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十大养生补品有哪些?
古代皇帝都曾做过长生不老的美梦,并找寻各种“灵丹妙药”来健补身体。有些并没有益处,还危害身体,有的则确有良效,并流传至今。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盘点中国宫廷十大补品,分别是五色药石、寒食散、大药、石蛙、海参、鱼翅、熊掌、燕窝、鹿茸、人参。
1、五色药石
秦始皇渴望长生不老,身边曾启用众多方士为其炼丹,自秦汉以来也有众多达官显贵效仿,对“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趋之若鹜。那么当时所谓的灵丹都是些什么呢,有紫水晶、硫黄、雄黄、褚石和绿松石等五种矿物质,它们被视为“五石之精”,又称“五石人参”,通称“五色药石”。这些“大补品”其实是大毒药,大多不同程度地含有毒物质,少量服用问题不大,有时还有益处,但长期服用会对身体有极大危害,明代皇帝明光宗便是亡于滥服丹药。
2、寒食散
魏晋南北朝时,以药石为基本成分的寒食散在皇宫与富人间流行。据东晋人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所记,是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等五味药物制成。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曾特别喜好寒食散。服食寒食散后身体发热,正合放浪形骸、偏好声色、追求刺激的魏晋人的胃口。这种保健品有很强的毒副作用,服后心中烦躁,如火烧身,因此服食它是有严格讲究的:必须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故名“寒食散”。
3、大药
隋唐时期,皇室贵族们迷信补品,炼丹手法花样翻新,保健补品种类丰富。有的用猪牙和十一月采的皂荚,烧炼取灰霜,制成名叫“荚天生牙”的保健药品。甚至连大小便都曾被唐人拿来炼制补品。这些丹药,唐人俗称为“大药”。许多官员、文人成为唐朝保健品市场的消费主力,有的人直接自己动手采炼补药。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等,都曾召来大批炼丹道士进驻宫中,炼制长生大药。
4、石蛙
石蛙自古以来便是滋补佳品,据史料记载,曾被兴誉为“药用化疮,食之长寿”。它是古代皇宫御筵中的名贵山珍,也是士大夫阶层餐桌上的弥珍野味和馈赠佳品。寻常百姓家的宴席上若有一道石蛙佳肴,足以彰显主人的阔气,宾客也以此为荣幸,被赞为“难得一尝石蛙宴”。石蛙肉味鲜美,中医认为石蛙的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肾经,有健脾消积、滋补强壮的功效,由此广为宫中那些皇室宗亲所青睐。
2、喝中药能滋补养生吗?
肯定可以的,药食同源,所以你要找到一个执业的中医师给你调理
3、药食两用的“五谷养生粉”,对人体养生究竟有何妙用?
近来,“五谷养生粉”很收广大养生人士喜爱,其品种有很多,且附有简单功效介绍。例如,葛根粉——降压,红豆薏米粉——健脾化湿,大枣枸杞核桃粉——养血健脑,百合芡实藕粉——滋阴润肺燥等。那么,这些产品可以像食品那样随意买来就吃,并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么。
在一些大型的超市,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药食两用之品:薏苡仁、赤小豆、葛根、山药、枸杞子、芡实、大枣、黑芝麻、百合、苦瓜等。这些常用的原材料被放在透明的罐子中,患者可自行选择称量,低温烘焙或炒香后打粉,用开水冲成糊状服用,也就是所谓的 “五谷养生粉”。这种养生粉很受大众青睐。
盲目选择可能适得其反
大众对保健养生的认识不断增加本是件好事,但是,若带有一些盲目性就背离了养生的本意了。比如,有人认为, “五谷养生粉”代餐用,既有了早餐,还起到保健的作用,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像薏苡仁、山药、芡实、百合、核桃仁等本身都是药食同源之品,如果搭配了一些中药用来长期使用,那么,一定要根据药性合理搭配,辨证施膳,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曰:“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中医讲究“药食调配四时”,并以“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为原则,来达到“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目的。药食两用之品若未合理使用,虽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但久而久之可能产生不良结果。
《伤寒论》113个方剂中广泛用药食两用之品,如大枣、甘草、茯苓、粳米、葱白、生姜、干姜、阿胶、蜂蜜等。《金匮要略》的262首方剂中除应用上述药物外,更有当归、羊肉、猪油等,然这些药食同源之品的运用都是建立在辨证的基础上的。
将中药材磨成粉加在五谷养生粉中,对不同体质的人来说,选择错误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石斛、枸杞子等并不适合所有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过敏体质者要慎重选择,以免引起不适。此外,何首乌、白果等则更要慎用,这些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很多,不适宜长期大量服用,如果服用应做肝功能、肾功能的检查,排除风险后才可按一定量辨证使用。
不宜长期“代餐”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每种食物都有其最适合的烹调方法,不是所有食物打成粉吃都能吸收得好。像薏苡仁,其膳食纤维、维生素B等各类营养物质,通过水解后才最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煮粥、煲汤吃最好。例如,葡萄籽中含有原花青素,只有通过一定技术萃取出来,人体才能更好地吸收。
4、“药食健康”理念的提出人是谁
药食健康,确切地说是一种理念。郑州大学药食健康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秦广雍教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团队在合作研究中,首次提出药食健康的概念。药食分别代表了药品(或者药材)和食品(或者食材),或者说是药用食品(或者说药膳、食疗)。所谓药食健康,是指除了药食具备自身的基本功能外,强调的是尊重生命、尊重健康,提高和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药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把尊重人的健康作为现代药食产业发展的根本准则,把实现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和提高生命质量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不但要保证食品安全,更应该保证人们的健康。
5、补益养生类的药有哪些?
补血补气的中药比较常见的有黄芪枸杞、阿胶、当归、人参,传统中药主要是补气的,含铁的成分很少。补血关键在于补铁。
补气补血的中药有驴胶补血颗粒,补中益气丸,气血双补颗粒,归脾丸,黄芪精口服液等
6、乱吃补药进补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许多人对补药有一种不自主的偏爱,认为补药就是补品,能治病益身,多食多补。中医提醒:其实,由于药物性味功能各不相同,它在治疗疾病上,都有严格的选择性。中药类补药和西药类补药一样,都要求对症下药,适量服用。不对症或过量服用补药,会引起毒副反应。中医“虚则补之”和“辨证论治”等治疗原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乱吃补药进补对身体有什么危害简单介绍如下: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所以进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什么,补什么”才能事半功倍。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忌越贵越补“物以稀为贵”,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火上加油”。忌凡补必肉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忌重“进”轻“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忌恒“补”不变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
7、膳食养生 哪些中药材可以常吃
在数以千种的中药材里面百,有不少是药食两用之品。如常见薏仁、红枣、枸杞、白木耳等中药都是可以多吃的药材,适当做膳食可以有效调养身体。红枣有强健脾胃、补血安神的作用,枸杞则明目、补气血,两者药性都偏温,可搭配服用或单方以热水冲泡饮用皆可。薏仁有健脾益肺、清热消水肿的效果。薏仁也是五谷饭度不能缺少的食材之一,营养价值高。张家蓓说,她曾经连续专两个月早上都喝一杯薏仁浆,原本身体过敏的毛病改善不少。不过薏仁性偏凉,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及孕妇不适合喝。白木耳温养脾胃、软便润肠,可以使用果汁机绞碎后加水、水果及冰糖煮成甜汤。虽然这些药材对身体有益,可以多吃,但考量到污染问题,还是不要每天大量的食用,猛吃猛灌属。
8、药食健康是什么?
药食健康,确切地说是一种理念百。郑州大学生物物理学科博士生导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王志远度教授在合作研究中,首次提出药食健康的概念。药食分知别代表了药品(药物)和食品(饮食),或者说是药用食品。健道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所谓药食内健康,是指除了药食具备自容身的基本功能外,强调的是对人而言一定要健康。
9、养生、药膳、食疗、保健的概念和区别?
概念
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即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保健,意思:保护健康。亦指为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医疗机构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
区别
养生产生于上古先民为抗御严酷的自然环境,调整体力,抗御疾病,防治疾病的需要。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是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
药膳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食疗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养生,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简而言之,所有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活动都是养身活动。
10、什么食物、食品或食药材最养生?
素3肉2的比例做餐点,在配些水果,吃的要杂,要健康,无添加的都可以。至于药材?古人的一个说法现在都还流行的是,是药三分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