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碱性食物的利弊
2、中国传统饮食的利与弊
中国饮食文化的诸多特征,体现在饮食文化之上,直接影响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首先因为人口压力以及其它多种原因的存在,所以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为什么要助饭下咽呢?那是因为主食并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吃下去。当然菜的功能和盐的功能有共同点,但是不等同于盐。这样促使中国的烹饪的首要目的是装点饮食,使不可口的食物变得精妙绝伦;其次,由于中国文化追求衫,中国手工业的发达,所以烹饪中的饮食加工技术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衫特征。所有这些,使中国饮食文化有如下特征。其一,中国烹饪技术发达,许多西方人看来不可食的物品,经过中国厨师的劳作,变得使人一见而食欲顿开;其二,中国人的食谱广泛,举凡能够食者皆食,毫无禁忌;其三,中国救荒的著述特别多,以备饥荒之年以野菜充饥之用;其四,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由于中国人在吃的方面不能够随心所欲,有诗为证:
红日巡天过午迟,腹中虚实自家知。
人生一饱非难事,仅在风调雨顺时。
因此长期以来吃穿不愁难以办到,所以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证据不胜枚举。
此外,我们可以对西方饮食文化的某些特征加以分析,也许能够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西方的饮食,由于最初是主要以畜牧为主,肉食在饮食听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由于肉食的天然可口,所以西方人没有必要对饮食进行装点,内食的天然可口限制了烹饪的发展,欧洲人在显示富裕的时候,多是饮食的工具来表现,如各种的器皿的多少和豪华成为讲究的内容。另外也不把吃这种人生易于满足的事情作为人生的至乐来追求。西方人的人生追求,正好同一句中国的俗语语可以高度概括,即“饱暧思淫欲”。他们更多地追求情爱,西方文化体现出一种“情爱文化”,而中国文化则体现出一种“吃的文化”。
但是我们还要指出的是,中国饮食的诸多特征,是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宫庭饮食,市肆饮食则能够更好、更全面地表现出这些特征。平民的节日饮食,如春节,也许能够部分地表现出这些特征来,但是春节对于一年的365天来说毕竟是短暂的一瞬间,如昙花一现。
参考资料:徐旺生编著:《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文化》
3、养生破壁机好处与坏处
1、好处:
破壁机的营养获取率大约在90%以上,但从营养价值方面考虑,破壁机确实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婴幼儿和牙齿不好的老年人,使用破壁机,可以轻松的将各种植物的营养摄取。
2、坏处:
口腔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酶,是对各种食物的初步消化,口腔内的牙齿可以咀嚼和挤压,对于植物细胞壁的破壁效果很好,通过咀嚼动作可以锻炼牙齿和牙龈,在婴幼儿时期,这种有效的咀嚼锻炼对于下颌骨发育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总是使用破壁机,牙齿也就变懒了,口腔内的唾液腺,小的消化腺也会慢慢变懒,会引起一些疾病。
(3)食疗养生弊端扩展资料:
破壁调理机在破壁料理机的基础上,通过工作转速与营养之间的黄金比值研究,实现了破壁粉碎效果与营养释放的黄金比值,从而达到调理身体、食补食疗的效果。破壁调理机通过实际工作转速约16000-30000转/分钟的高速电机和六叶大直径刀片设计,
实现242-452公里/小时的刀片黄金切割速度和近180000次/分钟的切削频次,实现超微粉碎,快速打破食材细胞壁。将食材中存在于果皮、果核以及根茎处的大量植化素充分破壁释放,让食材营养释放更充分,口感更细腻。经过破壁加工后的食材更利于人体吸收。
4、素食有什么弊端吗?
我没发现坏处
据一个权威的研究机构指出:素食(素食食品)可以净化血液,预防便秘(便秘食品)及痔疮的产生,养颜美容(美容食品),并且安定情绪。从健康(健康食品)的角度来讲,素食在养生方面实在益处多多。
第一:因植物食品中不含有对心血管构成威胁的有害物质,因此素食可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二:植物性饮食,包括:全壳类、豆类、蔬菜(蔬菜食品)及水果(水果食品),有保护人体降低罹患癌症(癌症食品)机会的作用。
第三:素食可减轻肾脏负荷,对肾功能不健全的肾脏病患者来讲,能起到让肾脏“休息”的作用;
第四:素食对预防骨质疏松症亦有好处。众所周知,维生素(维生素食品)C有利于钙(钙食品)质的吸收。很多植物食品如“绿色蔬菜,西红柿和某些瓜果等”含维生C丰富。
第五:许多研究显示健康的素食能减少罹患心脏病、高血压(血压食品)、糖尿病(糖尿病食品)和肥胖等慢性退化性疾病。
5、吃素有哪些好处和弊端?
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
素食不是蔬菜,食素也不是偏食。要想成为健康的“素食一族”还得讲究各类食物的合理搭配。
如今,随便上网逛逛,关于素食的信息成千上万。来自各地的素食网站,纷纷介绍素食理念,素食生活方式,并提供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素食食谱。而最让无数“肉食动物”汗颜的,则是许多科学界权威人士的现身说法,提出素食的健康本色、美颜功效,以及环保理念。可见,如今流行的现代吃素绝不仅仅是皈依佛门的居士行径。
在民间,一些素食爱好者已经自发成立了素食团体。来自各行各业的素食爱好者,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倡导素食理念,以期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素食大军。
素食VS蔬菜
素食者说:素食并不就是蔬菜。杂粮、蔬菜、水果、干果、菌类、豆制品都是素食
提起素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青菜、萝卜和豆腐。事实上,素食并不仅仅是青菜、萝卜和豆腐这些蔬菜。
素食餐馆的解释:“素食,就是在饮食中排除源于动物的成分。简单说来就是不吃肉,不吃鱼,不吃动物性食物。素食,不仅仅就是于蔬菜。”
除了蔬菜,素食还包括瓜果等其他植物性食物。在素食包含的种类中,大家比较常见的谷物(包括水稻、小麦、大豆等)和坚果(包括核桃、花生、瓜子等)也属于素食的两项分支。事实上,五谷杂粮、绿色蔬菜、美味水果、各色干果、食用菌类、豆类制品……这些都是素食的源头活水。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素食”,涵义也很广泛。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素食种类一般包括四种。
1.奶素食:可吃奶类制品,不吃蛋类、肉类。
2.蛋素食:可吃蛋类,不吃奶类制品及肉类。
3.蛋奶素食:蛋奶均食,不吃肉类。
4.严格素食或纯素食:蛋类、奶类及一切与动物有关的食品包括燕窝、蜂蜜等都不吃,只吃植物。
素食vs偏食
素食者说:偏食只与营养素缺乏有关,与素食无关。
因为不吃肉类,因此很多人自然地也就把素食和“偏食”联系了起来。的确,很难想象一个成天和素食打交道的人如何去补充鸡、鸭、鱼、肉里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
“偏食和素食,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根本就不可能产生联系。”现北京大学素食协会会长罗浩替我们解答了这个存在于大部分人心中的疑惑。罗浩说:“人体生存所需要的7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以及膳食纤维,缺乏了这7种营养素其中之一,就是偏食。而在素食中,能找到鸡鸭鱼肉等动物性食物中所能找到的营养成分。”
举个最普通的例子,很多人认为必须以肉食补充蛋白质和脂肪,其实通过素食完全可以满足。如豆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植物性蛋白质其实比动物性蛋白质更优质,更易为人体吸收。
维生素B12在植物中的获取来源:“紫菜及海藻类、牛奶、乳酪、乳制品。”
素食VS营养
素食者说:素食有营养,但需科学搭配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说安徽医科大学对九华山一些寺庙中的90多名僧尼检查发现,多数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既然素食中含有动物性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为什么长期吃素的僧尼还会营养不良呢?
罗浩这样向记者解释:“如果素食会造成某人营养不良,或者是体质下降的话,那是因为他不懂得科学安排膳食。”
肉食或者杂食,如果不能合理搭配,也会出现缺乏某一种维生素、糖类、矿物质、尤其是纤维素的营养缺乏。
素食者并不是仅仅吃蔬菜水果那么简单,还应该多吃豆制品,多吃坚果。“虽然不吃肉,但食物也应该多样化,科学合理的搭配。”
谷类、豆类、薯类、蔬菜、鲜果等几大类食物,加上适量的油脂等调味品,应该经常换着花样吃。这样,才算是合理搭配。
素食VS健康
素食者说:素食,可以让人活得更健康
素食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它的健康功效,这恐怕也是大多数人选择素食的初衷。
王煜就是位素食的坚决拥护者。对他而言,五年的吃素经历并不算长,但吃素后明显感觉到的身体变化却足够受益终身。他笑着告诉记者,他的血压和胆固醇以前一直偏高,但自从食素后明显有了回落。身体的这种可喜变化给了他吃素的动力和恒心。
记者接触的每一个素食者,几乎都能说出吃素的种种好处来。就连素食经历才半年的蒋春松,提到吃素对身体的好处,也是滔滔不绝。在下沙一家人力资源部门上班的她,因为饮食的不规律患上了慢性胃炎。每天中午昏昏沉沉的状态更是令她没有饱满的精力应对工作的压力。可自从吃素以后,不仅从没因为胃疼去过一趟医院,就连头疼等不舒服的感觉也渐渐消退。
素食VS疾病
素食者说: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能有效控制和预防慢性病
“动物蛋白能显著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肾结石……更令人震惊的是:所以疾病都可以通过调整膳食来进行控制和治疗。”这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坎贝尔博士在对饮食习惯和健康进行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这位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爱因斯坦”的教授就是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在从事营养学几十年调查研究后,坎贝尔有了充足的数据去证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控制和预防慢性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到,“中医讲究的是食疗,可见,食物的确能治病。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药食同源’的观点扩大。”
同样,中国工程院院士,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在一次电视节目的访谈中也掷地有声:要远离诸如心脑血管、癌症、肥胖等慢性疾病,唯一可走的路就是采用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方式。
6、求日常养生在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建议
日常饮食中注意“九多九少”
蛋白质:多素少荤
蛋白质的希腊语是“第一”或“最重要”的意思,可见蛋白质在人体健康中的地位。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动物性蛋白与植物性蛋白,前者分布于动物性食品即通常所说的荤食中,后者则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
那么,两者如何选择呢?尽管动物性蛋白的氨基酸品种齐全,比例平衡,吸收与利用率均高,但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含量颇高。在素食中,蛋白质中也有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的问题,如大米缺乏赖氨酸,豆类蛋氨酸不多,玉米中色氨酸较少,花生中的异亮氨酸又很低。但只要合理搭配(如粮豆组合),博采众家之长,即可弥补其短而成为理想膳食。俄罗斯专家遵循此原则设计出如下食谱:每天总热量的25%由时令蔬菜拌的沙拉提供,25%为新鲜水果,25%是熟蔬菜,10%是由鱼、蛋、奶组成的蛋白质,10%为大米、面包及糖类提供的碳水化合物,5%为植物脂肪。
脂肪:多禽少畜
不少人对脂肪抱有戒心,因为它与包括心脑血管病在内的多种严重疾患关系密切。但人们不可因之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拒食。因为,脂肪是人体必需的养分之一,惟一的两全之策是巧加选择。在这方面,法国加斯科尼地区居民的经验值得借鉴。与美国人比较,法国人的人均脂肪摄入量比美国人高出许多倍,但心脏病的发生率仅为美国人的1/4,原来他们选择的是禽类脂肪。禽肉与畜肉的化学结构不同,畜肉脂肪饱和脂肪酸多,而禽类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结构更接近于橄榄油,不仅无害而且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糖:多红少白
食糖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有红糖、白糖之分。相当多的人青睐白糖,但并非明智选择。因为常吃白糖会给你招来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龋齿等麻烦。红糖则不然,不仅无上述弊端,反而能阻止体内中性脂肪及胰岛素含量的上升,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过多吸收,防止动脉硬化,故为食糖的最佳选择。
维生素:多食物少药物
人体健康离不开维生素,维生素有两种来源:一是食物中含有的天然维生素,二是维生素药物。传统认为,服用维生素药片可防止心脑血管病及癌症,故在欧美等国家“维生素热”曾风靡一时。但后来专家的多项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维生素药物对人体不仅无保护作用,而且有某种危害性,如服用β胡萝卜素的男性罹患肺癌的几率比未服用者高18%;服用维生素E的男性中风率也比未服用者高。这些数字提醒人们,维生素类药物不可多用。这也是美法等国已限制服用维生素类药物的缘由所在。
但这并不是否定维生素本身,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仍然功不可没,宜多摄取。
蔬菜:多绿少白
营养学家在分析了各种蔬菜的养分之后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蔬菜的营养价值与其颜色深浅有关。颜色越深的蔬菜维生素与胡萝卜素越多,反之就越少。按此规律排出的座次是:绿色蔬菜-红黄色蔬菜-白色蔬菜。
绿色蔬菜包括菠菜、芹菜、油菜、黄花菜、香菜、小青菜、空心菜、雪里蕻等,所含享有“生命元素”美称的钙质高过牛奶,叶酸与维生素C(被誉为聪明维生素)含量也很高。此外,具有抗癌防病的叶绿素尤其多。前苏联高加索地区是世界少有的几个长寿地区之一,居民中有许多百岁以上的“寿星”,当地菜地是绿油油的一片。由此不难想象,绿色蔬菜在延年益寿中的独特优势。
肉食:多生少熟
时下,进食熟肉食品的人日渐增多。熟肉制品虽然口感好,吃起来方便,却不利于健康。因为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亚硝酸盐等添加剂,而亚硝酸进入人体内可转化成强致癌物亚硝胺,是诱发癌症的因素之一。故从长远利益看,吃肉应坚持多生少熟的原则。
调味:多醋少盐
吃盐多不利于健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高盐膳食与高血压等疾病的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这里向读者介绍一个替代办法:调味多用醋。
醋的保健美容作用一再为专家所称道,小至失眠,大到癌症等疾患都奈何不了醋。近年来,食醋减肥法开始风行,醋中丰富的氨基酸既是人体的养分,又是减肥剂。据报载,日本雕塑家北村西望一生食醋,经常在酒杯中加入一匙香醋,至今已近百岁高龄仍耳聪目明,皮肤也较一般同龄老人柔润而光洁。
茶叶:多吃少饮
我们讲吃茶,实际上是饮茶,将茶叶浸泡在开水中喝其浸出液。这样虽也可摄取不少茶叶中的养分,但高温浸泡的破坏以及难溶性成分的浪费,大大削弱了茶叶的保健价值。将茶叶研成碎末拌入食品中吃下,无疑显著地提高了茶叶的营养价值,诸如茶叶挂面、茶叶汤面、茶叶馒头、茶糖、茶糕、茶叶巧克力等,值得效法。
酒:多红少白
从健康的角度看,酒不宜饮。但有些人难以抗拒其诱惑,怎么办呢?可多选择红葡萄酒,少饮或不饮白酒及其他烈性酒。
红葡萄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阿司匹林,此物质会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化解血栓,保护心脑血管通畅无阻,使血、脑等器官受益。如果以花生做下酒菜,效果更佳,因为花生脂肪中含有一种有益于心脏的化合物白藜芦醇。地中海沿岸居民罹患心脑血管病几率最低的秘密即在于此,此现象被称为“地中海怪异”。
7、家里人尤其是家里老人被养生节目洗脑,该如何劝说才能起到作用?
随着健康问题不断的被放大,导致很多人纷纷开始走上养生之路,这个时候各种养身的新闻、节目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说养身的出发e68a847a6431333431366335点是好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抱着让大家养身的心态去传播养生知识,有些就是为了卖自己的产品。
大肆喧嚣其产品多么多么养生,对人体多么多么好,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年轻人对待这些事物还是有甄别的能力的,但是家里的老人就不一样啦,他们通常会认为只要是通过电视上播出的,都是正确的。
你说他们平时看看也就罢了,关键是家里老人会被各种养生节目迷得神魂颠倒,购买产品被骗,效仿食疗出现问题的新闻也是比比皆是,还有一个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很多老人是不停劝说的,于是乎想要告诉老人什么不能信什么可信、怎样去劝服他们不相信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因为家里老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你直接说他看的这些东西没有用,买的东西也都被骗了,这会伤害到他们,会让他们很难受,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老了就变成老小孩了,他们与小朋友一样心思需要被照顾到。
遇到这种事情你可以好好的和他们说,好好的理解给他们听,买产品被骗了也不要过多的责怪,就是耐心地解释清楚我相信老人也不是无理取闹,不听劝说的。之后你可以找一下比较正规可取的养生节目给他们看。如此一来他们还能去看想看的节目,你也不用担心他们会被欺骗。
8、保健养生的目的是什么啊??
现代化的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但也不得不面临伴随而来的弊端。人们无法回避现代化的高科技与自然的健康生活之间的矛盾,必须寻求解决的途径。笔者希望通过开展养生学的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阐明传统养生学教育的现实意义,探求中华民族传统养生学的当代价值,寻找现代社会中自然的生存或生活方式。以体现自然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意义。
一、寻找现代化高科技与自然健康生活之间的平衡点
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各个领域现代化的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纷繁多样、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享受,但另一方面,人们不得不面临现代化高科技产物的严峻的现实弊端。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却也带来了诸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自然与社会环境问题。工业化带给社会可观财富的同时,也使自然资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诸如耕地减少、淡水匮乏、温室效应等等。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安康:健康问题综合报告”表明,生态系统的恶化将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可预料的严重威胁。信息化的闪电发展,互联网上唾手可得的一切,提高了生产力,缩短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没有了疆界,却凸现出新的始料未及的问题。某天,“一块乌云遮住了太阳,爷爷拿出TransLight(手持式日光灯),开启后在脸上投射具有振奋精神的蓝光,让爷爷随时随地地补充‘自然’光线”。15岁的乔治不去户外或体育馆,却得到了身体锻炼,“他在房里戴着虚拟实在的装备,在一台‘千奇百怪’的跑步机上跑着、走着。这些‘酷毙了’的装备使乔治看起来像是在穿越地下洞穴,或攀爬豺狼野兽四伏的陡峭山峰,或穿过草地追逐美丽的少女”。在这样的现代化环境下,人们或许会怀疑自己究竟还是不是真正的自然人!这一切,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自然生命和自然健康,甚至不得不或不知不觉地以牺牲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甚至生命作为代价。同时,这一切,不断挑战着人类的自然疗能。于是,人类不可逃避地陷入两难抉择的窘境:现代化的高科技?自然的健康生活?放弃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这显然是愚昧的,但也不愿意抛弃自然的健康生活。然而,人们必须直面这样的窘境,必须寻求解决的途径。能否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使用现代化“器械”的同时,是否可以给人们自然的生活、自然的生命留下一片赖以生存生活的绿洲?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否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适应环境的良性的生活方式?在高科技背景下,如何体现自然生命的价值,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
二、中医传统养生学的当代价值
2.1中医传统养生学强调:和谐适度与可持续性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制,以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原则与方法的系统理论;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进行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赋予养生明确的内涵,即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人的体质,提高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或通过各种调摄保养,使机体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从而延缓衰老的过程。养生学虽然有延长生命的追求,但并非虚妄的长生术,它包含着对人的生命现象和生命历程的精心观察与深入探讨,它是一门古老又新兴的领域宽广的交叉性的学科。它以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以和谐适度为宗旨,强调整体协调。它以综合辨证为调摄手段,提倡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反对千篇一律、一个模式。正如《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人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传统养生学虽然带有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印记和人文色彩,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其自身价值昭然。因为它始终以整体观念为基准,强调和谐适度,适合当今社会的多元化特征,与可持续的和谐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学人及践行者们对生命和养生的理解与认识,透射出传统养生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潜在价值。
2.2养生学教育及其实践证明:养生是一种良性的自然生活方式笔者自2001年以来,率先在本校医学院开展中医传统养生学教育,以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或选修课形式,就养生的知识和对保养生命的认识以及开展养生学教育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婀。对本校医学院2000—2003级各专业近3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在进行养生学教育之后,学生们认识到养生需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作为医学生,在需要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需要科普性质的常规养生学知识,可使自己逐渐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成为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益的专业人才。此外,还认识到自身对养生知识的宣传所承担的义务,可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养生的知识和技能。有学者也认为将传统养生学引入大学课堂,从哲学层面、伦理学层面和技术操作层面来看都是必要的啊。
此外,笔者还带领本校2003—2008级各专业学生作了一项关于“长寿的秘诀或夭折的祸根”的养生社会调查,主要以访谈形式,调查或访谈对象为学生们所居住的当地、家族、家庭或周围的人,分别有青年、中年和老年人,以老年人居多。调查对象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许多健康长寿者都有自己长期以来习惯的生活方式。如有一位8O岁的老奶奶,无子女,老伴早于她仙逝。可她不因为享受不了天伦之乐或失去至亲的人而闷闷不乐;把一切看得很淡,不计较得失,钱多一点就多花一点,少一点就少花一点;习惯于平静的生活,不喜欢串门,在买菜或散步的路上碰到熟人就聊聊天。这看似孤僻,却心态平和,不失为养生的另一种境界。还有一位95岁的老人,居住农村,环境素朴,后面有一小山,前不远有一小河;每天膳食主要是250g瘦肉加蔬菜;儿女不在身边,喜欢每天自己买菜时常是孙子陪伴;也喜欢串门。有的高寿老人认为“千金难买老来瘦”;开心的或不开心的均与他人分享,脸上总挂着笑容;懂得生活,和谐、统一、自然的生活;诙谐幽默是一剂良药;忘掉怨恨,宽容对事对人。也有一位老人,虽然已离异独居,却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愉快进食,以粥和素食为主;锻炼身体有秘诀,即做农活;有爱心,乐于助人;忍与不贪,“儿孙自有儿孙福”,无思想包袱,没心理负担,过好每一天;愿意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以前虽是文盲,可还是不放弃认字、学习文化。
在调查期间,笔者深深地感受到,调查到的不仅仅是怎样才能健康长寿的方法,更是一种面对人生、面对生命的态度或方式。这些长寿老人在年轻时努力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在年老后,回忆年轻时美好的事情,而不是为所逝去的感到失落。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青年和中年人的养生意识淡漠。例如青年人,他们认为现在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段或关键时期,身体素质较好,无所谓生活的规律,所以经常由于考试或突然的工作而废寝忘食。而中年人,生活压力大,负担重,没有过多时间或精力考虑养生的问题,而常常感到身心疲惫不堪。
其实,养生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什么技巧,不只是一种孤立而仅仅具有阶段性的强身益寿活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不断修正的适合自己的良性生活方式。甚至,从某个角度而言,养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或是生活的全部,或就是生活。
三、结语
中医传统养生学教育及其实践,首先在高校开展,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而且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健康观念,提高其素质,有利于其健康成长。之后走向社会,继以推而广之,加以普及,不仅对各层次、各年龄段、各种职业的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延缓衰老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我们的研究表明,养生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不断修正的适合自己的良性的自然生活方式。生活是生命的存在形式,生命以生活的形式演绎。养生,保养生命,是生命价值的体现,是实现生命意义的本体方式。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人们依然能够找到现代化的高科技与自然的健康生活之间的平衡点,适应环境的变化,享受自然的健康生活,享受自然的生命。
中医养生学的教育和实践“如地下的潜流,于无声处使大地变成绿洲”;又“若雾露之溉”,滋养着大地上鲜活的生命。然而,这些美好的愿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潜移默化的习惯,更亟待积极主动的进取。笔者希望继续开展中医养生学教育,深化养生实践活动,不断挖掘中华民族传统养生学的当代价值,寻找现代社会中与时俱进的自然的生存或生活方式。
9、何为中国人的饮食养生之道?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的确,在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中,饮食是最为重要、最令人关注的了。
从本质上说,人类对饮食美的追求是一种价值追求。反之,对这种价值追求的差异,也就导致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传统饮食养生,就是一种由于独特的价值追求而产生的饮食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口腹之乐,诸如对玉盘珍馐、色香味全的感官快感,而是更注重其实实在在的养生健身和延年益寿价值。这种文化的内涵在于,通过调养饮食来补益人体之精气神,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五行关系,协调平衡人体内部系统和器官功能,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明代著名养生家高濂说过一段道尽饮食养生之道的话:“饮食,活人之本也。是以一身之中,阴阳运用,五行相生,莫不由于饮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血气盛,血气盛则筋力强。脾胃者,五脏之宗。四脏之气皆禀于脾,四时以胃气为本。由饮食以资气,生气以益精,生精以养气。气足以生神,神足以全身,相需以为用者也,入于日用养生,务尚淡薄,勿令生我者害我,脾五味得为五内贼,是得养生之道矣。”(《遵生八笺》)追究历史渊源,饮食养生堪称众多养生之道中最古老的一种。“神龙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其避就。”(《淮南子·修务训》)这表明古代先民在饮食上依靠主观能动性来注意避害趋利,这种意识和行为显然已经超越了动物的择食本能,并包含了人类饮食养生文化的基本内涵。传说商代宰相伊尹曾著《汤液经》,以论饮食调配烹饪养生之道。西周时,饮食养生已经上升为一种以五行学说为构架的理论。《黄帝内经》作为中国古代养生学和医学理论思想的奠基者和集大成者的,更将饮食文化推倒一个极为重要的高度,总结并提出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谨和五味”与“食饮有节”。先秦时期所奠定的饮食养生文化,在汉唐时期得到了更深的补充和完善。张仲景、孙思邈以及崔浩、刘休等人,更加注意探究各种食物的养生价值,并特别讲究饮食卫生。宋元时期,陈直、邹铉、忽思慧等人,着重强调食养食补食调之道。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撰写了中国第一部饮食养生学和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选取历代朝野食养食疗之精粹,重视饮食禁忌问题,实乃古代饮食养生文化著作上的里程碑。明清时期,饮食养生更发展到了极为成熟的阶段,饮食养生名家迭出,如明代李梃、龚廷贤和清代的曹庭栋、顾仲则等。
总之,中国古代饮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方法,堪称世界饮食文化中的瑰宝奇葩。探求其价值取向,中国饮食养生文化惟养生利生为务的目标追求,是独特的。探求其饮食文化结构,食养与食疗,药养与药疗是相互依赖、密切相关的两个层次,而食与药在很多情况下又紧密相连。从中国饮食养生的主要原则来看,主要有两点:一是食饮有方,二是食饮有节。前者包括对饮食配伍、滋味、烹调等方面的方法要求和原则,是对食物要求而言;后者则是对进食方法和要求而言。食饮有方,包括合理配伍、五味调和、烹调得法、食宜清淡等原则。食饮有节,包括饮食有节制和节度,如因时以食、因时调节、饮食避忌、饮食所宜以及食后保养等。这些都是几千年来聪慧的炎黄祖先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10、如何饮食才是对身体健康有利?
1.坐着吃饭
.
根据医学上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用餐姿势研究表明,坐位最科学,站姿次之,蹲着最不宜。
饭前喝汤
饭前先饮少量汤,好似运动前做预备活动一样,可使整个消化器官活动起来,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为进食做好准备,当然,在餐间也可适当喝一点,但不宜多。
2.多食凉食
科学家认为,降低体温是人类通向长寿之路。吃冷食和游泳、洗冷水浴一样,可使身体热量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延长细胞寿命,因人体质而定。
3.多吃苦食
苦味食物不仅含有无机化合物、生物碱等,而且还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体生长发育、健康长寿的必需物质。苦味食物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由疲劳和烦闷带来的恶劣情绪。
4.晨起喝水
早晨起床后喝一杯凉开水,有利于肝、肾代谢和降低血压,防止心肌梗塞,有的人称之为“复活水”。有关专家认为,人经过几个小时睡眠后,消化道已排空,晨起饮一杯凉开水,能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稀释血液,等于对体内各器官进行了一次“内洗涤”。注意饮用水健康,水是生命之源。不要渴了才喝水。
5.维生素
复合维生素早饭后吃。研究表明,补充适合自己的复合维生素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那么,为什么要在早饭后吃呢?一来它可以提供人体一天所需,让你有精力投入工作学习,二来不至于给肾脏造成过大负担。
6.便捷补钙
把咖啡加在牛奶里,而不是把牛奶加在咖啡里。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杯子里倒满脱脂奶。然后喝掉1/5,再用咖啡把它填满。这样,你就能摄入人体每天所需的25%的维生素D和30%的钙。
水的妙用
吃完快餐喝一大杯水。快餐里的热量和盐一般都严重超标,虽然我们拿吃进肚里的脂肪没办法,但一大杯水可以帮你稀释体内钠的浓度,让你离高血压远一点。
7.多吃洋葱
不放弃每一个吃洋葱的机会。很多人吃菜时会小心翼翼地把洋葱挑出来,唯恐避之不及。这就大错特错了。洋葱含有大量保护心脏的类黄酮,因此,吃洋葱应该成为我们的责任。尤其在吃烤肉这样不怎么健康的食品时,里面的洋葱就是你的“救命草”。
8.凉水红茶
美国农业部研究发现,与青菜或胡萝卜相比,一份红茶中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质,它可以有效帮助你抵抗皱纹或癌症的侵扰。凉水可使茶中的有益物质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慢慢溶出,你所要做的只是多等待一会儿。
9.素菜荤吃
油吃多了不好,但一点不吃更不好。南瓜、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因此不能吃得太清淡。用油炒或凉拌都可以,如果南瓜用来煮粥,那么保证其他菜里有油,让它们到肠胃里会合。
10.饮食方式
早饭要吃的丰盛些,午饭要吃的饱些,晚饭则吃的清淡些少量些。
俗话说,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百姓,晚上吃的像乞丐。
维持低油、低盐的饮食习惯。尽量以蒸或煮的方式来烹调,以减少油脂摄取。如果是在外面用餐,可要一杯白开水将菜稍微过一下,选掉多余的油分与盐分。
多摄取高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香菇、青菜、水果、豆类、薯类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纤维,每天都应摄取(但不要太油)。纤维能帮助油脂的吸附
少吃多餐
每天不应等饿了再吃,每3-4小时补充一点能量,比如坚果 ,水果等。不要用巧克力等甜食补充,会造成血糖上升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