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儒学养生课件

儒学养生课件

发布时间:2020-07-16 13:51:32

1、简述儒家、道家、佛家各自养生主张

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养生不如养心。杀生短命报,吃肉多病报。不造十恶业,自然健康长寿。
如果一个人杀生吃肉,再怎么锻炼身体也无济于事,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在养生学方面儒家有哪些学术思想和观点?

在养生学方面,儒家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和观点,从儒家许多经典中都可以发现。如强调精神调摄方面,《礼记·缁衣》说:“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养心与养形是养生的重要内容,然而精神与形体之间,具有统帅支配作用的是精神。

养生首先要强调精神调摄,而最好的方法是减少物质欲望,即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人生存在着欲望是正常的,然而只能在社会许可的条件下实现欲望,不可有过分地要求,这就需要遵循“礼”的原则。

注意身体护养也是儒家养生思想的一个方面。合理的安排生活、注意起居有时、劳逸适度、饮食有节等,是护养身体的基本原则。反之,如果不注意这些原则,“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已取之也。夫寝处不适,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这些都是造成身体损害、不善养生的原因,是需要予以注意的。

另外孔子还指出:“居无求安”。意即居住环境和条件不可太安逸了,否则,容易使人变懒,意志消沉,事业荒废,身体衰弱,对健康不利。他按照四时节令气候变化调节居处和增减衣被,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3、儒家养生的鼻祖是谁?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深最广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专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学派,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居于主宰的地位,“儒学”也几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孔子生活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在医学极不发达、生产力相当落后的时期,他活了属73岁,“人逾七十古来稀”,可谓长寿了。

4、儒家养生主张是什么意思儒家饮食养生观儒家养生方法

儒家养生主要从百生的角度来看待生命,是一种入世的生命观。儒家度不注重死亡本身,而讲究慎终,主问张把严肃的生活态度坚持到最后一刻。肉体生命具有价值,但为答了某种原则我们应该抛却生命。
这里摘版抄不了太多,权有字数限制。自己去查资料看吧

5、中国的民族文化、儒学文化、养生文化等如何与西方文化融合

大家是不是都在做这个奥林匹克作业。。。╮(╯▽╰)╭ 其实你这样是百度不到的,你可以分开搜,也就是分别搜中国民族文化如何与西方文化融合,中国儒学文化如何与西方文化融合,中国养生文化如何与西方文化融合。然后有选择的进行复制粘贴。我就是这样做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呀~

6、儒家养生思想是什么?

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强调精神调摄 《礼记·缁衣》说:“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养心与养形是养生的重要内容,然而精神与形体之间,具有统帅支配作用的是精神。养生首先要强调精神调摄,而最好的方法是减少物质欲望,即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人生存在着欲望是正常的,然而只能在社会许可的条件下实现欲望,不可有过分地要求,这就需要遵循“礼”的原则。正如《论语·颜渊》中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还提出了君子三戒,即“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行则从礼、君子三戒等内容,即为寡欲。儒家关于精神调摄的原则,在中医养生学思想中得到了阐发和应用。

注意身体护养 这也是儒家养生思想的一个方面。合理的安排生活、注意起居有时、劳逸适度、饮食有节等,是护养身体的基本原则。反之,如果不注意这些原则,“寝处不适,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这是需要予以注意的。

倡导饮食卫生 孔子对于饮食卫生十分重视,为了保证身体健康,他提出了饮食保健的原则,即《论语·乡党》中所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饮食精,则营养丰富,脍宜细,则味道美,可增进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并且,提醒人们一定要食新鲜、清洁的食物,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他指出:“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则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贪。”强调了食品要精细、烹调要得当,进餐要定时,经久变味、腐败发臭的食物不宜食用等饮食卫生要求。同时,也提出了调和饮食五味,要顺应四时的原则。
儒家的养生思想,是极宝贵的养生经验,因而为历代养生家所遵循。时至今时,仍有其实用价值。

7、根据儒家的养生观,什么样的人能够长寿

1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仁者寿(若恬淡虚无,心神宁谧,豁达开朗,顺应自然,人之元气必定聚集,周流于身,长寿则不难矣!)

8、中医养生和道家佛家儒家养生的关系

中医养生是以传统经络学说、阴阳五行知等为理论。 基本上包含了三家养生
1、儒家讲的是道敬,修身,道家讲的是静,练气。佛家讲的是净,养心。
儒家更重专视的是修身,道家注重的是练气,佛门主要是养心.养形,养气,养心合而为一属.这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佛家讲:出世儒家讲:入世道家讲:避世。

9、儒家养生思想的优点

儒家学派创始于春秋末期,后世把孔子、孟子作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被后世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封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生活影响很大,自然也影响到养生学。

养生理念:

修身养性:仁德、孝道;

中庸平和:和为贵,欲而不贪;

饮食养生:美食、卫生;

兴趣广泛:“六艺” —— 礼、乐、射、御、书、数。

(一).修身养性

1. 倡仁德——施“仁”于人

儒家宣扬“仁‘的学说,孔子提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 讲孝道——敬老爱幼

《孟子》云: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者寿”)

3.“仁”者寿

孔子提出“仁者寿”,“智者寿”。“仁”是修养品德,勤奋学习的结果。仁德之人乐观大度,没有忧愁。孔子明确告诉后人说: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勤奋好学品德是孔子所提倡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治学精神。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仁德之君子,心胸开朗,积极向上,精神乐观豁达,使自己处于平衡状态。

社会调查证明,与人为善有利于健康。美国耶鲁大学病理学家曾对7000多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 凡与人为善的人其死亡率明显降低。

(二).中庸平和

1. “和为贵”的人生理念

孔子在《论语》中曰:“礼之用,和为贵”。

《中庸》云:“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和”就是强调“天人调谐”,其包括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共生共荣、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和”的思想,
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生健身之道,也是经商发财之道、社会发展之道。

2.“欲而不贪”,知足常乐

儒家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勤俭节用,克己复礼。

孔子曰:“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常以“修己”、“克己”约束自己,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知足常乐的作用。《孟子
尽天下》也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论语》中指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赞扬其弟子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艰苦作风,抨击统治阶级的贪得无厌的丑恶行为。

3.因人而宜,养生“三戒”

孔子根据人的年龄不同,总结出著名的养生“三戒”有: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确为经验之谈。

4. 顺应天道,养气中和

西汉前期儒家大师董仲舒将中庸思想和养生相结合,强调养气中和。他说:“循天之道,以养其身;中者,天地之所始终;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这种以“天人感应”为中心,以中和之道养身健体的思想是颇有道理的。

(三).饮食养生

孔子是美食家,他很提倡饮食卫生,并提出饮食原则和宜忌,这是我国养生文献中有关饮食卫生的最早记载。

1. 饮食精美

《论语 乡党》中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礼记
内则》中言:“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甘滑”。这种顺应四时的饮食烹调,可使饮食精美,烹调味美,可增加食欲,促进吸收,有利健康。

2. 饮食卫生

孔子在饮食卫生方面提出“八不食”的膳食禁忌:

“食殪而霭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酱不食”。

进食卫生提出:“食不言,寝不语”。这些饮食卫生要求对健康是有益的。
(四). 兴趣广泛

孔子一生颠破流离,能享73岁的高寿,在当时的确是一个奇迹。除了他科学地遵循上面所谈的一些养生原则和方法外,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也是保证身心健康重要条件。孔子自言他的一生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的确是对他一生的生活的概括总结。孔子知识渊博,爱好广泛,他不仅精通诗、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对“六艺”
—— 礼、乐、射、御、书、数等各种活动都非常有兴趣。他十分欣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乐曲。正是这种广泛的性趣爱好,陶冶的性情,促进了健康长寿。

10、儒家养生思想是怎样的?

儒家的养生思想,是极宝贵的百养生经验,因而为历代养生家所遵循度。时过千年,仍有其实用价值。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问息”。这种思想形成了一个静动结合的思维方式答,贯穿在中医养生学发展过程中。“仁版者寿”、“智者寿”、“欲而不贪”是儒家在养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想权。

与儒学养生课件相关的内容