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如何养生最好??
春季如何养生保健
1.起居调养
睡懒觉不利于阳气升发,春季应早睡早起,进行锻炼。
2.精神养生
春季养生要戒暴怒,戒忧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豁达,心情愉快。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时候,应该多踏青问柳,登高赏花,来陶冶性情,使我们的精神神志与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相适应。
3.饮食调养
春季养阳,宜进食辛甘发散之物,不宜进食过酸,酸味入肝收敛,不利于阳气升发和肝气疏泄,而且容易影响脾胃消化功能。所以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一般来说,适宜进食的食物有:小麦、大枣、豆制品、香葱、香菜等。
4.运动调养
冬藏春发,春季要加强锻炼,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树林、河边、山坡等地打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年老行动不便的,也可在园林亭台楼阁等虚敞半开放的空间凭栏远眺。
5.防病保健
春回大地,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肺炎、麻疹、猩红热等多在春季流行。所以春季要特别注意卫生、除虫,消灭传染源,同时多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同时可以对居室空间进行食醋熏蒸:以每平方米5毫升的量,加一倍的水,关闭窗户,加热熏蒸,每周两次。对预防流感有一定效果。要注意,熏蒸时人最好离开房间。
2、春季养生有什么原则?
(1)春季养生贵在养肝春季阳气升发,养生者应顺时而养,要注重保护萌生的阳气,使之在体内慢慢充沛旺盛。春应养肝,肝性喜条达,因此要使精神愉快,气血润畅,初春暖凉交错,宜随气候变化而加减衣服等等。这些原则主要是从强化肝的功能着手的,所以,一切有关补益肝脏、强化肝脏、养护肝脏的养生方法,都可能成为中老年人春季养生的主要内容和第一选择。从中医学来看,肝藏血的“血”,是指体内一切营养物质而言。体内很多营养物质都以糖原形式储存于肝中,而且肝本身也有一定的红细胞生成功能。中医还认为肝和小便有关连,如小便滞涩要从肝的角度来治疗。血中某些分解产物如氨类是有毒的,但肝能够使之集中并形成无毒的尿素而排出体外。倘若肝有病,合成尿素功能低下,氨类物质进入肾和膀胱,能够直接损害这些脏器,严重时会发生氨中毒。
(2)春季养生贵在锻炼一元复始,春以阳生,大地复苏,冰雪消融,花开柳绿,生机盎然。此种圣境,益人,生精血,化津气,使人神旺体健。《素问·四气调神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指的是春季养生,应该早起,在庭院或野外缓缓散步,披散束发,穿宽松舒适的衣服,使血液循环畅通,气血调和,精神焕发,机体得以保养。《养老奉亲书》提出,让身体沐浴在春光之中,接受春光的拂煦,吸取大自然的活力。可进行跑步、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体操等锻炼,使人体各组织器官适应春天的升发之气,气血得到充实,减少疾病的发生。
(3)春季养生顺应气候《摄生消息论》云:“春阳初生,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天虽风和日暖,但气候变化亦快,加之人体皮肤腠理已开始变得疏泄,对风寒之邪的抗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古人有“春捂秋冻”之说。春季,不可顿去棉衣,老年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层层渐减,不可暴去。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该留心防寒保暖,以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病的发生。
(4)春季养生益理脾胃《千金方》载,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而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利于发寒散邪,扶助阳气。此外,春季应多吃大枣,大枣性平味甘,含有大量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等,是春季滋补的上等食品。中老年人体弱及脾胃不足的人,应经常服用焦枣茶,能够起到补中益气、健脾生津的作用。俗话说:“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当属养生经验之谈。
3、春天怎么养生.容易上火的体质怎么调节
春暖花开,空气干燥,人很容易上火。许多人为了灭火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喝凉茶、吃清火药,可非但没有把火灭下去,反而越烧越旺。这也难怪,上火分为很多种,如果你不辨“火势”盲目扑救,非但灭不了火,还有可能会损伤体内的阳气。
人们对于上火还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热气”,一般人在吃了油炸食品、荔枝、芒果等热性食物后出现的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症状,都是热气的表现。人体为什么会出现“热气”,也就是我们说的上火呢?
中医认为,人体中有阴气和阳气。在正常情况下,阴阳二气是平衡的,这时人体处于一种健康状态。我们所说的“火”其实是阳气的一种。平时火烧不起来,是因为它受到了制约,制约它的是“阴液”,也就是我们人体的血液、唾液、汗液等物。阴液可制约阳气,所以一般情况下体内的“火”会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阴液不足,或是人体阳气过于亢进,阴不足以制阳的话,阳气就会像脱缰的烈马一样在人体内横冲直撞,这时人体出现火热症状也就不足为怪了。
再者,中医认为“火性炎上”,“炎上”就是往上走的意思。火苗点着了总会往上蹿,上火也是一样的,所以上火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人体的头面部,比如眼睛红肿、舌尖起泡、口腔溃疡等。
春天万物复苏,阳气上升,这样就极易扰动肝、胆、胃等蓄积的内热,再加上北方天气干燥,体液流失严重,阴阳失衡,人体出现上火症状也就在所难免了。
上火自然就得“灭火”。怎么灭呢?目前电视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凉茶、祛火药物,仿佛天下是一派火气,不明其理的消费者于是也跟着买了一大堆产品来吃,但效果却往往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其实火有很多种,如心火、肝火、肺火等。想要灭火,先要搞清楚哪里着火,否则这火是扑不灭的。再者,盲目吃清火药也极易损伤人体阳气。一分阳气即一分生机,如果我们肆意糟蹋阳气,离百病丛生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一般而言,上火可分为实火和虚火。咱们先来说实火,实火在中医里又称为阳亢,就是阳太旺盛了。这种火是比较容易“扑灭”的,只要多吃一些祛火的食物或是祛火药,症状很快就会消失,效果非常明显。但现在单纯是实火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大多数人都属于虚火。
什么是虚火呢?这种火并不是说你真的上火了,而是身体的阴液被消耗的厉害,显得阳比较多,从而造成阴虚火旺。这个时候你应该是补阴而不是泻。如果再吃一些泻火、清火的寒凉药物,只会使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越治病越重。这种虚火应当服用养阴以配火,使之阴阳平衡,虚火自然而愈。所以,想要灭火,先要分清自己是哪种火才行。
那么如何才能分清自己到底是实火还是虚火呢?我教你一个辨别方法,就是看大小便。如果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则是实火;如果色淡且清,则是虚火。如果大便干燥结块、舌质发红是实火;如果大便稀软、舌苔淡白则为虚火。
4、春季如何养生?
5、春季易上火 怎么降火养生
春天的上火和秋季不同,主要有两个原因:
很多人习惯冬季进补,吃了不少补品或膏方,加上冬季天寒地冻,人们喜欢吃火锅、羊肉、牛肉等补充阳气,到了春天,就容易因为进补太过导致肝火旺,出现上火症状。
此外,春季对应的脏器是肝脏,春天肝当令,肝阳上亢,人也容易上火。
虽然“上火”只是老百姓的“土叫法”,但在中西医里,都有相对应的症状。西医把上火看作炎症反应,而中医则认为,它们与人体不同脏腑的“火热之邪”有关。这把“火”常会沿着人体经络上行,主要表现在头面部、口腔、咽喉等部位,比如 口鼻干上火最容易通过面部器官表现出来,口舌生疮、嘴角溃烂、失眠多梦、尿黄刺痛、鼻干流血、咳痰黄稠等。 吃不进牙龈肿痛、牙根发炎、不思饮食、口干口渴等。
到了春天,不少人食欲下降、牙口不好,就有可能是上火。 拉不出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急躁易怒、眼睛干痒、耳鸣头晕、声音嘶哑等症状。 身体虚虚火主要表现为体型消瘦、腰膝酸软、健忘失眠、舌红少津等。阴虚导致上火症状有所不同,会心跳得不舒服,心悸,盗汗等。
春天防治“上火”,首先生活要有规律。 不少人出现各种上火现象,和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机体免疫力下降都有关系。恢复正常的作息时间表,把生活调拨回正常轨道,非常重要。
有些食物能“败火”,不妨尝试一下。春天有很多野菜新鲜上市,都有清热去火解毒的功效,比如马兰头、荠菜、蒲公英等。
平时可以泡些枸杞喝,枸杞能养肝,而且不容易上火。
此外,菊花、金银花、西洋参、铁皮石斛都能清肝明目,但各自对应不同的“火”。菊花和金银花对应比较实的“火”,表现主要为咽喉发炎、痰液偏黄等感冒症状,检查血常规会发现白细胞偏高。如果是“虚火”,就可以用西洋参和铁皮石斛败火,虚火的表现是,没有明显炎症,但感觉皮肤干、口干、咽喉干,舌头发红,舌苔不厚腻。
当然,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很有益处,比如芹菜可以清热解毒,对肝火旺盛、皮肤粗糙的人来说很有益处,而且它含有大量粗纤维,可刺激肠胃蠕动。梨是众所周知的降火水果,其他如苦瓜、番茄、香蕉等,也是春天化燥的好蔬果。
从养生角度来说,中医提倡“春夏养阳”,会推荐大家多吃些葱、姜、蒜、辣椒等食物,但对于已经上火的人来说,这些食物最好回避一下。各类辛辣食物最好也能忌口。
最后一点,保持心情愉快很重要。春天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关联,保持乐观心理状态,也是很重要的“灭火剂”。
6、到春季了,想调理一下身体,春季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春季(立春起至立夏止)是万物生长、万象更新的季节。春季该摄取哪些营养以及怎样调整饮食呢?很简单,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顺口溜来概括:“春天里来日渐暖,厚味饮食应转淡,时鲜蔬菜要多食,酒肉辛辣要少吃,健康长寿有保障。”
1.饮食要营养平衡
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2.春季饮食养肝为先
按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季萌发、生长。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且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3.饮食要养阳
阳,是指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即指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春天时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都显得不足,因此在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目前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4.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我国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但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季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锅巴等。
5.饮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
6.平时要多喝水
饮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
7.多食蔬菜
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因此,随着春季的到来及各种新鲜蔬菜的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7、春季肝火旺盛的人如何养生?
春季养生需注意去肝火,要知道这一季节以肝气为令,冬天蓄积体内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上外发,若藏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如果遇到阳气骤升,内外两阳碰撞,易引动内热而生肝火,继而诱发多种疾病,此时需调养肝气。
春天里病菌虫害孳生,又是蔬菜淡季,容易使人体缺乏维生素,导致体内积热,病发春日常见的鼻孔、牙齿、呼吸道、皮肤等出血症,以及头痛晕眩,目赤眼疾等各种疾患,所以这一时令,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温微辛食物,以养肝健脾和胃,抗御外邪对人体侵袭。应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的摄取,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
春季养生需注意去肝火
谷豆类:黑米、豆豉、大豆及其制品;
禽鱼类:的鸽子、鹌鹑、鲫鱼、泥鳅;
蔬菜类:的芥菜、菠菜、油菜、胡萝卜、春笋;
果品类:的栗子、红枣、枸杞、菠萝、甘蔗、橄榄等。
将这些食品加以科学搭配食用,就能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尤其是蔬果中的多种维生素可充分满足肝脏的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禁忌大辛大热及海腥类的食物,不吃过腻过酸及煎炸食品,加辣椒、羊肉、海虾、肥肉、乌梅等,以免“火”上浇油。
肝阳过盛体弱者,在春季容易引发“肝火”,患上热感冒、热咳嗽、热哮喘,要防患于未然,就得尽量避开突热暴暖热风侵袭。若已感染成疾,热感冒初起,应戒烟禁酒薄厚味,以杜绝生痰之源。
8、如何春天养生去火
1、蜂蜜
甜甜的蜂蜜也是超棒的去火食品呢!《本草纲目抄》上记载,蜂蜜有“清热、解毒、润燥”等功效,是“健康长寿的妙药”。早上起床后喝一大杯温蜂蜜水,除了能帮你化解“春燥”之外,还能给你带来一天的甜蜜好心情呢!
除此之外,如果你还因上火而导致嘴唇干燥或龟裂,也可以通过蜂蜜来补救哦!你可以在就寝前,把蜂蜜细心地涂抹在嘴唇上,渗透一会儿后再涂上护唇袭膏。几天后,嘴唇就可恢复柔嫩光滑。
2、牛奶
牛奶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是优质的“灭火”剂呢!中医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过滋阴、解热毒来发挥“去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达70%左右的水分,还能补充人体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
3、大豆
大豆蕴含丰富的蛋白质,在滋阴去火的同时还能为你补充蛋白质、异黄酮、低聚糖、皂苷、磷脂、核酸等营养。除此之外,大豆中含有的可溶性纤维在帮你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同时,还可以帮你顺利通便排毒,你的皮肤和气色也会因此好很多哦!
4、西红柿
西红柿一年四季都可见,营养也很丰富,它同样也是清热解毒的好帮手,用中医的话来说,西红柿的作用就是平肝“去火”。
9、春季养生:肝火大易上火 吃什么浇灭火气
春季上火患者多 这几天,白领小汀有点害怕出门。“嘴角长了疮,又疼又痒,还特别难看。”小汀抱怨说,原本想着不是什么大问题,过两天就好了,但是快一个星期过去了,一点都没有好转迹象,小汀不情不愿地上医院就诊。在门诊等候区,小汀发现,好几个姑娘和自己一样烂了口角,遮遮掩掩一副难为情相。 “我最怕过春天,一到春季我身上的火气就特别大,口疮、便秘、咽痛反复发作,让人心烦意乱。”网友“otherthings”在论坛里牢骚满腹。有网友跟帖说,立春后总是觉得不太舒服,咽喉肿痛,鼻腔热烘烘的,嘴角也起了疱。每年春天他都有一段“火气”比较大的日子,感觉身体里藏着一条喷火的火龙。专家表示,秋季对应的脏器是肺,秋天的干燥上火是由于秋季风寒暑湿,人体容易产生燥火。而春天的上火和秋季不同,主要有两个原因:很多人习惯冬季进补,吃了不少补品或膏方,加上冬季天寒地冻,人们喜欢吃火锅、羊肉、牛肉等补充阳气,到了春天,就容易因为进补太过导致肝火旺,出现上火症状。此外,春季对应的脏器是肝脏,春天肝当令,肝阳上亢,人也容易上火。 中西医都有对应症状 虽然“上火”只是老百姓的“土叫法”,但在中西医里,都有相对应的症状。西医把上火看作炎症反应,而中医则认为,它们与人体不同脏腑的“火热之邪”有关。这把“火”常会沿着人体经络上行,主要表现在头面部、口腔、咽喉等部位,比如口鼻干上火最容易通过面部器官表现出来,口舌生疮、嘴角溃烂、失眠多梦、尿黄刺痛、鼻干流血、咳痰黄稠等。 吃不进牙龈肿痛、牙根发炎、不思饮食、口干口渴等。到了春天,不少人食欲下降、牙口不好,就有可能是上火。 拉不出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急躁易怒、眼睛干痒、耳鸣头晕、声音嘶哑等症状。 身体虚虚火主要表现为体型消瘦、腰膝酸软、健忘失眠、舌红少津等。阴虚导致上火症状有所不同,会心跳得不舒服,心悸,盗汗等。 野菜蔬果“灭火” 春天防治“上火”,专家推荐大家试试这么几招首先生活要有规律。 最近不少人开始出现各种上火现象,和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机体免疫力下降都有关系。恢复正常的作息时间表,把生活调拨回正常轨道,非常重要。 有些食物能“败火”,大家不妨尝试一下。春天有很多野菜新鲜上市,都有清热去火解毒的功效,比如马兰头、荠菜、蒲公英等。平时可以泡些枸杞喝,枸杞能养肝,而且不容易上火。此外,菊花、金银花、西洋参、铁皮石斛都能清肝明目,但各自对应不同的“火”。菊花和金银花对应比较实的“火”,表现主要为咽喉发炎、痰液偏黄等感冒症状,检查血常规会发现白细胞偏高。如果是“虚火”,就可以用西洋参和铁皮石斛败火,虚火的表现是,没有明显炎症,但感觉皮肤干、口干、咽喉干,舌头发红,舌苔不厚腻。当然,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很有益处,比如芹菜可以清热解毒,对肝火旺盛、皮肤粗糙的人来说很有益处,而且它含有大量粗纤维,可刺激肠胃蠕动。梨是众所周知的降火水果,其他如苦瓜、番茄、香蕉等,也是春天化燥的好蔬果。从养生角度来说,中医提倡“春夏养阳”,会推荐大家多吃些葱、姜、蒜、辣椒等食物,但对于已经上火的人来说,这些食物最好回避一下。各类辛辣食物最好也能忌口。最后一点,保持心情愉快很重要。春天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关联,保持乐观心理状态,也是很重要的“灭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