。跑步不适宜在早晨,因为人体经过一晚的休息,不能马上适应剧烈的运动,一般在下午四五点钟为宜,如果时间不允许,在睡前两小时也好。跑步时间在30分钟以上,能够达到健身的效果,距离没有具体要求,跑步初期不要过快,中期适当加速,后期慢跑,让心率恢复正常,跑步后不要马上补水,不要喝碳酸饮料。
(6)中医养生跑步扩展资料:
去湿气的方法: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运动可以缓解人体的压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器官运作,从而加速排出湿气。比如跑步、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从而增加人体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第3招:避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7、中医保健:早晚跑步各应该注意什么
晨跑注意事项:
1、起床时间: 设置好闹钟,根据不同时节推测日出时间,在完全日出时完成晨跑。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强烈的阳光照射,如果跑到一半大汗淋漓碰上刚出的阳光很容易生病的,而且也会感到疲劳无力。
2、空腹 :晨跑和晚跑相比的好处就是可以空腹进行运动。空腹可以避免跑步过程中腹部出现不适,跑步前可以喝点水,但也不要太多,150ml左右就足够了。或者选择在跑步过程中在补少量的水分。
3、热身:热身是非常有必要的,清晨人的各方面组织器官还不活跃,在进行运动时必须唤醒身体。热身动作也要包括拉伸运动,大腿前面的肌肉和小腿的拉伸都要做。
4、跑步过程不要停下来:早晨空腹跑步可以燃烧脂肪,消耗机体有机物,一旦你停下来会感到剧烈的饥饿感,所以累了就换成步行,不要坐下来休息。
5、注意安全:如果有公园或者操场等运动场所那是最好;但如果是跑马路的话就得留心安全问题,清晨虽然车辆少,但人们闯红灯的几率会提高,还有不要带耳机,这样你听不到身边的情况,而且也会打乱你的步伐节奏。
6、流汗问题:跑步过程出汗不要马上擦掉,不然水分和无机盐消耗太对,出汗可以散热,等汗水快滴落再擦掉就行。跑步完也等感觉不再出汗了再进行洗浴。
7、循序渐进:一开始先步行一段距离,再开始慢跑,或者跑两分钟歇一分钟,等身体微微出汗了再开始跑步。
夜跑注意事项:
1、跑步前四十分钟不要喝水,跑步中尽量不要大口饮水,实在忍不住了少喝一点润润喉咙即可,不然会胃痛;
2、不要贪凉,特别是在有风的夜晚,出汗之后风一吹特别容易感冒;
3、不要强迫自己的身体,尽力而为,精力充沛多跑,精力不足适量出汗即可;
4、注意自己的膝盖,如果觉得酸了,一定要活动活动,速度慢一点没关系,不要伤了自己;
5、跑步之前记得热身还要做一些拉伸运动,直接去跑步会抽筋;
6、控制速度,跑步健身强调的是保持速度,不要断断续续,不要觉得自己使不完的劲然后任性的狂跑,累死(特别对妹子说这一点)
8、为什么跑步可以治疗抑郁症?
01 跑步可以让你忘掉烦恼,没有任何压力,不用为自己找寻出路,因为路在前方,不用为自己找借口,因为没有理由!
02 抑郁一般都会多思,讨厌自己的无知、恨自己的怯弱、在乎别人的看法,跑步对于抑郁来说是最好的治疗方式,跑的时候累、跑完了还是累,除了累再无其他!
03 抑郁来源于精神紧张,跑步的时候肌肉在动、身体在动、神经系统也在动,因此可以缓解情绪,当你不再紧张状态的时候,全身自然放松,不受抑郁困扰!
一、体育运动可以对身体及精神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认识一个小女孩,她的抑郁来源于家庭,父母常年争吵,最后离婚,你说什么她都懂、她都明白,可是却总在责备自己,是她的存在让父母没有爱情,是她的存在让父母越来越厌恶这个家,父母离婚的根源就是她,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偷着哭,恨自己,也恨父母,甚至发生过轻生的行为!
父母带她看了心理医生,其中一个方案就是让她每天都要坚持跑步,她说跑步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用想,好像所有烦恼都没有了,至少在跑的时候大脑处于放松状态,没有父母、没有自己,路上柳树发芽了,一只流浪猫在抓鸟,一家三口在野餐,她也不自觉的笑了!
我觉得不光是跑步,其它运动也可以,跳广场舞、打羽毛球,就是释放心情而已,只要能让自己开心的都可以试试,心情好一切都好!
二、跑步是控制情绪的一种手段!
我现在没有抑郁,我也愿意跑步,因为我不想在家里呆着,什么1+1,2+2都跟我没关系了,那个听不懂话的孩子,再见了,老娘我要跟你分开一段时间,否则最后不是你受伤,就是我气死!
老公的葛优躺是我完全接受不了的一种状态,拿着手机躺在沙发上不问世事,而我气急败坏的靠吃药调节心情,算了不看了,愿意躺着就躺着吧,再见了,我要跑掉烦恼,找到快乐,等我回来以后全家都静了,只有老公和孩子的鼾声!
在我看来跑步是逃避,是放松,是寻找,反正比你什么都不做好,我发现跑步是最好的安眠药,是最好的安神药,原来脑子里有一堆解不开的破事,最后导致失眠、抑郁,跑步后累的自己什么都不愿意想,连做梦都懒得做了!
总结:跑步是放松的一种方式,如果不喜欢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可以试着冥想,放上自己喜欢的音乐,想花、想草、想快乐,也可以试着调整自己的呼吸,呼入、吸入、在心里默数,一只羊、两只羊、只要能让自己放松其实做什么都可以!
9、跑步可以除去体内的湿热吗
首先可以观察一下脸色,如果体内湿热过盛,面部就会出现油垢,一眼望去,脸就像一张油光纸,又油又亮,用手一摸,感觉有一层油似的。除此之外,脸上还经常会长出一些痤疮、粉刺,痤疮很多情况是因为体内湿热郁积,排不出去,最后在脸上激发出来,这也是我们平时说的痘痘。
看一个胖子有没有湿热,还应看他的饭量。湿热型的人都食欲旺盛,很能吃,但能吃并不表示脾胃功能正常,相反是处于“胃强脾弱”的病理状态。体内有湿热会影响到胃,胃有湿热,中医称为“胃热湿阻”,胃受热之后,其功能就会亢进,这时人的饭量就会大增,动不动就会感到饥饿。然而,胃纳过旺,就势必加重脾运化的负担,脾有“运化水湿”的作用,脾的负担过重容易造成“水湿内停”。所以,中医又将这类胖子称为“胃热湿阻型肥胖”。
分辨湿热型胖子,还要看舌。湿热型胖子舌质偏红舌,苔黄腻,体内的热越盛,舌苔就越黄,就好像煮饭的时候火太大,饭就煮焦了,成了焦黄色的锅巴,如果再不关火,锅巴就会烧成了黑色。所以舌苔的颜色越深,证明你体内的湿热越严重。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大小便来判断自己是否有湿热,大便太干燥或者太湿,都是体内湿热的表现。如果身体里热重于湿,则大便燥结;湿重于热,则大便黏滞,小便短赤。湿热体质的人,怕湿怕热,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是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难以适应。
看一个胖子体内是否有湿热,还应看他的眼睛,湿热内蕴,热灼血络,这时人的两眼内就会有红赤的血丝,不痛不痒,西医说这是免疫系统的反应。其实,这就是体内有湿热的表现。
总的来说,舌质偏红、舌苔黄腻,为湿热内蕴之象。面垢油光、长痘、舌苔黄腻、脾气急躁、眼睛红赤、大便太干燥或者太湿都是湿热型胖子的表现。
解决方法:开一些龙胆、石膏、泽泻一类清热化湿的药,吃一些绿豆、冬瓜、苦瓜、莲子、薏米等清热祛湿的食物,千万不要吃辛辣燥烈之品,如辣椒、狗肉、牛羊肉等。
还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小方法可以作为日常调理来使用,那就是每天按摩手肘部的曲池穴: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来按揉,每次1~3分钟,每日按摩1~2次。这样做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清热利湿的作用。
不同原因造成的气虚,有不同的调理方法;不同的胖子,有不同的养生之道,这就是中医的辨证施治。
10、跑步锻炼身体,然而怎么跑步才能对身体最健康呢?
跑步是日常方便的一种体育锻炼方法,是有氧呼吸的有效运动方式。跑步过后会很累,切记千万不要立刻喝水,不可以蹲下或躺下;应做放松运动,有利于减少疲劳。
跑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运动方式,但是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说,并不赞成气虚亏虚的人去跑步,因为跑步会把气血集中在四肢上,这样会导致其他五脏六腑缺血尤其是心脏缺血,在今年6月份杭州就发生一起32岁女子在跑步机上猝死的案例,家属向健身馆索赔100万元。在比如早年的爱立信总裁杨迈猝死在跑步机上的事件,当然我们也会听到马拉松赛也会有类似情况发生,但是这些人本身并没有西医所检测出来的疾病,但是就是因为跑步诱发了血液集中到四肢而导致突发性的问题,这是西医不能解释的问题。也就是说跑步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如果您身体亏虚还是走古人的导引之术稳妥。至于什么时间段跑步比较好,从最新的理论来说是下午4-6点,这个时间段新陈代谢是最旺盛的,但是这个时候可能都在上班,所以晚饭后开始跑步或者慢走是有益的。
跑步锻炼是人们最常采用的一种身体锻炼方式,无论在运动场上或在马路上,甚至在田野间、树林中均可进行跑步锻炼。各人可以自己掌握跑步的速度、距离和路线。不过,跑步本身,其实是个相当需要技术的运动!跑步的姿势不正确,不仅达不到理想的健身效果,还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有人可能有疑问:“跑步不就是比走路快点,跑起来就可以吗?”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首先,跑步需要用到膝盖较多,而膝盖摩擦越多,受伤几率自然也越高。另外,跑步过程中,每一步的冲击都可以达到你自身体重的2-8倍,也更容易引起身体与关节的损伤!
跑步姿势的确很重要,以下是云富君给出的正确跑步姿势,看看你做得对不对。。挺直腰板,保持上身一条线跑步过程中,需要伸直你的躯干,让后背舒服地挺起来,在跑步过程中总保持“跑步身高”。头部、脖子和背部保持一条直线,双眼平视前方,不要低头,也不要来回扫视,这决定了你跑步的效率。有的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在跑步时喜欢身体左右摇晃,觉得这样跑起来“带劲”,其实这样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体力消耗,而且还会破坏跑步的直线性;还有一些健身房为吸引顾客,在跑步机前安装电视让健身者观看,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这样会让健身者抬头仰视,而且降低安全性。
肩膀、手臂要放松保持上半身姿势,肩膀是关键。虽然说跑步是下半身的运动,但手臂的动作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手臂的来回摆动能给你前进的动力。最佳的姿势是双肩放松、自然下垂,跑步时肩膀也要保持水平,胳膊自然微屈,双手半握拳,手臂应随步伐尽量前后摆动。跑累时,也注意不要耸肩,可以晃晃肩膀,放松一下。
在锻炼初期,跑步的速度以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为限度,跑完的举例以没有吃力的感觉为宜。跑步后可能出现下肢肌肉疼痛。这是正常反应,坚持锻炼几天后这种能够现象就会消失平常不运动的老年人跑步应从低强度至四个月后可进行一些测验,测验时以12分钟跑完的距离为计算等级的起点。30~39岁年龄组的人,12分钟跑完的距离达不到1.5~1.8千米,说明锻炼水平较差;如能达到1.8~2.6千米,说明锻炼水平为良好;如能超过2.6千米,即达到优秀锻炼水平。40~47岁年龄组的人,锻炼水平较差者每12分钟跑完的举例为1.6千米以内;良好者为1.7~2.4千米;优秀者为2.5千米以上。50岁以上的人,较差、良好和优秀者没12分钟跑完的举例则分别为1.5千米以内、1.6~2.4千米和2.5千米以上。一般来说跑步5分钟后脉搏跳动不应超过120次/分,跑步10分钟后脉搏跳动不应超过100次/分。如果脉率过速,必须减少运动量。
臀部要紧张,抬腿要适度臀部是身体力量的中心,而且是人体最强壮的肌肉,保持一个正确身体姿势,臀部可高度紧张,给身体一个持续向前的动力。如果跑步中向前弯腰或者过于前倾,那骨盆也会前倾,这会给后背下部造成压力。对于健身跑爱好者来说,抬腿要适度,不能一味的追求步幅和频率,应选择合适的步幅,尽可能每脚都落在身体的正下方。人们在刚开始跑步健身时,总喜欢增加步幅来提高锻炼效果,其实增大步幅势必造成腾空时间长、重心起伏大、落地力量重,这样对人体的震动会增大,久而久之会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脚的落地姿势要正确,跑步时,脚的落地尤为重要,应用脚后跟和脚中部落地,然后快速向前滚动脚掌,然后前脚掌蹬地离开地面。脚落地时声音不能太大,要轻而有弹性。不同的跑速对心脑血管的刺激是不同的,慢速跑对心脏的刺激比较温和。一般来说每一个人的基础脉搏数是不一样的,如有的中老年人的心律过缓,晨脉每分钟才五六十次,而有些中青年人的晨脉却达到每分钟七八十次。因此,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素质来决定速度.
有些初跑者会追求跑步的速度。但是过快的速度会导致过大的步幅,每增加10%的步距,就会增加6%的受伤概率。为了速度的快感而不管跑步过程中的受伤,这是不划算的。所以慢慢跑,缩短步距,你的着地会更轻,冲击力更小,从而降低受伤风险。慢慢跑,有时候慢就是快,我们的目标是没有伤病。
只要跑步,无论快慢,都属于大强度活动,每周累计75分钟跑步就足以维持健康。你可以一次性跑步75分钟,也可以分成3次,每次20-25分钟。当然,进行更长时间的跑步,比如每周累计跑步150分钟,你获得的健康收益也将增加。如果你的体力还不够,无法长时间维持跑步,你也可以采用快走方式健身,如果走的速度在6公里以下,你需要每周累计步行150分钟,才能维持健康,如果你的快走速度在7公里以上,那么这时的强度基本跟6.5公里慢跑接近,所以慢跑与快走交替,是一种既增加能耗,又不至于心肺负担过重的非常值得推荐的健身方式。
遵循科学的跑步才会使我们的身体受益,很多人一提到跑步都认为必须是快跑,才能给身体带来好处,如果你一开始跑步就选择快跑,那么相信你会没跑几步就会大喘气,而且这样给膝盖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这也会导致你的膝盖会疼痛。健康跑步,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