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镇上开了一个养生馆,需要买他们2000块钱的药,然后他们给免费按摩师十二次,不是骗人的吧?
这纯粹是一个卖药的,他的药是不是有问题呀?有病没病,叫人买二两千块钱的药啊,要注意还是要注意一下吧
2、现磨养生粉好不好
这些“养生粉”由各种粗粮和中药组成,在各类商店和网上卖得很火。不过,有医生认为,“养生粉”虽然所含成分都具有很高的养生价值,但不能代替药物食用,要谨慎选择。
各类“养生粉”走俏永康
“最近永康特别流行吃‘粉’,据说能滋润皮肤,减轻体重,有不少人甚至把这类‘粉’当成早饭或晚饭。”昨天,在总部中心上班的市民陈女士说。
在永康市城东路一家食疗养生店里,不少市民正在购买“养生粉”。“我母亲晚上经常睡不好,我来看看哪种‘粉’比较适合她。”一位姓黄的女士说,她曾经吃过几次“养生粉”,觉得效果还不错,这次想买一些送给母亲。
“小时候,永康人过年都吃‘米翁’,就是用炒米磨成的粉。现在这些用五谷杂粮磨成的‘粉’跟‘米翁’相似,吃起来满是童年的回忆。”市民王先生说。
记者看到,永康不少超市、店铺都有各类“养生粉”的身影,主要原料来自两大类:一类是五谷杂粮,主要有糙米、黑米、荞麦、燕麦、黄豆、红豆、绿豆、黑豆等;另一类是常见的药食同源食材,如黑芝麻、核桃、莲子、山药、红枣、麦芽、茯苓、杏仁、薏米等。
在网上,各类“养生粉”也不少。据卖家介绍,根据原料的不同,“养生粉”有着不一样的功效,包括降“三高”、降血糖等,看得人眼花缭乱,还声称常吃能养身健体,甚至当成一家人的营养早餐来推荐。不少消费者看后“对号入座”下单。
“都是些五谷杂粮,即使效果没有说的那么好,应该也不会有副作用。”市民胡华玉买了核桃仁、黑芝麻、枸杞等食材磨成的“养生粉”,她主要是看中用来磨粉的都是常用的调养食材。
记者发现,不少市民和胡女士的看法相似,都是被商家强调的五谷为养、药食同源、安全无副作用又有疗效,以及食用方便易吸收等卖点所吸引。
食疗虽好但不能通用
“养生粉”受捧,究竟是确有奇效还是哗众取宠呢?永康市中医院副院长王亦专告诉记者,“养生粉”以五谷杂粮为主,倡导的是粗细搭配饮食均衡,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不可代替药物食用,减肥代餐也不可以取代主食。
“市民在购买类似‘养生粉’时一定要谨慎,不要过分相信所谓的疗效。”王亦专说,一些“养生粉”可能具有一定的调理养生效果,但并不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对一些患有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的人来说,“养生粉”不能代替降压药、降糖药食用,需要谨慎选择。
3、养生馆需要什么中药
既然是养生馆,就无需用中药,用了中药,就是中医调治,无须再有什么‘养生馆’了。
4、养生馆里的那种泡脚的,泡完后水会变色的,排毒的仪器叫什么?在哪能买到?
养生馆里的那种泡脚的,泡完后水会变色的排毒的仪器叫水疗仪,是骗人的东西,被新闻揭露过,截至2020年2月13日在市面上已经基本绝迹了。
现在市面上的所谓的氢分子泡脚排毒洗脚盆,就是泡脚盆一边产生氢,一边泡脚,原理是利用氢分子能够渗透到皮肤中,去中和人体内的毒性羟自由基和过氧化硝酸盐自由基(关于这一点,被氢医学广泛认可)。
通过实验证明,清水变成棕黄色并不是人体排毒排出来的。专家解释,这种化学反应的原理类似电池,腕带和离子头分别是正负极,放了盐的水溶液相当于电解液,由此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仪器通电后,离子正负极发生了电解水的反应过程。
(4)养生馆药粉扩展资料:
记者在吉然负离子水疗仪的宣传单上看到,根据泡脚水的颜色和水中气泡形状就可以看出身体对应的病症,进而有治疗效果。济南大学化学系教授刘思全做出如下解释:
“这种沉淀是两种化学药品互相反应产生了一种有颜色的沉淀,不同的药品能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并不是人身体中排出来的,是从外边产生的,不同的金属盐产生的颜色不一样,比如说用的镍呢,就是绿色的沉淀,钴就是粉红色的沉淀,铁就是黄褐色,钙、镁碰到一些阴离子就产生白色的沉淀。”
5、我开了个养生店,中药冶疗腰腿疼痛的开了十天了可就是没人来?
现在这种店太多了,没有太正规的,见得多了,没有人知道真正疗效,不敢轻易尝试,没有和消费者建立信任感
6、为什么开健康养生馆不能带中医药的字眼
目前,全国正在开展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行动中,一些地方就有关中医监督的范围、内容界定等难点问题提出请示,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做了批复如下。批复明确,非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在经营活动中不得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高危险性的技术方法;不得开具药品处方;不得宣传治疗作用;不得给服务对象口服不符合《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规定的中药饮片或者《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规定禁用的中药饮片。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当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批复还指出,在中医医疗监督工作中,发现以涉及中医药的“预防”、“保健”、“养生”、“气功治病”、“医学研究”、“疾病研究”、“健康咨询”、“理疗”等为名,或假借中医理论和术语开展宣传、培训、讲座、体验等涉嫌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的有关规定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任何机构和人员开展医疗气功活动,应当符合原卫生部《医疗气功管理暂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